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371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371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窝窝头嘿嘿的,硬邦邦的。
  妇人将窝窝头给他,“你拿去吃。
  王建根摆手,“我不用,工地包吃。”
  “工地只包中餐和晚餐。早上不吃东西,那么多活,你受得了吗?拿着!”
  王建根咧嘴一笑,“我受得了。工地有苦荞茶喝,喝茶就能喝饱。娘,你把窝窝头给弟弟妹妹们吃吧。”
  窝棚门口,露出几双黑亮黑亮的眼睛。全都盯着妇人手中的窝窝头。
  妇人回头看了几个孩子一眼,突然抹起眼泪,“要是你死鬼爹还活着的话,我们这个家也不用靠你一个人支撑。你也不用……”
  “娘,别说了。现在每天都有窝窝头吃,还有工钱拿,多好啊。“
  妇人王连氏连连点头,“你说的没错。只可惜你弟弟们太小,工地上不要他们。”
  咚!咚!咚!
  三声锣鼓响。
  整个窝棚区听到这三声响动,为之一静。
  紧接着,整个窝棚区沸腾起来。
  因为这是招工的信号。
  原本就鼎沸地窝棚区,仿佛加了一滴油,人们全都朝大槐树下跑去。生怕去晚了,工作被人抢了去。
  妇人王连氏望着大槐树方向,“不知这回招什么样的人,我也去看看。”
  “娘,你身体还没好,你别去。”王建根阻拦。
  王连氏摆手,“我没事,你带回来的药汤很好,我喝了都没咳了。窝窝头你赶紧吃,别迟到。我先去那边看看,万一是轻省的活,也能替你减轻点。”
  王连氏带着几个半大孩子,赶到大槐树下。
  这里早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被围了起来。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土台上的人。


第402章 抢工作
  土台上,马小六一手拿着棒槌,一手拿着铁皮卷起来的简易喇叭。
  他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心里头有点怵。
  这是他第一次登台亮相。
  邓存礼需要人,而且还是能写能算,信得过的人。
  人才匮乏,不仅让顾玖头痛,也让下面办事的人头痛。
  二壮培养人才的速度,完全赶不上需要。
  没办法,顾玖只好将身边的几个小黄门派了出去。
  叫他们跟在邓存礼身边好好学习,希望有一天也能独当一面。
  马小六回头看了眼站在身后的邓存礼邓公公。
  邓存礼眼一瞪,马小六一哆嗦,仿佛身处皇宫,赶紧压下紧张的情绪,打起十二分精神。
  咚咚咚!
  马小六拿着棒槌重重地敲打锣鼓。
  “人都到了,是吧。今日召集大家过来,主要有三件事。”
  流民们个个竖起了耳朵,仔细聆听,生怕漏过一个字。
  几个孩子肚子饿,有点不安分。王连氏举手就打,“别出声,先听听东家说什么。”
  李胜站在人群中,面黄肌瘦,没二两肉。但是他长得高,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他搓着身上的黄泥,又捏死了一个跳蚤。
  他本是蔡州人,家里略有薄产。
  老家连着大旱三年,家中能卖的都卖了,家无余粮,只能吃野菜啃树皮。
  当野菜树皮都没得吃的时候,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跟着全村人出来逃荒。
  结果在半路上遭遇罕见暴雨,河水上涨,冲垮了河堤,也冲散了家人。
  洪水退去,他活了下来,家里人却不见了踪影。
  他不信家里十口人全都死了。
  他想起一家人曾约好,要去京城。
  或许家人就在京城等着他。
  他勒紧裤腰带,独自一人上路,到了京城做了流民。
  靠着官府每日一顿地稀粥活了下来。
  自去年到京城,一直到今年,他一直四处瞎转悠,试图寻找到家人。
  一次次燃起希望,一次次失望。
  两个月前,死气沉沉的流民窝棚区,迎来了第一次招工。
  那一次,他因为心如死灰错过了。
  两个月时间,他亲眼看着身边的人因为在工地上得了一分活,身体逐渐变得强壮,不仅养活家人,手中还有余钱给婆娘扯一尺布,好歹有了衣衫蔽体。
  他还看见半大小子,在工地上做工,每天都能拿回几个铜板,还有舍不得吃的白面馒头。
  是真的白面馒头。
  白花花的馒头,让李胜天天做梦都在流口水。
  他也要吃白面馒头,他也要去做工,他要攒钱。
  等有一天找到家人,他也有钱给婆娘扯两尺布做新衣服,给小孩买二两黄糖。
  他伸长了脖颈,望着土台上面上无须的年轻人。
  他听人说过,东家是皇室中人。所以这里的管事,都是宫里的公公。
  公公二字,很有威慑力。
  反正没人敢在几位公公面前放肆。
  马小六轻咳两声,清了清喉咙,拿着铁皮喇叭高声说道:“大家都听好了,这第一件事,需要招收五百名妇人和小孩,每日捡粪,清扫巷道垃圾,后续还要清理附近山上的树木杂草。
  待遇嘛,一天四个窝窝头,外加三个铜板。想要这份工的人到这边排队报名,谁敢打架斗殴闹事,一律不要。”
  人群一阵骚动。
  妇人小孩一窝蜂地朝大槐树左手边跑去。
  王连氏带着三个孩子,也在往左手边跑去。
  跑着的时候,掉了一只草鞋,她不得不返回去捡起草鞋。
  等到她排上队伍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几百人。
  王连氏一阵失落,脸色煞白。
  若非因为草鞋,她应该可以排在三百名以内的。
  她带着几个孩子,对孩子们说道:“打起精神,我们娘三,总得有人被选上。”
  王二根重重点头。
  他已经十二岁,因为缺衣少食,长得矮小。
  工地上不要他,嫌他太小。
  他很羡慕大哥王建根每天都能去工地上工,每天都能吃上白米饭,还有骨头汤喝。
  而且工地上,每两天就有吃上肉,虽然只有三片猪肉,王二根吸溜一声,真羡慕。
  听人说,那些匠人,每天两餐都能吃上肉。
  他巴巴地望着前面,他一定要选上。
  这样一来,每天就有四个窝窝头,外加三个铜板。
  等他攒够一百个铜板的时候,他要买一双草鞋,还要吃肉。
  队伍进展很快,有人被选上,有人被淘汰。
  选上的人,喜极而泣。
  淘汰的人纵然不满,也不敢瞎逼逼。因为旁边就站着腰佩大刀,手持棍棒的侍卫。
  这些侍卫可不是吃素的。
  过去有人插队,棍棒像雨点一样落下,直接被打得半死。
  还有流民一霸搞事,结果两天后人就从窝棚区消失不见了。
  有人说被丢进了水塘淹死。
  有人被活埋在山上。
  有人说被抓到官府,直接打死。
  不管什么说法,全都是一个死。
  这些侍卫,用手中的棍棒,教会了流民什么叫做听话有饭吃,什么叫做排队。
  土台上,马小六正在宣布第二件事。
  “这第二件事,需要一千劳力挖沟渠。待遇嘛,一天两餐糙米饭,四个窝窝头,外加肉汤,每天还有八个铜板。想要做工的人到右手边排队报名。谁敢打架斗殴闹事的,一律赶出去。”
  轰!
  流民队伍就跟被点燃了鞭炮似的,轰然炸开。
  男丁们不要命的朝右手边跑去,生怕去晚了报不上名。
  李胜仗着身高优势,腿长,跑在了前面。
  自昨天中午吃了一顿水水的稀粥后,整整一天一夜,他没进过一粒米。
  他饿得很。
  他拿出生平最快的速度排在了队伍前面,却有些头晕发慌。
  他勒紧裤腰带,一定是太饿了。
  他可是有把子力气的,一定可以被选上。
  咚咚咚!
  又是三声锣鼓响。
  马小六拿着铁皮喇叭,朗声说道:“还有最后一件事。工地那边,第一批大杂院即将竣工,有需要买房的人可以到这里咨询。这里从早到晚都有人。对了,没钱也不要紧,可以做工抵房钱。除了大杂院外,还有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
  没有动静。
  饭都吃不饱,哪里会买房啊。
  所谓的第三件事,就没几个人听进心里头。
  但是李胜听进去了。
  大杂院?
  二层小楼?
  可以做工抵房钱?
  他心头有些痒痒的。
  如果能被选上,每天八个铜板,应该可以奢望一下。
  等找到家人后,就不用住窝棚,可以直接住进新房子。
  只是,老家那边不回去了吗?
  李胜很纠结。
  却没有纠结多长时间,因为很快就轮到他。
  马小六有些尴尬,房子诶,人奋斗一辈子,不就图有片瓦遮身。这些人怎么就没反应。
  他回头朝邓存礼看去。
  邓存礼毫不在意。
  一期工程地主要目标对象,本就不是这些饭都吃不饱的流民。
  真正有购买力,而且愿意购买房子的人,是那些正在工地上做工的匠人,有了收入的流民。
  这也是计划中第一批搬迁的人。
  计划中第二批搬迁的人,必要的时候,少不了使用暴力。
  不过还不到时候。
  想要进行第二批大规模搬迁,首先得保证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做工挣钱。
  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做这些流民的摸排登记工作。
  几万流民,籍贯,因何而来,有无犯事,家庭人口结构,家中几个劳力,这些信息,早就登记成册。
  招工,不仅仅要看有无劳动力,能不能吃苦。
  还要看看这家到底几个劳动力,有多少人已经上工。
  假如一家三个劳动力,已经有两个劳动力获得了工作。那么剩下一个劳动力,不好意思,必须把机会让给别家。
  想要安置这帮流民,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平均分配。
  不能平均分配食物,就必须拿出一部分工作平均分配。
  终于轮到王连氏一家人。
  “哪里人?”伙计朝他们一家子扫了眼,一脸严肃的问道。
  王连氏很紧张,搓着衣服一角,小声说道:“蔡州人。”
  伙计了然。
  蔡州接连几年大旱,逃荒的人极多。
  一部分去了南边,一部分来到了京城。
  还有很多人死在了半途。
  伙计拿起蔡州人口登记簿,“夫家姓什么?”
  “姓王。”
  赵钱孙李……
  人口登记,按照百家姓排序。
  “王什么?”
  “王连氏。”
  “你儿子叫什么?”
  王二根主动上前一步,“我叫王二根,我哥哥叫王建根,在工地下苦力。”
  伙计点点头,很快找到了王二根一家。
  “你们家现在只有王建根在做工?”
  王连氏连连点头,小心翼翼地说道:“只有我家大郎在做工。家里人多,做工挣的粮食不够吃。”
  伙计没作声。
  他朝旁边的管事扫了眼。管事微微点头。
  伙计面无表情地说道:“王二根,你被录用了。拿着这张便签去隔壁办手续。下一个!”
  王二根大喜过望,紧紧地捏着便签,生怕掉了。
  王连氏急了,“那,那我呢?”
  伙计不客气地说道:“招了你儿子,就没你的机会。不要挡着,下一个。”
  王连氏有些慌乱,还想再问问,却被后面的人推开。
  后面的人很不满,嘀咕道:“儿子都被录用了,还想怎么样?难不成还想一家子都被录用啊。”
  王连氏涨红了脸,赶紧带着几个孩子离开。
  王二根拿着便签去了隔壁。
  伙计收了便签,看了眼,拿出木条,毛笔蘸上一点红色油漆,写上王二根的名字,以及年龄,籍贯,日期。
  将油漆吹干,交给他,“拿好了。凭着这个上工,领工钱伙食。要是掉了的话,要及时补办。”
  王二根紧紧地捏着木条,仿佛他拿着的不是身份铭牌,而是绝世珍宝。
  类似地木条,他在大哥王建根身上见到过。
  大哥将木条当做宝贝,不准任何人碰一下。
  他听大哥说过,没有木条,做了工也领不到工钱。
  工地上曾有人将木条掉了,在补办之前,愣是没吃上一口饭,领到一文钱的工钱。
  王二根看遍全身上下,木条放在任何地方都不方便。
  好在木条上有个孔,他找了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就不怕掉了。
  大槐树上,人群里,已经有不少人的脖子上多了一块木条。
  凡是有木条的人,都得到了别人艳羡的目光。
  他们下意识地挺起胸膛,同那些没有工作的区分开。
  即便都还饿着肚子,一文钱都没领到。可是有木条的人,都自觉比旁人高一等。
  王连氏很高兴,也很羡慕。
  她没想到二根能被选上。
  “娘,刚才管事说了,今天就要上工。今晚上我就能带着窝窝头还有工钱回家。”
  王连氏喜极而泣,“好好好。你和你大哥都有了活计,我们家的好日子就快来了。”
  王二根咧嘴笑了起来。
  李胜脖子上也挂上了木条,同一群青壮年聚在一起。
  招工速度很快,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五百名妇人小孩已经招满。
  伙计从他们当中挑选出十个队长,每个队长手下有五十个人。
  “都记住啊,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任务片区。没完成任务的队伍,所有人工钱减半。”
  顾玖制定的规矩,只扣工钱,不扣口粮。
  妇人小孩们嗡嗡嗡,全都议论纷纷。被选为队长的十个人,顿时压力山大。
  伙计继续说道:“不准打架斗殴,不准偷奸耍滑。凡是不听话的,全都没收木条赶出去。选其他人上。”
  众人心头一凝,都有些紧张。
  听说工地那边,因为偷懒,已经被撤换了几十个人。
  “工具一人一份,谁敢私藏工具,偷偷带回家,队伍所有人工钱减半。”
  原本有打工具主意的人,心头一慌,赶紧打消念头。
  伙计将任务分配下去,这五百人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开始做活。
  当天的任务完不成,可是要扣工钱的。
  没人愿意被扣工钱。
  王二根队伍的队长是个三十几岁的妇人,长得很粗壮。听说以前在地主家做过工,管过事。
  在队长的带领下,大家领取了工具,来到划片的地方。
  王二根分配捡粪球。
  他斗志昂扬,捡粪球都捡出了一股子优越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