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155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55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慢行,山脚下绿树成荫,有部分阴凉的地方倒也舒适的很,穿过一段路,就看到前面有两户人家,屋子外观倒也气派,中间则开辟了一个大的菜园子。
  更惹眼的便是旁边的池塘,里面残荷伫立,旁边的水榭亭子带着几分雅味,和乡村的气息格格不入。
  这正是张沁儿和张乐儿她们的家,而道台大人顺着树荫,直接走到张沁儿家门外,院门虚掩着,可以透过缝隙看到院子里整理的很不错,墙角不是种着菜蔬,而是种着一些花卉,其中菊花已经绽放出黄色的花朵,俏立于墙下。
  桂花早已经盛开,此时有暗香袭来,烟囱袅袅升起,可见主人家正在厨房里忙活着。
  “这是我二儿子的家,几位大人请进。”张老头在前面带路,领着大家进了堂屋坐下歇息,由知县大人作陪,自己则去厨房叫杨氏上茶水。
  杨氏这会儿正在烧茶水呢,割禾热的很,杨氏担心去田里帮忙的张志仁渴着,打算多烧一些茶水,并且听张沁儿的话放进干菊花,菊花有清热解火的功能,干农活时喝防止中暑。
  杨氏早就听到声响了,听到张老头的吩咐,赶紧应着,从壁橱里拿出一套白瓷茶杯出来,这是张沁儿买的,所费不菲,拿来给家里的贵客喝茶用,平日里杨氏可舍不得用,生怕一不小心给打碎了。
  茶叶是上次宋家送来的碧螺春,家里喝茶的人少,还有一大罐,这会儿正好招待客人用。
  把茶水准备好之后,杨氏拿托盘送进堂屋之中,就看见好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她也不认识,只低头上茶水,出门后就去叫张沁儿,这会儿张沁儿拿着一堆冬瓜籽在实验室捣鼓着,一般她进了实验室,除非起火,是轻易不会被打扰的。
  “沁儿,咱们家来了一大堆的官呢!我只认识知县大人和郑大人,还有两位看着比知县大人还要官大。”道台大人坐在首位,知县大人和郑伯景作陪,其余的人则站在旁边,这尊卑一看便知。
  “咦?不是应该去爷爷家吗?怎么到我们家来了?”张沁儿是个姑娘家,这下地干活自然不需要她,永安和福儿则去外面看热闹,并且把自家的驴车和牛犊都贡献出去帮人了。
  那牛犊养了这么一些日子,福儿日日夜夜都照料着,倒也长大了不少,偶尔做些事情倒也是可以的了,到明年时,就能够派上大用场了。
  “不知道,你也出来,我心里没底。”杨氏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稍微有些慌张,自古百姓就怕官的很。
  张沁儿只好丢下手头的实验,她知道冬瓜籽中有油酸,能够抑制体内黑色素沉积的活性,有良好的润肤美容作用,她正打算提取出来呢。入秋之后,皮肤会日渐干燥,正是需要制作一些面霜出来才好。
  杨氏带着张沁儿到屋子里将家中的各色点心都逐一拿白瓷碟子装上一些,再次拿到堂屋里去,这一次她被屋里的大官们留下了。
  “你就是杨氏吧?你们都是徐州过来的灾民,怎么在短短时间内就能置办这么大一份家业?”道台大人已经听张老头介绍过了,只是他觉得不太可能,就算青砖可以自己烧制,从而砌房子方便,可是这家里的用料和装饰可不像一个毫无家底的人家!
  杨氏有些惶恐,还以为这是大人在质问他们钱财的来源呢,慌的赶紧说:“小的正是杨氏,我们的家业都是清白的。”
  张沁儿见杨氏慌了,忙说:“大人,我爹以前读过几年书,识的几个字,现在在县城做帐房先生,我娘和我则在家中种些菜蔬和做些针线活,另外这富足村虽然僻静,却是一个宝库!”
  “哦?”看见一个十岁女孩开口,这话说的还挺顺溜的,山羊胡须的道台大人颇为感兴趣的问着。
  “大人,富足村四周的山里不但有能够烧制青砖陶器的粘土,还生长着数不清的茶树籽和板栗山梨橘子等,除了这些更有野葛、灵芝等药材,所谓勤能致富,正是因为我们一家上下勤勤恳恳做事,这才有了如今这份家业。”
  张沁儿嘴里说着,心里却在腹诽,心想自己这份家业没偷没抢的,现在倒像是做了亏心事一般。
  “好一个伶牙咧嘴的丫头!这一套白瓷茶杯虽不值几个钱,但是这泡茶的碧螺春却是五两银子一两的好茶,寻常人家可是喝不起的啊!”道台大人手中把玩着茶杯,这茶刚端上,他就品出了。
  杨氏一听这话,不由得愣住了,心里十分的后悔,原本想着好茶招待贵客,却没想到变成如今这般了。
  “哦?这茶叶倒是别人送的,大人若是不说,小女子实在不知道这茶竟然值这么多银子。”张沁儿一脸惊讶的说着,表情十分的真实,让人看不出是装的。
  五两银子一两的茶叶,宋家送过来的可是有两大罐,足足有两斤了!大户人家果然大手笔啊!
  “好了,华兄你就别逗人家小丫头了。”另一位道台大人开口说话了,毕竟没有作奸犯科,追究根底探寻别人的家业总不太好。
  略坐片刻,几位大人又在张沁儿家转悠了一圈,这才踱步离去,目送大人们离开,杨氏第一句话就是:“哎呀,那茶叶这么贵啊!”
  不得不说,杨氏是被茶叶价钱吓了!心里甚至产生把茶叶卖出去的念头。
  “娘,宋家送来的那些,就算是点心,价钱也贵着呢!”张沁儿笑了笑,打算回屋继续做她的研究去,而杨氏则叹息了一会,就去厨房将逐渐凉了的菊花茶装进茶壶中给张志仁他们送去。
  虽然已经是十月下旬,中午的烈日依旧十分的炎热,大家都在地里挥汗如水的忙活着,就连那些知县大人带过来的衙役也加入忙碌的队伍中,他们必须在今天下午之前把指定的田亩给割完脱粒称重才行。
  中午的饭大家自然无法回家吃,只得由家人送到地里,躲在树荫下胡乱啃几口,接着又得继续干活才行,这样累着,其实大家心里多少是有些抱怨的,因为这是晚稻,不是早稻,更不需要担心双枪时间问题,完全可以慢慢来的,迟个几日稻谷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大家都不敢抱怨,还得快手快脚的忙活着,直到下午的时候,已经将指定的田亩都割好了,于是脱粒称重。
  称重是个重要场合,两位道台大人和知县大人等人都到场了,书吏执笔,在旁边记录着重量和亩产。
  忙碌了好一会儿,终于一一都弄好了,书吏忙将账册献上去。
  两位道台大人同时看去,发现富足村的亩产稻谷只有一石多左右,部分田地亩产接近两石,比江南太湖地区等地少了许多,如今在太湖地区,亩产稻谷在二、三石左右,高者甚至可以达到四、五石!
  折成今制,亩产米二石,折合米337.5市斤,折合稻谷450市斤;亩产米三石,折合米506.25市斤,折合稻谷675市斤;最高亩产米五石,折合米842.625市斤,折合稻谷1123.5市斤,这就表明在明末的时候,农作物的产值已经达到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
  不过富足村的水田是荒地开辟,才用豆子养地一年,田地还不熟,能有一石多的亩产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这也给知县大人的政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取的是平均值,但是张老头家的亩产比其他人家稍微高上那么一些,原因就是家里的肥料足够,这才能够保证稻谷的产量。
  “很好,临安又多了这么多官田,这是好事!这件事我们一定会上报给藩台大人的,想必施大人前途不可限量啊。”
  知县大人一听,面色一喜,忙谦虚的说:“哪里哪里,都是为朝廷办事,灾民有屋有地,临川则多人丁田产,这都是托朝廷的鸿福!道台大人忙碌了一天,想必都累了吧?眼看着时间渐晚,这富足村的亩产也得出了结果,还请大人速速回县城休息吧。”
  当官的鲜少会到农村来,虽然这道台大人以及知县大人都没有下地劳作,只是在张老头家吃了一顿颇为丰盛的饭菜,稍做歇息而已,但是这样乏味的日子也着实难过,于是两位道台大人便顺着知县大人的话,坐上官轿,启程回临川县城了。
  村民们目送知县大人一行人离开,直到再也看不到身影了,这才纷纷露出兴奋的笑容,说着这些大人们如何如何等。
  人都有八卦的心理,而在说八卦的时候,因为兴奋反而不觉得累了,今年秋收能够得到知县大人和两位道台大人亲临富足村,这便是富足村的谈资了。
  知县大人们走了,自然就不需要这么急着赶着割禾了,大家纷纷拿牛车或人力把脱离的稻谷运回家,摊在地上晾着,剩下的则可以慢慢来。
  张志仁带着晗生也从地里回家休息去了,今天为了赶活,累的可不轻,太阳更是晒的人皮肤黑黑的,杨氏心疼晗生,便说:“明天你就在家里歇着。”
  张志仁看了一眼晗生,见他的确晒的不轻,也同意让晗生明天不下地,都说白面书生,这晒的太黑了,参合在一群白面学子中,就显得格外的惹眼,张志仁也是上过学的人,知道这样会很尴尬。
  杨氏忙着下厨房煮晚饭,吃饭的时候则和张志仁他们说了知县大人及道台大人们到他们家中来的事情。
  张志仁一直在地里干活,自然不知道这件事,不由得惊诧的问:“不是应该在爹那边歇着吗?早几日爹就做足了准备了。”
  “是呢,我们也这么认为,这没有丝毫准备的,吓的我不轻,还问我们在这短短几年里,怎么置办下这么大的家业。”
  “那你怎么说?”这份家业自然有张沁儿的功劳,不过她毕竟年小,又是因为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赚钱的,这解释出去可不太好。
  “我自然没说仔细,好在后来道台大人也不没问了。”杨氏心有余悸,面对郑伯景时,她都得紧张半天,更何况是面对知县大人和道台大人,这样的人物,往日里那是见都见不到的。

☆、186。第186章 :忙碌的喜悦

  秋收后,张志仁就带着晗生永安回县城了,张沁儿就打算去找黄大安商量一些事。
  先前张沁儿打算在县城买一个宅子给晗生他们住,结果拖了这么些日子还是没有买到合意的,后来黄大安说靠近得贤书院附近的宅子都是有主人的,只有繁花街有一座破落的宅子有人出售。
  繁花街靠近得贤书院,又隔了些距离,繁花二字取名于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木荷,每到开花季节,一树树的木荷花繁花似锦,异常的好看。
  张沁儿去繁花街走了一趟,发现这里地处偏僻,四周都是朴素的居民,在这县城中,倒也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只是那破落的宅子已经接近坍塌,自然不能立即住人,得重新拆除重修才行,也因为这样,这座宅子显得格外的便宜。
  张沁儿也是考虑了良久,若是继续找,自然能够在县城找到合意的宅子,但是若是自己砌的话似乎也不错。
  当初在富足村砌房子的时候,为了赶工,也是为了不让大家质疑,都是按照现在的房屋结构来建的,只是房梁稍微高上一些,用料稍微好上一些罢了。
  如果这次再砌宅子,必定可以好好的设计一番,把冲水马桶什么的本书由糯 米論 壇为您整理制作都给弄出来,省的每次进茅厕进行五谷轮回都臭的人无法呼吸。
  基于这点,又征询了晗生他们的意思,当永安得知以后能够不用蹲臭臭的茅厕时,立刻就举双手赞同了,还说如今大半个夏天都过去了,熬一熬就算了。
  到了黄大安的家中,他们家的院子里晾晒着稻谷,只有一条小路供人行走,正在拿工具翻晒稻谷的许氏便看到她了,忙招呼着:“沁儿来了,快进屋坐坐。”
  “黄叔叔在吧?”
  “在呢,在后面削竹子,打算做一根扁担出来。”许氏知道张沁儿过来是要说事的,赶紧带着张沁儿朝后院走去,黄家的后院和寻常人家没有两样,砌了几间简单的矮房子,用来堆放一些农具和养鸡用的。
  院子中有一颗樟树,这是黄大安刻意留下来的,夏天的时候在树底下干活舒服很多。
  “大安,沁儿来了。”许氏说着,又折回去给张沁儿倒茶去。
  “哎,沁儿来了啊。”黄大安赶紧放下手中已经成型的扁担,走了过来。
  “黄叔叔,如今秋收过去了,那县城的宅子也该动工了。”
  “我也这么想着,正打算今天晚上去找你说这件事呢,那原先的破落宅子已经拆除了,木料之类的也准备好,就等着秋收之后,开始找人在村子里烧砖运过去。”这件事几乎都是黄大安在负责,有时候张志仁和张志礼有空时也会过去看一看进展。
  “嗯,那就好,我现在就去和爷爷说一声,你回头就召集几个相熟的帮忙烧砖吧,工钱按照以往的来。”事情谈好,张沁儿就要朝张家老宅走去,这件事得和张老头说下,因为现在的砖窑都是张志廉他们负责。
  张沁儿刚走到前院,就看到许氏手里端着一杯茶,许氏看见她便是一愣,说:“这么快就走了?喝杯茶吧!”
  “不了,我还要去爷爷家呢。”张沁儿客气的拒绝了,出门而去。
  等到了张家老宅,张沁儿把来意一说,立刻引起大家的轰然雷动,在县城买房子可不是什么小事呢!
  张老头看着她,语气颇为有些劝导的说着:“这乡下住的好好的,怎么兴起去县城砌房子?”
  而连氏则甩着脸,凉凉的说:“在我面前就一个劲的哭穷,好像我会抢了你们东西一样,现在就能够又买地又砌房子了?我看你们眼里是越发没有我这个人了!”
  张志廉最现实,张口就说:“村里烧青砖的窑当初分家时就算是我的了,这会儿你们要烧青砖的话,也应该按照买的价钱来。”
  张志廉这是聪明了,知道自己明目张胆的去要,估计张老头好面子,会阻扰,但是通过烧制青砖收钱的话,张老头也没话说,毕竟如今这砖窑已经是他的了。
  果然张老头听了之后,眉头微蹙,似乎有些不满,但是却也没有多说。
  张沁儿看了大家一眼,没有张志仁在旁边,她心宽了许多,不管大家怎么说,她还是得按照自己心意来就是了,直接忽视连氏的酸话,开口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