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171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71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地方,加上整条街的宅子或多或少都会栽一两颗木荷树,所以大家也没有砍掉它,任由生长着,
  张沁儿应了一声,和张乐儿一齐下了楼。
  “看来过了年,就能够住了。”杨氏满是开怀的说着,又提起黄大安:“这宅子的事情,倒多亏了你黄叔叔帮着跑前跑后的,不然你爹要做事,我和你哪里顾得了这么多?”
  张沁儿就说:“娘,你放心吧,黄叔叔那边我自然不会让他吃亏的。”
  本来叫黄大安帮衬着,一来是他做事实诚,二来就是拐着弯改善黄大安家的生活。
  张沁儿没少让黄大安跑腿,但是哪一次是让人白干的?
  杨氏就点了点头,知道张沁儿在人情世故这方面做的挺好的,许多事情几乎不用杨氏提醒,她已经处理的很好了。
  于是将驴车赶了过来,一齐回到村子里。
  因为并没有多耽搁时间,回到村子里的时候还早,杨氏见自家大门关着,就知道元绣娘估计带着福儿出门走动了,下车将大门打开,在赶车入院子中,张沁儿则早就下车帮着一起拿车子中的东西。
  杨氏就说:“你去帮乐儿拿,我一个人弄就好。”
  张乐儿买了八斤棉花,还有几尺布料,还有几包点心,一个人拿着的确有些麻烦,于是张沁儿就上前替她拿着布料和点心,张乐儿自己抱着棉花,一同去了张乐儿家。
  到门口时,才发现张乐儿家的大门也是关着的,这不由得有些奇怪了,在乡下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门都是虚掩着的,因为就算出门干活,也大多在附近的地里。
  进了屋内,把东西放下,张乐儿就想去找冯氏她们,张沁儿也担心是否出事,一起去了。
  冬季的河水水流平缓,慢慢的朝东而去,最后隐入山林,过了桥,就能够看到河边有村妇们在洗衣裳,一面弯腰洗着,一面说着闲话。
  “王大娘,你看到我娘没有?”张乐儿站在河边,清脆的嗓音在空旷的环境中如黄莺一般。
  “哟!乐儿这嗓子真好,人模样也俊俏得很呢。”王大娘循声望去,便是一阵笑话。
  哪个女孩儿不爱被夸,张乐儿心中暗笑,面上却说:“王大娘也是的,我明明问有没有看见我娘。”
  “看到了,先前不久就朝里正家去了,不是眼看着快十一月了吗?你们小姑姑也该出嫁了,这会儿估计在商量着什么吧。”
  张贞娘的亲事定在十一月初二,现在已经是十月下旬,再过十来天就到了吉日了。
  王大娘这一说,张沁儿也才想了起来,于是和王大娘道谢之后,就朝老宅那边走去,一面说:“这段日子忙的,都快忘记小姑姑快出嫁了。”
  “是啊,我也险些忘记了,上回中秋的时候二叔不是答应给小姑姑打一套银饰的吗?准备好了吗?”张乐儿提起中秋的事情,又想起当初她爹无视连氏的索要,心里就一阵开心,忍不住翘着嘴说:“二叔这性子迟早是要败家的!奶奶说什么,他就是什么,完全都不考虑你们的感受的,也亏的你会赚钱,否则你就等着饿肚子吧!”
  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是张沁儿也只得苦笑,若是自己没有误打误撞来到这个时代,若张沁儿仍是‘此张沁儿’那么家变之后,张志仁一家又会如何?
  思维发散了一会,就快到了张家老宅,如今老宅可热闹了,好几个巧手的媳妇都到这里做叠软纸的事,谢氏更是忙的脚不沾地的,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每日还得给媳妇们结算工钱。
  虽说里正家的信誉是不用担心的,但是谁不想当天拿钱的?所以为了大家的积极性,张志廉就听从张沁儿的建议,每天给工钱,那盒套也是计件算钱的。
  进了院门,就看到张俊峰拖着一颗枯树朝后院走去,张俊杰也在一旁帮忙,他如今每天都要捡柴和负责烧炕火。
  看见张沁儿她们,张俊杰习惯性的冷哼一声,当作没看到。
  “俊峰哥,我娘呢?”张乐儿自然不会自讨无趣,开口问张俊峰。
  张俊峰性子好,当即就说:“在奶奶房间里,你去吧。”
  张乐儿就赶紧拉着张沁儿的手朝连氏的房间里走去,嘴里嘀咕着:“没准欺负我娘吧?”
  她会这么想,那也是因为连氏是有‘前科’的!
  张沁儿没说话,几步路就到了连氏的房间,此时房门关着,能够隐隐从里面听到连氏和冯氏的说话声。
  “奶奶。”叫了一声,两个人推门进去。
  一进去,张沁儿就下意识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和连氏冯氏的脸色神情。
  连氏板着一张脸,满脸的不悦,似乎自己的要求被人拒绝了一般,而冯氏脸色则显得有些无奈。
  “老三媳妇,你这是不把我当婆婆看了?”连氏的声音并不大,却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张乐儿就扭头看着冯氏,下意识就问:“娘,怎么了?”
  “娘,五两银子的添箱已经是我们能够拿出来的极限了,那首饰就不用说了,家里那头猪是养着过年的……娘一定要拿去的话,就算一两银子吧。”冯氏咬定不松口,这一旦松口了,家里可就的大出血了。
  眼看着连氏越发不高兴了,冯氏又加了一句:“娘,你也得体谅体谅我们,乐儿已经不小了,小宝过两年也得上学,家里的甜儿还小,这日子总是得过下去不是吗?”
  “哼!你这是在说我苛刻你了?”连氏薄怒,瞪着冯氏,她感觉到了,自从分家之后,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似乎都不把她放在眼中了。
  这让控制欲极强的连氏如何忍受?于是她狠狠的瞪了张沁儿一眼,她一直把罪过归在张沁儿的身上,怎么想,都是因为她才变成如今这般的,张乐儿虽然性急,没少顶撞她,但是以连氏看人的本事,张乐儿不过是一只会叫不会咬的狗而已。
  都说会咬人的狗不叫,会叫的狗不咬人,张沁儿便是前者,许多时候沉默不言,关键时刻瞬间瓦解你的战斗力。
  “你们两个给我出去!谁准你们进来的?”连氏开始赶人了,她拿过桌子上的一个杯子,作势要朝张沁儿身上砸去。
  张沁儿嘴角微抿,泰然自若的说:“奶奶这是怎么了?孙女儿给奶奶问个好都不成了吗?这让别人看去了,还以为我们不尊重你老人家呢。”
  “就是,我们可尊重奶奶的呢。”张乐儿跟着点头,打定主意陪在冯氏身边了,就从刚才那两句话听来,不过就是连氏旧话重提,想让她们家也跟着打一套银饰出来。
  “你!”连氏气的青筋凸起,猛地就把被子朝张沁儿砸去,张沁儿早就注意着呢,自然不能让她砸中,身体一闪,就听到‘啪’的一声,杯子掉在地上碎成渣了。
  张沁儿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瓷,很是可惜的说:“这可是景德镇那边出的白瓷,要二十文一个的。”
  连氏听到二十文一个,心中一痛,更是恨张沁儿了。
  连氏喜欢好东西,加上家里的钱银大多是放在她手里,所以屋子里用的东西也不再是自家烧的陶器了。没想到这一气,就忘记杯子是白瓷,而不是陶器,连氏越想,心里越是难受,开口骂着:“你给我滚出去。”
  “奶奶火气这么大,小心上火,不过也不怕,三叔的医术好,下次让三叔给奶奶送几副清火的药,这人上了年纪,最好不要大喜大怒,容易伤身,我听说以前县城有家老太太因为儿子赌博把房契输了,当场就气的中风,再没起来过了。”张沁儿不紧不慢的说着,连氏对她的恶意和不待见她自然看进眼中,但是凭什么你不喜欢我,我就要知趣的躲开?
  让你不爽,我才爽呢!
  “虽然我们家钱不多,但是几副清火的药材还是有的,奶奶你只管生气,我明儿就给你送药材来。”张乐儿狡黠的一笑,随着张沁儿的话说。
  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当即就把连氏气的脸色发青。
  冯氏也觉得这样不好,忙示意她们两个注意些。
  “娘,家里那猪虽然才一百多斤,但是拿出去卖也得一两多了,你若真要,我就算一两。”冯氏再次表态,看连氏那生气的样子,真担心给气出个好歹来,于是忙拉着张沁儿她们走了。
  “孽障!”跨出房门的时候,就听到连氏气哼哼的骂了一句。
  三个人对视一眼,皆是无可奈何。
  “甜儿和小宝呢?”张乐儿没看到两个弟妹,就问着。
  “在周婶子家和小石头玩呢。”冯氏知道连氏找她有事,就预感不好,直接把小宝甜儿放在陈氏那里,省的有些话被小孩子听去了不好。
  “奶奶怎么又把主意打到我们家猪上了?那田家不是也养了猪吗?到时候杀一头也够用了。”张家老宅养了一堆兔子,一头牛,几十只鸡,就没有再养猪了,一来没有地方,二来也照看不过来。
  “说是你爷爷想把嫁妆弄的好看一些,就想准备一头猪,一对鸡,一对鸭,一对兔子,一齐送去田家。”冯氏语气有些无奈,老宅没有养猪,又因为张志仁答应再送两样银饰,于是就把主意打到她家头上了。
  一头猪养到过年,少说也有二两银子呢!就这样被连氏给要了去,怎么可能!
  “你奶奶也算真疼小姑姑了,原本我还以为她们母女感情不好呢。”冯氏想起连氏以往对待张贞娘的态度,觉得很感慨。
  如今为了张贞娘的亲事,都能够把她们压榨一次又一次,都恨不得十一月初二早些过去,省的折腾人了。
  “真疼还是假疼,谁知道呢!”张乐儿翻了翻白眼,她总觉得连氏从她们这里坑去的钱银不可能全部给张贞娘的。
  事实证明张乐儿还真猜对了!连氏留下一大半,说是怕新媳妇一进门,嫁妆什么的就被田家拿去,还不如把银子放在她手里,这样张贞娘想用就过来拿就是了。
  但是话虽这样说,却也是吃定张贞娘的绵软性子是不会轻易开口问她要钱的,这摆明就是霸占了!
  “说什么呢!”冯氏轻轻拍了张乐儿一下,然后教训着:“你们两个也越来越大胆了,那好歹是你们奶奶,下次别这样说话,要是被人听去了怎么办?如今家里人来人往,我都替你们提心吊胆了。”
  张乐儿扮了一个鬼脸,朝张沁儿笑着:“是沁儿先说的,何况我们说的那些话也没有什么的。”
  “我们只是关心奶奶而已。”张沁儿含笑,她说的那些话可没有一句是骂连氏的!那是关心连氏身体好不好!
  冯氏无奈的看了她一眼,只得说:“下次总要注意些。”
  等到了周光勇的家,就看见小宝和甜儿正在逗弄着才两个月的小石头,三个孩子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小石头又长大了不少。”冯氏上前打量着小石头。
  “这孩子吃了睡,睡了吃的,能不大么?”陈氏在一旁笑着,笑容中满是幸福和满足,大家坐在院子里说了会话,因为时间不早,就提出回家了。
  等到了家中,却见元绣娘依旧没有回来,福儿倒是在家中了,就问福儿元绣娘哪里去了。
  谁知福儿摇了摇头,说:“我和小丫姐去山脚下放牛,没瞧见元婶子。”
  “那会去哪里了?”杨氏不由得担心了,以往元绣娘总是安静的待在家里刺绣和帮衬着做饭做点心的,极少会独自一人出门的。
  眼看着天色渐黑,终究是担心元绣娘遭遇不测,于是大家提议分头去找,反正整个富足村也不大,总能在天黑之前找到人。
  寻找了大半个村子,都没有看到元绣娘,问人也问不出什么消息来,都说没有看见过元绣娘。
  杨氏带着张沁儿朝东边走去,那边还有十来户人家没问过。
  “你元婶子是个心细敏感的,之前提过几次要回县城,难道是怕我们不准,自己一个人走了?”杨氏担忧的猜测着。
  张沁儿却摇了摇头,说:“元婶子不是这样的人,何况我们村也就田家会拉村里人去县城,今天不是赶集,估计没几个人去县城。”
  杨氏一想,也觉得是如此,又懊恼着:“我应该看一眼她房间的。”
  东西在的话,自然就不会独自回去了。
  走在田坎上,野草早已经枯萎了,只有一些生命力极强的还显露出一缕绿色,迎面走来一个五岁女孩,叫赵秀秀,是赵贵山的女儿。
  “杨婶子,元婶婶在我们家呢,我爹怕你们着急,让我过来和你们说一声。”

☆、201。第201章 :苗头

  赵贵山住在富足村的东边,靠近一片松树林,并没有弄围墙和院门,直接砌了一幢三间上房,两间耳房,上房住人,耳房放置工具和杂物的。
  让人一眼看上去,显得极为简陋,而进了屋子之后,里面的摆设则更显得简陋了,这赵贵山一家算是富足村生活比较艰难的人家之一了。
  元绣娘正坐在椅子上,原来她今天在山里走动散心时,忽然一脚踩空,而前些日子下过雨,山中落叶厚实,干的不透,于是整个人顺势滑了下去,直把脚给扭伤了。
  元绣娘是正正经经的小脚,这受伤之后,整个人都无法动弹了,更何况她走动的地方很僻静,鲜少有人过来的。
  愣是在坐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碰到上山砍柴的赵贵山,这才被赵贵山带回家中休息。
  “怎么好好的,就扭伤脚了呢!你下回可不能一个人乱出去走动啊。”杨氏忙走过去看元绣娘的脚,赵贵山家贫,跌倒扭伤的药自然没有,元绣娘的脚已经肿的和包子一样了。
  赵贵山愣在门口,显得很不好意思,说:“我看见离我家近些,就先带回我家先歇息会,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赵贵山已经三十七岁了,皮肤黝黑的,逃荒之前家境就不好,直到三十才说了媳妇,过了两年,才生下一个女儿,结果逃荒的时候媳妇还饿死了,只剩下赵贵山带着五岁女儿过日子了,也因为他们家劳动力不足,日子才过的紧巴巴的。
  “哎,这倒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没准她就得在山里过夜了。”杨氏很感激的道谢,她这是把元绣娘当自己人了。
  因为元绣娘脚伤厉害的很,杨氏就说:“我们赶紧回去上药,好在沁儿她三叔配了不少跌打扭伤的药在家中。”
  庄户人家干的农活多,难免会跌打扭伤的,所以药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