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展昭]怂郡主追夫记 >

第51部分

[展昭]怂郡主追夫记-第51部分

小说: [展昭]怂郡主追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包拯一进王府便说了李太后的事情,他必是会应允展昭与赵宁的婚事的。
  而现在,他刚因李太后的事情与包拯吵了一架,一肚子的火正无处施放,便有心想刁难一下包拯。
  好叫包拯也体验一把,被人为难的感觉。
  因而八贤王强压着一肚子火,听包拯把话说完,八贤王便道:“陛下曾讲,郡主的婚事,当有他来做主,故而你无需在本王面前提及,只管去问陛下便是!”
  “成与不成,当由陛下说的是!”
  说完话,八贤王拂袖而去。
  只因李太后的事情,连带着展昭的婚事也黄了,包拯深感过意不去,当下便对展昭道:“展护卫,你无需多心,本府往皇宫走上一趟,也就是了。”
  展昭心情颇为复杂,明明昨日什么都说好了,然而今日又因旁的原因导致了八贤王故意刁难,人生艰难,不过如此。
  展昭点点头,道:“属下陪包大人一同前往。”
  若他不一同前去,鬼知道包拯见了皇帝赵祯说的是李太后,还是他跟赵宁的婚事。
  展昭跟着包拯一路来到皇宫。
  展昭向包拯提议,先去找陈琳陈总管,陈琳是跟在赵祯身边伺候的太监,一向得赵祯的喜欢,此事若有陈琳的帮助,更为容易些。
  包拯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先去找了陈琳说这件事。
  陈琳听了,先笑了起来,看了看展昭,道:“若是咱家没有记错,展护卫初在耀武楼前献艺时,陛下便动过这个心思。”
  当初的事情展昭自然知道,赵宁冷着一张脸,拒绝了赵祯的赐婚。
  陈琳歉意道:“郡主的的态度,便是咱家的态度。”
  赵宁小时候时常在宫中玩耍,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人,他怎么会帮着郡主不喜欢的人,去求娶郡主呢?
  展昭握了握巨阙,胸口一紧,他没办法跟陈琳说,你家郡主当初不乐意,但现在乐意了,若是说了,便是置赵宁的名声于不顾了。
  包拯给展昭递了一个眼神,示意他不要着急,道:“总管先帮着便是,包拯不会无缘无故来求总管的帮助。”
  包拯怕陈琳仍是不肯,笑了笑,隐晦地向陈琳提了一句,道:“总管若仍是不放心,可遣人去问一下郡主的态度。”
  “哦?”
  世人皆知,寿宁郡主受太后娘娘之命,与包拯一同查案,去了半年有余,这半年里,足以发生太多了事情了。
  陈琳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包拯的意思,不过他做事求稳,并未敢当场答应包拯,只是笑了笑,道:“既然如此,待咱家问过郡主的意思,若此事可成,咱家必会在陛下面前,多多替展护卫美言。”
  展昭听此,心情稍稍放松,陈琳这话里的意思,便是会帮他了。
  展昭微微一笑,深深地谢了陈琳。。
  展昭跟包拯一同去见皇帝赵祯。
  展昭与包拯走后,陈琳便叫来一个机灵的小太监,道:“你将咱家那养了多日的画眉鸟,给八王爷送去,将这件事跟王爷略透一透,看看王爷的态度如何。之后再去郡主那走一趟,问她之前答应的给太后抄写的经书,抄得如何了。”
  陈琳一边走,一边吩咐着。
  婚姻大事,不好大刺刺地问赵宁中不中意展昭,更何况,赵宁又是一个极为面薄怕羞的,只能迂回着去旁敲侧击。
  陈琳在宫中混迹多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小太监听了,连连点头,听完之后,忍不住疑惑道:“总管,只问经书吗?”
  陈琳点了一下小太监的头,道:“平日看你是个机灵的,事情真上来了,你又泛起了糊涂!”
  “只管去吧,寿宁郡主聪明着呢!”
  小太监连忙应声去了。
  赵祯彼时正在刘太后的教导下,批阅着折子,一听包拯与展昭过来了,便道:“宣。”
  刘太后便回到了珠帘后。
  展昭跟着包拯一进殿,便跪得颇为干脆,只等着包拯向赵祯说完他跟赵宁的事情,赵祯点点头,他便赶紧去收拾宅院,置办婚事。
  他如今住在开封府后院,平日住着,无论是办公,还是生活,都颇为方便,但若是与赵宁结婚,再住在那里,便不是太好了。
  一来赵宁好歹也是个皇家的郡主,与他一同住在府衙,实在不像样子,二来开封府后院住的是一群大老爷们,她一个姑娘家,多少有些不便。
  展昭想了想东京城买一座小院子需要花费的钱财,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产,算了一会儿,觉得以他的财力,在东京城买个小院子还是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最好要买个离开封府近一些的,这样赵宁无聊之际,去开封府也比较方便。
  展昭正这样想着,就听皇帝赵祯疑惑的声音:“展护卫与朕的皇妹?”
  包拯坦然道:“正是。”
  赵祯回头瞧了一眼珠帘后的刘太后,想了想,道:“此事容朕思虑两日,再给爱卿答复。”
  当初展昭耀武楼献艺时,他便动了将赵宁嫁给展昭的心思,奈何赵宁不愿,推了这门婚事。
  如今包拯再提及此事,赵祯心里其实是有些不愿的。
  展昭再好,但若是他的皇妹不喜,那好也就变成了白好,一点用也没有。
  但赵祯又不好一下子回绝了包拯,包拯毕竟是他的肱股之臣,为了当他当好一个仁君,没少在背后帮他背黑锅。
  就比如,有些权贵,作恶多端,他也想杀,但碍着祖宗情分,又加上他有心想做一个明君,太过爱惜羽毛,这个时候,便需要包拯出场了。
  一点也不讲情面,直接龙头铡了了事。
  事后赵祯为了安抚那些死了权贵的家庭,还会假惺惺地责罚包拯一顿。
  包拯便梗着脖子说臣没有错,赵祯便作势将他的官职撸了下去,等过个几日,再遇到棘手的案件时,再给包拯官复原职。
  君臣之间你来我往多年,赵祯深深感慨,包拯这个臣子,当真好用得很!
  多年来,包拯找赵祯从来都是汇报公事,不是这个王爷强抢民女了,就是那个侯爷作奸犯科,极少因私事而找赵祯,谁知这头一宗的私事,便是他皇妹的婚事。
  念着多年君臣之间的情谊,赵祯也不好一口回绝包拯,因而只说考虑两日。
  待两日之后,他再回绝包拯,届时面子也给包拯留了,但婚事乃是人生之大事,他皇妹不喜欢展昭,他总不能逼着他皇妹去嫁不是?
  赵祯这样想着,便准备打发走包拯与展昭。
  谁知包拯又说了另外一件事,让赵祯一下子便来了兴致。
  包拯说,再过几日便是中元节了,陛下祭祖之后,不知有没有兴趣微服私访,去探听了一下民间的风土人情呢?
  当然,包拯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但赵祯还是从他的话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意思。
  赵祯瞬间就来了精神,但又没有答应得太快,若是答应快了,便会让包拯觉得他这个皇帝是不称职的,整天只想着玩乐。
  因而赵祯故作深沉,低头沉吟片刻,才道:“就依爱卿所言,此事爱卿着手安排便是。”
  他自从被八贤王送给先帝当太子之后,便极少出宫了,整天就在皇宫里打转,皇宫再怎么金碧辉煌,呆了二十年,也呆腻了,因而包拯这个提议,非常戳赵祯的心。
  赵祯话音刚落,珠帘里便响起了刘太后的声音:“哀家意欲一同前往,不知包卿意下如何?”
  刘太后一向是极为强势的,在朝政上说一不二,今日说的话,却颇为玩味。
  包拯低头想了一会儿,莫不是李太后的事情叫她知晓了?
  若是不然,她怎么会用这个语气跟他说话。
  刘太后一贯的方式是,哀家说,你去做,你若不做,那也好,大宋朝有的是偏远边陲之地,你就去那当一辈子的小县令吧。
  包拯原本是极为不喜欢刘太后的理政方式的,但奈何刘太后的在政事的处理上让人挑不出一丝的毛病,他纵然是想跟她在金銮殿上吵一架,也找不到机会。
  这么多年下来了,井水不犯河水,二人相处也称得上融洽。
  包拯原来打算的是,八贤王那条路是走不通了,李太后还朝的事情,只能他自己去跟赵祯提。
  但赵祯总在皇宫里,周边全是耳目,这怕他这边刚提,刘太后那边便知晓了,所以只能想办法将赵祯弄出宫,让赵祯跟李太后见上一面,这事也就好办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便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历年的中元节,宋朝的皇帝都会祭祖祈福,包拯用这个理由把赵祯弄出宫,旁人也不会觉察出什么。
  包拯又是开封府尹,赵祯若是出宫,他必是要随行陪伴的,届时找个机会,让李太后与赵祯母子相见,也并不是难事。
  包拯原本的打算是不错的,只是谁能知,半路里又杀出个刘太后。
  且刘太后话里有话,让包拯心惊不已。
  包拯摸不准刘太后知不知道李太后的事情,想了一会儿,道:“太后若同去祈福,乃是我朝百姓之福。”
  刘太后道:“既然是百姓之福,那哀家便也走上这一遭吧。”
  包拯垂头称是,与皇帝太后略沟通完出行事宜之后,便与展昭退出了大殿。
  ——————————————
  赵宁得知了八贤王故意刁难展昭的事情之后,气得中午饭都吃不下去。
  想她父王也实在孩子气,李太后的事情与展昭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值当因这事去难为展昭?
  八贤王却不以为然,道:“若不给他施加点难度,他怎么会知道本王的掌上明珠是这么容易娶的?”
  对于八贤王的解释,赵宁欲哭无泪,展昭是什么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怎么会因为娶她容易,而不好好待她呢?
  埋怨完八贤王之后,赵宁便派了侍卫们去宫中打探消息,打探消息的侍卫们还没有回来,陈琳派过来的小太监倒先到了。
  小太监先找了八贤王,待八贤王屏蔽左右之后,小太监先将画眉鸟奉上,又跟他略踢了踢展昭的事情,八贤王接了鸟之后,大手一挥,说这事本王不管,问郡主便是。
  小太监便又去找了赵宁,笑眯眯地问:“不知郡主的经书抄的如何了?”
  赵宁得知小太监是陈琳派过来的之后,也笑眯眯地回道:“早就抄好,只等着总管派人过来取了。”
  伺候赵宁的小侍女,立刻捧了一本书过来,赵宁道:“这便是了。”
  此时已经是下午,烈日散去,空气转凉,赵宁院子处又种了许多的树木,时有微风透过纱窗吹了进来。
  微风轻轻吹开经书,泛白一片,却是一个字也无。
  小太监:“。。。”
  赵宁抿了口茶,道:“有什么问题吗?”
  寿宁郡主给太后娘娘抄的经书,是一个字也没有,作为一个皇宫里的太监,他能说什么?
  当然是一句话也不能说。
  小太监躬身接了经书,面不改心不跳,道:“郡主费心了。郡主体弱,尚记得给太后娘娘祈福抄经书,此等孝心,当真是叫奴婢感动。”
  “恩。”
  赵宁虚心地接受了小太监的赞美,面上微红,道:“你快些给陈总管送过去吧。”
  小太监捧着无字经书,忐忑不安地回了皇宫,一进陈琳的屋子便跪下了,泪流满面道:“总管啊,您可要救救奴婢啊!”
  陈琳皱眉将他扶了起来,道:“有话好好说,哭哭啼啼做什么?”
  小太监双手奉上无字经书,道:“天地可鉴,这经书是郡主亲手交给奴婢的。”
  “奴婢是万万不敢作假,只是。。。”
  “好了,,咱家都知道了。”
  陈琳略一翻阅,看见满章空白,嘴角微翘,道:“没你的事了。”
  假的经书,自然是嫁了。
  陈琳随手将经书放在桌上,道:“许是郡主送错了,或晚间,或明日,郡主便会再送过来,到时候,你留意着也就是了。”
  陈琳说完话,弹了弹衣裳,浮尘一甩,出了房门。
  寿宁郡主既然是愿意嫁南侠展昭的,他自然是要帮上一帮了。
  陈琳作为一个太监,又是伺候赵祯多年的,他不需要像包拯展昭那般瞻前顾后,也不需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话是否违了礼制。
  他是太监,不是臣子,他是皇帝的家奴,从某种意义来讲,他与皇帝的关系更为亲密。
  陈琳笑着跟赵祯说了展昭与赵宁的事情。
  “此事当真?”
  赵祯面上有着几分笑意。
  包拯走后,刘太后也跟他提了一下赵宁的事情,说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这种事情,还是问一问赵宁的好,别贸贸然就拒了包拯。
  赵宁与展昭在外同行半年,许是二人私下有意也说不定,况包拯又不是一个爱操心旁人私生活的人,若非赵宁点头,只怕他未必进宫来求恩典。
  赵祯一想也是,正准备派人去问一下赵宁的意见,陈琳便又过来说了此事。
  “老奴怎敢欺瞒陛下呢?”
  陈琳笑着又将包拯与展昭来皇宫之前,先来找他的事情说了一遍。
  当下赵祯再无怀疑,写下赐婚的圣旨之后,又叫钦天监给赵宁择个好日子。
  他的小皇妹自幼三灾八难的,如今终于长到了出嫁之日,也是着实不易。
  次日清晨,赵祯赐婚御猫展昭与寿宁郡主赵宁的圣旨就下来了。
  不,是寿宁公主了。
  这次赵祯没再听御史言官们的谏言,梗着脖子封了赵宁为公主。
  想他皇妹乖乖巧巧的,一不仗势欺人,二不荼害百姓的,为什么不能是公主了!
  接了赐婚圣旨之后,赵宁算了暂时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赵宁便开始忙碌起来。
  虽说是皇帝赐婚,但三媒六聘也是少不了的,这样一忙,便什么事情也顾不得了。
  直到七月十四那日晚上,月上中天,赵宁才想起来,明日便是她与展昭约好的日子了。
  按照原来约好的时间,她原本还可以祭祖之后,与展昭逛逛庙会,看看荷灯,但现在赵祯要去大相国寺祈福,她要跟着同行,与展昭逛庙会的打算便只能打水漂了。
  赵宁叹了一声,只怕此时展昭也有着这样的郁闷——此次赵祯去大相国寺的行程,是由开封安排的,因而展昭那日也不得空。
  赵祯出宫祈福的事情并未有太多人知晓,宫中也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