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立国传 >

第14部分

华夏立国传-第14部分

小说: 华夏立国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江州火起的时候,徐当率领第三幢五百人突然攻入城南数里外的江州水军营寨,不一会,这里腾起的火光开始和江州的火光相呼应,两处的冲天大火汇在一起,顿时映红半边天,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江北的火光让江南的阳关守军人心大乱,也让数里外的袁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不到一个时辰,在三千晋军的猛攻下,阳关渡口守军投降,袁乔能够在清晨的浓雾中临江眺望江北了。
  天亮了,浓雾却出现在长江江面上,不但朝阳看不到,就连刚刚还在燃烧的北半天也被掩盖在其中。除了能听见依然川流不息的江浪声外,袁乔几乎看不到十丈之外的江面。
  江北的情况怎么样了?那个胆大包天的曾叙平成功了吗?还是已经丧生在江北乱军中?所有的一切都被隐藏在这浓浓的晨雾中,如同西征和晋室的前途一样。袁乔第一次生出无能为力的感觉,现在能做的就只能是祈祷了。
  “大人,有动静!是船只行驶的声音!”有耳朵尖的军士叫了起来。现在已是巳时两刻(上午十点),在越来越猛烈的阳光驱散下,晨雾越来越淡了,已经能看到半里外的江面了。
  袁乔和众人闻声向远处望去,只见一艘战舟从远处雾中钻了出来,紧接着是第二艘,第三艘。
  “是江州水军的战舟!”识货的阳关降军叫了起来,顿时引起一阵鼓噪,但是很快被袁乔用严厉的眼神给压下去了。众军在无声中开始行动,盾牌手和长枪手走上前,形成防线,而弓箭手则是取弓在手,站在后面,大家都神情紧张地看着江面和那越驶越近地战舟。
  这时,最后从浓雾中挣脱出来的战舟桅杆终于展现在大家面前,一面呼呼飘扬在江风中旗帜分外醒目-“晋西征军护前军曾”。
  袁乔心里一喜,顿时感觉轻松了一半。这时,飞速驶来的战舟前头站立着一个人,已经能看清面目了。
  “前护军麾下徐当拜见后护军袁大人!”那名大汉高声喊道。
  正是曾华麾下的徐当,袁乔看到熟悉的人,也终于知道了谜底,他那担忧紧张的心情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但是在短暂的狂喜之后,袁乔反而觉得心里有点空荡荡的,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涌上了心头。
  在这个时候,徐当那洪亮的声音继续响起:“徐某奉我家大人之命前来迎接袁大人。我家大人说了,他在江州城里相候袁大人了!”
  1.范长生,又名延久、九重,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蜀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郡(郡治在今彭水县郁山镇)豪强徐巨谋反,车骑将军邓芝率兵征讨,平定后,朝廷为免再生事端,诸葛亮迁当地豪族徐蔺谢范五千家迁往于蜀郡(成都)依青城山,以修炼为事,其中即有范长生一家。
    正文 第十四章 江映月
     更新时间:2009…1…7 0:14:35 本章字数:4549
  永元二年十二月,明王时为晋护长水校尉,以西征前军至江州。丁丑,潜渡江水,夜袭江州,拔之。丁卯,宣武公江州设宴以庆,欢至深夜。时有皓月映江,波光流连。明王触景生感,操胡琴一曲,声声戚切。曲罢,诸人无不涕流满面,拍榄长叹。
  …………………引言摘述
  “多好的月亮啊!只是可惜没有曾叙平的二胡。”站在江州城楼上的袁乔望着不远处江面上的皓皓银月,不由暗叹一声。
  也是圆月皓空之日,也是这般江月一色,也是这城南望江城楼上,桓公设宴庆贺江州大捷,众人把酒言欢,直至深夜。后来那位总让人吃惊的曾叙平突然拿出一把从来没有见过的二弦琴,用一把弓弦就开始拉出一曲谁也没有听过的曲子。
  袁乔现在还觉得那曲子还在自己的耳边环绕一般。
  先是一声长叹,如同初生婴儿的哭声,又如同暮年长者的叹息,穿越了时空和岁月,穿越人生的生和死两个极端,在人的心里来回的回荡。接下来的曲子有如一股泉水在幽暗、曲折、深邃、崎岖的山谷中呜咽地奔突,又如江水边上那纤夫的脚步,虽然满是苦难和艰辛,却在坚定不移继续向前。
  袁乔时而感到清风明月,时而感到落花流水,时而感到电闪雷鸣,时而感到风雨交加,他一直以为自己饱读经书,通晓历史,看透了人生世故,但是在那一晚,袁乔才发现自己以前的学识是如此的浅薄,居然无法用什么辞赋来形容这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而且他也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多愁善感,轻易就被一首曲子从灵魂和骨子给震撼了。
  当袁乔看到包括桓温在内所有听众都涕流满面,情不自禁时,看到曾华泪流满面却含笑激昂地拉完最后一段时,他明白了,自己听到的不但是一首前所未闻的曲子,更是一首穿透人心的曲子。
  那种娓婉、那种缠绵、那种沉郁、那种不弃不舍的追求、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让人看到了世人的苦难,让在场所有的人心里突然想起亡国之恨,偏安之苦。
  “真是一曲天籁之音。”袁乔对身后的参军孙盛说道。
  被留下来协助袁乔的孙盛有幸参加上月十五的那次庆功会,也听到了曾华的那场二胡独奏音乐会。,所以很有共鸣地回答道:“是的,袁大人。我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听到如此乐曲,曾前军的一曲江映月,却道尽了这世间艰难。”
  曾华演奏的是现代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曾华的祖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自从参加完七千人大会从北京回来之后却成了最忠实的“京丝”,对京剧是异常地喜爱。为了方便自己能够随时来上一段,曾华的祖父充分利用自家的资源,让“聪明伶俐”的子女一一学会二胡和京胡。最后这个光荣传统不小心让更加“聪明伶俐”的曾华给继承了。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华一直是祖父的专用琴师。到后来,祖父的京腔依然是湘味十足,但是曾华的二胡水平却是突飞猛进,这也是曾华能够得到“家传玉佩”和可以任意出入新疆某农垦师师长办公室的原因。
  在庆功宴上,曾华看到江上升明月,不由想起自己的“离奇身世”,想到注定是再也见不到的亲人,不由悲从心底而来。再喝了几杯水酒之后,看到这如画江山,却不由地想到一直多灾多难的华夏民族,想到暗无天日的中原和那里苦苦挣扎的遗民。
  曾华取出多次试验方才制作成功的二胡,随即拉起《二泉映月》来了。听到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曾华心随声动。也许只有在苦难之后才能有辉煌,也许这只是华夏民族最黑暗的黎明。曾华将深深的思绪和感情注入到这曲被自己改名叫《江映月》的曲子中,坐着的人影、凄婉的琴声、皓亮的圆月、还有那无尽东流的江水,彷佛在那一刻凝固在了一起。曾华不但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
  所有的人都体验到了曾华用琴声表达出来的对“自己”、对民族、对国家苦难的追叙,对他们美好明天坚定不移的追求。
  袁乔和孙盛还在那里睹景思琴,却有一人走上前来打断了两人的思绪。
  “禀袁大人!据探子回报,有大批蜀军自广汉(今四川射洪南)入德阳(今四川遂宁南)。”报告的是原伪蜀荆州刺史徐鹄属下的领军校尉曲宏。自从袁乔把徐鹄带头的涪陵和巴西大族首领统统送到江陵“听候朝廷封赏”之后,许多以前依附于他们的当地士人纷纷认清了形势,向朝廷和袁乔表忠心,曲宏就是其中比较能干而受到袁乔重用者之一。
  在曲宏等人帮助下,袁乔很快掌握了江州以及巴西郡。由于曾华夜袭高家庄,错了,是夜袭江州有如天兵降临,上万江州蜀兵还没来得及开打就跟着上司一起降了。而徐鹄费尽心思囤积的粮草则原封不动地落入晋军之手。
  所以袁乔不但可以选出五千比较精锐的蜀军和自己的后军混编,组成一支近万人的大军,而且还可以一边为西进的西征大军支援粮草,一边从容有余地向成都方向发起掩护性攻击行动。
  足智多谋的袁乔不但明目张胆将桓温、周抚、司马无忌、曾华等各路好汉的旗号打在江州城楼上,而且还以桓温的名义四处传檄招降。他先是传檄降了已经是孤城一座的涪陵郡城(治今重庆彭水),再派人马直取了三江重镇-垫江,而伪蜀李家的发源地-宕渠郡在被断绝联系之后很快就闻风而降。
  袁乔将手里的近万兵马分成几拨,白天从戒备森严的江州北门出奔垫江,晚上又悄悄地从顺流而归,并且常常换上不同的番号旗帜,让伪蜀的探子不知道有多少晋军出了江州进了垫江。结果消息传到成都,变成了晋军集军上十万,意欲围攻德阳,而后直入成都。
  袁乔在江州闹得如此风生水起,成都的李势自然不敢怠慢。他将手头上的兵力从四处抽调出来,汇集了五万余人,派往广汉、德阳一线,严防死守,坚决不准晋军再西进一步,誓死保卫李家的千里江山。
  “好!”袁乔听到曲宏的禀告,立即从绕梁三月的追忆中恢复过来了。他抚须微微点头,随即对曲宏道:“常嵊,你想不想立一大功?”
  曲宏大笑,连忙单腿跪下,抱拳道:“全凭大人提携,小人火里去,水里来,无不从之。”
  “好,我拨你两千人马,立即沿汉水(嘉陵江)而上,直取安汉(今四川南充)。现在伪蜀兵力全部集中在德阳、广汉一线,对于涪水以东的安汉已经是不闻不问了,这功劳真是天送于你常嵊的。”
  曲宏马上一通豪言壮语,安汉就是有十个成都城高也要拼老命把它拿下来。
  待曲宏走后,孙盛向袁乔问道:“袁大人,为何不佯攻德阳却分兵取安汉呢?”
  “伪蜀现在以为我有精兵数万屯驻江州、垫江,意图取德阳、广汉入成都。他已经移兵屯守涪水一线,我们掩护桓公南路进袭的目的也达到了。但是时值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把戏演到底,继续给伪蜀在东线施加压力。我们只有不到一万兵马,如果直取德阳,就是佯攻也有可能在数万蜀军面前露馅,不如取空虚的安汉。这样的话,一来可以继续掩饰我们的目的和实力,二来给伪蜀君臣一个假象,那就是我们兵力雄厚,准备从容不迫地把东线外围清理干净以后再猛攻涪水一线。”袁乔微笑地解释道。
  “袁大人高见,这样的话给成都的压力就更大了。”孙盛抚掌赞道。
  袁乔微微一笑,却转头看向西边,心里暗暗想道:“不知桓公到了哪里?还有曾前军,这次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永和三年正月底,在成都的李势接到了安汉陷落的消息。尽管李势知道只有数百老兵残卒的安汉基本上属于被弃守的,失陷就失陷了,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消息却让李势和他的臣子们认识到一点,晋军从东边的猛攻即将开始了。
  自从江州突然失陷,蜀国军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东边。相对安宁了数十年的蜀国终于迎来了最大的一场战事,尽管很多人认为东来的大军是“王师”,但是战火是无情的,这一点蜀国百姓从北地涌入的流民嘴中早就知道了。所以,蜀国百姓心情异常复杂地等待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而已经紧紧地跟李家绑在一起的蜀地各世家大族一边响应“皇上”号召集兵备战,而一边却在暗地里另做了一些其它的准备。正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李势不知道晋军为何如此高调西征,估计也许不敢打北边的大老虎,就跑来捏西边自己这只小兔子。老子也不是好惹的,老子手里也有七八万人马,都不是看牛放猪的!但是他知道,晋军这次来势汹汹,首先抢攻江州、垫江,而后大兵屯集,再将涪水以东诸地横扫一空,最后强攻涪水,直取成都。看这一个多月的局势变化,晋军的整个战略部署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了。李势在弄清这些之后,心里反而更踏实了。从东边的德阳到成都,不但有涪水、牛鞞水(沱江)天险,更有无数高山峻岭,重重险固隘口,加上自己已经布下重兵,不怕你晋军来多少,就怕你晋军不来。
  正当李势踌躇满志,准备部署一场成都大保卫战,彻底粉碎晋军东侵时,一匹快马从成都南门仓惶奔入,直到“宫门”。
  衣衫破烂的传令兵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地来到“正华门”,右手举着一份可以和他衣服“媲美”的战报,嘶声高叫道:“紧急军报!江阳郡失陷!南安失陷!晋军已抵青衣江!”
  “正月十六夜,晋军前军打江州军旗号,骗入江阳郡城(今四川泸州),突然发难,抢得东门,汹涌而入。骤间,满城皆高呼晋长水校尉曾率前军复江阳,守军不及,四散奔逃,郡守单博被俘,郡丞顾扈殉城,仅逃得功曹史章聘。未及天明,晋军前军离江阳郡,三天三夜急奔五百里,竟先于章聘入南安城。章聘绕城别走,取道至武阳,报两地军情后力竭气绝。现东晋大军已渡青衣江,屯于武阳以南合水(今四川彭山双江镇),意图北窥。臣健为郡守李朴拜报!”
  李势听内侍念完那脏兮兮的战报后,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晋军上下难道都有毛病?好好的涪水大路不走,怎么偏偏要沿江而上,顺着最难走的南路上成都。健为郡武阳县离成都不过两百多里,都已经打到眼皮子底下了,李势才明白自己被晋军给涮了一把。
  夜袭江州,抢占垫江,游攻汉水(嘉陵江),都是为了让自己君臣上下相信晋军会大举从东线涪水攻入成都,谁知晋军上下都是一群疯子,尤其是那个前军先锋,护长水校尉曾华,先是潜渡江水,夜袭江州,然后诈取江阳,急奔五百里取南安青衣江,直入成都腹地,真***比疯子还疯子!这长水校尉曾华以前不是典农中郎将,专管屯田的吗?真是农民,肯定没有读过兵书!一点兵法常识都没有!哪有这么打仗的?
  李势感到一阵憋屈,自己在涪水一线摆下的五万重兵现在只能给自己精神上的支持了。李势觉得自己就象一名蓄势待发的拳手,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给对手一记又准又狠的黑虎淘心。谁知对手却不按套路出手,来一个移形换影大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