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06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06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不用了,这大热天也不想吃什么点心。”林氏客气的说。
  但是张沁儿已经应着,拉着张乐儿麻利的从堂屋里搬了一个小茶几出来,又变戏法似得摆了一桌的点心,对张乐儿说:“你去取西瓜,我去泡茶来。”
  “哎。”两姐妹分头合作,不多时就准备妥当,林氏和李氏看着她们手脚十分的殷勤,心里止不住的满意,对杨氏夸赞着:“你这女儿侄女的也太能干了!”
  杨氏满面笑容,不好意思的说:“哪里呢,乡下丫头手脚都利落,两位夫人你们慢吃,我这就去厨房弄饭了。”
  “娘,我帮你。”张沁儿起身,打算一起去厨房。
  却被杨氏阻止,“你去招待两位夫人,待会你三婶过来帮我,活也不多,我们都是做惯了的。”
  待过了半个时辰,厨房里就传来阵阵香味,张乐儿还担心李氏受不得厨房油盐味道,正想请她到外边走走,李氏笑着说:“哪里就闻不得了,这味道挺好的。”
  那是,就算张沁儿家也吃爆辣椒,因为放足了烟油,加上又有烟囱散味,肯定不会像大柱家一样呛人的。
  再过了一会,天色彻底暗了下来,银白色的皎月悬挂在天空,虽然外头还看得见,大家也移步堂屋,堂屋里点了两根蜡烛,十分的亮堂。
  张沁儿估摸着饭菜差不多了,就到厨房帮忙端菜,一进去就看到柜子里早已经满满当当放了不少菜了。
  郑成凯打的黄麂已经全部做成了菜,一半红烧,一半清炖,除了这样还有银鱼蛋羹、酸辣土豆丝、红烧鱼、青豆炒肉,再加上一个青菜和西红柿蛋汤。
  “炒了这么多啊,我先端出去了。”
  “这哪里算多!原本想从俊峰那里买只兔子的,不过郑小少爷打了黄麂回来,就没买了,这鱼是你爹从水里捞出来的,还没有长足,你爹的意思是今年过冬卖鱼时,就留部分别卖了,省的到时候家里来客,连鱼都没有。”杨氏笑着说,想起今天下午张志仁一个人在池塘里捞鱼,结果捞了半天都是个头不大的,好不容易这才捞了两天稍微有些肉的。
  张沁儿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留部分鱼,这样自家随时可以吃,把菜全部摆上去的时候,张志仁和郑成凯这才一同回来。
  林氏就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我刷了马之后去别处逛了逛。”富足村的人都知道郑成凯的身份,他也没少来,走到谁家,谁家都是肯留客说说话的。
  张志仁带着郑成凯去洗了手,到堂屋吃饭去了。
  因为林氏和李氏已经决定在这里小住几日,当天晚上,林氏就和张沁儿吩咐着:“我和菁华到你们这里做客,都是我们打扰了你们,往后不要太客气了。”
  “哪里客气呢,我们乡下总共也就这些东西了,林伯母你早些歇息吧,我先回屋了。”别过之后,张沁儿就朝自己的房间走去,中午没有午睡,这会儿是有些疲倦的感觉了。
  想起今天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嘴角不由得泛起笑容,张志仁和杨氏以及冯氏都不是善于热情待客的人,先前宋漪凝虽然身份贵重,但是只身一人,脾性也好,久而久之杨氏倒不觉得拘束尴尬。
  可是林氏和李氏不同,先不说李氏所代表的刘氏商会在临川县有所影响,就说林氏可是郑伯景的夫人,这富足村所有的人都可以说受了郑伯景的恩泽,招待起来,自然难免心里压力极大。
  想到这里,张沁儿也不急着回屋,转了个弯拐进杨氏的房间,和杨氏说悄悄话去了。

☆、253。第253章 :准备榨糖作坊

  林氏和李氏在富足村住了三天,并非她们不习惯乡野之地,而是刘康盛派人来接了。
  刘康盛带着一对人马过来,浩浩荡荡的,一进村,就引起村里人的注意,纷纷跟在附近看热闹。
  在前头带路的也是富足村的人,今天恰好在县城,又遇到刘康盛不知道富足村的路怎么走,就寻了他带路。
  “这就是富足村了,张沁儿她们家住在猪头岭那边,还得走一会儿。”村里的人说着,语气中有种底层人对上层人的恭敬和巴结。
  刘康盛甩了一锭银子给他,算是谢谢他带路了。
  那白花花的银子在阳光下,越发显得耀眼,带路的人手快的接住,仔细的辨了辨,这才收好,这一幕使得边上围观的人纷纷羡慕起来。
  “那一锭银子怎么的也有二两了。”
  “这人是谁?怎么给老宋家二两银子?”
  “不晓得,眼生的很,没见过。”
  老宋家的,也就是带路的人,赶紧卖弄着他的新鲜消息,小声而又得意的说:“这位就是刘氏商会的少东家呢!”
  “刘氏商会?那是什么?”有人不懂的询问。
  “哎,你是不晓得,刘氏商会可大着呢!可有钱了呢!不说别处的,就咱们临川就有好几家店铺。别看人家少东家因为带个路,就随手赏了二两银子,这点银子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毛毛雨呢。”
  “哟,这么厉害?这得多有钱啊?比起那些地主怎么样?”谈论八卦的人啧啧有声,声音中满是羡慕和嫉妒。
  “地主肯定没有他家有钱!”斩钉截铁的说着,地主最是小气,给他家做工还得东扣西扣,哪里有少东家大方!
  围着看热闹的人一路跟到张沁儿家门口,聚在旁边各自谈论着自己知道的八卦,议论纷纷,等站了好一会儿了,这才逐渐散去,不过就这么些功夫,关于刘康盛的身份,就闹的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动静大了,在院子里说话的林氏她们自然也察觉了,正要出去看情况,就看见刘康盛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些人。
  “娘,郑伯母。”刘康盛进门来,先给两位问好请安,这才回了李氏的话:“娘,府城那边传来消息,说大嫂的胎像不稳,前些日子还流了些血。”
  李氏吓了一跳,忙走过去拉着他厉声问着:“这是怎么回事?乔娟到底怎么了?”
  乔娟就是李氏的大儿媳妇,怀孕已经四个多月了,李氏还是等乔娟平稳的过了前三个月,这才敢出门的,谁知道还没有过去一个月,就听到出事了,这做婆婆的怎么能不急?
  “是王二过来报信的,具体也不太清楚,只是……听说大哥前些日子看上一个歌妓……”剩下的话欲言又止,但是李氏哪能听不出来?
  脸色逐渐沉了下来,手指忍不住紧握,想起乔娟的温良恭顺,想起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第一个孙子,李氏的心中就忍不住气愤!
  听了这样的事情,她也顾不得别的了,知道刘康盛这是过来接她马上回府城的,连忙对林氏说:“家里出了事,我得马上回去,你是和我一同先回临川还是再住几日?”
  林氏上前握着她的手安慰:“事情还没有明了,你也别太生气了,小心气坏了身体。我和你一并回去吧。”
  这会儿张沁儿和张乐儿也是不敢留人的,赶紧帮着去给林氏李氏收拾东西,杨氏倒是还顾着刘康盛是客,迎着他去堂屋喝茶等着。
  刘康盛是头一回来富足村,但是关于富足村的听闻却是听了不少,在他有意为之下,从杨氏口中知道了不少事情。
  李氏归心如箭,不多时就已经收拾妥当,和林氏一起上了刘康盛的马车,刘康盛也不再多说,片刻不耽搁的让人赶车朝临川走去。
  张沁儿和张乐儿目送她们离去,这才重新回到家中。
  林氏和李氏虽然走了,但是村子里还是掀起一股八卦潮流,大家议论纷纷,对于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大富大贵人家的八卦是带着兴奋剂的,能够通过八卦窥视一二,满足自己的心理平衡。
  只是三人成虎,这八卦说到最后实在像是天方夜谭了,各种荒谬。
  张乐儿生了几天的气,撞见别人在背地里说刘家的八卦,就忍不住发气,有几次甚至忍不住和人吵了起来,闹的最新的八卦非但有刘家,还牵扯上张乐儿家了。
  “他们懂什么?尽在那里瞎说!”张乐儿气呼呼的哼着。
  “这有什么好气的?嘴巴长在别人嘴上,说什么自然是别人做主的。”张沁儿不以为然,虽然现在什么话都有的说,离事实的真实情况早已经不知道歪了几楼了,但是郑家和刘家都不是寻常人家,郑家又于富足村有恩,所以一些难听的话倒是没有。
  “哎,也不知道刘夫人的大儿媳妇怎么样了?那天刘少爷说的那句话真是咱们猜测的那样?他大哥竟然为了一个歌妓而使怀孕的妻子差点小产?这怎么可能?”张乐儿瞪大一双美丽的眸子,饶是她心里早已经知道了,还是忍不住期盼,忍不住不信。
  张沁儿瞟了她一眼,心里是很想说句狠话的,但是也知道这种事情张乐儿自己不看透,她说什么也是无用的,索性都不回她话,只低头画着手中的画。
  她画的自然就是榨糖的工具了,这会儿离甘蔗成熟只差一两月了,是时候该把作坊和榨糖工具都一一准备好,那些没有的,也得提前找工匠打造好。
  何况榨糖需要用到的巨大石磙足有一吨多,必须提前和石匠说好,这才好去寻找合适的材料,除了石材外,木材也得提前砍伐阴干备用,另外就是还得找铁匠打造一些造型别致的大锅,说是大锅,其实有些像鼎,这是到时候用来熬糖用的。
  作坊的地址早已经选出来了,并没有选家附近,而是隔了一些距离,省的到时候榨糖的时候,声音太吵,杂音会传过来。
  山路不平,崎岖难走,不过张志仁早已经找了几个人一起把地方弄平,又开始开窑烧砖,挖地基搭作坊,一切都忙活起来,家中原本有五百只鸭子,也因为送了两百只去林子村,而省了不少心。
  为了这两百只鸭子的事情,张志仁特意出钱,在崔家附近搭了一个棚子,又出了鸭子食用的饲料,吩咐崔家兄弟每天把鸭子从村头赶到村尾,那些草丛茂盛,多蝗虫的地方,一定要走一走,省的真有蝗灾,祸害了庄稼,林子村的人听说了,也不曾说什么闲话,今年天旱,大家也是打心底害怕会发生蝗灾的。

☆、254。第254章 :蝗灾爆发

  时间慢慢的过去一个月,就在张沁儿家的榨糖作坊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不只是临川,大半个江西省都发生了规模极大的蝗灾,就连府城也不例外,一时之间众人谈蝗而变色!
  已经三月未曾下雨,炎热的太阳无情的烘烤着这片大地,将所剩不多的水分一并蒸发了去,别处张沁儿不知道具体情形,但是富足村的水源一日不比一日了。
  河道原本就不是水流量多的,现在更是少的可怜,而人工挖出来的水库也因为放水灌溉庄稼的缘故,不剩多少水了,只有水库底部还有部分浑浊的水。
  眼红张沁儿家养鱼赚钱,而承包水库的人此时正后悔不已,水库里没有水,还怎么养鱼?眼看着死鱼一天比一天多,急的他团团转,嘴角冒着水泡。
  后来听人说,怎么不去张家瞧瞧情况?
  他才想起这桩来,是啊,张家可是挖了三个池塘的,虽说这三个池塘都是私人的,不需要放水灌溉庄稼,但是这里的水大多是从河水中取的,这会儿也快没有什么水了。
  于是到了猪头岭这边,也不急着去找张沁儿家说话,而是绕着张沁儿家的池塘走了走,看了看情况,发现他们家的池塘虽然水少了一些,几乎能见底,但是死鱼并不多。
  这也是因为今年挖了三个池塘,每个池塘放鱼并不多的缘故。
  当然了,除了这个原因,张沁儿还让张志仁开始拿网捞鱼,把部分鱼杀了,去除内脏,做成鱼干,这样利于保存一些。
  鱼干有两种制作法子,一种是最简单的,杀了分开晒干就是,一种就是用烟熏制成腊鱼,腊鱼的口感会比风干的鱼好吃,但是制作过程麻烦,并且还需要用上食盐腌制,而食盐价钱贵,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承受的起的。
  于是承包鱼塘的人在取了经之后,也回去拿渔网把仅剩的鱼全部打捞起来,制作成鱼干,不过这会儿鱼还没有彻底长大,大多都是七八两,最多一斤,做成鱼干之后,更是轻了不少,加上还有部分死去的,今年养鱼的人算是大亏了!
  承包水库的人亏的厉害,整个人都了无生气了,倒是他家婆娘受不住亏损,到张沁儿家门口大吵大闹了几次,无非就是骂张沁儿害他们家亏本,要不是张沁儿出什么承包水库的主意,他们家哪能就亏了?
  吵吵闹闹了几次,言下之意就是得张沁儿家出一部分赔偿的,不然不肯罢休。
  这件事闹的整个村子里都沸沸扬扬的,有的人认为张沁儿家确实该赔钱,而有的人则认为出主意虽然是张沁儿,但是做决定的可不是张沁儿,再加上去年风调雨顺,谁知道今年就天旱?
  更何况因为天旱,张沁儿家的池塘虽然没有放水,水位也降低了不少,能够养的鱼也减少了许多,按理来说,张沁儿家也是亏的厉害。
  更何况她家今年可是出大价钱去外地买了大闸蟹和青虾来的,眼看着水位枯竭,大闸蟹和青虾也死了不少,每天张志仁都要在池塘里打捞死去的鱼虾,不过这些鱼虾也是有用的,可以给鸭子吃。
  这件事闹了许久,最后张沁儿实在烦不胜烦,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好把面子完全撕破,但是让她真的赔钱,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不说别的,就说凭什么?
  当初承包水库养鱼的法子的确是她提出的,但是也明明白白和人说仔细了,水库是公家的,承担着天旱放水灌溉农田的重任,所以水库养鱼是有一定风险的,那那人眼红她家养鱼赚钱,这才急巴巴的跟风赚钱,却又不想承担任何风险。
  不过最后的解决法子就是张沁儿出面收购那户人家的鱼干,当然,价钱会优越许多,然后就是说服张老头以及村里其他的耆老,免除了承包水库的钱,这事才算解决掉了。
  外头发生蝗灾的消息还是田家传出来的,因为富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又低,再者因为那五百只鸭子的功劳,许多蝗虫幼虫早就被鸭子吃掉了,别的地方的蝗虫又还没有结群成对的飞过来,所以受到的影响远远不如天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