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161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61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绣娘从大家的笑容中看到了对她饭菜的满意,不由得主动提议,省的她们不好意思让她这个客人下厨。
  果然,杨氏是第一个反对了,她忙说:“这哪能呢!你可是我们家的客人,哪里有让客人下厨的!”
  元绣娘正要说些来争取,张沁儿却调笑着说:“我娘这是恼怒了。”
  元绣娘不解,就连杨氏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恼怒了。
  “客人抢了主人的厨房,岂不是嫌弃主人的手艺吗?我看啊,元婶子你得空就做些点心饭菜,这一日三餐可不敢都让你操劳了。”
  几个人一听这话,还真是这个理,于是笑了笑,算是这么决定了。
  不过第二日时,厨房还是被元绣娘霸占了,原因自然是福儿这个吃货缠着元绣娘给她做好吃的点心来。
  元绣娘清点了张家有的主料配料之类的,脑海中已经拟定了几个点心单子,便按照流程独自忙活了起来。
  等做出来大家一看,果然发现不管是外形还是口感,都绝对胜出普通的点心了,元绣娘却谦虚的说:“大户人家都藏有点心模子,用点心模子做出来的,这才好看,家里没有点心模子,都是我用手随便捏的。”

☆、191。第191章 :赵家买砖

  如今家中也不缺钱,张沁儿也喜好那些好看又好吃的点心,于是说:“那我们也买些点心模子就是了。”
  “那点心模子都是定制的,材质很多,一般是用红木,但是有些大户人家也喜欢用金银打造。”
  “这些我也不懂,等过几日元婶子的身子好些了,咱们在去县城走一走。”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将做好的点心都吃了,因为口感不错,杨氏就起了再做一些送给冯氏许氏她们吃的心思,把这话和元绣娘一说,元绣娘当即点头,本来她借住在这里,深受张家人的照顾,这会儿能够帮着做些什么,那也是好的。
  于是杨氏和元绣娘就自去厨房忙碌,张沁儿则钻进了她的实验室,今年的乌桕籽已经下来了,因为大多人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听说张家愿意用钱来收购乌桕籽,无一不背着背篓上山捡乌桕籽,除了实验室堆着一大堆的乌桕籽,地窖中还放着好多呢。
  除了捣鼓这些,张沁儿还得准备好养殖蘑菇的房子,主料辅料都已经按照以往的鼻梁配置好了,窗子用黑色的粗布挡住,整个屋子里潮湿而阴暗。
  菌丝经过培育之后,已经开始长了出来,小小的菌丝密密麻麻的生长着,看起来十分的强壮,张沁儿带着福儿一块儿小心的把菌丝种植在主料上,然后仔细的洒了一些水,接下来每日洒两遍水,保持湿润,等待菌丝生长成大的蘑菇。
  忙碌完这些,杨氏和元绣娘她们也已经做出一大堆的点心零嘴了,并且还用上昨天收回来的花生,炒花生、盐水花生,还有将炒熟的花生压碎做馅料的,看着品种繁多,让人超级有食欲。
  杨氏忙着用油纸分开包着点心,既然要去送给许氏,那么陈氏和张家老宅自然也是该去送一份的。
  因为手头无事,大家决定一块儿去走走,散散心也好,出了门,最近的自然是张乐儿家,将一包点心递给她们娘俩闲吃着解闷。
  张乐儿于是也和冯氏说:“娘,我也去走走,都坐了一上午了,眼睛都疼了。”
  现在家中无杂事,冯氏和张乐儿又开始做起针线活了,因为之前得到宋漪凝的指点,两个人的手艺都进步了不少,现在刺绣出来的荷包手帕之类的,价钱都比以往高上不少,也算是不错的收入,冯氏自然舍不得丢掉,拉着张乐儿成天的干活。
  “你去走走吧。”冯氏温和的点头,绣活固然重要,也比不到眼睛重要,别说张乐儿坐不住了,冯氏做了这么久的绣活,眼睛也酸痛,捏针的手指也疼了。
  “哎,那我去了,娘你也适当休息休息,省的老了眼睛瞧不见了。”张乐儿欢快的丢下活,拉着张沁儿的手,像一只逃出牢笼的小鸟似得快乐。
  地里还是青绿一片,种着各种菜蔬,唯有水田中,水已经逐渐干枯,留下稻茬挺立着,因为根系没有受到伤害,此时依旧在生产,从枯萎的稻草中又长出嫩绿的稻苗,这些稻苗正是牛羊的好嚼口了。
  越过大片田地,才到张家老宅这边来,路上偶尔遇到几个扛着锄头出门干活的村民,也各自停下来随意说上几句话,极具庄户人家特色的便是:“吃了没?”“去哪儿。”等等。
  因为准备的点心很多,杨氏很大方的拆开一包点心,送给村民们尝一尝,尝过的人无一不夸口说好吃,并且问这是在哪里买的。
  这些朴素的夸赞听的元绣娘心底异常的满足,只在心里暗暗的计较,这也是多年未做,手艺生疏了,等模子配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那才要做出几样员外小姐才吃的到的好点心呢。
  到了周光勇家,只有陈氏在家带孩子,周光勇则在外面干活去了。
  “小石头,婶娘来看你了。”一进门,杨氏就忍不住洋溢着笑容,伸出手从陈氏的手中将孩子抱了过来。
  周光勇为了孩子好养活,还没有取大名,现在就取了个小名,叫小石头,时人讲究贱名好养活,很多村子里都是什么二毛、狗蛋等等的名字,周光勇和陈氏都嫌弃这样的名字太俗气,不好听,就用了小石头,寓意孩子就如石头一样健康长存。
  小石头刚满月,还不会说话,只是伸出嫩嫩的手试图去碰触杨氏,嘴巴一张一合,吐着泡泡,被人逗弄时,还会咧嘴笑着。
  陈氏因为带孩子的缘故,两眼都有些乌青了,看见杨氏,就忍不住埋怨着:“这孩子皮的很,一个晚上要醒来几次,不是喂奶,就是把尿,折腾的我一个多月没有睡好了,我怕他爹累着,现在都分开睡了。”
  家里里里外外的活基本上都是周光勇在做,如果晚上还睡不好的话,就算是大男人,那也是挺不住的,所以陈氏体贴丈夫,这才分房而睡,只是这样一来也苦了她自己了,别人家上头有长辈帮衬的话,婆婆和媳妇轮着来照顾,这样就不会太辛苦,可惜陈氏上头是没有婆婆的。
  杨氏是过来人,知道孩子闹腾的时候是多么的麻烦,只是劝慰着:“这也是没办法,你且再熬一熬,等以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陈氏这也是随口埋怨,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孩子,岂会真因此不喜了?于是当即就笑着说:“我现在就盼着这小子赶紧长大呢,省的再折腾我。”
  关于怎么照顾孩子的话题,张沁儿她们都没有话语权,元绣娘虽然三十多了,但是因为没有嫁人生育过,而大户人家有奶娘专门照顾孩子,她自然也是不懂的。
  逗弄了一会孩子,杨氏就拿出点心请陈氏尝尝,陈氏尝过之后,果然满口夸赞,说味道好的不行。
  因为带孩子喂奶的原因,陈氏现在胃口很大,身体也胖了很多,因为之前大多在家里歇着,所以鲜少晒太阳之后,皮肤也白皙了。
  张沁儿看杨氏很喜欢孩子的样子,恨不得就留在这里说话,于是自己就拿着给黄大安家和张家老宅的点心送去了。
  先到了黄大安家,黄大安自然不在,他现在忙着在县城负责他们家的宅子工程呢,只有许氏带着黄小丫在家中晒着苦楮籽,以前张沁儿给过她们家苦楮豆腐吃,绝对味道不错,又不花费什么,就带着黄小丫去山里捡了一些回来。
  张沁儿家日子过的好些了,反而忘记苦楮豆腐了,这次发动大家上山捡山货,也忘记说一句收苦楮籽,不过这种东西偶尔吃一些也就行了。
  “婶子,小丫。”进门打过招呼,许氏看见她们来了,忙请了过来,嘴里客气的说着:“昨天你带小丫去县城里玩也就是了,怎么还给她买些什么绢花呢!”
  “没事,婶子你别放在心里,那绢花福儿也有,也不值当什么钱,带着好看就行。”张沁儿不在意的说着,拿出元绣娘做出来的点心递给许氏。
  “说起来你年纪可比她们大多了,别只顾着给她们买绢花戴,也不知道给自己买些来戴,瞧着你这模子越来越好看了,就该打扮打扮。”许氏嘀咕着,因为黄大安替张沁儿家跑腿的缘故,她倒是大约知道张沁儿家是不缺钱银的,只是她们家依旧低调的很,除了衣裳布料从粗布换成舒适的细棉布,其余的并不显眼,不说张沁儿,就是杨氏也不怎么打扮自己,时常是拿一根银簪别在发髻上就没了。
  许氏抬眼看了一下站在张沁儿身边的张乐儿,忙夸赞着:“沁儿,你就该像乐儿学学,你看看她,这才是你们小姑娘应该有的装扮!”
  张乐儿得了夸赞,显得十分开心,不过嘴里却说:“婶子你是不知道,这些佩饰什么的,我戴着还好,沁儿戴着可就不方便了。”
  许氏一愣,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沁儿倒是抿嘴笑了,她有时候在实验室捣鼓的时候,的确是不方便戴很多玩意,并且有些提取物,银饰什么的沾染上,容易发黑,所以张沁儿越发懒得戴那些首饰了。
  在许氏这里聊了一会,就去张家老宅了,说起来还有些时日没有过来了,自从上次张沁儿过来和张志廉他们说声要开窑烧砖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来。
  进了院门,看见张莲儿在院子里晒衣裳,连氏则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看见张沁儿和张乐儿时,一双眼睛翻了翻白眼,全当作没有看到。
  倒是张莲儿赶紧上前笑着说:“沁儿、乐儿你们来啦!”
  “是啊,我娘和元婶子做了一些点心,特意送过来给你们尝一尝,小姑姑呢?”
  “她在房间里躲羞刺绣呢,眼看着离亲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因为没有连氏的允许,张莲儿也不好贸然请她们进屋里坐。
  张沁儿自然也没打算进屋里做,把东西递给张莲儿之后,直接说:“莲儿姐,你回头和大伯说一声,就说我还想要一批那种软纸,你让他尽快给我做一批出来吧。”
  张莲儿自然知道张沁儿所说的软纸是什么,忙说:“那纸也不便宜呢,又不能书写,要那个做什么?”
  更何况之前张沁儿就让张志廉做了一大批出来了,就算再怎么用,也得用一段时日去了。
  张沁儿却笑着说:“我自然有我的用处,反正钱我照给,你们只管做出来就好了,过两日我再送银钱和纸药过来。”
  把话说完了,张沁儿和张乐儿很有默契的忽视连氏,径直就走了,连氏冷着脸冷哼了一声,满脸的不悦,却也没有叫住她们。
  出了门,张乐儿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你看奶奶那样子,分明是等着我们上前去请安呢!可惜她当作没看见我们,我也当作没看见她,哈哈!”
  张沁儿想着连氏吃瘪的脸色,也忍不住笑着,不过还是吩咐着:“这事咱们可别说出去,就算日后奶奶和爹他们告状,也不承认就是了。”
  “沁儿,其实你比我还坏呢!不过上次你叫大伯他们做的纸已经挺多了啊,为什么还要再做?”
  “我忽然起意的,这次烧砖,本来大伯她们想收我的砖钱,我不肯,他们可没有少生气呢,这次让他们赚点钱,高兴高兴。”张沁儿随口说着,可惜深知她为人的张乐儿可不信呢。
  “你有这么好?”撇嘴,满脸的质疑。
  “好啦,再过十几天是郑大人的生辰,郑成凯叫我过去祝寿,还特意让我别送什么贵重的东西,那好吧,我想着送他一捆软纸!”
  这个时候,富贵人家如厕之后自然有丫头伺候着拿温水棉布清洗,而庄户人家则更方便了,一些削好的竹片、树枝、树叶等等都可以随手拿来用,当然这样就会发生不小心弄到手上的尴尬,让人苦不堪言,
  张沁儿就打算把自己研究出来的软纸拿出去送人,这样一来又方便,二来又新颖,想必会是受欢迎的好东西。
  张沁儿这边打着主意,而张志廉那边得到订单之后,却没有马上动手,而是等过了两日,张沁儿过来送钱银和纸药的时候,才开始动手,对于他们这种不见银钱不动手的行为,张沁儿倒是淡定的很,反正只要时日来得及就行。
  “大伯,这次用的纸我有大用处,除了按照平日里咱们说好的价钱,如果你愿意把纸浆磨的更细腻一些,做出更加柔软的纸来,我另外再添五百文钱,如何?”
  张志廉一听还有额外的钱,顿时就起了心思,想着不过是多捣杵一会儿的事情,自然满口应承,答应尽快就做出来。
  这事丢给张志廉负责,张沁儿其他的话也不必多说,在银钱的刺激下,张志廉自然会努力做好这件事的,现在她需要为其他的礼物而烦恼,郑伯景的生辰和林氏的生辰可不一样,虽说林氏特意交代不要怎么花费心思送礼,但是总不好真的只带着一捆软纸去吧!
  说来也巧,张沁儿正要走时,就看到一个熟人,正是过来买青砖的赵倩儿,赵倩儿看见她,也笑着打招呼:“哎,沁儿姑娘!”
  张沁儿看见除了赵倩儿,身后还跟着她哥哥,两个人赶着一辆空驴车过来,看来是要来运砖的。
  “倩儿姐姐,你们过来运砖啊。”
  “是啊,上次和你碰面之后,我就过来找富足村的里正,约好了要一些青砖,这会儿正过来运回去呢。”
  富足村的砖窑其实挺多的,除了张沁儿这会儿占了两个砖窑烧砖外,还空着几个,张志廉卖给赵家的砖自然也不怕没有地方烧。
  “你们来了就好,砖都堆在山脚下,我们过去点点数。”张志廉倒不追究她们之间的关系,径直就带着赵家兄妹朝砖窑那边走去。
  因为赵倩儿很活跃,一直拉着张沁儿说话,张沁儿也就跟着一块儿朝砖窑走去。
  等到了砖窑,赵倩儿发现还有人不停的做砖胚子,在看窑火,不由得咋舌,说:“看来你们这儿的青砖生意也挺好的啊!虽说价钱比外头的便宜,但是也犯不着自己送去。”
  张志廉听了这话,面上有些不悦,因为他真正赚钱的青砖可不多,这些都是张沁儿私下找人烧的砖,可和他没有半分钱的关系。
  “这些砖是我家烧的,这些日子在县城砌宅子。”张沁儿笑着说。
  “哎哟,你们打算在县城里砌宅子啊!这感情好啊,你家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