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综神话]小龙女游记 >

第142部分

[综神话]小龙女游记-第142部分

小说: [综神话]小龙女游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伎女虽然都没有自由,却也分三六九等。上等清倌红牌老鸨不仅会培养她读书学艺,衣食住行都是精美。中等接得客人不是达官贵人,也是富豪乡绅亦或是有钱的商人。下等便是暗女昌馆接得都是没什么钱的客人,只赚几个铜钱,故此每日会多接些客人是许多老伎和容貌下等女伎的去处。
  李氏没有十分的美貌,年过三十,唯有下等暗寮子才肯出钱买。当然买给富贵人家当个粗使婆子也行,不过钱少,不够路费回庐州。虽然卖去女昌馆,钱也不够回乡,总能够多撑一阵子。
  李氏没想到包海如此无情,想到自己为了包海能够多分家产,几度谋害包拯,因此谩骂不止。包海本有些愧意,在李氏的辱骂中也消失殆尽了。揣着李氏那点微薄的卖身钱,包海去吃了一顿好的,买了干粮独自走上了返乡的路。
  包海不知道的是自己走后,李氏就被人赎了出来。
  “大人要惩治这夫妻二人,为何李氏落魄又要将她赎出来?”白秋练奉命将李氏从暗寮子买出来,心下无法理解。
  “惩治李氏是因她心思歹毒,然不管什么原因将一个女人弄进那样的地方,终是不义。反正,她为恶日后自有她的恶果,我如今不过收些利息,不必赶尽杀绝。”小龙女道,“且日后包拯是要科举做官的,若被人查出来他的嫂子是暗女昌岂非脸上无光?”
  凡人讲究连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没有人管李氏是包海这个相公卖掉的。
  “秋练明白了!”
  “包海不用管,这李氏到底是女子,你就暗中看着,若有危险出手护一护,别让人弄死了或又卖去哪里!”小龙女交代道。
  包海和李氏凄凄惨惨一路乞讨回包家村且不说,小龙女派了白秋练跟进此事,自己便不再过问。
  直到数月后,白秋练回来复命,才知道这夫妻二人几乎是前后时间回到包家村。回家后于外对这数月来的遭遇闭口不谈,但村中人时常都够听到夫妻二人关起来门来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包老太爷因次子夫妻不成器,越发不爱管二房的事情了。然老太爷对包拯的心结也没有放下,还是总觉得包拯会给包家带来祸事,只到底没有前些年那么深恶痛绝,而是选择不管不问。
  包山夫妻见老太爷不过问,便一心供养两个孩子进学。包山深信杨道长的话,不仅要供弟弟读书,还要寻觅名师。四处打听,终于寻到一位品德端方,满腹经纶的宁先生为先生。只宁先生性格古怪,只愿收包拯,包山无奈就将儿子包勉送去了别的学堂。
  包勉虽是包山和李氏的儿子,却比父母精明些,相较而言包拯看着却有些呆。幸而包勉精明却不似二叔包海那么狠毒,虽然三叔拜得名师,自己只能去普通学堂,也不曾怨恨,叔侄二人时常同进同出,很是友爱。
  过了几年,宁夫子见包拯学问扎实,便递话给包山,说可送包拯去科举了。不想包老太爷吝啬银钱,又总觉得包拯迟早惹事不肯出钱,如此压了三年。宁夫子实在见不得包老太爷这般做派,冲到包家,表示包家不肯出钱,他出钱也要送包拯去考。
  这事被村里人知道,包家村的百姓想到当年那位杨道长的话,也纷纷跑去劝说包老太爷。包老太爷爱面子,见众怒难犯,这才允了包拯科举之事。包勉虽然比包拯还大几个月,学问却不如包拯好,故此包山只送了弟弟去考。
  头考州试,包拯一考便是魁首,包山不胜欢喜,准备大摆宴席请宁先生。唯有老太爷左了性子,想到州试后还有省试,殿试,包山还开了宴席,一路下去怕是耗费不小,竟然不肯露面。
  包家村的百姓倒是觉得这是应了当年杨道长的卦,与有荣焉,都纷纷带着贺礼道贺。有早送了孩子去学堂的沾沾自喜,有没送孩子上学的也暗暗筹划要省吃俭用,送家里的聪明孩子去读书。
  待诸事停当,包山、王氏夫妻又喜气洋洋开始准备包拯省试、殿试之事。包老太爷却幽幽说了句不许多带人,免得耗费盘缠。包山原想让儿子包勉陪着弟弟一同前去,帮着打点琐事,顺便积累些经验。
  包山此人至孝,又非愚孝,对于包老太爷的话,包山大多会听,但涉及底线,却不会妥协。比如包老太爷不要包拯,包山宁愿忤逆也要救弟弟回来。包老太爷不愿包拯读书,包山觉得不对,坚持要送包拯读书。
  如今老太爷不喜包拯多带人,为免生事端,包山只得让包拯带了书童包兴出发,包勉却要留在家中。
  包拯这厢为省试及接踵而来的殿试忙活,小龙女点了小狐狸暗中保护,自己却晃悠悠到了金陵城。话说前些年,在顺天府遇到了菊妖陶黄英,小龙女却不曾转往顺天府下的金陵城一游。这次再到顺天府,听说金陵城热闹,便转到金陵城游玩一番。
  自安史之乱后,北方气运衰败,南方倒是繁华了起来。金陵城联通长江和大运河,因此得以繁华。金陵城的秦淮河夜景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虽然还没有日后的大名鼎鼎,却已初具规模了。
  小龙女喜欢热闹,听到人议论秦淮河的夜景好,便乐颠颠去凑热闹。到了秦淮河岸,才知道秦淮河的热闹与她理解的热闹不一样。来这里玩的大多是男人,而女子都是被玩的。不过对于小龙女而言,只要是玩,才不会管谁才能玩这个问题,只有她要不要玩这个选择。
  粉雕玉琢的华服小女孩,白衣飘飘宛如仙女的侍婢,这样奇异的组合一出现在秦淮河畔就引来了不少视线。小龙女年岁小便罢了,白秋练容似二八少女,正是好年华,容貌又美,许多人已经蠢蠢欲动想要上前搭讪。
  然瞧见白秋练腰间宝剑和小龙女又纷纷歇了心思。并非小龙女看着就是个厉害人物,只是这番打扮像极了贵人家中误入此地的“混世魔王”。白秋练虽美貌,误入这般鱼龙混杂之处却处变不惊,腰间还佩着宝剑,一看就知道不好招惹。
  顺着酒菜的香味,小龙女选了一艘小画舫,带着白秋练上了画舫。画舫上有酒有菜,更有歌舞美人,不同的画舫所长亦不同。小龙女选的这艘画舫酒菜极好,歌舞却平平。不过有白秋练这个近随在,这秦淮河上大部分姑娘就已经被压了下去。
  画舫的主人只看钱,可不管客人什么身份。他们在这秦淮河上讨生活,自有一番行事准则。小龙女上船,他便只当哪家贵人起了好奇心,叮嘱厨子拿出全身本事置办一桌好酒好菜,安排了正经的歌舞。
  对于女眷和小孩子,歌舞定然没有酒菜吸引人,且他的船本以善治河鲜闻名,心思自然也放在了酒菜上。果然船上的歌曲虽比不得旁家,但小龙女对酒菜很满意,并没有不悦之色。


第212章 白玉堂
  小龙女和白秋练虽是水族; 然水族本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信奉弱肉强食。当年钱塘君大闹泾河,若非小龙女阻止; 还想一口吞了泾河十太子; 可见吃个河鲜什么对水族而言没啥忌讳。
  小龙女选的这艘画舫与其说画舫不如说一叶小船; 船主于三是船上厨子,于三的妻子是歌姬,徐娘半老却弹了一手好琵琶,席间会为客人弹琵琶唱曲助兴; 并不做皮肉生意。听闻这位于三娘子原是大画舫的歌姬,于三则是画舫上的厨子。
  这两人在一艘画舫上日久生情; 待歌姬年纪大了,降了卖身价; 于三就拿全部积蓄赎了歌姬为良; 买了一艘小画舫度日。
  画舫虽小,却是他们的家,装扮的颇为温馨。船有些老旧,却收拾的很干净。于三娘子虽然年老色衰,不过凭着于三一手好厨艺; 倒是有些老客。画舫上的酒菜是普通酒楼的好几倍,总有些赚头。
  于三娘子年轻时是画舫上的红人; 早坏了身子; 夫妻两人没有孩子。他们的愿望就是攒够了钱去金陵城买个房子开个小饭馆; 然后到善堂收养个孩子。人是世上最奇怪的种族,他们脆弱又坚韧,脆弱是他们很容易死,坚韧是有些人无论遇到多少苦难,总能带着希望活下去。
  不管是小龙女还是白秋练对画舫上这桌丰盛的河鲜都非常满意。于三娘子没有十分的美貌,琵琶技艺也比不得天宫仙女,可小龙女喜欢她的故事。身处泥潭,却永远抱着希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这样的坚韧即便是神仙也会被感动。
  夜空下的河景很是美好,端上来河鲜亦是鲜美。
  小龙女正吃得用心,风声中忽然传来一阵哭声,那哭声听着甚是凄惨,不由皱了皱眉:“似乎有人在哭!”
  如此美景,如此美食,当真煞风景!
  “听着是年轻姑娘的哭声,许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吧!”白秋练为小龙女斟了酒,随口道。
  小龙女忽然叹了口气:“这河上怕是有难处的多了去了。”
  若非没有选择,有几人会自甘下贱,让人亵玩。即便是于三娘子幸运地遇到了对她不离不弃的于三,在这之前,也只能在和秦淮河上挣扎。秦淮河上那一盏盏花灯是无数女孩子的血泪凝聚而成的。
  不知为何,小龙女忽然想起了她为渭水水君时,时常从平康坊结拜来拜神的女子。那时她就问过身边的程溪,为何长安城要有平康坊这样的存在。程溪说那是人性的劣根性,世人不全是君子,平康坊这样的地方就永远不会消失。
  小龙女又问,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助那些女孩子。程溪却说纵然是神仙,也救不得天下人。因那若隐若现的哭声,又或是想起了旧事,小龙女的食欲减了大半。
  正好于三送来最后一道菜,小龙女便问道:“船家,你可知道哭声从何处而来?”
  “哭声?什么哭声?”于三疑惑道。
  小龙女闭目听了片刻,指了指不远处的华丽画舫:“那上面有人在哭。”
  “那是金陵毛家的画舫,他们家是这秦淮河上最大势力,就这样顶尖的画舫就有三艘,一般只招待达官贵人和豪商大贾。”于三笑道,“至于哭声大约是画舫来了新人吧!这秦淮河上入行的女人哪个来时不是哭哭啼啼,习惯了便好。”
  于三和于三娘子以前就是毛家画舫上讨生活,毛家画舫上的歌伎永远是秦淮河上技艺最好,最美貌的。歌伎到了一定年龄或不再受人追捧,就会被毫不犹豫的汰换掉。汰换下来的歌伎运气好的如于三娘子可以脱离苦海,运气差的转卖下一级画舫,若那运气奇差的,就会卖去暗寮子。
  于三在大画舫上干了二十几年,见多了画舫上汰换歌伎的事情。不管是进来的新人还是被送走的旧人多半是哭哭啼啼。新人是不愿做,旧人是因境遇一坏再坏。不过他只是个厨子,并没有英雄救美的本事,年轻时还觉得不忍,后来便习以为常了。
  “你们凡人的习惯还真是奇怪!”小龙女嘟囔道,“连干坏事都可以让它变成习惯吗?”
  “贵人,您说什么?”于三见小龙女动了动嘴巴,却没听清楚她说什么便笑着追问道。
  “没什么!”小龙女看了一眼桌上的酒菜道,“你家的河鲜烹制的不错,日后也是个好营生。”
  “我自幼便跟着大师傅烧火,六七岁已经蹲在后厨剖鱼。掌勺都快三十年了,熟能生巧吧!”
  于三是个很机灵的人,他知道小龙女与秦淮河上的其他客人不一样。小龙女问起,他便随口说些秦淮河上的悲欢离合逗乐。故事里都是血泪,可于旁人却不过是个故事。
  小龙女听多了故事,倒也无妨,白秋练却听得泪水涟涟。早年她恋慕慕蟾宫,只恨自己不是人,不能与情郎双宿双飞,今儿听了秦淮河上的事,却觉得做妖精也没什么不好的。
  做妖精许多年,会因色心强迫人的不过遇到一个洞庭君,还得了神君庇佑。这人族的女子可比他们妖族的女人命苦多了。但凡美貌些的姑娘都要防着恶人抢夺,甚至还要防备自己的家人。
  秦淮河上的姑娘少部分是拐卖而来,大部分却都是被至亲卖掉,卖她们的可能是父亲、母亲、相公、兄长甚至族人。想到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姻缘犯错贬谪,为了不让自己去伺候洞庭君,宁愿触怒洞庭君,几乎饿死,白秋练心中又暖了几分。
  小龙女正听得出神,忽然听到坐在船舷的于三娘子惊呼了一声:“有人落水了!”
  “秋练,救人!”小龙女吩咐道。
  白秋练与于三娘换了位置,果见一人漂浮在水上,探出半个身子想要去抓那人。不想那人却被冲离了画舫,并没有勾到。于三见此正要去摇船,小龙女一挥手,手中的飘渺缠天带飞出,灵活的卷住那人,伸手一拉将人拉到了船上。
  于三夫妻见了都吃了一惊,从小龙女主仆上船时,他便知道这位小贵人来历不凡。白秋练腰悬长剑,上船时,没有发出丝毫声音,许是练家子。
  没想到这看着半大的贵族小姐竟然这般厉害,一只手竟然轻轻松松将人提到了船上。还有那个披帛方才从何处飞出来,也不曾看清,且什么披帛会自动绑人,莫不是遇上了神仙不成?
  没有理会于三夫妻的惊讶,小龙女走到了落水之人面前,将他侧翻过来。这人约莫十二三岁,长得很是俊俏,穿白色箭袖轻袍和黑色鹿皮靴。小龙女的手在他胸腹按了两下,少年吐出几口水,并没立即醒。
  小龙女顺手在他怀里摸出两个金线绣制的锦袋,一个装着些银子,一个装了墨玉飞蝗石。
  “这是他的暗器?看来是个江湖人!”白秋练道。
  小龙女抓起少年的手掌摸了摸:“暗器只是辅助,从手茧看,他应该是用刀的。想来是落水时,刀遗失了。看他衣着打扮,就算是江湖人也当为富贵人家出身。”
  普通游侠都比较贫穷,这少年身上的箭袖轻袍用料是杭州府特产的绸缎,一匹就要二两银子。衣服是上好料子制的新衣,靴子也是做工精良的皮靴子,少不得要二两银子,普通游侠置办这一身都不容易。小龙女在人间过了几百年,对于民生还是有些了解的。
  “江湖仇杀么?这些人杀来杀去,竟连半大的少年也不放过。”白秋练叹息道。
  “不像!”小龙女道,“他身上没有其他伤,倒像是因故落水。”
  过了片刻,少年低声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