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立国传 >

第194部分

华夏立国传-第194部分

小说: 华夏立国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舆虔也正在帐中犯愁呢!本来众军对慕容评不顾军国重事,只管勒索欺榨已是不满,现在又听说慕容评要将清水、柴禾等物资列入“专卖”范围,群情更是汹涌,不由都找上前军主将慕舆虔,要求讨个说法。
    但是慕舆虔能有什么说法呢?他也不敢非议当下正当红的慕容评。
    看着满帐的各营各军主官,慕舆虔只能苦口婆心地劝导,他虽然是武将,但是还是多通了几个心窍,知道这事虽然不对,但是不能在自己这里闹,要是出了什么事,慕容评把帐算在自己头上那就死得快了。
    看到慕容宙也走了进来,开口就是一顿抱怨,慕舆虔知道事情必须给个说法了。连慕容宙这种只知道打仗杀敌的人都跑来诉苦,这事肯定是严重地动摇了全军。
    猛闻之。笑曰:“慕容评真奴才,虽亿兆之众不足畏,况数十万乎!吾今兹破之必矣。”
    遣侍中兰伊让评曰:“王,高祖之子也,当以宗庙社稷为忧,奈何不抚战士而榷卖樵水,专以货殖为心乎!府库之积,朕与王共之。何忧于贫!若贼兵遂进。家国丧亡。王持钱帛欲安所置之!”乃命悉以其钱帛散之军士,且趋使战。评大惧,遣使请战于猛。
    慕舆虔想了想,最好决定了,咱也还是去找领导吧。他找的领导是副都督慕舆根。
    带着慕容宙等几个部将赶到中军慕舆根地大帐里,发现里面早就有人了,正是护军将军傅颜。龙骧将军李洪、左卫将军孟高等人,也在那里发牢骚。
    尤其是李洪、孟高等人,属下的都是青壮民夫组成的军士,加上又是汉将,地位尴尬,自然饱受欺榨,受的苦连慕容宙都不敢想象。这些非主力部队都是要真金白银地往外掏钱,可是这些刚从民夫转换过来的军士们能有什么钱呢?结果很多营中的军士们好一点的勉强浑个肚饱。差一点的就经常饿肚子。饿得头昏眼花,连兵器都拿不稳,更不用说还要去打仗。
    听得大家这么一诉苦。慕舆根知道这事情闹大发了,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这仗也不用打了。
    “诸位怎么看?”慕舆根开口问道。虽然他是燕国地重臣名将,在军中真正地威望也仅次于慕容恪,不是慕容评能比地。但要他去对撼慕容评,估计慕舆根还没有狂妄到这个地步。
    傅颜首先抢言道:“司徒大人此举是乱军,现在是与北府军相峙的紧要关头,一旦生变恐怕会祸及全军,还请副都督及早处理,以安军心。”
    李洪咳嗽一声接着说道:“副都督,不如将此情速报城。我主英明,定会知道其中利害关系,只要有诏书下来,司徒定会遵从,也免得因为这个事情造成主帅不和。”
    李洪的话让慕舆根松了一口气,虽然他很不满慕容评,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和慕容评对抗是没有好下场的,毕竟现在在燕主慕容俊的心目中,慕容评的重量越重于慕舆根。他要是这点眼力都没有的话也不会做到这么高地位置了。
    “如此甚好,我就修书上表城,请陛下圣决。”慕舆根也不多,当即拍板道,并马上命记室修表一册:“司徒不以军事为重,固山泉,樵及水,积钱帛如丘陵;士卒怨愤,莫有斗志,臣恐日久有变,故而上表圣上以求明决。”然后立即派快马送到城。
    慕容评听到这个消息,对慕舆根更是不满,并下令将各种物资大涨一番,各军更窘,不少军士不堪饥渴,偷奔出营,投了北府。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大喜:“慕容评贪鄙,真奴才尔,虽亿兆之众不足畏,况数十万乎!吾今兹破之必矣。”
    继而下令各轻骑加紧活动,袭扰燕军粮道。自开战以来,燕军和北府互遣轻骑,袭扰对方的粮道。本来燕军所出的都是幽燕精骑,不在北府骑兵之下,但是几战下来后,北府越战越勇,而燕军越战越怯,原因是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心思去打仗。
    于是北府骑军活动得越来猖狂,而燕军骑军却是在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每次巡戈都只是出来装装样子,尽量减少人和坐骑的体力消耗,每天只能买来那点粮草,要是跑得稍微欢一点就垫不住底了。于是,燕军不要说原定的袭扰北府军粮道的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就是连正常的斥候侦探都完成的稀稀松松,很快被像狼群一样游戈地北府骑兵抓到机会了。
    八月二十五日,右前卫马营统领诸葛承率领所部千余骑在黑山以北一带例行巡逻,一下子就歼灭了燕军一支粮草补给队伍。获知慕容评为了防止各营各军偷抢粮草物资,造成他生意上地损失,于是没有将从城运来的粮草直接屯于后营范围之中,而是囤积在以北百余里的艑牙城,五日向南运送一次。
    诸葛承听说那里虽然有万余人戒备防守,但却是松散地很,因为那里一是后方,从来没有受到战火的袭扰,大家都很放心;二是屯守那里的将领部队都是慕容评的心腹,于是和慕容评都一个德行,傲得不行,加上占着这么一个肥差,个个都发了一笔财,正忙于吃喝玩乐呢!
    诸葛承此次出来是相机作战,没有什么预定目标,听说有这么一个机会,当即一咬牙下令趁夜去捞一票。
    天遂人愿,这一千北府骑军居然潜近了艑牙城屯粮处,诸葛承将部属分成两部,六百余骑夜踏守军大营,以为掩护。其余四百余骑携带易燃之物直入屯粮处,四处点火。
    随着一声大喝,千余骑军从黑夜中杀出,分扑各自的目标。闻得有敌军夜袭,燕军大乱,四向奔走。而粮仓却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直冲黑幕,连数百里外的城都看得一清二楚。
    刚接到慕舆根上表的慕容俊再接到这个败报,当即气得吐血,和慕容一起成了病号。慕容俊的身体自升平三年以来也不是很好,幸好有几件大喜事让他心花怒放,病情好了不少,现在这么一折腾,健康指数急转直下。
    但是慕容俊再急也没有用,现在都应该是这个模样了,临阵换帅恐怕更加危险,只好继续指望慕容评了。
    九月初三日,散骑侍郎李凤奉命来苑城军中向慕容评传诏:“爱卿,国之柱石也,当以宗庙社稷为忧,奈何不抚战士而榷卖樵水,专以货殖为心乎!府库之积,朕与王共之,何忧于贫!若贼兵遂进,家国丧亡,王持钱帛欲安所置之!”
    说完正事后,李凤还向慕容评说了几句悄悄话:“司徒于北府相持经月,却毫无战绩。大司马力请以吴王替司徒,现陛下已是迟疑,如司徒再不胜恐有祸事。”
    听得好友这么一说,慕容评立即知道自己的处境,军中有慕舆根等人说自己坏话,城有慕容恪要求以慕容垂取代自己,燕主再坚持也要自己用战绩做基础呀。一旦这样相持下去,加上在艑牙城又吃了一个败仗,万一陛下有了别样心思,启用死敌-吴王慕容垂替代自己,那自己真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慕容评犹豫许久,终于决定,求战北府,准备一战决胜负!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 旌旗招招皆向东(三)
     更新时间:2009…1…7 0:14:56 本章字数:6018
    平三年九月,苑城动荡,战局不明。燕主俊寝疾,谓大司马太原王恪曰:“吾病必不济。今外患未平,景茂冲幼,国家多难,吾欲效宋宣公,以社稷属汝,何如?”恪曰:“太子虽幼,胜残致治之主也。臣实何人,敢干正统!”俊怒曰:“兄弟之间,岂虚饰邪!”恪曰:“陛下若以臣能荷天下之任者,岂不能辅少主乎!”俊喜,然恪再曰:“臣残烛之身,恐未几即随陛下,请召吴王垂还。”俊默然许久,未许。会疾笃,乃召、骛、真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玮即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引言摘述
    正当慕容评散尽钱财,鼓舞士气,准备与北府军绝一死战的时候,城接连传来不好的消息。燕主慕容俊的身体急转直下,几近弥留之势,御医们会诊一番后都没有抱太多的希望,只是能拖多久是多久。
    慕容评非常清楚慕容俊的身体,这其中还有他的不少功劳。为了讨好这位主上,慕容评可是挖空了心思来讨好慕容俊,美女是要经常送的,为了这个慕容评可没少在燕国到处选美;美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慕容俊天天喝上北府产的美酒,慕容评可没少花钱。
    虽然慕容俊骑**湛,算得上一位马上雄主,但是自从继位以后,军国大事有慕容恪、阳骛等良臣处理,慕容俊自然可以享受一下帝王待遇了。因此慕容俊的身体虽然底子极好。而且也没有江左名士吃五行散地嗜好,但是也顶不住十年如一日的酒色侵袭,这身体早就被淘空了。
    慕容评心里非常着急,要是慕容俊一旦去世,那么自己怎么办?自己现在远在朝外主兵,就是遗诏里有自己辅政的名字,但是如果自己不在朝中,那些奉遗诏的正臣有的是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空架子。毕竟自己和阳骛、皇甫真这些正臣的关系不是很融洽。
    最让慕容评头痛的是随着慕容俊的病重。慕容恪地身体却居然奇迹般地好转。不管是回光返照也好还是真正地忧国忧民。这个消息对于慕容评实在不是个好消息。
    燕主慕容俊一死。慕容铁定是首席辅政,这个老四上了台肯定会把慕容垂召回城,因为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五弟。一旦慕容垂掌握了权柄,无论慕容恪是否已经死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死路一条。
    赶紧回城?慕容评却不敢,毕竟他是领军主帅,要是丢下军队跑回城。慕容俊再宠信慕容评也要在被气死之前先剁了他。带兵回城?慕容评不是没想过,但是以他在军中的威望,这样死的更快。
    慕容评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了,那就是与北府军决战,不管输赢,只要逼退了王猛,慕容评就可以又一次凯旋班师,光明正大地回城参加权力重新分配的斗争。
    “传令三军。整甲待戈。准备出战!”慕容评咬咬牙,最后下令道。
    “这几日燕军蠢蠢欲动,看来慕容评是等不住了。”王猛坐在大帐正中。肃正地对下面的众将说道。
    “大人,如此来说两军决战之时就在这几日了?”邓遐皱着眉头说道。
    “我军在此对峙,为了就是要与燕军决战。攻城拔寨,我军虽然可行,但是损失太大,而且对百姓的危害也大。司、冀、青州地百姓都是我华夏子民,不能再受此荼毒了。”王猛依然是那样严肃。
    “慈不掌兵,如此行事顾虑太多了,恐怕使得大人行军布阵难以周全。”邓羌接着说道。
    “大将军曾言道,军队兵马是用来保家卫国,现在战事尽在中原,当然要顾虑重重。华夏百姓们的血实在是流得太多了。”王猛答道。
    “十万对三十万,这仗不太好打呀。”众人默然了一阵后,杨安开口道。的确,十万打三十万,这其中悬殊差距让这些原周国降将都有些畏惧,他们以前可没有干过这么玄乎的事情。
    “燕军三十万大军中只有十万是幽、平带过来的精锐,其余的二十万都是临时签来的青壮民夫,不足为惧。”一直没有作声的段焕傲然说道。
    “我已经传令并州都督保安坐镇武乡,监视冀州之敌,雍州都督张绥远(张渠)出镇弘农函谷,新授地冀州都督徐定山(徐当)移镇河内野王,一起监视河南之敌。我军已无后顾之忧,只需全力一战,即可旌旗向东了。”王猛对北府兵地实力也非常自信,所以一下子就转到另外一个话题来了。
    “诸位,谁愿为先锋,为我军持锐破阵?”说完之后,王猛的目光把在座的诸位将领扫了一眼。
    “此重任非我陌刀军不可!”段焕和赵复几乎是同时开口道。
    “有左右陌刀将领陌刀军出阵,燕军阵势定可大破。”王猛赞许道。
    “大人,请将此重任授予我等。”邓羌、吕光、杨安、毛当四人走了出来,跪在王猛跟前大声道,“我四人愿率一部以为前锋,誓死
    ”
    王猛知道这四人是想为旧主苻坚报仇,另一方面也是想立下军功,好在北府军中立足。
    王猛沉吟了一下,最后决定道:“好,你四人各领一厢,以为前锋,段元庆、赵长军领三千陌刀军为后应。”
    众人一听,心里隐隐明白了,但是都没有作声,继续听王猛发号施令。
    “参将候明为左军都指挥,参将吕采为右军都指挥,副将粲为中军都指挥,闻令领军。左右探取将邓应远(邓遐)、张长锐(张)领三千探取军为预备,随时候命。诸葛承领三厢骑军以为游击。随时策应。”
    “末将领令!”众人拱手齐声应道。
    九月十六日,北府军和燕军地决战终于在淇水之畔打响了。只是这场众人早就期待地战役在许多人的心里和预想的不一样。燕国上下以为主帅会是曾华亲自领军,却不想只是来了个以文臣著名的王猛;北府以为燕军的主帅会是慕容恪,谁知却是司徒慕容评。但是不管如何,这场决定命令的一战终于打响了,虽然还是那么血腥和激烈,但是两大主将的缺席还是让这场战役失色不少。
    战事刚一开始,北府兵就显示出一如既往的凶狠和气势。石炮和床弩依然首先发言。接着是长弓和神臂弩射出地漫天箭雨。在有节奏地鼓声中。北府军终于与燕军接战,一时喊杀声在战场上冲天响起。
    北府兵前锋是邓羌、吕光、杨安、毛当率领地三厢步军,大约一万二千余人,正对上前军将军慕舆虔率领的三万燕军精锐,正是棋逢对手,顿时杀得难解难分。
    徐成伸出右脚一踢,把挂在自己横刀上燕军军士尸首给踢了出去。看到左右都是自己的部属。徐成这才舒了一口气,把横刀往地上一插,空出右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将溅在脸上的血水抹开,然后传令道:“全营暂停下来,整顿后再战!。
    “大人,前面攻势停了下来,我们还得加把劲!”过了一会。书记官茅正一从前面走了过来。除了满身同样是血外,说话也有点微喘。
    听到这话,徐成不由一阵气闷。自己以为跟着邓羌十来年。已经算得上一名敢拼命的猛将,但是和这位书生气十足的书记官一比,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