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45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45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妹相处融洽,两家那种无形的尴尬也顿时化解了,杨氏对这一切的变化很满意,人后就常夸张沁儿这般做的对,都是姐妹,不管有什么矛盾,都犯不着像先前那样。
  就连冯氏,也对张沁儿露出格外浓烈的笑容来。
  时已六月下旬,已经迎来酷暑,而池塘里种植的荷花也早已经陆陆续续开放了,吸引不少爱俏的姑娘过来赏花。
  张沁儿每日观察自己移植过来的菱角,虽然还活着,但是长势并不好,在碧绿荷叶和粉红荷花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平淡无奇。
  作为新品种,自然格外受到关注,第一天回来时,张沁儿就郑重和全家人说了这是菱角,她打算培植菱角和荷花一块儿养,也郑重的告诉小宝福儿,让他们告诉全村的孩子,别以为这是杂草就乱弄死了。
  日子在平淡而忙碌中慢慢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秋末北风起的时候了。
  地里的水稻高粱等作物早已经趁着太阳好的时候收割晒干装仓了,张沁儿家年前购买的那五十亩上好的水田是租出去的,这会儿收了不少租子,张志仁整日忙着碾谷,有了这些稻谷,他们家一年的口粮都不用再到县城里买了,可省了不少事。
  而地里的红薯也一一收进地窖的时候,甘蔗也就到了收割榨糖了。
  金秋的富足村,人人都异常兴奋,整个村子几乎大部分人家都是种了不少甘蔗的,个个都眼红去年张沁儿家榨糖赚钱,都想着自家好好赚一笔,所以一等甘蔗即将成熟,村里几个种植甘蔗大户就开始找张志仁商谈如何榨糖的事情了。
  这件事,张沁儿一家是早就商量过的,所以别人来问,张志仁就将自家的决定说了出来。
  榨糖有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张沁儿家出面按照市价收购散户种植的甘蔗,一种就是种植大户到张沁儿家榨糖,给予一定的人工费,大致是每榨糖一百斤,就要收十斤的火耗,由于排在第一家开稿,锅、盆、桶、瓢里难免要粘上许多糖,所以就由张沁儿家第一个榨糖,她家榨完之后,再由其他的人家排队榨糖。
  榨糖一百斤,收十斤糖,榨糖的事情也不用自家操劳,很多人一算账,觉得还是可以接受,那些种植多的,希望赚大钱的都纷纷接受了。
  至于那些散户,有的是家里的地少,无法大面积种植甘蔗,有的则是家里的人手少,所以大多只种了一两亩左右,这样甘蔗并不多,零散的去卖糖也麻烦,所以纷纷决定按照市价卖给张沁儿家。
  而甘蔗价高,一亩甘蔗的收益竟然比起一亩稻谷的收益还要高,何况水田需要地好,人还要精心侍弄着,不比甘蔗耐旱又不用时常打理,这样一算账,大家纷纷觉得种甘蔗的利益高的很。
  那些没种的,或者种的少的,都纷纷后悔不已,暗地里打算明年除了粮食,其余的地都种甘蔗才好。
  这如何榨糖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收割甘蔗。
  即使张沁儿愿意大方的将收割甘蔗的法子贡献出来,那些种植的多的人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割好,他们又不比张沁儿家,有长工干活。
  大家商议了好一会儿,都决定请散工,也不用到外面请,就从村里找就行,村里并非人人地多,自然有闲置的劳动力。
  但是大家的甘蔗都在同一批种下的,自然也在差不多时候收割,这如何请人,请哪些人等等,又各自商议了许久,确定各家不会重复请同一个人才作罢。
  在村里人商量的时候,张沁儿家则早已经开始收割甘蔗了,林子村种植的甘蔗不多,就由崔家兄弟在那边负责,张志仁则让崔家兄弟临时请了两个人帮忙,收割下来的甘蔗,就运送到富足村来。
  榨糖作坊一开,就注定得忙碌好几个月了,榨糖机和糖寮里面的大锅等物,早已经清洗干净,柴火备足,牛也早已经定下。

☆、332。第332章 :榨糖开工

  就是人工也早已经提前几个月就定下了,因为这次不像去年,需要榨的糖不多,随便请几个人帮忙就行,这次需要榨糖的甘蔗很多,而榨糖作坊只有一个,为了充分使用,张沁儿按照前世榨糖作坊的经验,将干活的人员排了两个班。
  这两个班是轮流的,并且将人工也分的很细,碧如稿盘上两班倒,每班四人:负责朝石磙里塞甘蔗的叫过稿匠,将榨过水的甘蔗送还过稿匠的叫捡稿匠,驱赶牛不断拉磙的是吆牛匠,负责牵牛换班、运走稿皮的是牵班匠。还有一个牛牌子,也叫牛班长,负责侍候牛,还负责煮半夜那顿交班饭。
  稿盘上上下两班共九个人。牛则是每三条牛一个班,每天须七个班,每天共有二十一条牛轮流上班。
  这个计划刚定下来的时候,张志仁简直傻眼了,人倒是好办,问题是需要二十一条牛啊!这牛还必须是成年力壮的牛才行!
  而且一天轮流七个班,简直就是日夜干活的节奏,他觉得张沁儿这个方法也太磨砺人了些,而且就算甘蔗汁源源不断的榨出来,熬糖还需要过程和时间,这简直就是日夜不眠了,于是酌情提出意见,最后在张沁儿的劝说下,倒是又添了五个大锅,因为大锅比榨糖机好弄,只费了几天功夫就收拾好了。
  但是即使如此,张志仁还是减少轮一个班,每天六个半,十八条牛就行了,这样人不那么累,牛也好凑齐些。
  富足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整个村子也有二三十头牛,去除老牛和牛犊,也能够勉强凑齐十八条,又因为这些牛是有偿租用的,冬天的牛本来就是闲职白养的,这样一来,村里养牛的人家,凭借这些牛,也能够赚上不少钱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张志仁将所有请来干活的人都请到家中畅快的吃喝了一顿,说了些励志的话,又说榨糖后,就麻烦各位辛苦些,等忙碌这几个月,就能够过一个丰足年了。
  第二日正式榨糖的时候,一大早这些请来帮忙的人就已经穿着齐整过来了,张志仁在榨糖作坊门口放了两串百子千孙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和热气腾腾的硝烟味,使得整个村子都十分的热闹,许多人家都格外好奇过来看热闹。
  人工是早就分配好的,大家各司其职,不多时就从生疏化为熟悉了,干起活来十分起劲,张志仁忙着在榨糖机这边盯着帮忙,而杨氏则带着张沁儿在后面的糖寮盯着帮忙。
  如今要榨的糖多,都要请这么多人手帮忙榨甘蔗汁,自然能不像去年还是自家亲自烧火熬糖了,因为熬糖倒不是一个太费体力的活,在乡下,女人就能顶半边天,力气丝毫不小,杨氏早就暗地里考察村里的妇人们,看谁的力气大,谁又是品行好的,是靠得住的人,若是看中了,就上前询问是否愿意到她家糖寮做事,至于熬糖的技巧,也会传给这些做事的女人们。
  这个时候,一般技术性的东西都是有保密性的,去年张沁儿家榨糖的时候,也遮遮掩掩了一阵子,但是今年甘蔗这么多,必须请人,这熬糖的技术自然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大方的告诉熬糖的女工们。
  只不过烧火、搅拌糖汁都是简单的体力活,如何点糖才是关键,如果不会点糖,那么就算熬出一锅糖来,它也不能成形,并且味道带着苦涩和酸味,这样的糖就算是失败品了,自家吃都会嫌弃的。
  所谓的点糖,就和点豆腐一样,都是最关键,最有技术的,碧如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第一锅的糖汁可以舀到第二锅了,什么时候糖色是最好,什么时候又要添加多少石灰水,如果添加的石灰水不够,又要再添多少等等。
  不过这些既是技术活,也是熟练活,就算杨氏手把手的教,也得大家熬的多了,才能够完全把握好。
  所以前期就需要杨氏亲自盯着大家放石灰水,和盯着糖色,一旦糖色差不多了,就赶紧让人把糖要出来放到木槽中,又要赶紧搅拌散热和成形切割等等。
  不过开工两天,张沁儿一家上下就累的不行了,事情太多了,并且日夜做事,做事的工人们还好,毕竟是轮班的,还有的休息,但是张沁儿是主家,一开始榨糖,那些工人也不是特别熟练,必须得人盯着指点,这日夜都操劳,一下子人的精气神就损失了大半。
  最后杨氏和张沁儿盯梢白天,张志仁盯梢晚上,而方家人和崔家兄弟作为张家的长工,是最先学习榨糖技术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十年的长约,又都是勤劳的人,用起来十分顺便,尤其是崔家兄弟,他们去年就参与榨糖了,所以很熟悉榨糖机要做的事情。
  等他们完全熟悉榨糖作坊的流程后,张志仁就将榨糖作坊的事情交由他们盯着负责,有大事才让人过去通知他就行。
  这样一来,张沁儿家才轻松了不少,不由得感慨果然需要多请几个长工才好。
  自张沁儿家的榨糖作坊开榨,村里上空就飘来熟悉的香甜味,惹的孩子们天天朝这边凑来,有胆子大的,就上前讨甘蔗汁喝,也有趁乱偷一些碎糖吃的。
  切割片糖时候,总有不小心切坏的,糖就碎了,这些碎糖要单独放在一起,孩子们不敢偷整块的,就盯上这些碎糖了。
  张沁儿家极为大方,只要别偷的太多,大家不过笑笑便罢了。
  看着张沁儿家源源不断的榨出不少糖来,其余种植甘蔗的人家个个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就到了自家,可惜张沁儿家本就是全村最大的种植户,一口气种了二百多亩,这收割下来的甘蔗,都能够堆积如山了!
  就算日夜颠倒,不停的榨糖,也得花费一个多月的功夫去了。
  何况为了避免各家争着榨糖,早在开榨之前,张志仁就把所有需要榨糖的人家找来抓阄,按照抓阄来排前后,这样就避免纷争了。
  等自家清闲些了,张沁儿就想起自己曾经答应林氏请她吃糖软的,糖软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必须得热糖浆才能够制作,于是趁着田家兄弟休沐回家时,就托他们带话给郑成凯,问一问林氏是否想吃这个糖软,想吃的话,得自己来了。
  又过了几天,郑成凯休息无事时,就带着林氏下乡了。
  自然郑伯景到鄱阳县上任之后,林氏本来就没有多少事情,一天到晚都嫌闷的很,一听张沁儿邀请她去乡下吃糖软,立即就答应了,只等郑成凯休息有空就动身。
  对于林氏和郑成凯的到来,张沁儿一家自然是欢迎的,张沁儿不爽约,亲自制作了糖软,郑成凯去年吃过,还记得这个味道,如今能够再吃,竟然吃了一大碗。
  看的林氏瞠目结舌,要知道郑伯景自从十岁之后,就不怎么吃甜食了,看着自家儿子吃的这么痛快,林氏也吃了一小碗,结果一尝味道,发现果然不错。
  何况此时天气已经微冷,能够吃上这么一碗温热的甜食,令人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了。
  “果然不错,这味道挺特别的。”林氏夸赞了几句,因为觉得口感不错,又吃了一小碗,这才拿水漱口,省的满嘴的甜味。
  接下来,林氏在张沁儿的带领下,参观了榨糖作坊,但是刚走到榨糖作坊前面时,一双秀气的眉头就忍不住蹙起。
  张沁儿自然知道缘由,去年榨糖的时候还好,虽说榨糖机的下面也有不少牛粪,但是毕竟不多,每天又都清扫干净了,味道也没有那么重,结果今年因为甘蔗太多,实行轮班之后,地上的牛粪简直不要太多啊!
  走到门口,就能够闻到里面那股味道了,对于乡下人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林氏这辈子怕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所以张沁儿只让林氏远远的瞧了一眼,就带去后面的糖寮了,只是糖寮又添了五口大灶后,里面简直炎热如同夏天,人在里面干活,只需要穿一件薄长袖就行了。
  张沁儿知道之后,就在糖寮的里放置了两个干净的箩筐,给这些干活的人放置大棉衣的,基本上大家进来脱衣服,出门穿衣服,穿着棉衣在里面,不到一刻钟,必定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了。
  所以,整个榨糖作坊林氏都只是略微瞧了一眼热闹而已,就随着张沁儿到家中休息了。
  趁着林氏来了自家,张沁儿就将如何销售红糖的事情说了出来:“去年我家榨糖不多,悉数送给刘氏商会,但是今年榨糖是去年的百倍,我怕刘氏商会是吃不下这么多糖的。”
  林氏早已经大致了解富足村一共种植多少亩甘蔗,又大致能够榨多少糖,心里就有数了,刘氏商会虽然是大商会,但是毕竟不以杂货为主,确实是吃不下去这么多红糖的。
  林氏点头应着:“的确,刘氏商会顶多能够吃下一万斤,再多是不能了。”
  一万斤听起来很多,但是这却是整个刘氏商会能够吃下的数目,如果张沁儿家想要卖一万斤给刘氏商会,刘氏商会虽然能够吃下,却要将以前供货关系断掉才行。

☆、333。第333章 :去府城

  刘氏商会合作的供货商,肯定也是多年合作,或者有所关系的,如今因为张家的缘故,让他们彻底断了这条供货,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张家也会被人视为眼中钉,日后想将生意做大,无形中又困难了许多。
  况且就算刘氏商会愿意,张沁儿家这次所榨的糖肯定会超过一万斤,不说自家的,其余人家榨的糖也得有个几千近万斤了。
  届时让大家挑着红糖满大街去卖,还不知道得费多少功夫,临川一个小地方也没有办法需求这么多红糖,到时候供大于求,糖价势必会受到影响。
  种种考虑之下,张沁儿和村里的红糖到时候应该也会一并以进价卖给大商人的。
  “我们打算去府城寻找能够吃下大量红糖的商人,因为我们对府城也不是特别熟悉,所以还请伯母指点下,府城哪家能够吃下这么大量的红糖?”张沁儿开口请求着。
  张志仁也一脸殷切的看着林氏,他已经被张沁儿说服了,决定上府城寻找大商户合作,再这之前,若是能够从林氏这里先打听府城的一些情况,也好提前做好准备了。
  林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想了想,她并不是特别关注这点,不过好在闺蜜是刘氏商会当家夫人的缘故,倒也知道一些。
  “要说府城最大的商会还是刘氏,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