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女继妃 >

第309部分

庶女继妃-第309部分

小说: 庶女继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这个脸实在是丢大发了!被女儿抓了个现行。实在是刚才王爷耍空竹的时候帅呆了,加上他的悲情攻势,雨澜连女儿在一旁的事情都忘了。太羞耻了有木有!
  给王爷换到一半的衣裳也不管了。
  珠儿有些奇怪,她困惑地看了看叶邑辰。叶邑辰也去看她。父女两个大眼瞪小眼,珠儿奇怪地问了一句:“娘?”
  娘怎么那么奇怪!
  叶邑辰“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越想越觉得好笑,越笑声音也越大。
  珠儿更加困惑不解。怎么今天爹娘全都这么不对劲儿呢!
  直到钱妈妈带着丫鬟在西次间摆好了饭,雨澜才扭扭捏捏地从暖阁里走出来。脸色还有些微微的泛红,这下连叶敏文也觉察出来了。有些奇怪地看了雨澜一眼,他毕竟比珠儿大不少,也懂事许多,立刻就收敛了目光。
  一家子坐在桌子前面吃饭。满满一桌子菜全是雨澜点的。她现在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一天到晚就盯着厨房,换着花样地给一个大的两个小的补身。
  古代礼仪讲究食不语,叶邑辰、雨澜和文哥儿全都安安静静地吃饭,只有珠姐儿一个咋咋呼呼的,像个小大人似的也坐在桌子上,指挥站在她身后的大丫鬟葡萄,一会儿夹这个,一会儿夹那个,比谁都忙!
  一岁的时候雨澜就给她断了奶,如今这孩子已经啥都能吃了。葡萄要喂她,她还不肯,非得自己用勺子吃,吃一半掉一半,也不知道她是在吃还是在玩儿。雨澜和王爷也不去管她。
  王爷的偶尔看一眼过来,眼里还带着宠溺。葡萄的神情也很淡然,显然这样的事情在王府里经常发生。
  一家人吃完了饭,叶敏文给爹娘行礼之后回了东厢房。珠儿和爹娘玩了一会儿之后也困了,奶娘抱着她到暖阁里休息。叶邑辰看了看摆在房间里的水晶自鸣钟,已经酉正了,就笑着对雨澜说:“咱们也安置吧!”
  雨澜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小心肝不由扑腾扑腾跳了起来。叶邑辰忽然抱住了她,贴着她的耳朵低笑了一声,“咱们都多久没有……”语气中隐隐含着一丝暧昧。
  雨澜心里其实也是想的,当然就算是心里想要,嘴上也要反对才成。她正要矜持地欲拒还迎一番,叶邑辰忽地整个将她抱了起来。
  雨澜顿时惊叫了一声:“王爷……”
  叶邑辰低声笑着,抱着她走向床榻,雨澜一时受惊,紧紧抱着他的脖子,等到叶邑辰将她放到床上,伸手解她的衣服,雨澜才反应过来。“轻点儿,暖阁里还有人呢!”
  暖阁的位置相当于大房间里的一个小套间,因为雨澜把孩子养在暖阁里,做这种事情总是偷偷摸摸的,感觉像是在做贼。叶邑辰这时已经低头吻了下来,雨澜也不知道他听到了没有。
  雨澜被他吻得一阵意乱情迷,过了半天才发现王爷的一只手已经伸进了她的衣服里面……
  俩人正在欲罢不能的时候,外头忽然传来值夜丫头的声音:“王爷!王爷!”
  连喊了好几声,雨澜先听见了,用力推了叶邑辰一下子,叶邑辰才反应过来。好在他还穿着衣裳,整理了一下,方才沉声问:“发生什么事了?”语气中隐隐含着一丝暴怒。
  娘的,老子素了一个多月了,终于有机会吃一回荤,却刚一开头就被打断了。换了谁谁都得发怒。
  那丫鬟战战兢兢地说道:“秦王爷来了,说是有要紧的军情向您禀报。”两位主子在里头到底干什么做丫鬟的耳聪目明当然是知道的。
  叶枫齐这个时间过来?肯定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要和叶邑辰商量。雨澜就对叶邑辰道;“王爷快去看看吧!”
  终究是正事重要。叶邑辰有些遗憾地看了一眼床榻上玉体横陈,春光乍泄的妻子,低声道:“你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
  自己扯了一件披风穿在身上,转身出了正院。直到他走远了,雨澜摸了摸自己的脸,脸上还在发烧呢。叶邑辰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雨澜自己一个人睡不着,她坐直了身子,先把衣裳整理妥当了,才叫丫鬟进来重新掌灯,拿了一本话本在灯下翻看,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
  叶邑辰脸色凝重地回来了。雨澜迎了上来,问道:“王爷,发生什么事了?”叶邑辰一面解开披风交给她,一面对她说:“十七弟送来消息,叶敏瑜的反军已经占领了西安府!”
  “嗯?”雨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段时间她颇为关心政局,因此知道一些□□消息:“他的人马不是还在河北吗?”
  “那些都是惑人眼目的表象。”叶邑辰耐心地给她解释:“他早就带着主力赶到了函谷关。”
  那日萧宗盛独自一人来到函谷关下,要见李承德。李承德为怕他有诈,不肯放他进来,后来商定从城头放下一个篮子,萧宗盛坐在篮子里被吊上了城头。李承德亲自接见了萧宗盛,也不知道萧宗盛是怎么和他说的,劝了两个时辰,李承德最终答应弃关投降,叶敏瑜没费一兵一卒,函谷关唾手而得。
  大军进了函谷关,叶敏瑜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当夜就和萧宗盛、李陵、李承德等人商议,马不停蹄,兵分三路直取长安城。长安的守将本来以为有函谷关的拱卫,一时半刻战火烧不到城内,没想到一觉醒来,城下已经是漫山遍野的骑兵。
  长安根本就没有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叶敏瑜为了打下这座坚城,把在函谷关驻守的骑兵也全都调了过来,可谓是孤注一掷,函谷关上只留了一千步兵防守。
  不过三日功夫,长安陷落。也标志着叶敏瑜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
  叶邑辰道:“看这小子的这一番举动,还真是有两下子!”语气中颇多赞赏。
  雨澜却皱着眉头道:“他难道是想学秦始皇?控扼关中从而一统天下?”
  叶邑辰赞许地看了她一眼,对于雨澜能有这番见识自然是刮目相看的。要知道叶敏瑜的战略意图,叶邑辰也是花了一些功夫才能猜到的。雨澜对叶敏瑜的印象也是极好的,她摇了摇头道:“就算是他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他就算是始皇在世,怕是也再也难现秦始皇的横扫*的旧事了!”
  叶邑辰饶有兴趣地问道:“这是为何?”雨澜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说出一些十分新颖奇特的观点,叶邑辰自然很想听听她的看法。
  雨澜道:“世易时移,如今的情形和秦汉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那时候黄河流域的经济和人口占全国经济人口的比例是极高的。富庶的经济可以养得起足够的军队能够战胜关外的诸国,可是如今,全国的经济中心早已南移到长江流域,赋税和粮食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到京师,才能保证京师几十万卫庶部队的日常运作。而西北却是连年遭灾,民生凋敝,他又如何能够组织起强大的军队和朝廷对抗呢?”
  叶邑辰吃惊地看着雨澜。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通过这个角度来评论军事。叶邑辰也觉得叶敏瑜无法成事,不过他的信心在于他自己。叶敏瑜就是军事素养再高,也高不过他去。何况,为了以防万一,他早就叫叶枫齐在他的身边布置了一招杀手锏!
  雨澜有些忧心忡忡地道:“现在西北在打仗,南边也在打仗,朝廷又刚换了皇帝,政局也不稳固,您打算怎么办?”
  叶邑辰道:“如今的情势,朝廷两线作战,加上国库空虚,对我们确实非常不利。所以我决定召开大朝会,请皇上给叶敏瑜封一个关中王,两边暂且化干戈为玉帛,等收拾了刘章那小子,再解决叶敏瑜的问题。”
  “王爷这么做,就不怕养虎遗患吗?”叶敏瑜这般能干,可不像是一个省油的灯啊!
  叶邑辰微笑道:“就算叶敏瑜真是一只老虎,该害怕的也是咱们的新皇上,而不是我叶邑辰。”

第326章 雨馨出宫
  从叶邑辰的角度考量,留下叶敏瑜这个祸患;对小皇帝的威胁更大;因为他说不定什么时候打回北京,把小皇帝从龙椅上掀翻下来;自己做皇帝。对叶邑辰来说;他在朝廷和民间的巨大威望;主要的来源就是他的战绩;有叶敏瑜这个潜在的威胁,朝廷之后更加倚重他;他的地位就会更稳固。
  只是这样;真的好吗?
  叶邑辰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这些事儿,你就不用操心了,安安心心给我生个儿子才是正经!”
  正经人当然要办正经事,雨澜以为可以逃过一劫,实际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守在外间的值夜丫鬟转眼就听见里头传来隐隐约约的压抑的喘息之声,不由脸色微红,悄悄地站得更远了一些。
  过了两天,西北传来战报,叶敏瑜攻占长安的事情顿时就传遍了,京师一片大哗。叶邑辰适时抛出“招安”的论调。即便他是摄政王,这项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仍然需要朝臣们的支持。叶邑辰走马灯似地拜访众位阁老,丁阁老也很快将叶邑辰的打算传到了宫里。
  叶敏昭自然是十分明白叶邑辰的考量。对于这件事,他是坚决反对的。从他的角度来讲,他宁愿放一放蜀汉的刘章,也想先把叶敏瑜收拾了再说。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恰恰正是这个道理。
  这段时间,叶敏昭也在着意培养自己的心腹大臣,有些在叶邑辰那里不受重用的朝臣或者是存了政治投机心思的,都或明或暗地向叶敏昭暗送秋波,以丁阁老为首,形成了“保皇派”,当然聚集在叶邑辰身边的人更多,官职更大,包括了几乎所有的武将,以及若干的内阁辅臣、六部九卿,还有一些,如首辅申阁老之流,则是处在小皇上和摄政王中间和稀泥。
  数日之后,由叶邑辰主持的大朝会在保和殿召开,小皇帝莅临听政。关于朝廷同意叶敏瑜裂土封王的建议,很多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尤其是“保皇派”人,一片唇枪舌剑声中,争论得十分激烈。
  叶邑辰却不动声色,冷冷地注视着朝廷之中的局势。
  新皇登基之后,大加封赏,众官员加官晋爵,为了朝局的稳定,主要位置上的那一批人基本上都没有动。叶邑辰想通过这个机会看看,到底是有多少人将宝押在小皇帝身上的,既然自己现在做了这个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有些政策推动不下去,那便换一些愿意执行的人好了,也让这些人醒醒脑子,叫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现在谁才是真正说话算数的人。
  争论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锦衣卫指挥使马大人忽然匆匆闯进保和殿向皇上和摄政王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蜀汉孝武帝刘章亲率一部兵马,攻占了湖南长沙,湖南布政使安邦昌带领军民投降,湖南总兵杜文敬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兵败自刎。湖南大部已经落入蜀汉之手。
  听到这个消息,坐在宝座位置上的叶敏昭惊得站了起来。蜀汉孝武帝刘章兴兵伐楚之后,朝廷此前议定由左军都督府大都督王行义领大将军印坐镇襄阳全权指挥抗击蜀汉事宜。
  王行义跟在叶邑辰身边多年,沉稳持重,深通谋略,也是一个老军务了。他在湖南布置重兵,阻止刘章东进,方略也是经过朝廷合议批准了的,却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败了下来,而且败得这么凄惨。
  马大人又说道前线军情紧急严峻,刘章又派遣大将刘锡玄秘密接触叶敏瑜,锦衣卫的密探更截获了刘章写给叶敏瑜的秘信。叶敏昭也是激灵灵地打了一个寒颤,川陕本来就接壤,若是叶敏瑜不顾国家大义和刘章联手合兵,将对两湘形成合围的优势,那时候湖北更是独木难支,大楚的大半江山都将糜烂,形式不可谓不严峻。
  马大人说完将一封迷信交给了摄政王叶邑辰。叶邑辰展开看完之后才交给叶敏昭。这封信乃是刘章亲笔,信中刘章于叶敏瑜约定共同起兵讨伐大楚,待平定天下之后,再与叶敏瑜划江而治,各占一半天下。
  这封信给在坐的众位传看之后,所有人都是心情沉重。叶邑辰缓缓道:“锦衣卫虽然截获了这封秘信,刘章定然会再派人送信过去的,若是刘章和叶敏瑜真正合兵一处的话,朝廷就真的有大麻烦了。所以当务之急就该按照本王所言,速速选派大员与叶敏瑜谈判,封他为关中王,暂且稳住他,待我们收拾了刘章,再腾出手来对付他!”
  叶邑辰再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众人已经找不到理由来反驳他了。
  叶敏昭凌厉的目光落在了叶邑辰身上,前线总指挥王行义是叶邑辰的人,是不是叶邑辰故意叫王行义放水,丢弃长沙,迫使自己答应册封叶敏瑜为关中王,从此给他留下一个心腹大患,而使叶邑辰这个“无冕之王”的地位更加稳固呢?
  这一刻,他也感觉到了深深的压力,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一个不好,大楚这艘大船真的有可能倾覆在自己的手里。
  “既然摄政王已经决定了,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叶敏昭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马大人中途闯入保和殿报告紧急军情确实是叶邑辰安排好的,是给他的反对派们施以打击,让他们无力反对自己的决策,但湖南之败就和叶邑辰没有关系了。大楚的花花江山是太…祖爷当年一刀一枪拼杀得来的,叶邑辰自然也是十分看重,他也绝不肯轻易让出一寸土地的。
  大朝会最后议定,朝廷拟定圣旨,赦免叶敏瑜的叛逆之罪,就地任命他为关中王,关中各省、州府的官员仍然由朝廷任免,允许叶敏瑜保留三卫兵马,一卫兵马是五千六百人,三卫兵马就是一万五千多人。
  当然,叶敏瑜肯不肯接受这个关中王还在两说。至于说朝廷任命关中的官员,以及叶敏瑜解散部队,当然朝廷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说说而已。
  最后这样重要的一份圣旨,必须要有一个地位够高的人去宣旨,同时也要负起劝诫叶敏瑜不要和刘章同流合污的职责。
  出使长安的人选还没有公布,二姑娘雨嘉便找上门来。原来小道消息一直传说,叶邑辰有意派丁阁老跑一趟关中。
  “是老爷子和老太太逼我过来的!”雨嘉苦笑道:“你也知道,我们家老爷子可惜命得很,如今关中匪患四起,叶敏瑜的态度又模凌两可,谁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招抚,老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