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707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707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难出来,身上带的银钱,是为了以防万一,也是为了将来东山再起,不是为了享受。
  而且一家大小,如果租房住,肯定不止租一间,至少得租三间。
  租了房子就得置办一点家当,比如煮饭用的煤炉,炊具,碗筷等等。
  但是在今天……
  刚刚,两个绣衣卫抓住随地大小便的人,一番不客气的言辞,整个过程曹老爷一家全都看在眼里。
  因为他们一家住的窝棚就在附近。
  两个绣衣卫离去,人群散去。
  曹老爷呵斥妻儿老小,回自家窝棚。
  他脸色很难看。
  回到窝棚,一家老小十来口人都看着他。
  每个人都憋了一肚子的话,可是没人敢率先开口。
  曹老爷在家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无人敢挑战。
  气氛沉闷。
  还是他妻子曹许氏打破了沉默。
  “当家的,真的会发生疫病吗?”
  长子小声嘀咕,“这么多人住在窝棚区,吃喝拉撒,我觉着发生疫病是迟早的事情。”
  “那怎么办?”曹许氏一声惊呼。
  全家人都望着曹老爷,等着曹老爷做决定。
  曹老爷也是愁眉不展。
  “几万人住在窝棚区,朝廷不能不管。”
  “朝廷有在管啊!我们每天吃的,喝的,都是朝廷免费供应。窝棚都是安置点的人给修的。”
  说实话,难民安置点的窝棚,比起当年南城门外流民窝棚好多了。
  当年,流民窝棚,都是流民自己就地取材搭建,乱七八糟,歪歪扭扭,漏风漏雨,随时都有可能垮掉。
  难民安置点的窝棚,全是统一设计,统一搭建。使用毛竹和晒干的稻草麦秆,结实耐用,拆卸方便。
  就是不透风。
  天气一暖和,各种虫子都钻了出来。
  据说是因为窝棚区建得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地面烤干。
  为了节省时间,只能直接就在地面上开始建造窝棚。
  潮湿的地面,加上稻草麦秆,最容易滋生各种虫子。
  啪!
  曹家大儿媳一巴掌打在孩子的腿上,惊动了一屋子的人。
  全家人都盯着她。
  尤其是曹老爷,双目喷火。
  大儿媳又委屈又畏惧,摊开手,手上有绿色的污迹,“有虫子在大宝腿上爬。”
  曹许氏剜了眼儿媳妇,搅家精。
  曹家大儿子小心翼翼地说道:“爹,天气渐渐热起来。等到了夏天,这窝棚区的味道……绣衣卫说的话,不无道理。万一发生疫病,我们一大家子人,难道都要死在这里?儿子听说,一旦发生疫病,不管有没有感染,统统关起来,不准一个人离开。”
  曹许氏吓得发出一声惊叫,“当家的,家里的田,房子,铺子……我们一家人可不能死在这里啊。”
  曹家大儿子又说道:“儿子听说官道那边的水泥房,只住了几千人,那边特别干净,路面都铺上了水泥。还开着各种店铺。儿子有力气有技术,给儿子一点钱,儿子就能将榨油坊开起来。榨出来的油,可以直接卖给安置点的人。有了榨油坊,我们一家就有了收入,不用担心坐吃山空。”
  曹许氏连连点头,“当家的,老大说的有道理啊。住在窝棚,不是长久之计。万一这仗打个三五年都打不完,如何是好?难道要在窝棚区住三五年吗?”
  全家人都眼巴巴地看着曹老爷。
  曹老爷下意识的捏了捏腰间,棉袄里面藏着金银细软。
  在全家人期盼的目光下,他宣布:“老大去官道那一边找房子,只能租两间。全家挤着住。”
  两间屋,哪里住得下?
  儿媳妇偷偷表达不满。
  曹家大儿子却急忙答应下来,生怕晚了,自家老爹又改变了主意。
  “再打听打听有什么营生。一家老小,总不能指望着那点金银细软坐吃山空。下苦力也好,开榨油坊也好,老大媳妇去军服厂做针线活也好,总之,要有一个营生。丑话我先说在前头,除掉房租,我不会再陶一文钱。吃喝的钱,全靠你们自己挣。挣不到钱,那就饿肚子。”
  不管将来会不会饿肚子,能搬出窝棚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水泥房,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曹家大儿子起身,“我去租房子。”
  大儿媳兴奋道:“我来收拾行李。”
  当天,曹家就租好两间大单间。
  曹家大儿子租房子的时候,耍了个小心眼。
  他也是租房子的时候才知道,单间原来还分面积大小。
  小的如窝棚那么大一点,按下一张床,一个柜,一个桌,剩下的面积连转个身都困难。
  大单间,足有三四个窝棚那么大。
  既然老爹出房租,又只给租两间,当然是租最大面积的单间。
  当天傍晚,一家人做了登记,大夫检查确定没有病症,顺顺利利搬进了水泥房。
  一排排水泥房,全是二层小楼,独门独院。
  每一套二层小楼,都自带厨房茅厕和浴室,同窝棚区的条件比起来,犹如奢华豪宅。
  曹家全家人都很满意水泥房的条件,唯独曹老爷阴沉着一张脸。
  因为房租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以为一个单间一个月只要一百文。
  然而,他们租的单间,一个月要四百五十文。两间就是九百文。
  一个月光是租房,就要花去将近一两银子,曹老爷心疼得心口一抽一抽的痛。
  一两银子,他得卖多少粮食,才能赚回来啊。
  败家子!
  就知道花钱。
  他将自己的钱锁在箱笼里,钥匙贴身放着。
  从今以后,除了房租,让他陶一文钱出来都是妄想。
  ……
  赵民发和黄去病,一个代表四海,一个代表少府。
  为了安置难民,两个人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嘴角起泡。
  天黑了,一天又过去了。
  终于可以坐下来,放松放松。
  吃一口饭,刺激到嘴里的水泡,痛得黄去病龇牙咧嘴,直呼受不了。
  赵民发见状,哈哈一笑。
  “黄公子要是受不了苦,不如回文青书局,或是让少府另外派人过来。”
  “呸!”
  黄去病喷了一口清水。
  “谁说本公子吃不了苦?”
  赵民发一边吃着饭,一边翻着问题汇总表。
  他对黄去病说道:“黄公子最好吃点,要不然半夜饿醒睡不着,明儿可没力气做事。”
  黄去病嘴角都是水泡,吃饭犹如受刑。
  他知道不吃不行。
  只能忍着痛,勉强吃了几口。
  赵民发吃得很快,不管嘴里多痛,身上多疲惫,他都不会错过任何一餐,而且会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小时候吃不饱的经历太深刻。
  以至于食物摆在面前,不吃完总有一种罪恶感。
  他飞快地吃完最后几口,然后拿着问题汇总表,对黄去病说道:“三个紧急问题。一是要多建茅厕,二是要多建水井。第三,我建议强制所有难民学习卫生安全须知。”
  黄去病喝着凉水,冷却嘴里的痛感,一边问道:“出了什么事?”
  赵民发说道:“因为用水问题,争吵打架,每日都频繁发生,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再不控制,很可能发生地域性的大规模械斗。另外,随地大小便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反映,茅厕数量供不应求,排队时间过长,很多人直接就地解决。”
  黄去病点点头,“那就多建水井,多挖茅厕。”
  赵民发继续说道:“很多难民,脑子里根本没有讲卫生的想法。总认为,不是自己家里,就可以随便乱来。现在是春天,天气不热还不严重。等到夏天,还是这样的话,极有可能发生疫病。
  还有,喝生水的人很多。大夫说,目前已经出现腹泻腹痛的病患。不加以控制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腹泻腹痛,进而引发疫病。”
  黄去病表情严肃,“看来之前我们还是太过心慈手软。绣衣卫人手不足,只能靠我们自己。赵公公,你能否从四海调一批护卫过来,最好是曾在新民县流民窝棚区干过的那帮人,他们经验丰富,知道怎么管教难民。我也会从公主府调一批侍卫帮忙。”
  赵民发很干脆,“今晚我会连夜赶去晓筑,请示夫人。争取多调点人过来。”


第860章 狠一点
  赵民发恭恭敬敬站在晓筑内院小书房。
  顾玖坐在软塌上,翻看问题汇总表。
  刘诏陪在一边,一本正经。
  只有顾玖知道,刘诏一本正经之下,小动作不断。
  这人比她还能装。
  许久,顾玖开口说道:“这些问题,我以为你早该有所应对。”
  赵民发一头冷汗,“小的办事不利,请夫人责罚。”
  顾玖将问题汇总表丢在桌上,揉揉眉心,“我可以派三百人给你,不要嫌少。人太多,容易引起上面的猜疑和非议。另外,可以考虑从一期招募五百到一千人,再从京大营借调三千人。”
  说完,顾玖看着刘诏,“能从京大营借到人吗?”
  “钱给足了,人不是问题。”刘诏很肯定。
  顾玖又说道:“难民安置同流民安置不一样。既然出了这么多问题,那就采取配给制。按照登记的人口,十岁以下的小孩,每日三两糙粮,十岁以上每日半斤糙粮。
  除此之外,一应消耗都要花钱购买。没钱就去做工。本夫人为了安置他们,费尽心思,才弄出那么多工作缺口。妄想不劳而获,整日里惹是生非,你该知道怎么做。”
  赵民发躬身应下。
  “天气渐渐炎热,大夫说有可能发生疫病。目前窝棚区已经部分人已经出现腹泻腹痛。”
  顾玖的办法简单粗暴,“凡是不听从劝告,坚持喝生水造成腹泻腹痛者,连带家人一律强制隔离。在这件事情上,不要有任何心慈手软。本夫人不想看到有一天,需要隔离上万人,死亡上万人,知道吗?”
  “小的明白。”
  顾玖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赵民发面有迟疑。
  顾玖说道:“但说无妨。”
  赵民发这才说道:“每天都有大批难民涌入京畿地区。城北多山,难民窝棚区怕是安置不了那么多人。此事,还请夫人定夺。”
  顾玖问他,“你和黄去病是怎么想的?”
  赵民发说道:“一是沿着官道,扩建难民点。二是砍伐山林,尽可能有更多的地方安置难民。”
  顾玖又问道:“你们倾向于哪个方案?”
  赵民发当即说道:“小的和黄公子都倾向于砍伐山林。官道两边逼仄,若是沿着官道修建难民窝棚,怕是要绵延十几二十里,不利于管理。”
  顾玖点点头,“那就照着你们的想法去做。钱的事情不用操心,我来想办法解决。你和黄去病的任务,就是确保所有难民得到妥善安置,保证不发生暴乱,不发生疫病,平稳度过最初最难的阶段。”
  “小的明白了。”
  正事谈完,赵民发躬身离去。
  人一走,顾玖就对刘诏说道:“把你的人借给我用用。反正你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你的那是亲兵侍卫与其闲着发霉,不如去难民安置点,给那些难民一点教训。”
  刘诏不反对,“我给你一百人。”
  “才一百人?”顾玖嫌弃,真够小气。
  刘诏说道:“只能给一百人。人给多了,你也不敢用。我的人,都是刀口舔血,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下手狠毒。
  他们去管理那些难民,人多了,我怕那些王八蛋底气太足,下手没分寸,闹出人命,给你找麻烦。人少,他们心头还有所顾忌,下手的时候好歹知道轻一点。”
  顾玖挑眉一笑,“好吧,一百人就一百人。给我最能打的,记住是最能打,不是最能杀。”
  哦!
  刘诏了然。
  要打手,不要杀手。
  他明白。
  心头已经有了人选。
  次日,赵民发就带着三百护卫,外加从新民县一期招募的五百人。
  加起来一共八百人的队伍回到难民安置点。
  三百护卫,手段比绣衣卫狠多了。
  在窝棚区巡逻,绝不废话,谁犯事,直接拉出来一顿暴打。
  还将人拉到安置点绑起来,一绑就是一天。
  五百个从新民县一期招募来的人,当年都是流民。
  这些人,当年都经历了四海商行严苛的管教,甚至称得上是调教。从身到心都打上了四海的烙印,尽管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一开始这些人还有点畏手畏脚。
  等到三百护卫做了榜样后,全都放开了手脚。一个个狠起来,连绣衣卫都怕。
  严苛的管理,近十万人的窝棚区,称得上是民怨沸腾。
  难民和流民毕竟不同,难民并非活不下去只要给口吃的就行。
  这些难民,多多少少都有点家当。
  一旦安顿下来,战争带来的恐惧阴影消失后,各种小心思就冒了出来。
  管理上,比当年那些只要有一口吃的就满足的流民难多了。
  难民分地域的串联,私下里议论纷纷。
  抱怨窝棚区条件艰苦。
  抱怨配给制。
  配给制,按人头领粮食。领了粮食还得自己生火做饭,麻烦死了。
  这么大的窝棚区,一到饭店,浓烟滚滚。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着火了,其实是家家户户都在做饭。
  窝棚区的难民开始怀念最初的大锅饭。
  一到饭点,直接去大食堂排队吃饭就成了。每天不用操心做饭的问题,有大把的时间胡思乱想,东逛西逛,搞串联。
  自己做饭,时间少了,开销也随之暴增。
  窝棚区不许烧柴火,说是怕引起火灾。
  只许烧煤炉。
  煤炉免费领取,但是煤球要钱。
  气煞人也!
  安置点的人心都是黑的。
  他们是难民,他们都这么惨了,还不忘从他们身上榨油。
  黑心烂肠子的狗东西。
  怨气越来越大,看向绣衣卫八百护卫的目光,也充满了怨毒。
  大有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会引起十万人的暴乱。
  就在局势紧绷的关键时刻,顾玖花钱从京大营借来的三千将士到了。
  三千全副武装的士兵,往那里一站,足以震慑住十万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不管有什么小心思,不管有多少不满,在三千全副武装的将士面前,全都要收起来,做出本分老实的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