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653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53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玖点点头,“你的担心有些道理。”
  阿晴抬头望着顾玖,“奴婢随口一说,夫人可别当真。”
  顾玖笑了起来,“你别担心,最近我也在想,到底什么是适合孩子的。”
  “夫人要送两位公子进宫读书吗?”
  顾玖还没拿定主意,“我再想想。”
  她要和刘诏商量,是不是该给孩子们增加皇室教育。
  其实皇室教育,具体是什么内容,顾玖没亲眼见过也不是很清楚。
  当年,御哥儿在宫里启蒙,学的都是常识。还没涉及到高深的东西。
  这事问刘诏最清楚。
  他可是接受了完整了皇室教育,他最有发言权。
  ……
  刘诏来到相国寺后山,同中书令李大人见面。
  李大人开口第一句,便是:“你来迟了!”
  “要陪妻儿烧香,迟到难免。”
  刘诏特别理直气壮,李大人很想吐槽他。
  想了想自己今日的目的,李大人克制内心吐槽的欲望。
  他开门见山,“中秋宫宴,只是开始。若本官不识趣,后续陛下一定会加倍针对本官。”
  刘诏笑了笑,直言问道:“李大人想要什么?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还是换个地方当官?”
  “换个地方?”李大人嗤笑一声,“本官还能换到哪里去?难不成从中书令退下来,又做回侍中?”
  “未尝不可!”
  “荒谬!朝廷没有这样的先例,陛下也不会开启这样的先例。”
  “李大人可以去地方上任职。”
  中书令李大人蹙眉,“大殿下,你知道你在说什么?本官已经做到文官之首,结果你现在让本官去地方任职,简直是荒唐!还不如留在京城,好歹体面。”
  刘诏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大人,“大人的意思是,继续留在京城,体面退场?”
  “自然要体面退场。”李大人理所当然地说道。
  刘诏缓缓摇头,“没法体面退场!”
  “大殿下此话何意?”
  ------题外话------
  周末走亲戚,没想到会耽误两天时间,仅有的一点存稿周末两天就给消耗光了。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谢谢大家理解。
  元宝努力码字更新,存稿。


第781章 丧气
  空气突然安静。
  所有下人全都退出凉亭。
  中书令李大人面色铁青,眼中有怒火在燃烧。
  刘诏神情自若,悠闲品茶。
  “请大殿下将话说清楚。”
  刘诏笑了笑,放下茶杯,问了一个问题,“大人今年多大?本朝体面退场的一二品大员,哪个不是七老八十?比如少府家令,可以预见,他一定可以体面退场。
  至于李大人你,区区六十出头,身体康健,少说还能在朝堂活跃一二十年。想要体面退场,可不容易。”
  李大人冷哼一声,“正因为不容易,老夫才来找你帮忙。否则,老夫何必与你废话。”
  刘诏说道:“你找本殿下帮忙,可见你信任本殿下。本殿下也就不玩虚的,实话实话,你想体面退场,几乎没可能。
  摆明了,父皇是要清算旧账,趁机打压你的门生故吏。试问,在这个前提下,你如何体面退场?妄想以太师之尊,离开朝廷,李大人怕是想多了。”
  李大人脸色连连变幻,“你认定老夫没办法体面退场?”
  刘诏笑了笑,“有一个办法,你替父皇分忧,主动打压你的门生故吏,将他们驱赶出朝堂。看在你劳苦功高的份上,父皇或许会让你体面离开朝堂,优容致仕。”
  李大人脸色扭曲,“让老夫担当剿灭门生故吏的侩子手,简直是骇人听闻。老夫若是担起侩子手的任务,即便老夫能够体面退场,之后一二十年也休想有好日子过。”
  没有人喜欢侩子手,更不会喜欢背叛者。
  李大人如果接受刘诏的建议,亲自拿起屠刀替皇帝张目,‘屠杀’门生故吏,必然会遗臭万年,被世人所唾弃。
  等他致仕,从朝廷到地方官府,都会有意无意的打压他。
  李氏一族,将遭受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岁月。
  为自身计,为家族计,为子孙后代计,李大人绝不会对自己人动刀子。
  为何金吾卫被世人唾骂为皇帝鹰犬?
  因为他们的确是皇帝的走狗,以皇帝的意志行事。
  出卖自己人?
  只要皇帝需要,他们就敢出卖。
  不怕唾骂,不怕背负世代骂名,不怕祸及子孙后代。
  行事原则,同文官读书人背道而驰。
  故而,一旦逮住机会,文官就会对金吾卫,对一切皇帝鹰犬大肆辱骂。
  光辱骂还不够,还要在史书上记上一笔,让后世子孙,世世代代一起唾骂这些皇帝鹰犬。
  谁让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里。
  即便是金吾卫,对此情况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金吾卫这群人,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身后骂名?
  没人关心。
  即便关心,一日为皇帝鹰犬,终身为皇帝鹰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做好遗臭万年的准备。
  李大人身为文官之首,在官场纵横几十年,最关心的莫过于身前身后名。
  眼看着就要致仕,岂能留下恶名。
  他连连摇头,否认了刘诏的建议。
  刘诏早知他会反对,也不意外。
  他含笑说道:“李大人怕脏了自己的手,本殿下理解。然而,等到父皇动手的时候,李大人还想体面退场就难啦。”
  李大人脸色发白,胡子抖了抖。
  刘诏说中了他的心事。
  他问道:“大殿下就没办法?老夫舍了脸皮寻求大殿下的帮忙,大殿下就如此敷衍老夫吗?”
  “本殿下帮你,能有什么好处?”刘诏直接问道。
  李大人顿时笑了起来,“这么说大殿下果然有办法?”
  “有没有办法,端看李大人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刘诏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
  李大人朗声说道:“世人皆知,老夫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以及地方官府。殿下若是肯帮老夫,老夫承诺,他们将是殿下的支持者。助殿下上位一臂之力。”
  刘诏不置可否。
  李大人蹙眉,“殿下竟然不心动?”
  刘诏哈哈一笑,“大人的承诺,于本殿下而言,犹如梦中花水中月。看着好看,可惜本殿下不稀罕。”
  “那你稀罕什么?”李大人不解。
  刘诏说道:“西域通商,李大人知道多少?”
  李大人说道:“老夫知道,西域通商,由西北军发起,少府似乎也参了一股。”
  “那李大人知不知道父皇对西域通商的态度?”
  “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吩咐少府关注西域通商,没有过分关注。近些年各地天灾频繁,朝堂政务繁多,西北军关系重大,可以这么说,前几年陛下根本腾不出精力关注西北方面的情况。尤其是牵涉到西北军,更不敢轻举妄动。”
  刘诏点点头,“那李大人知不知道西域通商,一年金额有多少?”
  李大人迟疑道:“百万两?”
  刘诏低头一笑。
  西北军手段果然不一般。
  一年上千万两的贸易,到了朝廷这里,瞬间缩水为百万两。连零头都不够。
  难怪当初小玖坚持同西北军合作。
  四海只需要供应货物,确保货物顺利达到西凉王城,旁的事情自有西北军解决。
  比如如何堵住朝廷的口舌,如何蒙蔽皇帝的视听,都无需他和小玖操心,西北军无声无息中,全都解决了。
  西北一地,西北军只手遮天,并非空穴来风。
  未经过西北军的允许,有关西北军的一切消息想要送到京城,几乎是妄想。
  就连刘诏也不清楚,西北军在京城埋了多少钉子。那些钉子隐藏得有多深。
  他和小玖倒是清楚一部分内情。
  因为利益相关,也不可能主动向陛下坦白。
  加上少府参了一股,从西凉王城运来的各种珠宝玉石,通过少府源源不断行销天下,获利丰富。
  于是,大家都乐意维持这个局面。
  陛下坐在宫里,被蒙蔽视听,实属正常。
  其实少府也被蒙蔽了。
  少府以为西北军进行的西域贸易规模大约在百万两左右,至多不超过两百万两。
  殊不知,这都是鲁侯听取顾玖建议,特意给少府制造的假象。
  西北大规模的贸易,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公开一部分。
  将少府拉入这个盘子里,分享利润,等于是多了一层保障。
  少府参与的生意,世人理所当然认为是得到了皇帝的默许。
  既然皇帝默许,那就是合法贸易。
  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不动西北军,大家也都和西北军保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关系。
  等到哪天皇帝决定清算西北军的时候,再落井下石也不迟。
  刘诏告诉李大人,“李大人想要体面退场,让父皇给你一点脸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西北!”
  李大人紧皱眉头。
  刘诏问道,“大人就没想过,父皇为何在这个时候动你?”
  “自然是为陆侍中铺路。”
  “为什么要为陆侍中铺路?”刘诏再次发问。
  李大人恍然大悟,“殿下的意思是,陛下要动西北?”
  刘诏笑了笑,“父皇动西北是迟早的事情,这件事交给别人做,父皇肯定不放心。父皇将陆侍中放在朝中历练这么多年,或许一切都是在解决西北问题做准备。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
  李大人摇头又点头,“殿下的猜测很可能成真。前些年,朝堂内忧外患,对于西北,无论是朝廷还是陛下都有心无力。
  几年下来,户部终于做到收支平衡,今年风调雨顺。这样好的局面,只要能维持个三五年,陛下就会尝试动一动西北。至于老夫,就是个被黑锅的主。”
  李大人发出一声感慨,很心酸。
  他心酸地说道:“朝廷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陛下将老夫提拔到中书令的位置,一来是陆侍中资历不够,还需要打熬。二来,天灾人祸总得有人背黑锅,老夫就是不二人选。
  如今危机过去,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就该轮到老夫退场,陆侍中接棒,担起中兴朝廷的美名。这一切分明都是老夫打下的基础,没有老夫多年来殚精竭虑,就不会有户部收支平衡,也不会有风调雨顺。
  结果一切努力,都是在替陆侍中做嫁衣。将来史书提起我二人,老夫怕是要落个倒霉蛋的名声。陆侍中则是天选之子,中兴之臣,不公平啊!”
  李大人看透了真相,倒是没有怨恨,就是不甘心,更多的则是心灰意冷。
  一切努力,都是在替陆侍中做嫁衣。
  一切美名,都和他没关系。
  越想,心头越发酸楚。
  他端起茶杯,一口饮尽。然后丧气地说道:“明儿老夫就上本请辞,替陛下分忧。”
  “李大人此言差矣!”
  “殿下不用劝老夫,老夫已然看透,没什么可留念的。”
  “未必没有转机。”
  ------题外话------
  还有第三更


第782章 正统地位(三更)
  “父皇要动西北,就需要人帮他盯着西北。”
  刘诏说一半留一半,等着李大人的反应。
  李大人自斟自饮,提起茶壶给茶杯续水,他嗤笑道:“殿下的意思是,让老夫替陛下盯着西北?呵!”
  刘诏笑了起来,“西北事关重大,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国本。西北之事,一定要慎重。你我二人何不联手,效仿江南大都督府,促使父皇在西北成立大都督府,总管西北地方军政。李大人可愿胜任西北大都督府都督。”
  李大人呼吸变得粗重,脸色连连变幻。
  “西北大都督府都督?”
  刘诏郑重点头,“是的!”
  大都督,封疆大吏。
  虽无裂土封侯之实,却有裂土封侯之名。
  大都督府治下,一应军政事务,皆由大都督做主。
  虽是地方官,权利却颇大。
  像江南大都督府大都督,给他一个中书令,他也不乐意换。就愿意待在大都督的位置上恋栈不去。
  不过,等到文德帝彻底解决朝廷内忧后,肯定会动手撤换一批江南官员。
  江南会在西北之前,更先动起来。
  朝廷动江南,就没有西北那么多顾虑。
  西北驻扎重兵,如果不慎重对待,恐引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江南无重兵,水师也是刘诏奉命建立。
  朝廷要动江南,军事上几乎没有阻力。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江南地方豪强,各大宗族势力。
  这些阻力,在朝廷压制下,迟早都能解决。
  李大人由西北联想到江南,他说道:“老夫大可以争取前往江南大都督府,何必前往西北吃沙子。”
  刘诏讥讽道:“大人是在做梦吗?江南富足,大人的门生,很多都在江南任职。将大人派往江南,岂不是纵虎归山。这些年,大人不曾经营西北,在西北谈不上人脉关系。将大人放到西北,才会让父皇放心。”
  李大人哈哈一笑,笑过之后冷声说道:“你和陛下,你们父子,你们刘家人果然没有一个好人。”
  刘诏轻声一笑,“大人想做刘家的官,吃刘家的饭,就得服刘家的管。难不成大人想造反吗?”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老夫可没本事造反,你休想让老夫背黑锅。”李大人冷哼一声。
  刘诏双手抱臂,冷漠问道:“对于我的提议,大人意下如何?”
  李大人似笑非笑,“到底是陛下想盯着西北,还是殿下想盯着西北?”
  刘诏扬眉一笑,“你认为是谁,就是谁。”
  “殿下野心不小啊!”
  “没有野心的皇子,不配当皇子。”刘诏理所当然地说道。
  李大人又问道:“此事诏夫人知道吗?”
  刘诏恶劣一笑,“你猜!”
  李大人气恼。
  “殿下妄图拉老夫上你的贼船,却不肯拿出足够的诚意,你当老夫傻吗?”
  刘诏一脸无所谓的态度,“大人可以拒绝上我的贼船,你就等着父皇将你大卸八块,遗臭万年吧。反之,上了本殿下的贼船,说不定还有机会名垂千古,重登朝堂,做一代名臣。”
  李大人呵呵两声,“上了你的贼船,也有可能身首异处,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