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83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83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做饭做菜都很中规中矩,但是也要在看不到的地方注意细节。
  例如做的东西都很名贵,吃的清蒸牛肉,牛肉这个时候虽然有,但是价格很贵的;例如顿顿都有青菜,这个时候都上冻了,青菜也涨价了。
  不过张家这次老实了很多,就连张老太太也转移了目标:“听说你们这儿的付村医,被查了啊?”
  这个时代虽然有报纸,但是小老百姓是不看的,县城里的读书人看得多,和一些大家老爷们,小于举人不看报纸,是因为他知道报纸上的东西,肯定半真半假,而且他们这里偏僻,报纸根本递不过来,最多只能到县城。
  他要是想看报纸,想知道时事新闻,还得每天跑一趟县城,何必呢!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看看大棚里的蔬菜呢,如今蔬菜也种了出来,就是因为天气太冷了,长得不太好,没有办法,再烧的热乎,外头的天气如此,也会影响到大棚里的收成。
  所以如今大棚里只有青菜可以吃,结果类的不行,还不到时候,倒是自家原来储存的青柿子,如今已经捂红了,用来做菜还是能唬一唬人。
  因为于宝宝喜欢吃柿子炒鸡蛋,家里这两天每一餐都带着柿子炒鸡蛋。
  “是啊,当时就给带走了!”跟老太太八卦的肯定不是小于举人,而是管家娘子陪聊。
  这俩人聊的可好了,几乎十八里铺发生过的事情,就没有刘宋氏不知道的。
  倒是张老爷子,对小于举人提议:“今年冷的这么早,指不定冬天怎么着呢,你可要提前准备好烧的啊!”
  他怕这些人都是年轻没经验,万一柴火准备的不够可就糟了。
  “您放心,秋天的时候,已经弄了不少枯树回来,还买了蜂窝煤。”小于举人让老人放心:“家里肯定够烧。”
  “那就好,这天气一下子变的这么冷,连大人都有点受不了,你们也要当心孩子。”张老爷子看着屋里暖洋洋,一点都不怕冻着小外孙了。
  “是啊,这才十月份,就给他穿上了毛靴子,戴上了毛手套,甚至连帽子都有,就是怕他冻着,幸好到了十月中旬,就要放寒假了。”今年天气冷的早,两位先生也怕孩子们冻着,就提前半个月放假。
  “听说你们这儿的学堂,考上了八个童生?”张老爷子这次来也是有目的的,十八学堂考上了八个童生的事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是啊!”小于举人一下子就承认了:“明年开春之后,带他们去考秀才。”
  如今这八个人是定下来了,哪怕是放了寒假,他们也是不放的,就住在学堂里,明年可是要考秀才呢。
  连过年都不能有假期!
  就跟当年他高考一样!
  秀才的考试一共有三种最常见的方式,和两种不常见的,不过这五种的内容,小于举人融会贯通,让八个孩子死记硬背!
  他们之中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十岁,过了年,还能涨一岁。
  这般年少成名是不好,但是不行,小于举人等得了,他们的家人等不了。
  要是不看到成绩,他们是不会放心让孩子继续上学的,毕竟更多的孩子,是不想上学,他们只想在家种地。
  学习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还不如做点农活呢。
  张老爷子一惊,竟然是真的?
  “真的呀?那可太好了。”张老爷子感叹不已:“我们那里的学堂虽然是公立的,却……哎,不说他了!”
  他不想说,小于举人也不追问,改了个话题,问起了今年的收成如何?
  张家今年收成不错,今年的雨水足,谁家的收成都很好,甚至还有增产的,张家光是苞米收入就有一千二百两之多,还不包括别的东西。
  像什么豆子、高粱之类的,都不算在内呢!
  “对了,去年正月的时候,听说三舅兄的内人有了身孕,怎么一直没消息告诉我们生男生女啊?”小于举人突然想到,按照月份推算,这应该生了吧?
  恐怕都要满月了!
  发现怀孕的时候,最少也得是一个月了,去年是正月的时候知道的,今年这都十月份了。
  谁知道张老爷子很是尴尬了一下,还是张家三舅兄不怕丢人的道:“啥有了不有了的?她那是吃多了撑着了,没揣孩子!”
  小于举人:“……!”
  他这边问了,其实刘宋氏那边也问了,不过她得到的消息很全面,晚饭过后,张家人去了客房,她就趁机跟当家的一起溜达过来,跟大老爷小老爷说了。
  原来过年的时候,张家也同样有很多年货,例如冻柿子,冻梨,这都是冬天能吃的水果,东北这边没几样水果,而冬天能吃到的也就这两样,最多有个冻苹果,还很贵的那种。
  张家老三的媳妇儿,嘴馋,又心眼小,他们这一房的孩子才两个,而大房和二房都是四个,这花的钱是公中的,等于是大家一起赚的,吃的却是前面两房多,他们这一房少。
  于是这女人就有事没事狠劲儿的吃,冻柿子冻梨虽然不贵但是也不便宜,平时都是过年的时候吃上两个,小孩子小的更是不能多吃,怕凉着。
  可她不理解啊!
  她就可劲儿的啃冻柿子和冻梨。
  结果啃过了头,脾胃被凉着了,吐了好几天,加上她吃冷的东西,又是在冬天,这葵水就没来,哦,古代管女子的月经叫天葵,葵水等别称。
  自己已经是生过两个孩子的人了,当时就宣布自己有了身子,窝在炕上不起来,那段时间正好过年,家里一大堆的事儿,她就全推给两个嫂子了。
  正月的时候,于家送过去的青菜,里头的黄瓜,她就给吃了两根,可能是吃的凉东西太多了,那两根黄瓜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肚子疼的受不了,加上家里人都以为她有了,就找了村医过来给她看看,毕竟肚子里还有一个呢,真出了啥事儿也不好。
  也不顾大新正月的就请大夫上门不吉利了。
  结果大夫一号脉,好么!
  冷东西吃多了,脾胃不和,没怀孕!
  然后张家差点成了张家村的笑话,要是没有另一件事情的发生,他们家今年可难过了。


第191章 冰冷冬月
  “噗!”小于举人听完这诊断就喷了!
  这也太奇葩了!
  “张家村,出了什么事?”石宏大更关注的是另一件事情。
  “您的继母,那个石张氏,所出的大闺女,不是嫁到了孟家庄么?但是听说走亲戚的时候,在她表哥的家里,那个,喝多了,睡着了……。”刘宋氏小心翼翼的措词:“……跟她丈夫和表哥躺一张炕上了……。”
  小于举人:“……!”什么情况?
  石宏大也傻眼了,这么说很暧昧啊!
  原来石荣娘跟夫婿孟宪臣回了外祖家,张老八家在张家村还算是有钱人家,虽然家里头生了不少,可都过得不错,加上没有分家,一年到头也有不少钱财。
  石张氏回娘家回惯了,顺手拿点什么都有可能。
  而石大不一样啊,虽然住在石家村,可石大没有直系亲属,头一个妻子还很得大家喜欢,这嫡长子在家遭的罪,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偷偷地护着也就罢了,反而更加看不上石张氏,加上她后来生的孩子,奸懒馋滑没一个好东西。
  石荣娘怕回去石家村被人揭短,而且她嫁的孟宪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喝酒的时候,是一只猫一样的男子,喝了酒之后,就成了老虎!
  虎超超的那种!
  当时说的千好万好,嫁进去之后才知道,这家子根本就是驴粪蛋儿表面光,内里全是糟粕。
  家里勉强能糊口,和之前说好了的一点都不一样!
  当时石张氏的原意,是将女儿嫁回娘家,给她表哥当媳妇,索性当时孩子还小,事儿还没办呢,就有媒人上门了,说的还是跟孟大财主家有亲戚的人家,石张氏当然愿意女儿嫁个好人家了。
  从此提也不提嫁女儿回娘家的事儿了。
  可惜,石荣娘偷偷听过墙角,知道她娘的意思,早已经对外祖家几个表哥情根深种,突然嫁人了也就罢了,还嫁了个事事都不如意的,家里条件连自家都比不上的!
  这石荣娘就不甘心了,带着夫婿去外祖家,其实是恭贺外祖母七十大寿,只是张老八家没有分家,房子多人口也不少,当天去的人也多,古代讲究人生七十古来稀,庆祝的人不少,喝酒的更不少。
  石荣娘喝了点儿之后,她家的那位也喝多了,这人见不得酒,一见酒就喝,还拼了命的喝!
  一气之下,也跟着喝上了!
  孟宪臣醉倒在炕上,本来石荣娘应该是去伺候的,结果她喝多了,也倒下了。
  可笑的是,在一个屋子里,一个在东屋,一个在西屋。
  本来东屋是给来的女眷休息的地方,西屋是吃饭喝酒的地方,偏偏石荣娘的四表哥刚成亲不久,这东屋就是他的新房,妻子在西屋伺候着呢,他就迷迷糊糊的回了东屋,跟石荣娘俩一个炕头一个炕稍,中间还横躺着孟宪臣!
  就算是衣衫整洁又如何?
  就算是有丈夫在侧又如何?
  四表哥的新婚妻子一进来当时就傻眼了!
  她身后还有女眷要进来歇一歇,这怎么歇?
  而且新婚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正好是秋收之前就办了的婚礼,就想着冬日的时候能怀上,就最好了,因为冬天猫冬,不动弹,正好养胎。
  结果看到睡了不到三个月的炕上,躺着两个大男人和一个已经嫁为人妇的表小姑子!
  把这位新婚的小娘子恶心的啊!
  当时就吐了!
  张家村是一姓村,打断骨头连着筋,一个人过生日,尤其是这七十大寿,来的人不少,女人更多,结果全都知道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已经没有前朝那么严格了,女子都能有女学堂了呢,但是也没豪放到可以跟丈夫以外的男人睡一张炕的地步。
  农家就是再没钱,也会在女孩子十岁之后,单独给她弄个屋子住,就算是在现代,也没开放到已婚男女可以随便睡一张床的地方啊!
  关键是这种事情,它好说不好听啊!
  “说来也奇怪,石张氏怎么不来找大老爷要钱了?”刘文喜还奇怪这一点呢。
  “也是啊!”小于举人对石张氏也是知道的,那女人竟然不来要养老费,难道是因为女儿的事情,暂时没时间?
  “我让人早就给了,她当然不会来了!”石宏大扁扁嘴,去年石张氏来要钱,他就记住了时间,今年不用她来要,他就让人给捎了过去,还要求当着石大的面,说去年的钱已经给了,这是今年的,让他知道,自己不欠他什么!
  “怪不得今年没过来。”小于举人想到自己还一直惦记着是个事儿呢。
  去年闹的全村子都知道了,今年石宏大早有准备,一过了八月十五就派人送去了,而且他也让人闹的挺大!
  全石家村的人都知道了,八月十五不让孩子回来,要钱挺积极!
  石大的脸啊,那都丢到了县城了!
  石家村的村长气的整整训了石大一个时辰!
  不过这些石宏大不介意,他直接让人跟石宏大说,他在于家当长工了,不会回去的!
  而十八里铺的人也有意思,他们知道石宏大跟于良吉的关系,肯定不简单,但是他们乐意糊弄石家村的人,来人问就跟石宏大说的差不多,只不过用了点儿语言陷阱。
  他们只是说,石宏大一直常住于家。
  俩人毫无关系,为啥会常住于家呢?
  当然是在于家扛活了!
  石大不去想石宏大若是真的在于家做长工,挣钱会多么难,他想的是去年石宏大给了钱,怎么没听石张氏提起过?
  而且那意思,明显是不止是一两二两,连带着还给石荣娘添了妆,只是石荣娘出嫁的时候,陪嫁并不丰盛,只有一些衣服和被褥,就连压箱底的银子,也才二两,正好是老大给的数量。
  这等于是说,老孟家给的聘礼,是一文钱都没带回去,怪不得大闺女回来哭,说婆婆磨搓她,丈夫是个扶不起来的。
  但是嫁都嫁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再喜欢外祖家的表哥也没办法,男婚女嫁,从此陌路。
  可谁知道竟然躺在了一起!
  石大当时没怎么表示,一直低头听训,回去听说都快吐血了!
  这些事情,小于举人一直都不知道,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大棚里,天气乍冷,别说屋里冷的早,本来应该长大的蔬菜也有些不怎么生长了。
  小于举人没办法,只好不停的追加肥料,提升大棚的温度,把日照的时间延长。
  以前都是中午上午才掀开草帘子晒太阳,如今一大早就要掀开,让阳光一升上来就能照到菜苗。
  增加日晒时间,促进光合作用,让菜苗长起来。
  “天啊!”小于举人觉得哪怕是乡野间,也很有一种“贵圈真乱”的意思。
  尤其是这种桃色新闻,小道消息,冬天猫冬无聊,妇女们十分乐意聊这个话题。
  “他们乱他们的,跟咱们没关系。”石宏大无所谓。
  于家消停的很,但是外头闹的都快开锅了,尤其是张老八家,张家村可是附近有名有姓的村落,更何况张家村还有个举人,这要是德行有亏,引起上头的注意,可就说不清了!
  而且公立学堂还在张家村,担任山长可是张家的举人,这都闹出风化问题来了!
  十八里铺自从深秋结束后就又开始严守门户了,没办法,天气一冷,谁知道野兽们会怎么样?
  别的村子好歹离山脉距离远,十八里铺不行,当年先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好一点的地盘都已经被一姓村们占据了多少代,他们这些杂姓的人,只好找了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安家。
  这一安家就是世世代代了。
  往年也是担惊受怕,这两年有了围墙好过了许多,但是门户还是要守住的,来人可以放进去,但是不能离了人,万一有野兽撞门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
  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十八里铺村民们,别提多了解这边的潜在危险了。
  不过今年的天气的确反常,冷的太早了,十月的时候就上冻了,人踩在冰面上都能过河了。
  等到了冬月的时候,就跟腊月似的,两天一小学,三天一大雪。
  听着外头寒风呼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