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女继妃 >

第302部分

庶女继妃-第302部分

小说: 庶女继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妃深刻感受到了手下无人可用的窘境。此前她和叶敏昭一直韬光养晦,坐看叶敏舒和叶敏瑜斗得两败俱伤,坐收了渔人之利。只是为了麻痹皇后和萧妃,他们和朝廷大臣从不往来,等到了关键的时刻,就发现无人可用了。
  倒不是没有人给叶敏昭用,只是叶敏昭刚刚插手朝政,谁可信谁不能信,慧妃和他都还心里没谱。
  为今之计,最需要抓的一项就是兵权。时不我待,必须要在皇帝咽气之前将一切都布置妥当才行。慧妃想来想去,以贵妃的名义下了一道令旨,召见英国公沈涟沈大人的夫人钱氏觐见。与钱氏一同前去的还有沈家几个适婚但却尚未婚配的小姐。
  钱氏进了景阳宫的第二天,就有消息传出来,慧妃和钱氏达成了口头协定。为了给皇上冲喜,潞王叶敏昭和英国公的侄孙女沈五小姐定亲了。
  这个消息传进叶邑辰的耳朵里,叶邑辰心里明白,慧妃这是开始在抓兵权了。英国公沈家乃是开国元勋,老英国公被太…祖视为左膀右臂,老国公老了之后,沈家的子孙屡屡被历代皇帝简拔,充任领兵的军官,这一任的沈家在西北和西南各有一个总兵,手握兵权,而且京营之中也有一大批中层军官都是走沈家的路子提拔上去的,所以英国公府在军中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这也是慧妃看中了英国公府的原因。
  宫中开始悄悄流传着未来的皇后人选时,叶敏昭这个当事人倒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景阳宫的正殿内,母子两人相对而坐,慧妃详详细细地解释道:“沈家五小姐名叫沈芸蓉,她的父亲是英国公沈涟的亲侄子,现任广西总兵,治军严整,很能打仗。”
  她看了儿子一眼,又缓缓地道:“那沈五姑娘年方十三,不但长得天香国色,秀外慧中,且举止得体,谈吐不俗,稳重大方,日后你做了皇帝,她母仪天下成为你的皇后,必能管束好你的后宫,成为你的贤内助。”
  叶敏昭脸色淡淡的,脸上的神情更是平静无波:“既然母妃觉得她好,那就她好了!儿子全凭母妃做主!”
  实际上,慧妃会见钱氏的中途,曾遣人去请叶敏昭,想叫他躲在屏风后面看一眼。英国公府的姑娘□□得都不错,除了沈五姑娘,沈家的其他几个姑娘也都是容貌娟秀,颇有才具。
  当然沈五姑娘更出类拔萃。
  慧妃之所以想叫叶敏昭自己看一眼,就是不想叫儿子委屈了。毕竟,儿子将来是要成为整个帝国最高统治者的人。
  结果,叶敏昭以照顾正统为由,根本就没有露面。
  在叶敏昭看来,除了雨澜之外,其他的女子,谁都是一个样。既然是政治联姻,为了将来的大业,哪怕对方长得是一头猪呢,他也会眼都不眨地娶她过门。
  慧妃嗔道:“你这孩子!你是要和她过一辈子的,怎么能这样不管不问的呢!”
  叶敏昭低头喝茶,一言不发。慧妃又看了儿子一眼,知子莫若母,叶敏昭心里想什么,慧妃一清二楚,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女儿都已经那么大了,儿子还是对她执迷不悔,慧妃忍不住敲打他道:“从前的事儿,过去了,就叫它过去吧!不要为了那么一点儿女私情,坏了你的大事!”
  叶敏昭自然知道她在说什么,心中涌起一阵苦涩,垂下高傲的头颅,低声应了一句:“孩儿明白!”话虽如此说,一只手却悄悄伸进衣袖里,捏了捏藏在里头的香囊。
  那还是当年雨澜没有出嫁的时候,他缠着雨澜送给他的,这么多年了,随着他距离最高权力的那张宝座越来越近,当年那个呵护他的姐姐,也已经和他渐行渐远了!
  叶敏昭只觉得胸口的某一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钝痛!

第319章 遗诏风波
  慧妃淡淡地道:“这世间的女子,样貌好;秉性好;才华出众的多的是;你何必为了一个女子念念不忘!何况日后你是要做皇帝的;到时候东西六宫都是你的妃嫔;你要繁衍子嗣;要雨露均沾才行;也不能只宠爱其中一个或几个!”
  叶敏昭微微垂头:“母妃说的是,儿子都懂得。”懂得是懂得,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懂得就能想得通的。
  慧妃对儿子再了解不过;知道劝也没用;索性挥挥手道:“你且下去吧。”心想,那沈家五小姐也是个十分出众的女子;日后迎娶进宫,两人相处时间长了,日久生情也便好了。
  叶敏昭答应一声,行礼退了下去。回到乾清宫,到了傍晚,正统皇帝醒转,可能是回光返照,正统今天的气色很好,前几天一直卧床不起的他,今天竟让太监扶着他在寝宫里走了几步。
  叶敏昭替下那个太监,亲手去扶正统。他道:“今日天气正好,不若儿臣扶着父皇去外头走走吧。”
  正统难得感觉身子松泛了一些,听见叶敏昭这样说便点头同意。叶敏昭扶着正统刚刚出了寝宫,正统已经老眼昏花,看不清什么,叶敏昭却发现南边太和殿的方向腾起阵阵黑烟。
  叶敏昭神色一凛,正待叫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就见陈嘉匆匆忙忙跑了过来,他看了一眼皇上,低声道:“启禀皇上,大事不好,太和殿走水了!”
  “什么?”太和殿位于紫禁城前朝部分的最中央,是皇权的最高象征,政治意义非凡。民间所称“金銮殿”亦即太和殿也,可见它的重要性。前朝太和殿失火两次,在位的皇帝均下了罪己诏。古人本就迷信,都认为太和殿失火是上天对于天子不满,上天降罪的表征。
  仅仅片刻功夫,那火已经大了起来,只见烈焰腾空,火光冲天,整个皇城都被照如白昼。正统急得直跺脚,哆嗦着道:“快,快扶着朕,过去救火!”
  正统本来就已经油尽灯枯,哪里受得了这种打击。他踉跄着走出两步,只觉气血攻心,血都涌上了头顶,白眼一翻,整个人软软地晕了过去。
  叶敏昭惊呼一声,扶住正统,“快去请太医!”一边又对陈嘉道:“本王在这里照看父皇,你带人去救火,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把大火尽快扑灭。”顿了顿,他又神色严峻地道:“叫人查一查失火的原因。”
  这么个节骨眼上,出了这样的事,叶敏昭担心有人在后头弄鬼。
  陈嘉不敢耽搁,急忙去了。
  叶敏昭叫人取了一个软榻过来,抱着正统回到寝宫。自从皇上病重,姜院正一直不敢回家,带着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太医在太和门外值房里值守。小太监去了不一会儿,姜院正就带着太医急匆匆而至。外头已经声震屋瓦,陈嘉正率领大量的禁卫军取金水河水救火。
  整个皇宫都乱套了。
  姜院正一看正统的样子就知道皇帝这下子够呛了,还是伸出三根手指搭在皇帝的手腕上,摸了半天,脸色苍白地摇了摇头,立刻换了一个太医,那个太医也是摸了摸正统皇帝的脉搏,额头上立刻就冒出了汗珠。
  叶敏昭焦急地问:“父皇他怎么样了?”
  姜院正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皇上身虚体弱,又骤然受到刺激,以至于急火攻心!怕是……怕是……”
  “怕是什么?”慧妃已经听到了消息,急急带人过来了。一进殿门就听见姜院正的话,姜院正急忙起身给慧妃行礼。慧妃道:“免礼吧,快说说皇上到底怎么样了?”
  姜院正忽然跪下,哽咽道:“皇上怕是撑不过今晚了!”
  慧妃和叶敏昭虽然早有准备,听到这番话仍是感觉到头上响起了一个霹雳一般。慧妃顷刻间已经回过神来:“皇上啊皇上!”立刻跪在地上痛哭起来,叶敏昭还傻楞在那里,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慧妃一拉叶敏昭的袍角,叶敏昭这才反应过来,他也轰然跪倒,潸然泪下,哽咽道:“父皇!”
  他们母子这一哭,一屋子的太监和太医全都傻眼了。不知道该不该跟着他们一块儿痛哭。正在发愣,慧妃已经停住了悲声,“其他人都下去吧,姜院正留下!”
  待众人都走光了,叶敏昭扶着慧妃在御榻旁边坐下,慧妃擦了擦眼泪,看了看姜院正道:“姜大人,你告诉本宫一句实话,皇上到底还能撑多久?他还有没有醒来的可能?”顿了顿,慧妃道:“皇上这病得的急,可是现在朝廷还有许多大事未决,还需要皇上醒过来主持大局!所以姜院正,为了朝廷大计,请你无论如何要让皇上醒过来说几句话!”
  姜院正也不傻,他知道所谓的“大事未决”说的就是皇上到现在还没有立太子的事,的确这件事不定下来,皇上死了之后朝廷肯定要乱套了。可是如今皇上已经油尽灯枯,本来他还有几个时辰的寿命,若是用药物强行令他醒来,恐怕他支撑不了多久就要立刻挂掉了。
  慧妃大概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她的话说得轻描淡写,意思姜院正确是明白了,是想叫他不顾皇上的死活,把皇上弄醒了,把叶敏昭立为太子之后再死。
  皇上本来还有几个时辰的寿命,这个样子用药物一激,这不等于是谋逆皇上吗?那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他一个小小的太医院院正,哪里有这个胆子?
  姜院正跪在地上,不停地用袖子擦着额头上的冷汗,身子哆哆嗦嗦的,语不成句地道:“娘娘……娘娘饶命啊!”
  叶敏昭也明白了慧妃的意思,他终究对正统还有几分父子之情,忍不住唤了一声:“母妃!”
  慧妃伸手制止了叶敏昭说话。“你别插嘴!这件事和你没有关系!”叶敏昭嘴角动了动,终于把嘴闭上了。
  慧妃和颜悦色地对姜院正道:“姜大人,这件事只能拜托给你!况且这屋子里只有咱们三个……就是你不肯,也总有人肯的!”
  慧妃这几句话说得没头没尾的,姜院正却完全听明白了。所谓“这屋子里只有咱们三个”就是说无论姜院正干了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也没有人会责怪他。所谓“就是你不肯,也总有人肯”,就是说他不肯帮着慧妃把皇帝弄醒,自然也有别的太医愿意这样干。可是他听了刚才慧妃的那一番话,若是他不肯做,那慧妃绝对会立刻杀了他灭口的。罪名都是现成的,治疗皇上的病情不利,直接拖出去斩首也没人会给他求情。
  姜院正正在犹豫不决,慧妃又说了一句话:“咱们母子,日后是绝不会忘了大人的!”听到了这句承诺,姜院正立刻下定了决心:“下官这就去偏厅写方子。”
  慧妃道:“你就在这里写!”
  吩咐一声,就有一个景阳宫的宫女拿了文房四宝进来。姜院正哆嗦着写了方子,有人照方抓药,就在乾清宫熬药,使用的人都是景阳宫的人手。姜院正道:“一碗药下去,再过一刻钟圣上就可以醒过来了!只能坚持小半个时辰!”
  慧妃点了点头:“你先下去吧!”
  慧妃立刻派人下去:“即刻去请内阁丁阁老入宫觐见皇上!”等会皇上醒了,需要有一个文臣在此,替皇上拟定遗诏,这活本该是内阁申首辅的,可是申首辅素来油滑,虽然也有向慧妃一系交好的意思,可是却若即若离的,慧妃不大敢相信他。
  而丁阁老就不一样了,他这人十分热衷权势,当年出卖杨老太爷就能看出端倪,此前他本来是靠向赵王一党的,赵王造反之后他立刻就和萧家和赵王划清了关系,又向慧妃和叶敏昭抛去了橄榄枝,他这种人品慧妃本来也不想用他的,他也真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亲自将自己如何构陷杨老太爷的亲笔信送到慧妃的手里,叫慧妃拿住自己的把柄,一旦公开他将身败名裂,他自然一心一意为慧妃办事。
  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投名状了。
  慧妃现在也的确是无人可用,正统临死之前的顾命大臣,慧妃便选了丁阁老。丁阁老接到慧妃的令旨,慧妃并未向他说明什么,他还以为是宫中起火,慧妃叫他来商量救火和善后事宜。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坐轿子进了皇宫。
  到门口刚好碰到了陈嘉。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抢救,大火已经被扑灭,只不过保和殿是木质的结构,如今天气炎热,大火烧得极为迅猛,这么一会儿功夫已经将保和殿烧成了一堆瓦砾。
  陈嘉也觉得心中晦气,正在这个时候慧妃叫人过来寻他,说是皇上马上就不行了,叫他回来承旨。这是前朝就有的规矩了,但凡皇帝大行,总要叫上内阁和司礼监的太监在一旁,见证皇上的死前的一系列安排。以便于新皇名正言顺地登基。
  只不过陈嘉毕竟还不是大内太监的第一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还没做到,所以这个安排实际上是颇为不合规矩的。
  丁阁老并不知道陈嘉所想所思,见了陈嘉反而十分客气,行礼如仪道:“见过陈公公!听说您前一阵子得了风寒,可好些了?”按说阁老乃是国家一品大员,朝廷重臣,位置何其尊贵,陈嘉就是权势再大,也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丁阁老对他执礼甚恭,宛若下属对待上司,陈嘉心里飘飘然之余,对于丁阁老的人品更加不齿。
  不过陈嘉一向就是一个笑面虎一般的人物,即便是心里恨毒了的政敌,也能微笑而对,所以虽然心里十分鄙夷丁阁老的为人,还是笑容满面地对着丁阁老道:“劳阁老惦记,已经无碍了!”
  丁阁老进宫之时,恰逢太和殿大火已经扑灭,他就知道慧妃叫他前来怕不是为了救火的事,一边走一边悄问道:“敢问陈公公,这次贵妃娘娘叫了老臣前来,是有何吩咐!”
  陈嘉神色严峻地对他说:“皇上即将大行,贵妃叫阁老前来是行托孤之事的!”
  “啊?”丁阁老脚下踉跄了一下,老皇帝临行之前的托孤是何等大事,非心腹重臣难得参与。他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全身都禁不住哆嗦起来,——是激动的。这么多年他一直肖想内阁首辅的位子,这次等着皇上托孤完毕,新君登基,他的政治地位立刻水涨船高,问鼎内阁首辅岂不是就有希望了!
  丁阁老忍住激动问陈嘉道:“不知道内阁是哪几位老大人前来聆听皇上的圣训!”皇上的病是紫禁城的最高机密,众臣都知道皇上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但是皇帝什么时候挂却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陈嘉道:“据我所知,内阁诸位辅臣之中,贵妃娘娘只叫了您老一个。”他露出一个颇有深意的笑容:“娘娘对你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