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医生 >

第499部分

唐朝好医生-第499部分

小说: 唐朝好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很简短,前后不过两句,眨眼的功夫就说完了,可话里面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是太多太多了!
    李治话音落地,良久殿内无声,除了长孙无忌之外,所有大臣都把头低下了,而李世民则闭上了眼睛,不知在想什么,殿内侍立着的宦官和宫女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深怕这时出了差错,被迁怒到自己头上。不管是谁要迁怒他们这种小人物,他们都是死路一条!
    刀已出鞘,寒光四射,出招奇狠,胜负就在眼前!
    现在,到了站队的时候了!
    半晌,长孙无忌先轻轻咳嗽一声,道:“吴王,太子所言甚为有理。这种水车既然是你发明的,而别人又说不清楚,象那个米……什么苗的,就没说清楚,由此推知,别人也会如此,所以这种水车最好是,也只能是你去普及推广,让天下百姓受益,你意下如何?可愿为皇上,为朝廷,为黎民百姓效力?”
    大帽子直接就扣了下来,份量奇重,重如铁锅。皇帝,朝廷,百姓,一样没少,全都重重地扣在了李恪的头上,只要李恪说一个“不”字,他将直接掉进万丈深渊,这辈子都别想爬出来了!
    李世民睁开了眼睛,看向李恪,见儿子满头大汗,表情慌张,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他心中有些失望,这孩子平常看起来不错,可到了受攻击的时刻,竟然连求救的念头都没有,难不成是吓傻了?
    他又看向李治,见李治额头上竟也现出汗珠,双手缩在袖子里,而宽大的袖子竟然微微颤抖,正表情紧张地看着长孙无忌。
    李世民心中叹气,治儿也不怎么样啊,全无沉稳大度的气势,就算做不到稳如磐石,可次一点儿的,好歹也能咄咄逼人吧,连这个都做不到。这两个儿子都挺让他失望的,他把眼睛又闭上了,等大臣们先折腾一通,然后他再看看怎么处理这事吧!
    李恪的汗水滑了下来,他再次看向大臣们,可大臣们一个替他说话的都没有。他心里清楚,大臣们是不敢得罪长孙无忌,这种时候谁要是替他说哪怕半句好话,就会承受长孙无忌随之而来的怒火,没人会傻到这种地步的,所以要想救自己,只能靠他自己了!
    李恪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就算要指导水车的普及,也不一定是我亲自去,也许……那王平安也行啊,现在不就是他在主持这件事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王平安没法把事情说清楚的,更加办不好这么重要的事。他不是和那个米……米什么来着?”
    李治忙道:“米小苗,他是东宫里的执事,向来机敏,所以前些时候才被父皇派去庆州宣旨。”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对啊,那个米小苗就够机敏的了,要不然皇上也不会派他去庆州当钦差。可就算是这么一个机敏的人物,王平安和他解说了水车的妙处,他竟然也听不懂,回来后说不清楚,连个大概都描述不出来,那么换了别人,又岂能明白水车的妙处?万一执行起来,王平安糊里糊涂地指导,地方官员糊里糊涂地执行,那不得把一件好好的事,给办糟糕了吗?各位大人,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吧?”
    这是逼着大臣们排队呢,殿上的重臣大多数和他交好,即使关系一般,却不能反驳他的话,那个米小苗必须是机敏的人物,因为是皇帝派他去宣旨的呀,要是他不机敏,岂不是证明皇帝看人走了眼,选了个傻蛋么!
    王平安当初给米小苗看图纸,米小苗就啥也没看出来,只是把平安水车这个名字,改成了平安大水车,多加了一个“大”字。他只对收受贿赂感兴趣,对于水车还是水牛的,一点兴趣没有,让他解释,就算不是让牛弹琴,也是让羊弹琴了!
    可偏偏米小苗回京之后,四处替王平安打广告,而且弄得动静不小,不但宫里的人很多知道,就连朝里的大臣都略有耳闻。只是因为米小苗是个宦官,在重臣们的眼睛,他比一个狗屁也不多值几个大子儿,所以听归听,却是没人当回事!
    但话说回来了,米小苗解释不清水车的事,就是事实,而这个事实在平常一文不值,可恰恰在这个时候,就值钱得很了,足能把一个王爷给砸倒!
    大臣们听了长孙无忌的话,都慢慢地点了点头。是啊,米小苗那个死宦官确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要是让他当地方官,去执行普及水车的事,那非办糟不可,但别的地方官…}。]。n~E]整理…算了,这时候就莫提别人了,提了也是白提!
    一滴汗水流进了李恪的眼睛里,李恪一擦眼睛,心里不停地想:“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怎么化解这场危机,我不能离开长安啊,离开中枢容易,再回来就困难了!”
    此时李世民是闭着眼睛的,没有看到李恪擦眼睛的动作,而长孙无忌和李治看到了,却不会说什么,别的大臣看到了,心中却都有不忍,他们还以为是李恪被逼得哭了呢,在擦眼睛,但……不忍归不忍,替他出头,那就得靠良心了!
    别的大臣们还在纠结良心的问题,可马周却说话了,他的良心在大臣们当中,还算比较多一些的,而且他和长孙无忌官位相当,可以分庭抗礼,别人不敢说,他却是敢说的。
    马周嗯了声,清清嗓子,道:“长孙大人言之有理,这件事情只能由吴王去办……”
    大臣们一起看向他,心想:“你这是要和长孙无忌唱对台啊!”
    长孙无忌却是大怒,看来中书省有必要换个宰相了,马周竟然在这种时候拖我的后腿,真是可恶!
    他和马周的关系还算不错,可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已经涉及到太子和吴王之争了,再好的关系,这时候也顾不上了!
    开头肯定,往往意味着后面是否定!
    马周接着道:“但如果仅由吴王去主持普及水车的事,怕是他独木难支。以老臣的意思,不如让吏部拟定名单,选一些年轻的官员,和吴王一起去庆州,在庆州普及水车时,学学经验,此事可由吴王主持,待庆州之事了结,再把官员们派到全国各地。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比吴王一个人去普及水车,要更快,也更加容易见到成效!”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如果刨去李治和李恪的斗争,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做为中书省的中书令,专门做策划的宰相来讲,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无可厚非!
    但是,他的这个提议,毫无疑问是救了李恪一命,而且限定了时间和范围,只要庆州办成了水车的事,李恪的任务就算完成,就可以回京,而且庆州的事情肯定能办成,因为王平安在那里呢,要是办不成,王平安就得吃挂落,顺带着就会连累到李治,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两派人,谁也不敢动谁,只能玩命地把事情办好!
    李恪心存感激地看向马周,这么多重臣,只有这个人敢为自己仗义执言,而且这人还是王平安名义上的恩师,真是意料不到,这种时刻帮自己的竟然是他!
    长孙无忌气息粗重,却无法反驳,他当然听得出马周的建议很好,如果再反对,那就是顾国家于不顾了!
    李世民终于睁开了眼睛,他并不问其他大臣的意思,手轻轻挥了挥,道:“就依马爱卿所言。忠臣,拟旨吧!”
    儿子再怎么乱斗,终究还是儿子,他已没了两个儿子了,不想再没第三个。vZ   
第六百五十九章一起去庆州
    李世民一发话,他身后侍立着的史忠臣立即答应一声,叫人拿纸笔,他亲自写圣旨。史忠臣文采不咋地,可这种大事,他不可能让别的小宦官写的,就算字写的比他漂亮一百倍也不成。
    可史忠臣一亲自动笔,写圣旨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又要想词儿,又怕写出错别字来,圣旨上要是出现错别字,那可太难看了。
    趁着这一小会儿的功夫,长孙无忌紧着冲李治使眼色,他自己是不好再说什么的,马周是宰相,他也是宰相,宰相对宰相,有些话很难说得出口,马周心思缜密,也没有留下破绽,他没法去反驳。
    可李治就不同了,只要他这时候说话,说他多么多么的支持这件事,所以想亲自挑选去庆州的官员,那不就得了。派出听他话的官员去庆州,就算是水车普及得再好,李恪也休想能回到长安来,只要官员们不停地说,现在还离不开李恪,还得让他指导,自己没学明白啥的,拖也拖死了李恪。
    李恪还想在一两年之内回长安来?做他的白日梦去吧!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个时候要是再不使手段,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打狼不死,必有后患!
    长孙无忌的眼色,是眼睛向皇帝那里瞥,瞥了几下,又向李恪瞥。那意思是,和皇上说话呀,别愣着了,赶紧把李恪整死算了,这次的陷阱都挖得这么深了,你要是再不利用好,可没下次了,你当李恪以后还能再上当吗?
    可眼色这玩意,玩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要是灵犀不够,那这一点就不通了!李治看到长孙无忌的眼色了,却理解错了!又指父皇,又指李恪的,是不是要和我李恪一起去啊,去监督他?
    看舅舅的表情如此的焦急,李治慌了神儿,他听长孙无忌的话都习惯了,舅舅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赶紧上前一步,李治大声道:“父皇,儿臣想,普及水车的事,事关重大,关系到我大唐亿万子民的生活……”
    长孙无忌微微点了点头,稍稍松了口气,治儿这孩子不错,他明白我的意思了。对,就应该这样,把挑选官员的权力抓到手里,不能放权给李恪,你舅舅我就管着吏部呢,只要你把权力抢过来,我替你挑官员,保准整死李恪这个小兔崽子……
    谁知,李治下一句不是要权力,而是出义务,他道:“所以儿臣想,不如儿臣和三哥一起庆州吧,把这件事办好!”
    大臣们一听,下巴差点集体掉下来!太子殿下,你还真顾兄弟之情啊,这种倒霉事儿都要陪着他去,你不怕惹麻烦上身么?你要是跟着李恪去了,他办不好事情,可全会往你头上推的……放心好了,他一定会推的,你躲都躲不掉,反正他都是破罐子了,他不怕摔,可你怕呀!李恪会竭尽全力地向庆州百姓证明,你是个多没用的太子,而庆州百姓知道了这点……你怕天下的百姓不会知道么,你能瞒得住么你?
    长孙无忌眼睛是横着长的,可听了李治的话,两只眼睛差点儿就竖起来,我说大外甥,你是想整李恪,还是想让他整你啊!
    李恪则心想:“还有这好事儿呢,这……这里面不会又有阴谋吧?”
    在别人眼里,李治说的话,简直是愚蠢之极,完全是不经大脑说出来的,要有多二,就有多二!
    可听在李世民的耳中,却是老怀大慰,治儿这孩子还是很仁善的,就算是在打击对手的时候,也终是记起了这个对手,是他的亲兄弟啊,他到底还是念及到了兄弟之情!
    李治的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就跳了出来,大声道:“不妥,太子所言差矣。皇上,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不可轻易离京,且不说京中如果了出现什么变故……”
    这话可不能乱说,京中有什么变故,在咒皇帝死吗?
    他赶紧又道:“如果太子在外面遭遇不测,岂不是动摇了国家的根本,我大唐已然没了一位太子,可不能再没第二个啦!皇上,国家禁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长孙无忌都快老泪纵横了,可千万不能让太子离京啊,鞭长莫及,不好控制啦!
    李治傻了,刚才那个眼色……不是让我也一起去啊?那干嘛瞥来瞥去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摆了摆手,道:“治儿久居长安,没有四处走走,不知我大唐天下到底如何。窝在宫里,读书再多,也不及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有些事情,书本上可是学不到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历,而这种经历会直接影响他对世事的看法。李世民当太子的时候,便是纵横天下,行军打仗,巡视中原,他都做过,所以他并不把太子离京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相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想让大唐这条船长久地行驶下去,总得了解一下水的特点吧,要不然如何掌舵?
    李世民不理会长孙无忌的“忠心劝阻”,很高兴地对李治道:“治儿,你是个好太子,比你的大哥强啊!你愿意去了解民间疾苦,看看百姓们的生活,父皇真是为你高兴,走万里路,听万家言,这才是为政者应该做的!”
    李治这回是骑虎难下,糟糕,难不成真的要去庆州?听王平安说,那里穷得直掉渣儿!可父皇听自己要去民间,竟是这么个高兴法儿,要是他这时说不去,那岂不是找不痛快!
    李治赶紧装出一副很愿意去的样子,道:“多谢父皇应允,儿臣早就想去民间走走了,这回陪着三哥一起去庆州,正好了解一下百姓们的生活,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
    事情已然无法挽回,长孙无忌不再做无谓的挣扎,他又道:“太子离京,如果时间太长不好,以老臣的意思,不如等他去庆州看了那里正在修的水渠后,再带回一架实物水车,也就可以了。如果想了解民情,在回来的路上可以多走几个州,这样更为妥当。”
    太子离京,终究不是小事';最快,大臣们不能再沉默下去,一起都道:“无忌公所言极是,太子游历天下,不宜过久,如果以后有需要,再出京便是,这次是头一回,速去速回更为妥当!”
    李世民想了想,也对,总不能让治儿离开自己太久,游历天下是好事,但游的时间太久,容易淹着,呛着水就不好了!他点头道:“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无忌,你给安排一下路线,尽量让治儿多走几个州,为了不耽误时间,误了恪儿的差事,游历的州郡,尽量安排在回程的路上。”
    长孙无忌这才算是松了口气,只要李治不在庆州待得时间太久,李恪就没机会整他,至于路程,自己完全可以安排得好,就当野游吧,让李治出去透透气,散散心!
    决定好了这件事,李世民摆手让大臣们退下,他留下了两个儿子,让儿子们陪他用膳,马上就要走了,说实话他这个当父亲的还真有点舍不得。
    用膳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