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734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734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
  顾玖深思片刻,“最近低调点,一切如常,别出头。先看看风声再说。”
  “哦!”御哥儿欲言又止。
  顾玖笑了起来,“想说什么就说吧。在娘亲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御哥儿说起自己的想法,“娘亲,儿子不想继续在宫里读书。夫子讲的内容,儿子早就学过,三元公讲得更为深刻全面。儿子认为,继续进宫读书,是在浪费时间。”
  顾玖问道:“还有别的原因吗?”
  御哥儿斟酌了一下,又说道:“整日同一群捣蛋鬼坐在一起读书,很麻烦。”
  “其他皇子皇孙不读书吗?”
  “读的。只是读得马虎!”
  顾玖又问道:“皇子皇孙里面,有谁特别笨吗?”
  御哥儿想了想,摇头说道:“没有谁特别笨。其实大家都很聪明,只是他们的心思不在读书上面。”
  也是。
  生在皇家,就没有一个笨蛋。
  笨蛋活不大的。
  “你想认真读书,却又受到干扰,加之夫子讲的内容过于老套,所以你不想去宫里读书?”
  “请娘亲准许。”
  “确定吗?你走了,衡哥儿就没人作伴。”
  “我会让征大哥护着衡哥儿。”
  “很好!我同意你不去宫里读书,继续回山河书院求学。但是,你是男子汉,这件事情你得自己出面解决。能行吗?”
  御哥儿重重点头,“儿子没问题。儿子会亲自求见皇祖父,皇祖母,还有夫子。会对他们说明我的决定,希望他们能支持我。”
  顾玖笑了起来。
  “去写功课吧。”
  御哥儿愉快的跑走了。
  在外面,御哥儿像个成年人一样思考做事。
  只有在家里,他才会露出少年特有青春躁动。
  时而伤春悲秋,时而兴奋激动。
  还会写一写酸诗,酸文章,抒发一下青春躁动。
  有时候也会露出中二少年的一面,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当然,这一切都仅限于在家中。
  ……
  风过无痕!
  无人继续追问佚名的身份。
  就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一伸手,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
  佚名是大神人物。
  他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给这个时代的人,打开了一扇窗。
  思想的窗!
  学子们在《大周生活秀》上写文章,讨论意识形态。
  双方针锋相对,没有丝毫退让的迹象。
  用文字打仗,文人最爱。
  很快《国子监报》,《山河书院报》纷纷加入了这场文字大仗。
  什么道家,佛家,杂家,兵家……一个个看热闹还嫌不够,纷纷撸袖子下场参战。
  一场意识形态的争论,不出意外,变成了一场各大学派的混战。
  儒家一派如临大敌。
  这是要造儒家的反吗?
  很快,这场争论从民间蔓延到官场,从京城蔓延到地方。
  儒家一家独大的现状,第一次受到了挑战。
  虽然这次挑战,只是小小的试探一番,却足以让儒家代表人物,各位成名已久的大儒亲自下场撕逼。
  嫌弃《大周生活秀》版面有限,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光是京城,就多了近十份报刊,专门用来撕逼。
  大佬们,用自己的钱,或是儒家一脉集资,成立报社,发行报刊。
  学着《大周生活秀》两天一期,天天在报纸上对各家各派,挫骨扬灰的辱骂,揭老底。
  道家,兵家,杂家,法家等等学派不答应了。
  我们虽然人少,但绝不会打不还手。
  揭老底,谁不会。
  你们儒家的老底,更是臭不可闻。
  一场争论,摇身变为扒皮祖宗十八代的底细,各种不为人知的黑历史,被公布在报纸上,供世人阅览。
  市井小民可不管你家,我家,大家只管看热闹。
  只是才过一两个月,儒家新办的报纸,就陷入了颓势。
  每天除了骂骂骂,揭老底,就没别的内容。而且用词晦涩难懂,谁乐意看啊!
  销量从最初的两三万份,直接大跳水,一个月后就变成了两三千份。
  唯有死忠还在支持。
  市井小民早已经将这些新创刊的报纸抛弃。
  反观《大周生活秀》,销量一直保持平稳,偶尔还有小幅增加。
  《大周生活秀》从最初的六个版面,扩大为现在的十二个版面,内容丰富多样。
  不光有文坛学派骂战,还有市井生活报道。
  比如某某坊被小偷光顾,某某坊要拆迁了,谁家被戴绿帽子等等新鲜八卦……
  传奇小说,也有固定的版面。满足了喜欢看小说的读者。
  还有各种肉菜粮食价格,甚至还有外地发生的新鲜事,西北的战事……
  多种多样,有料的内容,才是一份报纸长盛不衰的根本。
  没人乐意天天看毫无新意的骂战,简直是浪费时间。
  儒家一派死忠,气得半死。
  “《大周生活秀》的立场很有问题。”
  “不如到报业司举报。”
  “没有用。生活秀并没有写犯忌讳的内容,报业司不会干涉。”
  “不如我们也学《大周生活秀》,多报道一点市井新闻。”
  “荒唐!岂能与生活秀这样的俗物同流合污。”
  呵呵!
  你倒是不同流合污,那你倒是出钱办报啊!
  真当办报不要钱吗?
  一直在亏钱,照着这么下去,除非大佬真爱,肯出钱一直养着报刊。否则报刊迟早会破产倒闭。
  众人争论不休,也没争论出一个结果。
  骂战进行到这个地步,始终没有分出胜负,谁也说服不了谁。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疲惫。
  除了个别积极分子,依旧亢奋外,大部分人已经丧失了最初的激情。
  骂战变得温和起来。
  与此同时,数份才创刊两个来月的报纸宣布停刊。
  就像是一场闹剧。
  到最后都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
  这些纷纷扰扰对难民而言,没有丝毫的影响。
  难民营每天都在扩建,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京城。
  其实,很多难民并非走投无路。
  他们可以投靠亲友,或是另谋出路。只是听说京城难民营有吃有喝有地方住,而且不用钱,朝廷一切都管了。
  难民们,不管穷的富的,全都跑到京城来。
  定睛一看,一边水泥房,嗯,很不错。朝廷有良心,
  什么?竟然要交房租?
  说好的免费呢?
  啊?
  竟然只有窝棚才免费,而且还是配给制。按照人头,大人每天才半斤糙粮。
  特么的,这条件也太苦了吧。
  难民营工作人员立即翻了个白眼,“嫌弃窝棚条件差,糙粮难吃,可以花钱租水泥房,到肉菜店买肉菜改善伙食。决定了吗?左边还是右边,后面还有那么多人排队,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
  有钱的难民咬咬牙,“水泥房。”
  “好嘞!这边有人租房子,来个人接待一下。”
  “我来,我来!”
  曹大郎主动请缨。
  因为难民人数暴增,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加上少府替户部补齐了去年拖欠的钱粮,又拨了今年的预算。
  难民营工作小组有了钱粮,胆气足,开始招收人员。
  而且直接从去年来京的难民里面招人。
  曹大郎心眼灵活,又识的字,很顺利被聘用。
  他媳妇同样被录取,照顾妇女小孩。
  两口子,都在难民营工作小组当差,领着双份工钱,不用像过去那样打零工。
  曹大郎的媳妇,同曹大郎拿一样的工钱,顿时底气十足。
  以前是个受气小媳妇,如今甚至敢和婆婆曹许氏顶两句嘴,表达一下不满。
  换做以前,曹许氏早就打过去了。
  如今,曹许氏除了生闷气外,别无办法。
  就连曹老爷子也是闷不吭声。
  儿媳妇有本事赚工钱,加上奖金,说不定比曹大郎赚得还多,俨然是家里第一赚钱小能手。
  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媳妇一点体面。
  否则儿媳妇一怒之下,不肯拿钱出来开生活,就麻烦了。
  曹许氏当着儿媳妇的面,不敢瞎逼逼。
  背过身,就开始吐槽儿媳妇各种不是。
  曹老爷子敲敲烟杆,说道:“少说几句吧。别忘了,你身上穿的,每天吃的,都是大郎两口子挣回来的。”


第900章 大捷
  大捷!
  少有的大捷!
  大周,北荣,西凉,三方集结超过十万人的兵马,在大草原上的打了一场大会战。
  这一战,持续近半个月的时间。
  鲁侯亲自督战,裴蒙为先锋,正面刚北荣骑兵。
  刘诏摔边军侧翼包抄,半路伏击西凉。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天地为之变色!
  青青草原,被鲜血染红。
  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大周。
  随着西凉败退,北荣不得不选择退兵,退守到草原深处。
  休养生息,择日再战。
  大规模野战,赢了北荣西凉,这在大周上百年的战争史上,都属罕见。
  过去,守住关隘,城池,不投降坚持到援军到来,就是胜利。
  而今,大周军队主动走出关隘城墙,并且赢了这场战争。
  数年练兵终于取得了辉煌成绩。
  大周军队不仅能打野战,还能赢得战局。
  消息传到京城,全城欢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难民营更是难得的,杀了上千头肥猪,全体难民人人有份,大家一起打牙祭。
  几十万难民手舞足蹈。
  吃着肥腻的猪肉,油汪汪,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狂欢兴奋。
  数月不知肉味,对美味的肥肉十分想念。
  虽然每人只能分到几片肉,还有一碗骨头汤。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
  “朝廷军队赢了,这仗快打完了吧。这个时候赶回家,还能抢种一季。”
  “先别想着回家。只是暂时打退了北荣和西凉,迟早这两个狼子野心还会率兵南下。”
  “照你这么说,这仗打不完了?”
  “没听人说吗,北荣穷得都没吃的,不劫掠我们大周,他们就得饿死。只有杀光北荣人,这仗才算完。”
  “北荣有多少人啊?”
  “不清楚。那么多部落加起来,少说也有七八十万人吧。”
  “不止!早些年,北荣从边关城池掳掠了数十万人百姓,这么多年繁衍生息,怕是早就有了百万人口。我大舅子的连襟的表兄的叔叔就是当兵的。听说这次北荣南下,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当年被掳掠到北荣的汉人。”
  “汉奸走狗!”
  “数典忘祖!”
  “连祖宗都忘了,这种人该死。”
  难民们义愤填膺。
  “这么多年过去,那些被掳掠的人的孩子都已经成年。如今北荣没粮食吃,首先杀的就是老迈不堪的汉人奴隶。”
  “北荣残暴不仁,杀人以节省粮食,该死!”
  “最好杀光所有北荣人,连带那些数典忘祖的汉人。”
  “想要杀光北荣人,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得杀。”
  “还有西凉。两面三刀,不是个东西。”
  “大皇子殿下威武。听说带着一群才操练半年多的边军,竟然硬生生阻截了西凉两万骑兵。打得西凉人屁滚尿流。”
  “这回大皇子殿下功劳最大。报纸上都说了,若非大皇子提前败退西凉,一旦西凉骑兵同北荣汇合,西北军这回必定大败而归。鲁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别听报纸上瞎吹。我就不信,操练半年的边军,能比得上威名赫赫的西北军。即便西凉同北荣汇合,西北军照样能拿下这一局。”
  “吹牛不打草稿。西北军再厉害,也不可能独扛西凉和北荣,能保存实力徐徐退兵就不错了。”
  “不管你们怎么说,在我眼里,西北军最强,鲁侯威武。”
  难民因为谁的功劳大,争论不休。
  朝廷的态度却很统一,也很沉默。
  大捷,值得庆贺。
  但是,这场大捷,不能将功劳算在鲁侯头上,更不能替鲁侯父子张目。
  鲁侯旗下的西北军,本就尾大不掉,听调不听宣。
  宣传鲁侯的功绩,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朝廷不会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
  那么宣扬大皇子刘诏的功劳,如何?
  朝臣们俱都沉默,这得看陛下的态度。
  陛下没有意见的话,将大皇子殿下拉出来宣传一波,未尝不可。
  好歹压一压西北军的威风。
  如今总算有支能打的军队,朝臣们也终于摆脱多年来被西北军支配的恐惧。
  不过看陛下的态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兴啊!
  打了胜仗都不高兴,陛下可真难伺候。
  朝臣们暗自腹诽,却没有人站出来为刘诏说一句公道话。
  只是,打了胜仗,就必须论功行赏。
  不赏,怕是会寒了人心。
  朝臣们仿佛文德帝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文德帝舍不得赏赐爵位,就主动提议。
  “不如效仿去年,赏赐金银。”
  户部有点不太乐意,却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比起爵位,金银好歹是一锤子买卖。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没有应声。
  众臣惊讶。
  莫非吝啬的文德帝,不仅不愿意赏赐爵位,连金银也不肯给吗?
  “还请陛下定夺,究竟该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发一言,直接拂袖离去。
  常恩一声唱喝:“退朝!”
  然后也跟着跑了。
  朝臣面面相觑。
  诸位皇子内心偷偷发笑。这
  刘诏立了大功又如何,还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宠爱。
  还不如他们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线过苦哈哈的日子,还能时常在父皇面前刷脸。
  文德帝是在为赏赐有功之臣生气吗?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兴庆宫,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他并没有动怒。
  “密折到了吗?”
  常恩躬身点头,拿出一个上了钥匙的木匣子。取出钥匙,当着文德帝的面打开。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里面的密折。
  最终,文德帝还是派太监前往边关监军。
  他手中的密折,就是远在前线的监军写回来。
  翻开密折,文德帝细细看起来。
  战争情况,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