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798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798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去病摆手,“并非完全因为宗室,主要是儿子不适合待在这个位置上,太累。”
  他是个随性洒脱的人,想法天马行宫。
  他有一颗自由的灵魂,他喜欢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他喜欢办报,出书,再辛苦都不觉着辛苦。
  福雅公主蹙眉,明显不满,“既然不适合待在这个位置上,那你当初为何要答应皇后娘娘的要求?”
  “因为那时候她和陛下需要我的帮助,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坐在少府。我帮她,出于道义和共同的利益。如今大局已定,我也该功成身退。”
  黄去病有些疲惫,常年劳心劳力,睡眠不足,让他心烦气躁。
  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了累。
  心头太累了,他的心太过疲惫,需要休养调整。
  福雅公主板着脸,问道:“你打定主意了?”
  黄去病点点头,“这个想法自去年就有了,一直到最近才下定决心。”
  “本宫可否问一问,是什么让你下定了决心?”
  黄去病想了想,“西北又要打仗,少府将承担极大的压力。儿子想要在正式‘开战’前,卸下这副重担。”
  “你就没考虑过本宫的感受?”福雅公主突然感觉很委屈。
  黄去病苦笑,“儿子快撑不住了,已经顾不得那么多。”
  福雅公主冷哼一声,“你没有有想过,皇后娘娘能同意在这个时候辞官吗?还有,你这个时候撂挑子,皇后娘娘若是对你不满,能让你回文青书局吗?”
  黄去病笑了,“母亲不了解皇后娘娘。”
  “但是我了解皇后。”福雅公主掷地有声,“历朝历代的皇后,可没好人。”
  “也不全都是坏人。”黄去病辩解。
  “只有利益,无关对错。你这个时候撂挑子,皇后和陛下去哪里找合适的人选替代你?”
  “皇后娘娘手中人才济济,定有更适合的人选。”
  “荒谬。”
  “母亲就让儿子任性一回吧。”
  福雅公主怒气升腾,却又发作不得。
  她怕将黄去病逼迫太紧,会让他犯病。
  “你自己去和皇后娘娘说,本宫不管你。皇后娘娘要罚你,我也不会替你求情。”
  “谢谢母亲。”黄去病喜笑颜开。
  福雅公主挥着手臂,十分嫌弃地说道:“滚滚滚,看见你本宫就心口痛。”
  黄去病愉快地跑了,找到父亲大人黄驸马,让黄驸马去安慰安慰母亲大人。
  黄驸马躲之不及,“不去,不去。你母亲火气没消之前,坚决不去。”
  他又不是炮灰,没道理上赶着找抽。
  到最后,黄驸马不去也得去。
  因为福雅公主派人来请他,他不得不去。
  ……
  黄去病进宫求见皇后娘娘,顺利的被请进长安宫。
  “来了啊!坐着说话吧。”
  顾玖态度很随意,大家这么熟了,繁文缛节不必讲究。
  黄去病还是坚守礼节,先请安再坐下。
  “这个时候面见本宫,是有什么事吗?”顾玖随口问道。
  黄去病轻咳一声,事到临头,他有些心虚胆怯。
  顾玖挑眉,“这么为难?”
  黄去病斗胆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微臣想要辞去少府家令一职。”
  说完,他就默默等着审判。
  静默!
  书房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咚咚咚……
  顾玖轻轻敲击桌面,一下接着一下,仿佛千斤重锤敲打在黄去病心头。
  良久,她才问道:“能否告诉本宫,为何要辞去少府家令一职。你在这个位置上坐得挺好的。”
  黄去病咬咬牙,实话实说,“太累!微臣的性子,本就不合适担任少府家令。如今大局已定,微臣以为是时候功成身退。”
  顾玖挑眉,“这像是你会说的话。辞官后,有什么打算?”
  ------题外话------
  周末出门浪,累就一个字。
  今天更新比较迟。
  先送上第一更,还有第二更第三更。


第994章 挑起混战
  “微臣斗胆,想回文青书局。”
  黄去病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顾玖挑眉说道:“你这是同崔七抢位置啊。”
  “请皇后娘娘见谅。”
  顾玖笑了笑,“别紧张!你想辞官,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或许你真的不适合少府家令一职。当年老祖宗过世,你和你父亲替本宫稳住少府,一直坚持到今天,你们的功劳本宫一直记着。只是目前的局势你也清楚,西北即将大动,少府可是关键。”
  “正因为少府是关键,微臣才会在这个时候辞官。接下来两三年,少府的重心都将在西北,在西凉。微臣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黄去病也很痛苦。
  顾玖蹙眉,试着问道:“身体出了问题?”
  黄去病迟疑点头,“不敢欺瞒娘娘,微臣最近常有走到人生尽头的感觉。”
  闻言,顾玖叹了一声。
  “罢了,本宫不勉强你。既然身体不适,就回家休养一段时间。你想回文青书局也可以,不过得等一等,先让本宫想想将崔七安排到哪里合适,总不能卸磨杀驴。”
  “微臣可以给崔七打下手。”
  顾玖摆手,“不合适。”
  两个都是人才,哪能全都挤在文青书局。
  打发了黄去病,顾玖派人将刘诏请来。
  她开门见山,“黄去病要辞官,谁来接任少府家令一职,你可有合适人选?”
  “这个时候辞官?”刘诏略有不满。
  顾玖替黄去病开脱,“你知道他身体不好,快要撑不住了。强硬留下他,怕适得其反。”
  刘诏板着脸,“尽给朕找麻烦。让黄驸马顶一段时间,行不行?”
  顾玖摇头,“黄驸马顶不住,他没那本事。”
  “临时让朕找人,朕去哪里找。”刘诏暴躁得很,很想将黄去病拉出来暴揍一顿。
  宗室内部,是个什么烂样,刘诏虽然没全部了解,也了解了一个七七八八。
  要在一群烂人里面找一个顶梁柱,哪有那么容易。
  顾玖安抚他,说道:“其实十六叔很合适,奈何……”
  十六快死了,也就这几天的事情。
  接着,她又说道:“刘实也行,他能将国子监管好,可见还是有点能力。”
  “刘实不行!”刘诏首先否认了刘实,“管管国子监,教书育人他没问题。让他理财管账,一塌糊涂。国子监的账目你也看见了,朕向来不管账,他比朕还不如。看到国子监的账目,朕就想罢了他的职。”
  顾玖蹙眉,“你这是为难我。一时半会,我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宗室那一块,我不熟。”
  这些年,顾玖忙,和大部分宗室都不怎么来往。至多逢年过节送送礼。
  刘诏蹙眉,心情不爽。
  “要不让黄去病再顶一段时间。”
  “我看他是顶不住了,才会决定辞官。”
  “有这么严重?”刘诏不信。
  顾玖点头,指了指头,又指了指心口,“他为人洒脱率性,少府家令一职,是真不适合他。当年我也是赶鸭子上架,逼着他顶上去。他的确顶住了,这些年少府在他的打理下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如今大局已定,他心头那口气一泄,就再也顶不住。”
  “让他再顶一个月,顶不住也要顶。一个月的时间,能不能找到接任的人?”
  刘诏问顾玖。
  顾玖白了他一眼,“这事本该由你操心。”
  刘诏耍赖,“能者多劳。少府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你挑选的人,我百分百放心。”
  顾玖说道:“宗室内部我不熟,你让我找人接任黄去病,一时半会我也是无从下手。”
  “看来这宗室学堂得早日开起来,多培养几个人才出来才行。”刘诏感慨一句。
  宗室有私塾,给孩子们启蒙。
  只是宫里头不重视,加上读书要花钱,时日一久,启蒙能认得几个字算得了账,很多宗室家庭就不再送孩子去读书。
  因为以前的规矩,宗室成员不能科举,以至于宗室对读书没有兴趣。
  为什么读书?
  当然是因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科举做官。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一代接一代,读到死考到死。
  当读书无法科举,不能改变命运的时候,宗室对读书的态度自然就变成了得过且过,略微认识几个字就成。
  加上读书要花钱,使得一部分贫困宗室,更是抗拒读书。
  以至于,宗室里面不识字的文盲,那是成片成片。
  也就是有钱的宗室,会花钱请先生教导家中子弟。
  有钱人毕竟是少数。
  能读书,还要读出个名堂的宗室,更是凤毛麟角。
  以至于刘诏如今想在宗室内部,矮个子里面拔高个,都是困难重重。
  顾玖提醒他,“光是建立学堂,免费读书还不够。你得对宗室开放科举,大家才有动力读书。否则寒窗苦读十几载,却不能科举出仕,你说谁乐意花那个时间读书?还有,你得放开宗室从军的口子,多给他们一条谋生的路。照着老祖宗的做法,将宗室圈养,的确没几个宗室敢造反,但同时也将宗室养成一群不事生产的废物。这样一群拖后腿的宗室,对大周可没好处。”
  刘诏点点头,“皇祖父同父皇对待宗室,还是太过谨慎小心。父皇虽然放开了宗室从军的口子,却又设定了各种限制。以至于这么多年,宗室从军的那些人,竟然没有一个能脱颖而出。”
  “就该一视同仁,而不是区别对待。先帝的做法,说不好听,就是歧视宗室。”
  顾玖不光嘴上吐槽,心头还嘀咕了几句。
  成宗文德帝也不想想,他要是没能登基称帝,也就一宗室,同样会被歧视,会被各种祖宗家法束缚,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大周的宗室不好当。
  唯有大周的公主郡主们,活得最潇洒。
  可以说,她们是这个时代,活得最潇洒的一群女人。
  祖宗家法,对公主郡主总是格外包容。
  刘诏笑了笑,“你这话让父皇听见,他的棺材板快盖不住了。”
  顾玖却说道:“先帝如果在天有灵,也会赞同我的说法。偌大宗室,几万人,要找一个人担任少府家令都找不出来,不可悲吗?”
  刘诏握住她的手,“那就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改变。对宗室开放科举,以及放开从军的标准,宗室内部肯定赞成。唯独需要担心的是朝臣,可能反对声音很大。”
  一代代文臣武将,各种内斗,各种撕逼,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为了限制皇权,限制宗室,壮大文官权柄,壮大武将的权柄。
  这里面又涉及到文官同武将之间的撕逼,暂且不提。
  当皇权被限制,利益自然会找上各位朝臣。
  宗室在百年前,在太宗年代,已经被文臣武将成功阉割限制。
  如今刘诏想要推翻当年的决定,对宗室放开科举和军武,朝臣必然反对到底。
  一旦放开,不出十年,朝堂上就会有宗室的声音。
  再过二十年,部堂高官被宗室窃据,也不是不可能。
  宗室势大,必然会损害文臣武将的利益,万万不可。
  事关利益之争,没有人会妥协。
  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刘诏此举,等于是在杀文臣武将的父母,势必遭到前所未有的反扑。
  刘诏有点愁,他接着说道:“太宗皇帝当年就是承受不住压力,加上那时候各路宗室蠢蠢欲动,反心不死,这才顺水推舟将宗室关进笼子里圈养。如今要把宗室从笼子里面放出来,朕可算开了先例。不出意外,史官定会骂朕为昏君。”
  “让宗室去对付那帮文臣武将。那些公主郡主,是时候为宗室出点力。”顾玖擅长借力打力。
  这是一场混战,她和刘诏暂时不会亲自下场。
  先让宗室和文臣武将混战,谁输谁赢不重要,关键是要将这潭水搅浑,才好浑水摸鱼。
  刘诏点点头,“朕会先召见宗室族老,商量初级学堂的事情,之后再说放开科举和军武一事。”
  宗室是把双刃剑。
  如果是在太祖太宗朝,宗室就是朝廷不稳的最大因素,所以必须关起来。
  大周国祚近两百年,宗室早就被养废了,不复百年前那般犀利彪悍。
  这个时候将宗室放出来,同文臣武将打擂台,正是时候。
  朝堂上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也不能只有一方利益。
  朝堂必须是个大杂烩,多种声音多种利益交织,互相制衡。
  三方势力,才最稳定。
  文臣武将两边斗,迟早会分出胜负。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绝非好事。
  等于朝堂成了某些利益关联的一言堂。
  三足鼎立,方能长久。
  与其放任宦官插手朝政,不如将宗室放出来搅局。
  两口子都是行动派。
  西北开战的事情还没定论,刘诏就忙着召见宗室族老,定调子,开办宗室免费学堂。
  学堂包三餐,包四季衣服鞋帽,笔墨纸砚。
  凡是年满五周岁至十六周岁,无论男女,必须送到学堂读书。谁敢拦着孩子读书,无爵位罚半年米粮,有爵夺爵。
  ------题外话------
  第二更。


第995章 撸袖子大干(三更)
  “陛下,男女不可同席,更不能同校读书,这会坏了规矩。”
  刘诏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宗室族老站出来反对。
  刘诏板着脸,“男女分校舍,不会坏了规矩。”
  “不让孩子读书,就要罚米粮,还要夺爵,会不会太过严苛。”
  “不如此,岂能体现出朕的决心。宗室现在有多烂,你们比朕更清楚。非常时期,必须使用非常手段。”
  “若是孩子自己不愿意读书,又该如何是好?”
  “凡是不愿意读书的孩子,无论男女,统统贬庶人,从族谱内除名。”
  这这这,这太狠了吧。
  “朕说了,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得先把读书的规矩立起来,让所有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让你们花一文钱,只是管理严苛一点,还有什么不满?真以为朕的钱是大风刮下来的吗?朕舍得投入这笔钱给孩子们读书,孩子们就得端正态度,以成绩回报。谁敢在学堂乱来,朕的金吾卫可不是摆设。”
  刘诏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