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0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0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一大早,杨氏就起来张罗着,除了煮粥,还给张沁儿她们煮了一些板栗和两个鸟蛋,鸟蛋是昨天永安爬树摸下来的,瞒着并没有交给连氏。
  杨氏是自己去过县城的,知道路远着呢,不吃点东西,饿的慌,走的也不快,临走时,又吩咐了几句路上小心之类的。
  张沁儿嘴里应着,就和张贞娘提着一个竹篮和木桶出门了。
  那些泥鳅有些多,就放在竹篮里,而鳝鱼则放在木桶里,并没有提水,鳝鱼和泥鳅都是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存活一段时间的。

☆、30。第30章 :致命的诱惑

  桃花岭下的这一片荒芜之地,在这些难民们没有到来之前,是杳无人烟,路自然也是没有的,但是这几日开垦荒地,官府都派了不少人过来,而郑伯景更是日日过来监督进展,这来来回回,倒也给踏出一条简单的路了,顺着这条路走,也不怕迷路的。
  进入林子里,张沁儿和张贞娘各自提着一半,努力走着,大清早的,天色蒙蒙亮,树枝上还挂着露水,枝头不断有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着,欢乐的拍打着翅膀,时不时从茂密的树丛中飞了出来。
  为了早些到县城,张沁儿和张贞娘一路都没有怎么说话,一直快步赶路,在太阳逐渐升起时,她们也穿过了一座大山,只要再翻过半边山道就可以进入离县城最近的平安镇,因为离县城很近,这里的居民大多也是到县城买卖东西,只开了一家卖些针头线脑的杂货店,方便邻里急需用的。
  张沁儿准备的这些泥鳅鳝鱼,自然在这里销售不出去,所以她们必须去县城的西市,那里有就是临川县相当于农贸市场的存在,不管是菜还是鸡鸭畜生,都可以在那里买到。
  到半山道时,两个人都走的脚痛了,打算就在这里休息一下,张沁儿四处看了看,说:“去那边吧,有溪水!”
  张贞娘点了点头,提着木桶过去,虽然泥鳅和鳝鱼没有水也能够存活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给它们弄点水,待会到了市场,会觉得更加鲜活一些。
  两个人小心的走在山石上,这是一条山沟,杂石密布,溪水静悄悄的流淌着,因为水流量小,一点都不起眼。
  将双手合在一起,捧水泼着竹篮和木桶的泥鳅鳝鱼,那些泥鳅和鳝鱼感觉到水,越发动弹起来,将所剩不多的水四处溅飞着。
  张贞娘面上含笑,却又不放心的问着:“沁儿,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卖到钱吗?”
  “应该可以的,我们去了就知道。”张沁儿也不太清楚了,毕竟之前原主的家庭还算不错,饭菜什么的都可以自给自足,犯不着去镇上买,所以镇上一些行情并不清楚,何况此地是江西临川,这里人的风俗习惯更是不知道了。
  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了,坐在山石上歇息,忽然张沁儿眼尖的发现上流的水不对劲。
  于是她站了起来,朝上面走去,果然发现上流的水居然是带着血色!
  “小姑姑,这水里有血,也许是前面有人受伤了。”张沁儿说着,和张贞娘一起朝上面走去,她们走的很小心,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顺着溪水中的血色,很快就找到来源地,一个男人头朝地趴在山石间,那姿势看样子是从山坡上摔下来的,衣服已经被树枝山石勾烂了,血液将整个身体都染红了,然后和溪水混合着流了下去,张沁儿她们所看到的血,便是从这里来的。
  “呀!”张贞娘胆子小,顿时骇住了,不敢上前。
  张沁儿心里也打鼓,但是还是说:“我去看看他还活着么?”
  要是活着,总是要出手搭救的,前世的时候她是不信转世之说,但是至从莫名其妙到了几百年前的时代后,她就不得不信了。
  伸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张沁儿小声的说:“喂,你还好吗?”
  但是手底下的人却一动不动,张沁儿没有力气将这个一米七左右的男人翻过身来,只好摸着他的脖子,如果还有脉动,基本上就还活着。
  但是触手的却是冰冷而僵硬的皮肤,根本没有任何脉动,看来死了一段时间了!
  手指快速的缩了回来,张沁儿看着张贞娘,说:“他,他死了。”
  居然死人了!他是谁?为什么死在这里?张沁儿心头一连串的问题冒出,紧接着她想,要不要报官府知道?
  眼睛越发仔细的打量着这具尸体,逃荒路上,张沁儿也没有少见被饿死的老幼尸体,所以心情很快就镇定了,这才发现在男人背上还有一大道口子,将他的衣服皮肉全部割开了。
  看模样,应该不是摔落造成,而是刀剑的伤痕。
  除了这道大的口子,还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看样子他应该是和人拼命,然后逃到这里来的,又不慎掉到这山沟里来。
  “沁儿,我……我们快走吧。”张贞娘有些惊慌的说。
  “小姑姑,别怕。”张沁儿嘴里安慰着,一双眼睛开始朝四周打量而去,一般这种牵扯江湖仇杀之类的,都会有更多的痕迹或者证据,张沁儿打定主意,如果是普通的摔死,她就报官,如果不是普通的摔死,还是当作没有看到的好,省的惹麻烦上身。
  打量了一圈,她的视线被一对箩筐吸引,箩筐也是从上面随着那男人一起摔下来的,被摔的东倒西歪的,一根扁担摔的老远。
  张沁儿好奇的朝那箩筐走去,那箩筐被油布紧紧的密封着,因为摔落的缘故,裂开了很大的口子,从那口子里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白色的晶体,在阳光下,显得越发晶莹,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很像一样东西……
  张沁儿迟疑了一下,伸出手沾了一些白色晶体,小心的嗅了嗅,没有任何异常的味道,才放进嘴里尝了尝,一股咸味顿时蔓延整个口腔。
  这居然是盐!还是上等的细盐!
  死人,伤口,盐……
  张沁儿在脑袋中不断的重组着这些已知的信息,然后猜测着这男人是否是私盐贩子?因为明朝税收大部分都是盐税,所以对私盐的打击也很严厉,但凡发现贩卖私盐的,不但贩卖私盐的要砍头,就连将盐卖给私盐贩子的灶户(生产盐的农户)也是要被砍头的!
  但是即使风险这么大,许多人也被高额的利益驱使着,不断的贩卖私盐,自然也是朝廷打压的对象。
  如果如她所猜测的那般,那么这个男人就是私盐贩子,只是不小心被官府的人知道,并且发生了一场厮杀……也有可能是被其他私盐贩子截道,这种类似黑帮相杀之类的桥段。
  总之现在摆在张沁儿面前的问题,就是她该怎么做。
  这男人的身份不单纯,自然不用她去官府报案,但是这些盐……
  张沁儿艰难的看着那两大箩筐的盐,白花花的晶体像是不断的在诱惑着她,仿佛那不是盐,而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
  如今盐价三百文钱一斤,这么两大箩筐盐足足有二三十斤,确实就像银子一样值钱和惹眼!
  “小姑姑……”张沁儿吞了吞口水,一时间有些紧张起来,果然人性都是自私恶劣的,不可否认的是,张沁儿心里很想打这堆盐的主意!
  有了这些盐,就可以解决她们困顿的生活,否则凭她们如何努力赚钱,很有可能还是连盐都吃不上,吃上了盐,其他的东西就无法购买了。
  这简直就是最致命的诱惑啊!

☆、31。第31章 :去县城卖泥鳅

  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太阳高高的挂起,县城街道上来往的人群却多,除了街道两旁开店铺的,还有货郎挑担子沿街叫卖着一些小点心和孩子的玩意,担子上的拨浪鼓随着货郎的走动,响着悦耳的声音,引诱着孩子来购买。
  张沁儿和张贞娘问了人,找到西市的位置,发现那里的人却不多,因为卖菜的农户都是赶早过来,这个时辰,都已经回家去了。
  寻了一处地方,两个人有些魂不守舍的蹲在那里。
  旁边摊子卖活鱼的大婶看上去是个热情的人,扭头看着这两个面生胆怯的姑娘,说:“卖的什么?泥鳅和鳝鱼啊!你们这样不行,放在我这盆子里,有水,鲜活着。反正我这已经卖的差不多,空出一个盆子来。”
  张沁儿忙谢着:“哎!大婶,真是谢谢你啊!”
  “谢啥,没什么的,都是一个地方的乡里乡亲……唉,不对啊,小姑娘,你这口音不像我们这儿的人。”那大婶诧异的打量着张沁儿和张贞娘,这两个姑娘都面色发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上去应该是个穷人家的姑娘。
  “我们是徐州那边逃难过来的,幸好知县大义,愿意接收我们,给我们田地开垦居住。”张沁儿笑着说,想必她们这些难民过来的事情,县城里的人都知道了,只是难民们都在桃花岭那边开垦荒地,并没有过来。
  这么一说,那大婶果然反应过来了,口气带着几分怜悯,安慰着她们:“这年头世道不好,逃荒也是没有办法的,听说徐州的水现在还没有退呢!不过别慌,以后啊,就在我们这里长长久久的住下去也好。”
  看着张沁儿和张贞娘身上的破衣服,又语重心长的说:“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张沁儿笑了笑,附和着:“是呢,总会好的。”
  那大婶姓刘,让她们叫她刘大婶,就住在县城不远的山村里,临着一条河,时常打渔来卖,几个人倒也很快就混熟了,那刘大婶甚至帮着张沁儿她们推销泥鳅和鳝鱼,倒是有个熟客买了一些去,算是一个开门红,
  拿着钱,张沁儿真心的感谢着刘大婶,若不是她,也许她还不知道怎么吆喝,怎么谈价钱呢。
  又过了一会,陆陆续续卖掉一些,张沁儿这些泥鳅和鳝鱼都是吐干净泥沙的,在清澈的水里面,看起来很是喜人。
  在刘大婶的推销帮忙下,最后一些也全部给了一家酒楼,就是价钱算的便宜了些,不过张沁儿还是很感激了,觉得自己今天真是人品爆发,遇上好人了。
  临走的时候,张沁儿拿出五个大钱给刘大婶,说是感谢她的帮忙,却被刘大婶推辞了,板着脸说:“你们现在日子过的艰难,我能帮就帮上一些,反正也不费什么,赶紧收回去,要是你们家以后日子过的好了,再买包点心谢我,我就收下你的。”
  见状,张沁儿也不再坚持,连连点头,说以后一定会记住她的这份恩情。
  刘大婶却笑着说:“和你们开玩笑呢,下次还卖泥鳅也到我这儿来。”
  “唉!好的。”张沁儿应着,道别之后,就和张贞娘提着空篮子和桶子走了。
  手里攥着二十个大钱,心里美美的。
  她们带过来的泥鳅和鳝鱼有不少呢,但是在这个时候泥鳅和鳝鱼果然是不值钱的,那么多才卖了二十个大钱呢。
  离开西市,张贞娘就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沁儿,明明帮我们的是郑大人,你刚才怎么说是知县?”
  张贞娘是个本份的人,所以脑袋不太活泛,在她眼里,帮助她们的就是郑大人,至于知县似乎只是出现过一次,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张沁儿一愣,随即摇头告诫着:“小姑姑,这样的话可不能在外面乱说,知县比郑大人大的多呢!不管是郑大人出的力,还是知县出的力,总之呢,在外面都要说是知县的好,明白了吗?”
  这就是官场,若是让知县不爽了,后果很严重的,再者张沁儿也不天真,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知县支持,郑伯景一个刑法司吏也是无法完全做到的。
  说到底,最大的功劳自然是知县的。
  张贞娘嘀咕着几句,似乎是明白过来了。
  揭过此话不说,她们打算去买些针头线脑的东西,上次杨氏出门卖野鸭子,只买了二两盐而已,想到盐……张沁儿和张贞娘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最终张沁儿说服张贞娘,将那两箩筐盐藏了起来,打算等天黑一些的时候,偷偷带回去。
  可千万不要被人发现啊!
  张沁儿在心里祈祷着。
  “哎,小丫头!”忽然一只手搭在张沁儿的肩膀上,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回头看去,是一张面熟的脸,正是郑伯景的儿子郑成凯。
  “你做什么吓人?”张沁儿白了他一眼。
  郑成凯却嬉皮笑脸着,从怀里摸出一包东西,丢给张沁儿,口里却说:“大师说我今天会破财,我还想着谁有那个胆子让我破财呢!给你,接着!”
  “什么东西?”张沁儿下意识的接住那包东西。
  “酱肉,刘记家的,味道好的很。”郑成凯拿眼上上下下的看了张沁儿一圈,啧啧的说着:“好些日子没见,你怎么还是这么瘦?瞧瞧这穿的是什么呀,比起路边乞丐的还差!”
  张沁儿心里堵着一口气,拿眼瞪他,这个小混混就非要说这样难听的话吗?
  郑成凯也瞪着她,回敬着:“瞪什么瞪!走,算我今天破财,请你们去吃顿东西!”
  说着他得意洋洋的朝前面走着,走了几步,见张沁儿她们没有跟上,又回头,挤眉挤眼的说:“有东坡肉、香酥鸡、还有水晶凤爪、醋鱼也不错,最重要的是那饭是最好的稻米,吃起来又香又软。”
  ‘咕噜’一番话说的张沁儿和张贞娘都忍不住吞咽起口水来,一双眼睛亮亮的,似乎眼前已经浮现郑成凯说的那些食物了。
  是去还是不去?尊严能当饭吃吗?严格来说这个小混混似乎也不算太渣……
  张沁儿在心里计较着,最后她看着张贞娘,小声的说:“反正他不算太坏,我们去吃一顿?”
  张贞娘性子胆怯,只是她也是饿惨了,早上就吃了一碗稀粥,虽然杨氏给她们几颗板栗和鸟蛋在路上充饥,但是又遇到死人和私盐的事情,一路担心受怕,反而更加饥肠辘辘了,哪里抵抗的了郑成凯的美食诱惑。
  于是三个人朝路边的‘飘香楼’走去,这家酒楼的菜色不错,此时已经过了正午吃饭的高峰期,一楼大厅坐着寥寥数人,喝着小酒,谈着小天。
  找了一处空桌,店小二殷勤的过来招待,郑成凯的大名,在临川估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把那些鸡鸭鱼肉什么的,都捡着端上来,要快!”郑成凯吩咐着,那店小二应着,就朝后厨走去,一路报着菜单。
  不多时,店小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