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130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30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乡下的春天总是最忙碌的!最后郑成凯带着郁闷的心情又回到得贤书院踏踏实实的学习起来。
  听晗生说,陆泰宁这位未来阁老级别的人物已经回了京城,和这个小小的县城挥手说拜拜了,不过这点张沁儿没有放在心里,只要陆家依旧如期把他的分红银子送给她就行了。
  陆家为了这次生意,早已经在临川县城开了一家商铺,方便她每月过去看账册拿分红,不过那不是卖日用品的杂货铺而是当铺!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格外的快,等到山里的山花已经渐渐不开的时候,张沁儿已经收集了许多精油了,而池塘里的莲藕早已经发芽长出巴掌大的叶子,翠绿的模样吸引村里许多人过来围观,早在张沁儿家决定买洼地挖池塘时,这件事就闹的整个村里风言风语,有的人觉得这是要发家了,有的人觉得这是败家,种不成的。
  现在眼看着莲藕越长越好,各有各的心思就暂且不说了。
  如今张沁儿每日都要巡视一番自己的折腾出来的东西,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收获就看这些了,不过她依旧有些不满,那就是地太少了!
  这么少的地,根本不足以让她把那个想法操作起来啊!
  买地!这个念头再一次出现在张沁儿的脑海中,并且一次比一次执着,想着等哪天张志仁休沐回来之后,好好的和他商量商量。
  不过想到买地的话,就要把家里的钱财都告诉张志仁,想必到时候他的脸色很是精彩。
  每每想到这里时,张沁儿就不怀好意的笑了起来。

☆、162。第162章 :安排买地

  “这些鸟讨厌死了!”张乐儿不满的嘀咕着,拿着木棍就朝鸟打去,又低头吩咐小宝:“你给我盯着,有鸟来了,就用弹弓打。”
  乌桕蚕已经有两寸大小了,正是鸟类的美食,林子里的鸟比往日多了许多,但是这些乌桕蚕可是冯氏和张乐儿悉心饲养的,哪里肯让乌桕蚕白白成为鸟的食物,所以每日都要时常到乌桕树林中转一转,看见鸟落在乌桕树上就要将它们赶走才好。
  “哎!”小宝欢快的应了一声,手里拿着弹弓,夹着一枚石子就朝鸟多的地方弹去,顿时惊起一片飞鸟,叽叽喳喳个不停。
  小宝正是好动的时候,这个驱赶鸟的任务大多是要交给他来做的,冯氏和张乐儿还需要每天挤出时间做针线活呢。
  “沁儿你又去山里采花了啊?”张乐儿眼尖,一下子就瞧见张沁儿背着背篓从山里回来,这种情形,她是屡见不鲜了。
  “是啊,你们又在赶鸟啊!”张沁儿笑眯眯的看着小宝熟练的动作,刚才运气不错,恰好弹中一只鸟,扑打着翅膀就丢落到树林里,小宝眼疾手快,赶紧上前把受伤的鸟捉住,拿回去还能加餐做菜呢。
  “今天采了什么花?香不香?”张乐儿上前去看张沁儿采的花,嗅了嗅,感觉气味不错,于是说:“你什么时候再做一批香皂出来?我好想试试其他的呢。”
  “急什么,慢慢来。”张沁儿倒是不急,这几个月的鲜花盛放的时期是她最为忙碌的时候,不过随着花卉越来越少,她倒是也越来越闲了,只不过恨花太少了!
  这些花瞧着蛮多的,但是一旦做成精油,根本没有多少!晒干研磨成粉也用量太少,除了做实验尝试,无法大量的生产,不过好在这些东西都是累积经验,并不急着弄出大规模来的。
  如今正是鸟语花香的季节,只不过张沁儿恨花少,张乐儿恨鸟多,两个人聊了几句,一同下了山,把驱赶鸟的重任交给小宝了,小宝倒也懂事,常常是主动承担这个练习手法的任务。
  到了家门口,就看到杨氏和冯氏仿佛约好的一般,都在两家中间的菜园子里侍弄着菜蔬,除了常吃的菜蔬,两家都种了一小片地的西瓜,还是去年在县城买瓜留下来的籽,发芽之后一直小心的侍弄着,如今已经开着黄色的小花朵了。
  张沁儿上前打量着,逐个花朵看去,终于发现一朵花朵的下面有一个小小的西瓜了。
  顿时高兴的喊着:“你们看,西瓜长出来了!看来再过不久就有西瓜吃了!”
  张乐儿凑过去看,眼睛一亮,忙对冯氏说:“娘,我们家的西瓜也长出来了吗?”
  地里的东西冯氏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随即就说:“还没有,但是已经开花了,晚不到哪里去,别急。”
  张乐儿听了,心里还是有些不喜,跑到自家地里仔仔细细的打量起来。
  杨氏在锄草,这会儿地里的野草很茂盛,时不时就需要动手清理,否则一大片地全部都是野草了,看见张沁儿站在那里,午后的阳光洒落在她的身上,呈现出数点斑斓色彩出来,于是就说:“沁儿你赶紧回去弄你的花吧,然后我们一起去你周叔叔家一趟。”
  周光勇的妻子陈氏终于在开春后不久就检查出怀孕了,这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因为周家没有长辈,所以杨氏她们时不时会过去送一些吃食,也说一些孕妇需要注意的事情。
  “哎。”张沁儿应了一声,和冯氏她们打过招呼就回屋提炼精油去了。
  推开大门时,就看到墙壁四周都长满了嫩绿的叶子,这是今年春天撒下的花种,如今已经长成,有几样含苞欲放了。而墙角则种下一株葡萄,不过葡萄的长势很缓慢,如今也才抽出两根嫩枝,长着几片绿叶罢了,想吃葡萄还得等个几年呢。
  为了怕鸡把这些花卉果苗吃了,这些鸡都赶到后院去了,和后院连通的地方也用竹子编出一扇小门拦着,家里的鸡生蛋,蛋孵鸡的,如今也有三十多只了,还送了几只给张乐儿家,那头猪经过几个月的喂养,已经长出肥膘,随时可以出栏,杨氏的意思是等到端午时再宰杀,然后再捉两只小猪来养。
  “姐,你回来啦,东西我都给你弄好了。”福儿看见她,忙笑着说,带肉的脸上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显示十分的可爱。
  “福儿真能干。”张沁儿笑着摸了她一下,推开自己的实验室把背篓放下,福儿随即也跟着进来,这些日子杨氏要忙活地里的事情,给张沁儿打下手的事情就交给福儿做了,经过一个月多的培训,如今福儿做起这些事情来,手脚也利落的很。
  “爹他们明天就会回来了,是不是呀。”福儿一面忙着生火,一面问着。
  “是啊,明天应该能够把鱼苗弄回来了。”张沁儿答着,因为临川县养鱼的人家并不多,这联系购买鱼苗时就难免需要一点时间,不过不怕,如今池塘里的莲藕刚刚长出两片叶子左右,这个时候放水放鱼苗并不迟,何况之前有次张沁儿兴趣来了,召集了村里的孩子,让他们下河弄小鱼小虾给她,一斤三文钱的价钱收购。
  大约弄了十多斤,这些已经放进池塘中了,不过因为是野生的品种,也不知道会不会长大,因为有些野生的品种是不会长大的。
  提纯精油是一件重复许多次的工作,张沁儿将背篓中的鲜花直接倒进去,加水之后慢慢加热起来,等她刚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杨氏就扛着锄头回来了。
  “娘,你怎么都不休息休息。”看见杨氏一脸疲倦的样子,张沁儿忍不住埋怨了一句,本来杨氏不用这么累的,不过因为看到张沁儿这也想种,那也想种,于是才又开垦了几块地,这一多,事情自然就多了。
  “没事的,我坐着休息一会就好,再过半个月就可以起土豆了,到时候那块地就种豆子。”杨氏说着,径直坐在树墩上歇息,让张沁儿去厨房拿竹篮装二十个蛋去。
  这蛋自然是给陈氏补身子的,不过不是白给,陈氏和周光勇都坚持给钱,杨氏就送了六只小鸡过去,算是她的心意。
  她倒是都盘算好了,等这六只鸡长大能够生蛋之后,陈氏正是要生产的时候,自家就有鸡蛋随便吃了。
  杨氏就带着张沁儿出门,福儿依旧是留在家里,她有时候去给果苗浇水,有时候去帮着小宝赶鸟,日子过的自在着呢。
  太阳已经偏西了,火烧云染红了西面的一片山林,整个天地显得格外的宁静美好。
  走在路上,可以看到水田中稀稀疏疏长着一些水稻,之所以稀稀疏疏,那是因为土壤并不算太好,再者还因为富足村的村民们第一次种植水稻,难免有些不懂的地方,虽说有经验丰富的老农过来传授过经验,但是这种事情自己不亲自种植尝试一次,光是听是无用的。
  张沁儿对水稻田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她有些怕水稻田里面的蚂蟥,那玩意吸附在小腿上,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的很,好在今年他们家是没有租田的,所以自然不需要下水稻田中干活了。
  放眼望去,是一片宁静的村庄图,忙碌一天的农民们纷纷扛着锄头提着竹篮朝家里走去,河边还有几个赶着时间洗衣裳的人,顾不得说话,手里的木槌敲的十分的响亮。
  到了周光勇家,并未看到周光勇,只有陈氏一人在家里做一些轻松的活计,看见张沁儿她们就忙笑着打招呼:“你们可来了!家里的鸡蛋刚刚吃完了,光勇还想着去你们家买呢。”
  “我想着你们应该没有了,这不给你们送来了。”杨氏笑着将竹篮放在桌子上,又去瞧她的肚子,五月份的肚子已经开始鼓起来了,陈氏的行动也逐渐有些不便了。
  周光勇是一个疼人的男人,又是因为这是他们夫妻的第一个孩子,格外的重视,不但向张沁儿家买鸡蛋给陈氏补身体,自己时不时还去山里转悠一圈,猎到一些兔子山鸡什么的回来给陈氏吃。
  “你这肚子看着越发大了,等明天志礼回来,叫他给你把把脉。”杨氏笑着说。
  “好啊,我倒是觉得不错,不过光勇估计是有些心慌,我们成亲之后不久就遇到洪灾,之后也一直没有怀上,我还以为是逃荒时把身子给弄坏了呢。”
  “这里哪里的话?当初志礼媳妇还是大着肚子逃荒的呢,还不好好的把孩子生下来了?人啊,只要活着,就是好的了。”杨氏安慰着,如今再想起当初的逃荒日子,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了。
  陈氏想了冯氏的孩子,就问着:“甜儿如今怎么样了?刚出生的时候可瘦弱着了。”
  “好着呢,如今会走路了,就不让人省心了,每日都在院子里瞎跑。不过这大孩子带小孩子的倒也不用太操心,到时候你可就要多操心一些了。”杨氏笑着打趣,又说:“不过第二胎就省事了。”
  陈氏也笑了起来,手指无意识的摸着隆起来的肚子,眼神越发的慈祥,似乎在幻想孩子的模样和性情了。
  张沁儿过来可不是听她们聊产妇心得的,她和陈氏她们打过招呼就朝隔壁不远处的黄家走去了,如今黄大安已经从县城回来了,他的根基还是家里的这些田地,农闲时再去县城找些事情做就好了。
  一到黄家就看到黄小丫正蹲在地里拔草,于是她打着招呼:“小丫,你爹回来了没有?”
  黄小丫抬起头,看见她就说:“刚回来,在家里劈柴呢。”
  于是张沁儿就径直进了黄家,果然看到黄大安在厨房外面劈柴,于是问着:“黄叔叔,那块地你去看了吗?”
  黄大安一看是她,忙把手里的活停下,说:“我去看过了,就在林子村,大约二十亩,主人家急着卖出去,不过要整块都买了,不零散的卖。”
  这倒不是问题,手里有钱,心中有底,于是张沁儿问重点:“那地怎么样?”
  “都是良田,地很熟,种什么都可以的,连着一大片,也好管理,不过这价钱稍微高了一些,因为地不错,要八两银子一亩。”说到这里黄大安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作为代表去谈,结果没有把价钱谈下来,让他觉得对不起人。
  八两银子一亩,二十亩就是一百六十两了。张沁儿在心里盘算着,这笔钱她倒是有,只是这地价钱的确是高了一些,她早就在四周问过了,如今的地价大多是七两银子一亩的良田。
  “是贵了一点,黄叔叔知道主人家是为什么卖田吗?”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赌债之类急需要钱的,那么就可以压一下,如果是举家迁移,也是可以慢慢谈的。
  “我打听了,但是没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听说他们家突然要卖地了,除了那二十亩,他们家还有三十亩地,一半是水稻田,一半是坡地。”
  “那三十亩有说卖不卖?”
  “没有说。”
  水稻田是最贵的,良田足足可以卖到十两银子一亩,而坡地价钱最低,良田则比一般的田地要值钱一些,刚开垦的荒地则只需要二两银子一亩,算是最便宜的,这些土地市价早已经记在心中了。
  林子村也算富足村的隔壁村,和坑里村方向相反,路程倒是差不多,需要走半个时辰去了,如果在这边买了地,那就需要请佃农才行,并且还要派人过去打理照看。
  其实最好的法子是买富足村的地,方便管理,只不过整个富足村的地几乎都是荒地,至少需要养三年才能够便成熟地才行,再说了富足村的田大部分都是官田,各家各户的荒地可不多,只能顾着自家每年的菜蔬了。
  所以这个法子自然是行不通,张沁儿这才把目光投像附近的村子,一来地熟,二来有人卖。
  “这样吧,还要拜托黄叔叔再去谈一次,最好先打听好主人家是为什么要卖地,然后再谈价钱,现在大部分良田都是七两银子一亩的。”思索之后,张沁儿只好拜托黄大安再跑一趟了。
  如今地里不是很忙,张沁儿将打听田地买卖的事情交给黄大安,并且答应给他一份中人钱,这倒不是张沁儿最初的想法,而是受到郑成凯的影响,当初郑成凯就是打着郑伯景的虎皮做中间人,这才游走在富人之间,为他们置办资产。
  张沁儿发现黄大安去县城做了两个月的送货之后,嘴皮子活络了很多,也渐渐熟悉了一批人,这才起了心思,打算把黄大安培养成中间人,这样即使不去县城做事,也能够赚到一份外快。
  “沁儿,你放心吧,我尽力就是了。”黄大安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再加把劲的。
  “嗯,要是能够谈到七两一亩,就别犹豫,都买了,然后去衙门办理红契。”
  红契虽然要额外花费一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