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9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9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宏大回来,他还挺惊讶!
  “这么快?”还以为得需要个一天半天的呢,这是才出去打了个转就回来了?
  “说完就回来了。”石宏大继续拾掇院子。
  中午的饭是乔大娘送来的,这次比较丰盛,鸡蛋炒大葱,白菜炒木耳,油炸花生米和清炒土豆丝。
  端来的饭竟然是纯粹的白米饭!
  “大娘,这么丰盛啊?”于良吉都被惊呆了!
  他们家守孝都没见乔大娘给做过大米饭!
  因为这边不种水稻,不产大米,这大米属于精米,是细粮,除非逢年过节,平日里谁家吃啊?
  尤其是现在这个农闲的时候,都是粗茶淡饭对付过去。
  “今天可是宏大在咱们村儿落户的日子!”乔大娘消息灵通的不得了。
  不灵通也不行,谁让十八里铺的人就这么点,谁家有个风吹草动的都能知道。
  石宏大要在这里落户的事情,早传遍了十八里铺。
  早上他们从村长家出来,别人跟石宏大不熟,但是跟张贵熟悉啊!
  等石宏大前脚进了于家的大门,后脚就有好多人去村长家和张贵家,问这事儿倒底是不是真的啊?
  十八里铺已经很久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尤其现在还是农闲时节,马上就要猫冬了的时候,有个事情让大家茶余饭后嚼一嚼舌头,也不错呐!
  “这就落户了?”于良吉看向石宏大。
  是不是有点太快?
  不是说户籍制度管理的不比前明差吗?
  这也太草率了吧?
  “明天去县衙更改户籍文书。”石宏大好像能读出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说出来的话也是他想听到的答案。
  “明天今天还差一天了?”乔大娘可高兴了:“今天先庆祝庆祝!明天你去了县衙,改完了户籍落了户,别忘了请村长他们吃点东西。”
  “一定请。”石宏大开始低头认真吃饭。
  这次吃饭,是于良吉试着喂小侄子吃,因为过几日天气再冷一冷,乔大娘她们就不过来了。
  他也要学着喂孩子吃饭。
  其实于宝宝自己会吃,就是手上没劲儿,拿不住筷子,需要大人在一旁看着,别让他一时不慎触到鼻子眼睛什么的。
  于良吉看的不比乔大娘差,这让乔大娘放心不少。
  她老人家就怕这一屋子小爷们小娃娃的不会过日子。
  傍晚做饭的时候,张家二婶子来了,还有张艳辉,这次来,给于良吉送了十捆木柴。
  都是儿臂粗细、两米长的木杆子。
  是从大树上打下来的多余枝干,特意挑了粗的给送来。
  张家二婶子也同样被于良吉告知,要自己开火做饭。
  “也行,但是你要是想吃什么不会做,别瞎弄,先来问问我或者你乔大娘!”张家二婶子特意叮嘱:“家里没什么东西了,别不好意思张口,左邻右舍谁家也不差那点东西,千万别苛待自己个儿。”


第036章 我的手艺
  “当然,不会的肯定要麻烦您二位。”于良吉笑眯眯的受教。
  晚饭依然是一锅大碴粥,不过还是热了四个开花的两合面馒头,于良吉和小侄子俩人合力吃掉一个,石宏大自己吃了三个。
  等洗漱完毕躺在炕上的时候,石宏大才开口:“明天去县里,要带什么东西吗?”
  “不用了,家里什么都不缺。”于良吉轻轻的拍着小侄子,哄孩子睡觉。
  家里现在的确是什么都不缺。
  吃喝都已经备好了,连少了点的木柴,他都有请人在收集,根本缺不了什么东西。
  “好。”石宏大不说话了。
  于良吉没想别的,哄睡了小侄子,自己也睡着了。
  半夜石宏大起来,给灶里添了一把柴火,于良吉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了,自从石宏大来了,这几天晚上都是他起来添柴起火热屋子,他都不必半夜爬起来,冻的哆哆嗦嗦去烧火了。
  看来,这个人收留的还是不错的嘛!
  第二天一大早,于良吉就爬了起来,今天是他做的第一顿饭,自然要露一手。
  下地后直接去仓房拿了四个两合面的开花馒头,淘了一点小米子,用大锅烧了热水,上头热的馒头,小锅煮粥,捞了点咸黄瓜,拍了蒜泥拌黄瓜,芥菜切成细丝,点两滴香油,放上葱丝姜丝,拌上辣椒油!
  两个下饭菜算是弄好了。
  屋里石宏大起来之后正在给于宝宝穿衣服。
  等他们俩起来收好了被褥,于良吉那头连洗脸水都给打好了,于良吉给于宝宝洗漱,石宏大自己洗脸刷牙。
  等忙活完了,于良吉的早饭也端上了炕桌。
  石宏大是真没想到,一个小秀才,看起来弱弱的,一根手指头都能戳倒的样子,还有一手好厨艺?
  这年头虽然说厨子并不受人歧视,可厨子并没有多大前景,最高的官职,也就是御厨,最高的品级是四品,从历朝到现在,能做到四品大御厨的御厨,唯有圣太祖时期的那两位,那两位还是因为研究出很多方便快捷又能果腹的东西,才被破格御封,而圣太祖本人也很有创新意识。
  而读书人讲究的“君子远庖厨”虽然不是说让读书人不下厨的意思,可很多男子都是不下厨房的,认为那是女人的地盘。
  男人只要负责吃就行了,除了火头军天天下厨房,就连大厨回了家,都是自家婆娘整治饭菜,自己一勺不动。
  他一个秀才,竟然自己下厨还不算,还做的不错!
  “尝尝我的手艺!”于良吉将一小碗单独给于宝宝准备的咸菜放到一边,小孩子不能吃太咸的东西,他特意多淘了两遍水。
  石宏大看着卖相不错,尝之前还想着,不好吃也的喊好吃,真吃到嘴里,却觉得这是他知道的咸黄瓜跟咸芥菜疙瘩么?
  “宝宝,好吃吗?”于良吉故意问于宝宝。
  “好吃!”小家伙很诚实,因为他都喝掉了半碗粥了。
  每次他都只吃一点点咸菜,喝掉一碗粥,这次他吃了两口咸菜,也才吃掉半碗粥,觉得好好吃!


第037章 一个优点
  吃完早饭,石宏大就套了马车,赶着出门了。
  于良吉收拾了一下,孙大爷来给他送了豆浆,还有昨天他说的干豆腐和豆腐皮。
  穿越前辈很给力,但凡是大众化一点的吃食,他都弄了出来。
  乔大娘还给送来了一筐鸡蛋:“别的可以对付,只有宝宝的不能对付。”
  “嗯。”于良吉接下了小侄子的口粮。
  大冬天的没什么可吃的,也就这个了。
  教小侄子读了一些三字经,然后放孩子在炕上自己玩儿,于良吉去了仓房。
  仓房虽然大,但是因为没取暖的东西,又不见阳光,比外头还冷。
  于良吉挑了一些花生,拿了一把茄子干,就回到了屋里,中午了,他要做午饭了。
  挑了一点小米,熬了烂乎乎的米粥,上头热了一个大馒头,石宏大不在家,于良吉带着于宝宝,一个馒头足够了。
  茄子干泡了之后,用大酱炖了起来,出锅的时候,撒了一把葱花进去。
  花生都挑干净了后,用小锅倒菜油炒的糊香。
  两个菜,就一个优点,油大!
  农家人,即便是有穿越前辈莅临这个异时空,也没能改变多少,他们虽然不至于饿死那么严重,可也勤俭节约惯了,谁家做饭都是放一点油爆个锅,于良吉从来开始,看她们做饭,就从来没有放超过一勺油的,那油还不是荤油,而是素油!
  做出来的饭,可想而知,除了咸淡之外,基本上看不到一点油腥!
  实际上于家并不缺油,十八里铺的人也不是家里没有油吃,可各家做饭的家庭主妇们,就是不多放!
  你说家里又不缺这点油,难道农忙时节可以大鱼大肉,农闲时猫冬就给咸菜大碴粥吗?
  实在无法理解!
  于良吉发现用大锅做饭味道很不错,就是烧火麻烦点。
  咸菜是必不可少的,于良吉切了很多芥菜丝,很细的那种,用炒花生米剩下的油锅,以及里头的油,炸了干辣椒丝,随后下了咸菜丝煸炒。
  等他忙完端了饭菜上桌,小侄子早已经乖乖的坐在那里等着了。
  “饿了么?”于良吉一样一样的往炕桌上倒腾饭菜。
  “饿了!”小侄子吸了吸小鼻子,水汪汪的眼睛特别萌的看着于良吉。
  原来小孩儿早就被香气吸引了,若非腿短,下不了炕,早出溜下去找叔叔去了。
  “饿了咱们就吃饭!”于良吉给了小侄子一个小勺子,一碗小米粥。
  孩子这两天肠胃渐渐好了点,但是也不敢大意,只掰给他一块馒头:“吃完了若是没吃饱,就再跟叔叔说,可不能吃撑了哦!”
  “嗯嗯!”于宝宝开始吃饭,虽然人还小,但是他就是觉得,小叔叔做的饭菜,香!
  最主要的是,花生含有不亚于肉类的各种营养成分!
  眼看着小侄子能吃下饭了,于良吉早就想着给他补一补了,起码孩子这个冬天一定要长点肉!
  小孩子没有婴儿肥,怎么能是小孩子呢?怎么能显出小孩子的可爱呢!


第038章 官差报喜
  吃饭的时候,乔大娘跟张家二婶子还是不放心,俩人不约而同的出了家门,到于秀才家看了看。
  “怎么这么大油?”乔大娘是过惯了苦日子的,看不得这么浪费油的行为。
  张家二婶子虽然也觉得不好,不过还知道给于良吉开脱:“兴许是第一次做饭,倒油没个准成劲儿。”
  “就是这样,那个,我不太会加调料。”然后指了指酱炖茄子干:“放酱也没个准儿,结果酱放的多了些,幸好还没往里头放盐。”
  “算了算了,你能弄熟就不错了。”乔大娘想着于良吉一个读书人,能做出这一桌饭菜就挺好了。
  能做出吃的来,不饿着自己,不饿着孩子,就行了。
  临走的时候,于良吉给她们俩一人一碟花生米,这东西平时她们都不会做,因为费油。
  其实花生米吃油是吃油,但是吃的并不多,炸茄子都比它费油。
  “带回去,给小五尝尝我的手艺。”
  “带回去,给张家二叔下酒最好。”
  于良吉一人一碟,都挑的大碟子装。
  “怎么能要你的呢?”乔大娘不接。
  “就是,想吃我们回去自己炒!”张家二婶子还开玩笑:“兴许比你炒的好吃。”
  “别跟我见外,这些天,您二位可没少帮我。”于良吉态度坚决。
  俩人没办法,又感动又欣慰的端着盘子回去了。
  结果带回去的花生米,别说自己了,连家里人吃了都说炒的比她们的还要好!
  晚上乔大娘和张家二婶子就没过来,张艳辉过来了,又是打到的木柴给送了来,还有两颗枯树根子,从地里抠出来的,原来的树坑早就种下了新树。
  穿越前辈对水土的流失很在意,绝对不许人平白无故就伐木平山。
  这两颗树根是榆木的,俗话说的榆木疙瘩,据说非常耐燃,当然,按照这边的话来讲,就是非常的扛烧。
  然后给他挑了一水缸的水,临走之前,石宏大也挑满了水缸,他还真没用多少。
  晚上吃的是小米饭,做的炒土豆丝,炸了大酱,弄了点萝卜干白菜干之类的,蘸酱吃。
  同样的,油水很大,小侄子吃的很开心。
  于良吉决定日后都这么做饭,肯定不能让小侄子吃不到油水。
  当天晚上石宏大他们没回来,半夜于良吉爬起来给灶坑加柴火,还有点冷,觉得还是让石宏大回来得好,起码半夜不用自己去起来哆哆嗦嗦的去添柴烧炕。
  第二天早上起的挺早,做完早饭后刚吃完,孙大爷来了,于良吉用黄豆换了三斤干腐竹。
  刚送走孙大爷,放好干腐竹,门口就一阵热闹,还有人啪啪啪的拍门板子:“开门,快开门!”
  “干什么啊?”于良吉才没傻兮兮的开门,让开门就开门,万一外头是坏人怎么办?
  “于秀才,您中了,您现在是举人老爷了,有官差来报喜了,快开门!”外头的声音耳熟。
  于良吉想了想,打开了门,发现拍门的是老村长家的二儿子。
  “快!人已经到了村口了!”老村长姓佘,他们家老大叫佘庆喜,老二叫佘庆丰。


第039章 成举人了
  官差的确是来了,骑着高头大马,跟着石宏大的马车回来的。
  原来,因为十八里铺的偏僻,在桂榜挂出来之后,官差就已经分别报喜了,但是因为原主当时考完了试就回了老家料理兄长后事,并没有等放榜。
  再后来自己也病倒了,一直到于良吉穿过来。
  官差们报喜完了之后,也有几个人没找到人的,就开始查找这些学子们的户籍所在地,然后一路报喜过来,不止于良吉一个人,还有别的考生因为一些事情,也没等到发榜。
  不过别人家都好找,就他们这里不太好找,因为别人姓什么,基本上就在某个以姓为名的村子里,而十八里铺就不行了。
  官差们也是刚找到县衙那里,正好,石宏大他们去办理户籍,听他们在打听十八里铺是不是有个叫于良吉的生员,这才搭话,一问,得!
  说的就是于良吉!
  于良吉,或者说是原主,考中了举人!
  虽然名次很低,一共取举人两百名,原主考了一百九十八名。
  也就是倒数第二名。
  “恭喜于举人!贺喜于举人!”来的官差有六个,带着官府发放的榜文和册封,双手递到于良吉跟前:“来之前已经知道您家的事情了,且这个时候,鹿鸣宴就不用去参加了。”
  自己的兄长去世,这位也大病一场,现在看着都不太健壮,真是可怜啊!
  “谢谢。”于良吉接过东西,知道这东西相当于学历证明,是可以凭借这个去京城参加会试的,但是他没打算去。
  “这是朝廷给举人奖励的一千两银子,以后您有五十亩地的免赋税权限,还有四套举人的衣服,春夏秋冬各一套,每一年都有二十两银子的举人份例。”官差将一份东西再次第给于良吉。
  于良吉大喜过望!
  这个朝代被前辈经营的不错,不论是读书人还是习武的,只要考过了,有了功名,就有朝廷每年给的份例,相当于年薪,嗯,或者是奖学金,或者是赞助?补贴?补助?
  不管怎么说,是个很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