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02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02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今年天热,大家就起了心思,觉得不拘种多少,也得拿一分地出来,到时候双抢的时候就有西瓜解暑了。
  等双抢之后,大家就得到短暂的闲暇了,因为一直忙碌,张志廉也一直没有空找张沁儿深入的谈一谈,而张沁儿摆明是对方不提,自己也坚决不说,关于翠姑的事情,也算是能够威胁张志廉不要得寸进尺。
  送晗生他们去县城的时候,张志仁也问张沁儿要不要一并去县城住两天,顺便去陆家当铺拿下分红银子。
  杨氏也同意张沁儿去县城住两天,现在家里事情不多,而张沁儿这段时间也累的不行,正好去县城玩一玩,放松一下。
  张沁儿还没有答应,张乐儿就不干了,也说要一同去县城住几天,美名曰是陪张沁儿。
  冯氏想着秋季的乌桕蚕还没有开始孵化,自己的事情不多,也就答应了。
  于是两姐妹欢快的收拾包袱,打算进城,剩下福儿小宝一个个羡慕嫉妒恨。
  到了县城后,张沁儿就让张乐儿住在福儿的房间,她一个人住惯了,在有房间的情况下,绝对不愿意和人一起挤。
  张乐儿倒也不在意,两个人动手收拾了一下,把房间弄干净了,这才出门逛街去,而晗生他们一进县城就去书院读书了,张志仁则到县城采办一些东西,然后赶回去做事。
  到县城的第一天,张沁儿就先去陆家店铺拿了分红银子,经过锦绣绸缎庄的时候,却遇到了刘康盛。
  好些日子没见,刘康盛好像长高了不少,穿着一件浅蓝色的长袍,立在那里,正在和掌柜的谈论着什么,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贵公子的气度。
  这个人好像无形中成熟了不少。
  张沁儿并没有停下,眼睛一瞟而过,虽然有几分惊艳,却也没打算继续和这人打招呼。
  倒是刘康盛一抬头就看到了她,就算是背影,他也一眼认出了张沁儿,在看到张沁儿的时候,刘康盛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是什么呢?心有些微微的动,也有些恶意的捉弄。
  最终他也没有叫住她,而是目送她的背影融入人群,渐渐消失在他的眼眸之中。
  “少东家,今年江西福建一带大多干旱,棉花产量估计会减少……少东家?”掌柜的正在说时事,却发现少东家眼睛望着街道,一动不动,不由得也顺着目光看去,却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人或物。
  刘康盛回过神,脸色如常,沉声说:“南方干旱,那么就北方肯定会风调雨顺,棉花就去北方进货吧。”
  “哎,好的。”掌柜的恭恭敬敬的应下,知道自家的少东家在短短的一年已经长进了不少。

☆、245。第245章 :不按常理出牌

  古往今来,夏天的时候城市都比乡下热的多,因为住宅密集,加上土地平坦,绿树较少,炎热的天气,就如同一个大蒸笼,把整座临川县城都罩在里头。
  饶是张沁儿家的房子砌的高高的,还是有些子热,张沁儿和张乐儿大水做饭之后,就赶紧用洗菜的水给院子里的花卉浇水,顺便把院子里都洒了一些水降温,至于房间中则用小盆子装一盆井水摆着,虽然作用不大,聊胜于无吧。
  晴朗的天气下夜色就显得十分迷人,吃过饭,大家就一块坐在院子的树下纳凉聊天。
  夜色如洗,弯月如芽,光芒并不盛,但是点缀在墨黑色苍穹的星子却显得异常灿烂,柔和的光芒一闪一闪着,坐在院中,趁着月色,可以看到远处的屋檐如鱼鳞一般,渐渐模糊。
  “听说那些大户人家夏天都是用冰的,真是舒服的很。”张乐儿躺在藤椅上,脸色的表情很是向往。
  “咱们哪里能和大户人家相比?别看那小小的冰,可得废不少钱去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待会洗澡早些休息吧。”张志礼的声音带着一丝疲倦,可见今天很累。
  他坐在那里,气息安静沉稳,虽然看不见他的面色,却也知道他整个身体都透着一股疲倦,张乐儿关心的问着:“爹,你怎么了?今天病人很多吗?”
  “少东家过来了,今天药铺里忙着点货,伙计不够,我也去帮忙了。”在乡下忙着双抢,到了县城第一天又碰到盘货,这也确实够累的了!难怪张志礼整个人都觉得没有半点力气了。
  不过张乐儿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这上面,她眼睛一亮,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少东家刘康盛的身影了,只是毕竟大了一岁,不再像之前那般莽撞,而是侧面说:“药铺的生意很好吗?有掌柜的和那些伙计药童,还需要爹你去忙活啊?”
  张志礼苦笑,虽然怀仁药铺有两个坐堂大夫,平日里闲了不少,但是忙起来的时候那可真是忙!
  “今年天气热,库房里许多药材都没有潮湿发霉,今年的货比以往就稍微多了些。加上前两天才进了一批货,堆的库房满满的。”药铺的事情张志礼不欲多说,他觉得反正说出来这些孩子们也是不太懂的,于是起身:“你们再歇息一会,我先回去休息了。”
  张志礼刚走,张乐儿就拉着张沁儿说:“沁儿,明天陪我去锦绣绸缎庄买些绣布吧,我只顾着拿换洗衣裳,都忘记拿绣布针线过来了,既然在县城要住几天,怎么的也不能白闲着,能做一些针线活也好。”
  张沁儿看去,张乐儿的五官在月色下越发的柔和宁静,一双眼睛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而多情。
  点了点头,“好,我也去买些布料。”
  “嗯!”张乐儿一脸欢喜,昂头躺在藤椅上,嘴角无声的勾勒出一抹笑容。
  第二天早上,天色刚亮,大家就各自起床了,显然炎热的夏天不适合赖床睡懒觉。
  晗生和永安洗漱之后就捧着书在院子里各自背诵着,郎朗的读书声给整个宅子添了一份儒雅。
  张沁儿利落的生火淘米把粥煮上,趁着煮粥的功夫,则开始找一块空地做一套体操,舒展筋骨,随即又拿出她特制的呼啦圈。
  诸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之类的张沁儿都不是很擅长,在这里也折腾不出来,只有呼啦圈算是最方便,找一家铁铺让打造出空心的薄铁圈,里面则倒入部分干净的河沙,密封之后,用棉布包裹铁圈,一个简易的呼啦圈便做好了。
  转了一百圈左右,锅里的粥就好了,此时时间还早,但是张沁儿已经运动的差不多,于是就朝厨房走去,把下粥的小菜也一并弄好。
  吃过饭后,大家就要各自出门了,却听到门外远处有哒哒的马蹄声,渐行渐近,将繁花街安宁的清晨打破。
  马蹄声在张家门外停下,随即就响起郑成凯那充满朝气的声音:“晗生,我们一块去书院!”
  晗生正在默念着书,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就黑了下去,心想,别以为你叫我的名字,我就不知道你打什么主意!
  平常都没见你过来叫我一同读书,今天突然来了,我会信你?
  但终究还是上前开了门,一眼就看到郑成凯依旧骑在高头大马上,脸上的笑容清澈又干净,让人完全想不到其实他以前是比混混还混混的人。
  “沁儿,今天下午我家请了戏班子唱戏,你到时候去看看热闹,是苏州那边过来的春熙班,还挺不错的。”郑成凯立在门外,背着光,朝阳的光芒从他背后射过来,他佛刚从太阳中走下来的少年一般。
  张沁儿被这耀眼的光芒刺了眼,不由得愣了愣,刚想说自己不喜欢听戏,郑成凯却已经一挥马鞭,声音明快的说:“晗生你还是慢慢走吧,我先去打一套拳先!”
  等张沁儿反应过来,少年英挺的身姿早已经渐行渐远了,只有那哒哒的马蹄声,犹自绕在耳边,证明其主人到来过。
  晗生的紧抿着嘴,深呼吸一口,压抑着愤怒的情绪,不言不吭拎着自己的书闷闷的出了门去,永安正在吃最后一个鸡蛋,见状赶紧咽下去,追出去说:“哥,等等我。”
  眨眼间就连张志礼都已经准备好出门去了,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呆愣的张沁儿和笑的格外暧昧的张乐儿。
  这个郑成凯……
  张沁儿无奈的苦笑着,虽说第一句和第三句都和晗生有关,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了第二句吧?这算什么?这丫的脸皮太厚啦!
  “哎,你去不去?人家特意过来请你呢。”张乐儿打趣的看着她,眼睛一眨一眨,心里却有了思量,她可是记得郑成凯的娘林氏和刘康盛的娘李氏是闺蜜好友,如今刘康盛到临川来了,莫非他娘也一起过来了?
  不然现在又不是过年过节的,郑家怎么想着请戏班子?
  十有八九是这样了!心中想法已定,张乐儿的笑容更甚了,不等张沁儿说话,就已经抢先说:“我想听戏呢,刚好借你的光!”
  “又没有请帖我才不去,大热天的,咿咿呀呀的戏曲有什么好看的!”张沁儿才不管张乐儿的心思,一想到大热天的坐在花园里看戏,她整个人都觉得不舒服了。

☆、246。第246章 :听八卦

  就算张沁儿再不想去,她还是去了,没法子,谁叫身边有个张乐儿呢!
  虽说下午唱戏,但是总不会是大中午的,所以在吃过午饭之后,两姐妹才略作打扮,精精神神的到郑家去。
  张乐儿猜的不错,刘康盛的母亲李氏果然一同到了临川,所以郑家才特意请了戏班子和临川有名望的人家过来听听戏说说话。
  原本这也算是临川较为高端的交际场合了,可偏偏来了张沁儿和张乐儿两个乡下姑娘,好在她们两个也来了郑家数次,和这些夫人小姐们也算面熟,还不算太尴尬。
  其中吕大奶奶最会做人,待张沁儿姐妹居然比林氏还要热情,好像你和她熟的不能再熟了一样。
  平日里张沁儿是鲜少打扮的,就算有不少首饰,也基本是放在首饰盒中,偶尔把玩一二,好在今天出门时就已经换了一件较好的衣裳,又插着一根银簪,银簪的端头则镶嵌着一个小小的红宝石,在阳光反射下,也略有光彩,双耳戴着梅花造型的金耳环,手腕上则戴着珍珠手链,这一番装扮在一大堆夫人小姐中不算显眼,倒也不算寒酸。
  张乐儿早有准备,所以非但把自己所有的首饰都戴上,还画了一个淡妆,显得整个人的气色十分的好,眉眼如画,瘦肩峰腰,年纪虽小,自有一股风流韵味,惹的一众小姐打量的目光。
  “沁儿乐儿,过来坐。”林氏是早就知道她们会过来的,自然也给她们留了位置,就在吕大奶娘附近,方便吕大奶奶和她们说话。
  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对张沁儿她们的照顾,毕竟除了吕大奶奶这个自来熟的,又惯会来事说话,其他的夫人小姐们轻易不太肯和不是自己圈子的人说话。
  戏班子设在花园中,正是盛夏时节,花园里的花卉争相妍放,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散着,但是终究不及夫人小姐们身上熏的香味浓。
  看戏的座位都设在檐下,屋檐斗拱设计,遮住了大部分阳光,又是背阴的方位,人坐在这里,倒也不会被太阳晒着,加上茶几上摆着好几个冰盆子,冰盆子旁边又放着被冰湃过的水果和清凉祛暑的点心。
  张沁儿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大家互相寒暄,说的话大多是她不懂的,但是她却听的格外的认真,要知道现在消息十分的闭塞,流通很慢,一些时事动态都是掌握在有权有势的人家手中,听她们说话,就能够大略了解整个临川上流社会的情况了。
  谁家老太太的寿宴办的怎么样,得不得体,然后谁家子女的嫁娶如何,聘礼多少,嫁妆又多少,这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仔细一听,不但能够知道本地的风俗习惯,还能够从话语间知道各家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关系人脉网络。
  张沁儿眼睛一瞟,发现众多小姐们并没有吕彩音,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一个个打扮的十分精神体面,时不时低声交流着几句,那声量小的除了对方,第三人是不太能够听到的。
  林氏正在和相熟的夫人说话,戏班主就捧着点戏的册子恭恭敬敬的过来了。
  林氏是主人,自然要照顾客人,就推托着让客人们先点,客人们自然又是一番推让,吕大奶奶银铃般的笑声已经响起了:“刘夫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自然刘夫人先点。”
  其余的夫人奶奶们也附和着,刘家虽然是商户,但是底子深厚,可算得上是富商了,刘氏商会的渠道和店铺多不胜数,不止是在临川有名气,就是在府城那也是排得上名头的,更何况整个临川的夫人奶奶们都是知道刘夫人和郑夫人林氏那是极好的关系。
  林氏也让李氏点,李氏便不再推脱,点了一出自己喜欢的热闹戏,笑着说:“以往我倒是喜欢那些才子佳人的戏,可是我家老太太喜欢热闹戏,这听久了,也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听习惯了,如今我也是喜欢这些热闹戏了。”
  当即就有夫人接口打趣说着:“你家大少爷早已经成家立业,你都是当婆婆的人了。也不知道你家二少爷可定下亲事了吗?”
  不得不说,刘康盛如今在临川也算炙手可热,看他行事越来越成熟沉稳,临川县很多人家都开始打听着,家中有年纪适宜的人家,更是起了结亲的心思。
  这话就是侧面提了提这个意思,李氏一听自然就明了,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但是自家儿子也让人惦记上了,做娘的自然得意。
  于是笑着说:“别说当婆婆,我都快要当奶奶了,我家大媳妇已经有了,再过半年就能生,至于康盛这孩子我倒是不强求,多在外头历练历练也好。”
  言下之意就是刘康盛并未定亲,把这个讯息透露出去之后,其余想结亲的人家待李氏越发客气了,一来二往的试探下,彼此该知道的,就已经全部知道了。
  这次来了不少夫人奶奶小姐们,林氏虽然喜欢张沁儿,也没有多和她说话,点戏这种事情自然更是轮不到她一个小孩子的。
  等戏点好,戏台子上的帷幕就拉开了,一阵锣鼓声响,紧接着老生小旦的一一出来吟唱,唱念做打,无一不精。
  戏开唱之后,大家说话就逐渐少了,就算有说的,那也是小声说上一两句,在场的人,修养都是极好的,张沁儿先是听了一耳朵的八卦,随即又努力的看戏,从含含糊糊的咿咿呀呀中猜测着每句台词,随即又猜测着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