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47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47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志仁此时也看到了那孩子手中的葫芦丝,当即就笑着说:“我女儿也是会吹这样乐器的,不过她会的不多,只会两首曲子罢了,这次怕是想向梁兄学习一二呢。”
  梁举子一愣,盯着张沁儿‘哦’了声,很抱歉的说:“吹箫我自认不错,这异族的乐器,我却知道不多,不如请沁儿姑娘吹奏一曲来听听?”
  张志仁一愣,虽然他觉得自己女儿有才华能使他面上有光,却没有想到这梁举子会当场要求张沁儿吹奏乐器。
  不由得迟疑的看着张沁儿,这船上有男有女,大家坐的彼此又挨的格外近,张沁儿这样当众吹奏,实在是有些不太好。
  张沁儿摇了摇头,谦虚的拒绝了:“我哪里会什么音律?不过是乡下孩子胡乱吹着玩儿的,别听我爹瞎说呢。”
  张志仁嘿嘿笑着,并不多言。
  梁举子虽然有心想看看这乡下姑娘究竟有些什么才艺,却也知道不能强人所难,再提就惹人讨厌了,便不再提这事。
  时间慢慢的过去,冬天天黑的早,等光线渐渐昏暗时,船家就传来一声嘹亮的吆喝:“快到府城码头了,大家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准备下船。”
  一听这话,大家都情绪激动起来,赶紧收拾着行李,纷纷走到甲板上,透过模糊的光线远远看过去,能够看到码头上依旧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不多时,船只渐渐靠岸,船家把锚抛到岸边,固定船只,船身渐渐稳当了,就让大家排队上岸。
  张志仁也和梁举子告辞别过,挑着担子带着张沁儿下了船,梁举子不爱和人挤,落后几步,等船上大半人都下了船,这才风姿优雅的带着小厮慢慢的下了船。
  码头在城外,此时城门已关,张志仁就带着张沁儿开始寻找起客栈,张志仁发家还没有多久,往日里都是节约惯了的,这会儿找了几家看上去不错的客栈,一问价钱,却比临川最好的客栈还贵,不由得迟疑了,带着张沁儿继续找别家客栈去。
  要知道府城物价贵,尤其这里又是在码头附近,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繁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一带的物价都是极贵的,张志仁就像一个典型的乡巴佬,苦巴巴的问过一家又一家,那些店小二因为他们住不起,耽误了招待的功夫,而丢了好几个免费的白眼过去。
  等问过五六家后,张沁儿实在忍不住了:“爹,咱们家又不是没有钱,也不是要住多久,就一晚上而已,等明日寻了马车进城就好了。”
  “这房子也不是很好,却要这么贵的价钱……”张志仁依旧有些迟疑,这些房子实在不值这个价啊!
  张沁儿知道张志仁这是舍不得,先是打量了一下这片街道,然后在心里想着说服张志仁需要多久,这种车站效应在哪儿都是一样,离码头越近的,价钱也越贵,张沁儿想了想,就说:“那好吧,咱们去那条街。”
  她指了一条离码头较远的街道,张志仁没有异议,现在虽然天黑,其实还是很早的,于是父女两个继续走着,等走到那条街后,发现街道上的行人已经减少了不少,而开在两旁的客栈酒楼相比起之前那条街,数量减少了许多。
  寻了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张志仁上前问了问价钱,果然这里的价钱比前面那条街的要稍微低一些,虽然比起张志仁心理能接受的价钱还是略贵了些,张沁儿看张志仁一脸犹豫的样子,赶紧说:“掌柜的,我们要两间房间!”
  “好咧!”掌柜的一见小姑娘利落的下了决定,赶紧笑着说:“这位客官,府城码头这边向来是这个价的,想必你们也是一路问过来的,我敢保证我这里绝对是最低的了。”
  张志仁无奈,也不敢保证再问下一家是否能更便宜些,就问掌柜的要了两间中等的房间,不是张志仁不想要下等房,只是那房子住的大多是些糙汉子,张沁儿一个小姑娘住在那里实在不妥。
  先进了房间把行李放下,张志仁就问张沁儿是在客栈吃晚饭,还是去外面找吃的。
  傍晚风大,张沁儿陪着张志仁找客栈时,就已经吹了一肚子的冷风了,这会儿也不愿意出去,就和张志仁在客栈随意叫了两个菜来吃,吃完后就叫店小二送热水去房间,洗漱后早早的歇下了。
  第二日一大早,父女两个在客栈用了些包子白粥,结账后便寻进城的车辆去了,到中午时,已经进入府城最热闹的街上了。
  张志仁已经向车夫打听过刘家、宏记以及赵、陈、王等三家的具体位置,刘家和宏记的蒋家倒是住的比较近,一个在柳树胡同,一个就在隔壁的蒋家胡同,其余的赵、陈、王等三家则住的比较杂。
  不过张志仁是打算先拜访刘家,如果刘家能够帮忙牵线,让他们和蒋家接触上,那就更好了,所以张志仁吩咐车夫帮着他们在柳树胡同附近寻找一家合适的客栈。
  那车夫也是热心肠的人,常常送人从城外进城内,对府城都极为熟悉,在他的帮助下,选了一家和悦客栈,张志仁进去一看,客栈的角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而价钱也在张志仁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于是在付车钱的时候,还多给了十文钱,算是谢谢这车夫的帮忙了。
  车夫能够多赚十文钱,心里也极为开心,笑着哈腰离去。
  等一切安顿下来,时间已经不早了,自然不好冒然上门拜访,张志仁和张沁儿在客栈吃过午饭,就轻轻松松出门逛街去了。
  府城自然百般繁华,无论是绸缎铺、宝货铺、还是粮食铺、药铺等等,到处都挤满了人,店小二嘹亮嗓子的吆喝声,招徕客人的俏皮话,以及各种讨价还价声,让人觉得格外的热闹,张沁儿寻了几家感兴趣的店铺,到里头逛了逛。
  她和张志仁身上虽然穿着对于乡下人来说是最好的衣裳了,但是在这府城里头丝毫不起眼,那些店小二只斜眼瞟了瞟,压根没有上前询问。

☆、336。第336章 :拜访刘家

  张沁儿也没有丝毫不悦,她好奇的打量着店铺和货物的摆放,发现这里的店铺比临川以及鄱阳县的都要宽大一些,货物摆放的整整齐齐,方便客人挑选把玩。
  进进出出几家店铺之后,张志仁就有些不太愿意逢店就进了,但是也不想打扰女儿的兴致,就站在门口街道上,看着这熙熙攘攘的街景,商铺鳞次栉比,一眼看去,层层叠叠,竟然看不到街尾。
  张志仁看的十分仔细,这才发现在每家店铺的招牌上,都有着一些独特的印记,比如旁边一家锦绣绸缎庄的招牌上就有一个红底黑字的刘字。
  一看便知这家绸缎庄是刘氏商会所有的,发现这点,张志仁着重找点心铺子活杂货铺看去,果然发现有好几家店铺的招牌上都有红底金字的‘宏记’二字。
  等张沁儿逛完这家店铺,张志仁就带着张沁儿朝宏记的铺子走去,张沁儿看着那招牌上的‘宏记’二字,倒也正常,这就类似前世的商标了。
  宏记的点心铺子做的十分的体贴,有散装和盒装的两种,店铺宽大,店小二也穿着干净的衣裳,束发,净面,看上去就显得十分干净。
  张沁儿眼眸一扫,发现整个店铺就连旮旯角落都异常的干净,做吃食的,最重要就是洁净,而这一点,宏记明显做的十分不错。
  因为明天要上门拜访刘家,所以张志仁就随着店里的伙计去看盒装的点心,有印花硬纸装的,也有藤条编织的小篮子,里面用油纸垫着,点心则垒成金条形状,十分好看。还有木盒和铁盒的,木盒雕花上漆,十分高档的样子,铁盒上则用绣花布料裹着,问了店里伙计,才知道这是从临川所产的抽纸盒上得到的启发。
  趁着伙计销售点心的时候,张沁儿就询问了伙计几个问题,比如店里一天大概能够卖多少盒装的点心,多少散装的点心,厨房一天用糖大概会用多少等等。
  伙计觉得诧异,谁来买点心,还问这些问题呢?不过这些问题也不算透露商家秘密,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了说。
  “宏记的点心铺子一共多少家?”
  “光府城就有刘家呢!每条街都有一家我们宏记的点心铺子!”伙计得意洋洋的回答:“府城之外的,也得有个十来家吧!”
  “哦,那杂货铺呢?我听说宏记是最大的商户,所以好奇呢。”
  “杂货铺我知道的不多,府城应该有个七八家左右吧,府城外面有多少就不知道了。”伙计虽然是宏记店铺里的人,但是显然他知道的不多。
  就算如此,张沁儿东问一句,西问一句,也将宏记每天的消耗糖的大概数量估计出来了。
  张志仁买了四盒不同口味的点心,在伙计被张沁儿问的无话可答时,爽快的结账走人了。
  等出了店门,张沁儿就说:“爹,这宏记果然厉害!如果他们肯买我们家的红糖,不管我们家有多少,他们都能够吃的下呢。”
  那伙计的回答,张志仁也听在耳中,自然点头:“江西这一带还没有多少产糖的,宏记的红糖都是从四川、南方那边进货的,如果肯要我们家的,运输方面就方便了不少。”
  四川和广西广州一带都是榨甘蔗汁熬糖,而北方则是用甜菜熬糖,只不过江西靠近南方,这边用糖自然大多是从南边进货的。
  张沁儿默默算了算帐,怎么都觉得自家的榨糖作坊能够在这里扎根稳定下来的。
  接下来张志仁和张志仁又去宏记的杂货铺打听了下红糖的价钱和红糖的品质,做到心中有底之后,这才拿着一堆东西回到落脚休息的客栈。
  第二日一大早,张志仁就穿着一新,提着表礼带着张沁儿,上刘家拜访了。
  刘家是五进的大宅院,占地宽广,几乎占了大半个柳树胡同,因为是商户,大门倒是很低调,不过漆的崭新的大门旁边站着两个穿着蓝布棉衣的门房,看上去也颇有气势。
  张志仁上前禀明了身份,要求拜见刘老爷。
  门房并不认识他们,自然不好迎他们进去,而是说:“稍等,我去请示下老爷。”
  张志仁点头,知道这是大户人家的规矩,垂手立在门外静等着。
  等了片刻,那门房匆匆回来,神态也比之前恭敬了不少,躬身请张志仁和张沁儿进门,进了大门,便是倒座,因为这宅子占地宽广,这倒座也显得极为有气势,这里都是家里奴才们住的地方,此时门窗紧闭着。
  穿过一个大院子,这第一个院子设计的十分大气简洁,待穿过一个月亮门,绕着一处花园走了一会儿,就进了垂花门了。
  过了垂花门,这才真正进入宅子的后院,是家里主子们居住的地方,在门房的带领下,张志仁和张沁儿进了正院,绕过一处种满金黄色菊花的花圃,就到了正院的花厅。
  刘家的主人刘铭和李氏已经坐在里头,准备待客了。
  刘铭并没有见过张志仁和张沁儿,不过李氏都是见过的,当即看见他们父女两个进来了,赶紧笑着起身,吩咐丫头们看座上茶。
  张志仁和张沁儿先是给刘铭和李氏见了礼,才说明来意:“因为我父女要来府城办事,郑夫人就托我带信一封给刘夫人。”
  李氏高兴的说:“真好,我也有些时日没有和她通信了,眼看着快到年关,家里店铺的事情都多的不行。”
  张志仁赶紧递过信,李氏接了之后,也没有避讳,而是当即拆开看了起来,等看完林氏的信之后,对张志仁和张沁儿的来意也大致了解了。
  怕张志仁不好直接要求,李氏略想了想,就主动提起:“今年你家榨糖作坊开工,一年大约能榨多少斤红糖?”
  张志仁忙说:“已经开工半月有余,我粗略估算了下,等自家和村里的全部榨完,应该有三万来斤红糖。”
  “说起红糖的需求,宏记的确是用量最大的,我倒是可以替你们做中间人,邀请宏记当家的出面谈一谈这事……但是具体怎么谈,能谈成什么样子,就得看你们自己了。”
  李氏把话说的很清楚,这样不管谈成是否,她都无需不好做人。
  这点张志仁自然是明白了,也不敢这般要求,忙说:“刘夫人能够帮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李氏抿嘴笑了笑,招手让张沁儿到她身边去,两个人说着闲话。
  此时刘铭才和张志仁寒暄谈论了起来,刘铭虽然不认识张志仁,但是也知道自家的杂货铺去年就从这张家手中买了千余斤红糖,也算得上是合作商家了,两个男人就着红糖的品质,价钱、运输方面谈论了起来。
  李氏没管那边,而是问张沁儿:“你们现在住在哪里?”
  张沁儿回答:“就住在柳树胡同外面的鸿运客栈呢。”
  李氏忙说:“住什么客栈!你们难得来这府城,我看就住在我家吧,也好和我做伴。”
  李氏生了两个儿子,倒没有女儿,所以也特别喜欢张沁儿,再加上她知道张沁儿已经入了好闺蜜的眼,怕是好闺蜜未来的儿媳,所以更是愿意照顾。
  “这得问我爹呢。”张沁儿笑着,把问题丢给张志仁去。
  于是李氏就对刘铭说:“老爷,咱们家空置的厢房还有许多,就请沁儿父女留在家中小住几日吧。”
  刘铭在和张志仁的谈论中,发现张志仁颇有学问,又精于帐房计算,看上去倒像是一个儒商,心中已经有了几分喜意,又见自家夫人喜欢张志仁的女儿,当即就笑着说:“这自然可以,志仁兄弟就留在鄙人家中小住几日,等这红糖的事情商谈完再走也可。”
  张志仁颇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难为情,毕竟住在别人家中,给别人添了许多麻烦可不好,正在犹豫间,刘铭又故意板着脸:“我今日一见志仁兄弟,心里就高兴的很,难道志仁兄弟看不上鄙人家不成?”
  “哪里哪里!那就麻烦刘兄了。”张志仁忙拱手道谢,满口应下了。
  李氏见他们答应留下,忙叫贴身丫头吩咐下去,将前院和后院都各收拾一间房子出来。
  那丫头应着,忙下去准备了。
  刘铭事情多,和张志仁谈聊了一会,就该出门做事了,张志仁这次上门拜访的目地已经达到,而刘铭也答应今天就和宏记的人说一声,让那边安排时间商谈一下。
  张志仁打算回去了,李氏却不肯放人,说:“你且带着一个门房去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