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39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39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明是熟悉的五官面孔,也没有特意打扮穿戴,但是在柔和的灯光下,在微风轻拂起她长发,发丝乱舞,扑打在面庞上,无端就多了几分风情了。
  敏感的注意到郑成凯不同于往日的眼光,张沁儿怪怪的瞧了他一眼,问着:“你在看什么?”
  “额……看船啊!”郑成凯胡乱朝水里一指,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听到一道略熟悉的声音来。
  “少爷别急,马上过来。”这是谢老三的声音呢!
  郑成凯闻声看去,发现谢老三又操控着他卖货的船只,正朝这边走来,看来郑成凯那胡乱一指,让附近的谢老三看到,以为他要买货物了。
  谢老三太热情了,此时也不好辩解,郑成凯摸了摸鼻子,心想胡乱买些看中的。
  等谢老三的船只靠近了,发现这会儿他船上除了吃食,还有一些女人戴的头花和竹笛竹萧等,因为是要卖货,所以谢老三船上也挂了不少气死风灯,把所有的货物都照的异常透亮,张沁儿仔细打量了一下,终于在那堆简单的乐器中发现一个略熟悉的东西来:“咦,给我瞧瞧那个葫芦造型的玩意儿。”
  谢老三准确无误的把张沁儿要的东西递上去,嘴里殷勤的说着:“姑娘眼光就是好,这可是从云南那边传过来的乐器呢,声音可好听了。”
  张沁儿低头打量着手中的物件,终于确定这就是葫芦丝,的确是云南一带少数民族最爱的乐器,前世去过一些古镇游玩,都有人一边吹葫芦丝一边销售葫芦丝的。
  因为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又古朴,柔美,典雅,让人一听就记住了,加上很容易学,略通音律的人很快就能够学会一首简单的曲子,张沁儿倒是也会上那么一两首。
  “你会吹么?”张沁儿把玩着这带着几分熟悉感的葫芦丝,心情很好的问着。
  这可把谢老三难住了,他不好意思的说:“我就一个粗人,哪里会吹呢!”
  “那谁会吹?”
  “倒是少的很,只有几个苗人会吹……罢了罢了,我是知道姑娘这是想砍价呢!”谢老三不愧是精明老道的商人,原本还老老实实的回答,转眼间就猜测到张沁儿的本意了。
  张沁儿倒没有不承认,而是大方的说:“你要价太贵啦!这东西又压在最下面,可见是不好卖的,我瞧着样子不错,你就照本卖了吧!”
  谢老三犹豫了一下,然后笑着夸赞张沁儿聪明:“姑娘可真是水晶般透亮的人呢!竟然猜的这样准,因为会吹的人不多,而富家老爷小姐们还是最爱古筝古琴,这玩意不过是听个新鲜罢了,既然姑娘要,那就算你本钱吧!”
  于是报了一个本钱价,张沁儿一听觉得不贵,就拿出钱付了账。
  待谢老三将船又划到别处去销售货物时,郑成凯才好奇的说:“他既然说会的人不多,你难道会?”
  “不会!”张沁儿理直气壮的说:“我瞧着有趣,买着玩的。”
  郑成凯默了默,也夸了句:“是挺稀奇的,也不知道拿这个吹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我听人说云南那边瘴气林子多,又山高路远的,民风彪悍,有心想去瞧瞧,又觉得远了些。”
  张沁儿脑海中浮现出一副地图,迅速的把距离默算了出来,然后说:“还是算了吧,也太远了些,何况途中危险,又没有什么赚钱的。”
  江西离云南隔了好几个省呢!就算是坐火车都得许久了,更何况是以现在的交通工具,还是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的好。
  郑成凯也只是提一提,自然不再说,接过张沁儿手中的葫芦丝,放在嘴边轻轻的吹了吹,顿时一道音色特殊的声音响了起来,音质很清亮,不同于古琴的哀婉缠绵,葫芦丝的音色无端就带着一股欢快的气息在里头,让人情绪感到喜悦起来。
  郑成凯来了兴趣,说:“这玩意还真意思。”说完他按照吹笛子的法子来吹,结果却觉得有些不对劲,音调显得怪怪的。
  张沁儿静静的欣赏了好一会儿,看他还没有掌握要领,不觉笑着说:“要是都这般一碰就学会了,这玩意也不会压箱底了。你给我!”
  郑成凯狐疑:“你不是不会吹吗?”
  张沁儿不答,接过葫芦丝,先是那帕子仔细擦过,这才酝酿感情,吹了一曲最有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来,这首曲子十分欢快,把月光下的凤尾竹美景描述的淋淋尽致,前半段的时候,音色有些凝滞,不太通顺,但是等下半段的时候,张沁儿已经找回当初的感觉了,也就越吹越来好。
  郑成凯也是懂音律的,虽然张沁儿吹的这首曲子对于他来说十分的陌生,但是也不妨碍他欣赏,自然明了曲中的意境,十分的心喜。
  等一曲完了,余音绕耳,静默了片刻之后,才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你不是说你不会吹吗?这可不像胡乱吹的。”
  张沁儿丝毫不惧,得意的说:“我骗你的!要不是这样说,谢老三会便宜卖了?”
  船家婆子赶紧在旁边夸张的说:“哎哟哟,最会做生意的谢老三竟然也有失手的时候,看老婆子我明天不笑话他去!”
  郑成凯依旧狐疑,张沁儿一个普通的乡下姑娘,怎么会懂这从云南那边传来的乐器?只不过张沁儿早已经给了他无数的惊奇。
  所以这回也不过心下狐疑,面上也不再显色,因为觉得前头曲子不错,就催促着:“再来一曲。”
  “嗯!”张沁儿见他不追问,提起的心稍稍放松了些,想了想,还是说了句:“这是以前逃荒时听人吹过的,因为容易学,我粗略学了学而已,也不算精通,除了这首曲子,就只会一首了。”
  说完,就吹了一曲《梁祝化蝶》,她倒是说了真话,她所会的的确只有这两首曲子了,能够如今还记得,完美的吹奏出来已经不容易了。
  “好听,这曲子叫什么名?”郑成凯赞赏不已,这样一个小小的玩意,竟然能够吹奏出这样好听的曲子来。
  张沁儿却摇了摇头,说:“不晓得呢!我吹的也不全,那人不过萍水相逢,粗粗教了些。”
  因为怕他问杨氏他们,于是加了句:“我悄悄和人学的,家里人也不知道,你可别乱说!”
  “行!反正我算是知道你胆子大的很!怕是瞒了家里人许多吧!”郑成凯哼唧着,因为想着要替她隐瞒,于是想趁机压榨些好处,就说:“不管是什么曲子,我听着不错,你就教教我吧!”

☆、321。第321章 :见面不识

  悠扬动听的葫芦丝声从宁静的湖面传了出去,迥于其他乐器的音色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附近船只听到后,都凝神静听了会,却发现乐声时而顺畅,时而凝滞,一听就知道是初学者了。
  郑成凯学了半个时辰左右,就把葫芦丝的入门学的差不多了,因为没有曲谱,一首完整的曲子他还是无法吹奏出来,但是凭借着他的记忆,倒是能够吹出大段的曲子了。
  如今的曲谱和后世的曲谱是有很大不同的,就算张沁儿记住了曲谱,也无法写下来给他,所以只好一段一段的教,好在这两首曲调都不算太难,倒也容易上手,其余的则全部靠他自己的记忆和理解了。
  待曲子越吹越顺畅的时候,就听到一道激扬的琴声响了起来,琴声铿锵有力,让人听到就感觉到一股激扬大气的感觉,仿佛赞扬一片美景,又仿佛沙场作战,一股英雄情怀油然而生,热血沸腾。
  附近的船只听到这道琴声时,各种乐器也渐渐停了声响,无一不在静默着聆听。
  船家和船家婆子都是俗人,不同音律,不过常年在这鄱阳湖上谋生,自然知晓文人雅士们的爱好,此时也垂手静默着,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怕扰了客人听曲。
  待一曲散去,犹给人一种绕梁三日的回味之感。
  “真是好琴艺!听曲调似乎是《广陵散》又觉得有些不对。”郑成凯拍手叫好,《广陵散》曲谱已然消失,今世留下的不过寥寥几段,被人当作《广陵散》传唱而已,郑成凯曾经听过,现在一听就知晓弹奏的人应该在《广陵散》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了。
  敢改这种千古绝唱,这胆量可不是一般的大,而听琴声,虽然不知真正的《广陵散》是何滋味,但是这样也挺不错了。
  “船家,赶紧上前,我去瞧瞧是哪位在弹琴。”郑成凯情绪激昂,赶紧吩咐船家,船家自然听从,手中熟练的操纵着船桨,将船只朝那艘传来琴声的大船靠近,不只他们一艘,附近听到琴声的都渐渐朝那艘大船靠近,待离的近了,张沁儿才看清楚那真是一艘大船!比湖面上任何一艘船只都要大的多,并非普通的画舫,而是上面建了两层的楼房,约十来间房间,一看就知道这是适合长途跋涉所用的。
  楼房两旁挂着一串气死风灯,将整只船照的很透亮,门口处也挂着四盏宫灯,宫灯富贵清雅,映着雕花门房,出奇的古朴好看。
  船只还未彻底靠近,郑成凯也还没有来得及发出问候,大船甲板上立着的小厮就声音响亮的说:“我家公子见今日良辰美景,乐声迷人,这才起了兴致,弹奏一曲,只不过我家公子喜欢独处安静,还未各位莫要上前攀谈。”
  直接的拒绝让人恼火的很,有人不依了,站在船头冷声说:“虽然有才,不过也太傲然视物了些!想必人品一般!”
  “罢了,听琴声就知道是清高冷傲之人。”
  “走吧,能听这么一首曲子已是幸事。”
  隔的很近,张沁儿能够听到各家船只上传来的声音,也能够看清楚大船上的小厮,在宫灯下,小厮穿着一件崭新的冰丝绸子衣裳,神态贵气,打扮的干干净净,头发上用一根白玉簪着,看上去不像谁家小厮,倒像是谁家的公子哥了。
  这模样一看就知道是真正有家底有权势的人家,所以大家纵然不悦,也不过暗地里牢骚几句,倒也不敢强求,纷纷离去。
  郑成凯打量了那艘大船片刻,默然无语,见那艘大船渐渐朝湖心而去,才叫船家靠岸,打算回去休息了。
  “以前总觉得古琴弹奏麻烦,哀音缠绵,都是女子常爱的乐曲,所以不耐烦学,今天听了这人弹奏的,才觉得这是真正的琴音啊!”郑成凯望着越来越远的船只,低语说着。
  船只渐渐靠近岸边,岸边灯火通红,已经有不少船只在排队,船家不急,就在边缘等待着。
  张沁儿对古琴不太熟悉,这会儿自然搭不上话,只觉得这样的曲子真好听。
  此时她的心思倒不在曲子上,而在船头甲板上的那名小厮身上。
  总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却又实在想不起来了。
  待排队上了岸,郑成凯和张沁儿就带着石榴朝客栈走去。
  此时已经不早了,许多不在船上过夜的人都纷纷靠岸回去,倒是热闹了一番,路边上还有不少做生意的贩子,在售卖着今天最后的生意。
  回到客栈,沐浴清洗之后,上床便休息。
  一夜好梦。
  第二日早晨并没有在客栈吃东西,而是打听了附近有名的小食,去吃了几样,因为风光大多在湖面上,所以倒也没有怎么逛了,直接往码头赶去,打算在中午时回到家中。
  因为游玩已经尽兴,所以这回船家划船十分给力,一片扁舟顺风顺水,沉浮在宽阔的湖面。
  红彤彤的日头高高挂起,水面被烈日蒸起一片蒸汽,缓慢上升,渐渐和天上的云彩相融合,人置身在湖面,仿佛身临仙境。
  正午的时候,总算到了昨日登船的地方,郑成凯把船钱结算了,和张沁儿一块儿上岸,就在码头边上叫了一辆两轮的小车,将他们送到郑家。
  在外面游玩了许久,又正是太阳最烈的时候,刚进家门,和林氏打过招呼,就回房歇息去了,郑成凯精力十足,又跑出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午睡醒来,日头已经不再那么炎热,石榴并不在身边,拿着脏衣服给婆子洗去了。
  懒懒的在床上闲做了片刻,不甚清明的脑子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那个大船上的小厮是陆泰宁的!之前曾经见过,难怪昨天看到时,总觉得怪熟悉,又一时没有想起是谁来!
  轻拍了一下脑袋,张沁儿感慨不已,没想到陆泰宁又到江西这一带游学了,还以为这样的大人物今生该是再也见不着了。
  又想到他的琴声如此的好听,其中蕴藏的豪气和锐气昭示着他满腹才情,有着欲要一飞冲天之势。

☆、322。第322章 :准备待客

  乱想了一会,张沁儿梳妆打扮,朝正院走去,寻林氏说说话儿。
  林氏的房门紧关着,小巧和钱儿在外头的凉席上安静的做着针线,一看就知林氏这会儿还没有午睡起来呢。
  小巧看见她,忙小声的说:“今天夫人睡的晚了一些,怕还要一会儿才起身。”
  张沁儿又无要紧事,自然不在意,坐在旁边看她们做针线。
  小巧做的是一面绣花扇子,上面绣着一朵大红牡丹,牡丹底下是碧绿的叶子,在枝上却停着一只画眉鸟,嫩黄的嘴正在啄着花瓣。
  钱儿做的是一个香囊,水蓝色的缎料上绣着几朵白色的栀子花,显得越发小巧可爱。
  庭院的石榴树花开似火,空中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水汽,先前张沁儿并不觉得,但是在湖上待了一天之后,对这种水汽熟悉了,大老远都能够辨别的出来。
  瞧了一会,张沁儿也来了兴趣,知道自己绣活一般,也不敢去绣她们已经绣了一半的,生怕给毁了,见针线篓里还有几样裁剪好的手帕,并未绣花。
  询问这些手帕是否有大用,小巧说:“没有呢,只不过现在天热,多做几个帕子放在身边擦汗罢了,沁儿姑娘要是想做一条手帕,就选一块吧!”
  手帕的料子就有好几样,有滑溜的冰蚕丝,也有纯棉的素布,还有一种湖绿色的轻罗,张沁儿打量了一下,选了那块纯棉的料子,纯棉吸汗,这才实用,别的帕子都是瞧着好看,配衣服出门做客罢了。
  针线活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张沁儿没打算绣太过于繁杂的花卉,只打算在一处角落绣上一丛兰花,大多是兰花叶子,只有一朵盛开,两朵将开未开的花骨朵。
  算是简单的,却也绣了大半个下午才绣了不到一般,里头传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