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32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32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老头说:“这个想过了,之前县城里带了几头牛过来,就在山坡那里搭了个牛栏,现在空着,我就将牛放在那里,咱们村子都是自己人,也不怕什么。”
  那也是!如今张老头可是这富足村的里正了!就是眼馋,那也不敢偷在他身上去!
  张老头和张志礼他们开始从牛车上搬东西,黄大安和周光勇也上前帮忙,这次去县城,不仅仅是办事,还是去县城买一些需要的粮食等。
  周光勇和黄大安看着一车子的粮食,很是感慨,这张家真是个有福气的人!这不多时,就置办了这么些家当来!
  张老头又对周光勇和黄大安说:“今天晚上我们家要请田家父子过来吃饭,你们两个也来作陪吧!”
  周光勇和黄大安都应下了,然后回家去忙活着,待晚饭时再过来。
  张老头和儿子们将牛车套子卸下,放在家门口,让张志仁牵着牛去河边走走,这个时节就河边还有一些野草,家里多了一头牛,永安很是兴奋,喊着也要去放牛,只是这牛才买回来,有些认生的很。
  进了屋子,张老头吩咐连氏说:“过几****带着媳妇们去县城里买一些布料子和棉花来,天气逐渐冷了下来,给家里人都做一件衣服。”
  连氏应下了,几个媳妇孙女们也高兴着,有了牛车,去县城可就方便轻松多了!
  而张家买了牛车,买了许多粮食的传闻也像风一样,一下子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一个个对张家羡慕嫉妒恨的,不过既然张家已经是里正了,那么以后铁定也要多多少少的照顾大家了。
  还有好事的人,看到张志仁在河边放牛,就凑过去打探一些消息,比如张家买牛的银子是哪来的,这牛买了多少钱,好不好,有没有生病之类的。
  张志仁比较老实,遇到好答的,都一一给大家解释了,遇到不好答的,就在那里胀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反倒是永安是个鬼精灵,又听张沁儿说不可以让别人知道我们家有多少银子,不然别人会嫉恨的,这样反而不好,所以用童言童语插科打诨,几下子就把人给打发了。
  这次买了一石粮食回来,都堆在屋子里,买的多,米铺的价钱是会便宜些的,而张家一家老小这么多张嘴,吃的粮食也多,再者过段时间张家就要划地皮,起屋子了,到时候帮工的人不说工钱,这饭是要让人吃饱的!
  到了晚上,田家父子就过来了,周光勇和黄大安两个作陪的也过来了,几个男人坐在屋子里说着话。
  不多时,杨氏和谢氏她们已经整治出两桌饭菜来,那饭是干饭,菜也是今天从县城里买回来的,还带回来一壶酒,这酒自然是给男人们喝的。
  屋子有些小,又堆满东西,本来张老头是让田家他们在屋子里吃的,田老头却说:“咱们几个都是爷们,把这屋子留给女人们,我们去外面吃!”
  于是两个桌子就互相换了一下,男人们在外面设了一桌,女人们则在屋子里吃。
  张老头和田老头已经把话说清楚了,田家也放下芥蒂,或许习武的人都是直爽的性子,这放下芥蒂之后,田家父子的话就多了起来,就连一直红着脸粗着脖子的田家老大,也和张志仁说的投机。
  因为有酒,男人们都兴奋的很,说着话吃着菜不过瘾,干脆划起酒拳来,村里男人们的划拳,可不比城里人那般文雅,而是直接的、干脆的、利落的、划拳声音,喊话的声音震的屋子里的人都耳朵疼!
  这顿饭吃的田老头他们异常的舒爽,心里对张家的那点意见看法什么的,也随之烟消云散,临走时,田老头更是拍着胸脯,说:“有什么事情,只管找我!”
  结仇不如交朋友,张老头一向是这么做人的,这顿饭就是为了和田家消除成见,临走时,他又让杨氏包了几大包的香榧让田老头带回去给媳妇孙儿们吃。
  也包了一些让周光勇和黄大安带回去,两个人各自拿着一包东西,朝家里走去。
  那香榧经过张志礼的仔细辨认,确认是香榧,是可以吃的。
  张志礼是从医学角度辨认的,他说:“在《本经》和《日用本草》中都有记载,香榧主腹中邪气,去三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食者食之及愈。”
  当然,原来做药的是带壳细嚼吞下去,而不是大家吃的时候剥壳吃的。
  有了张志礼这句话,下午才冲杨氏发火的连氏沉默了下去,几个孩子更是抢着吃,让杨氏再多炒一些出来。
  这样一来,倒又让连氏找到责骂的理由了:“就知道吃吃吃!饿死鬼投胎啊!这既然能当药材卖,都攒着卖钱!”
  “奶!山里还有很多呢!老大一颗树呢!”永安心里想着吃,忍不住说。
  连氏却板着脸冷眼看着他,永安就弱了声音。
  “好吃,吃……”一般的小宝年纪还小,不懂这些,只知道那东西好吃,他还想吃。
  冯氏听了这话,忙将小宝拉到怀里,捂住他的嘴巴,一家子都紧张的看着连氏。
  看着一家子这样,张老头就说:“偶尔吃些也没事,孩子都在长个子,这些日子逃荒都吃了不少苦,要是以后长不高就坏事了。”
  连氏冷哼着,斜眼看着张沁儿,那眼神如钩子一般,刺的张沁儿生疼,她避开连氏的眼神,垂下眼睑,心里默念着,好吧,这是连氏更年期来了,她忍!
  “吃吧!看你们能长多高!”连氏丢下一句话,就不再吭声了。
  张沁儿她们带了三背篓回来,居然就吃了一背篓多了!这也正常,毕竟大家平日里没有什么零食吃,早就嘴馋着呢!

☆、53。第53章 :三把火

  田家父子走了,张家也还没有准备休息,还要给关在牛栏里的牛添一把夜草,吃了夜草的牛,才会长的壮实有力气。
  再者张老头要和几个儿子商议着村里的事情,今天去衙门将里正的事情办妥了,以后张老头就是这富足村的里正了!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该怎么烧好这三把火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这种大事,媳妇和孙子孙女是没有说话资格的,只在一旁听着。
  “明天召集所有的村民,将每家每户要划的地皮确认下来,接下来就是搭窑烧陶器和青砖,我们家还有一些余银,估计我们家第一个砌房子,到时候让哪些人过来帮工,要确认下来,另外帮工的要包两顿饭,至于工钱……”张老头沉吟着,半响没有说话。
  买了牛车和粮食后,家里的银子也就四十多两了,接下来还要置办冬天的衣服棉被,家具门窗什么的,再加上一家老小的嚼用,很快就会没了,必须精打细算才行。
  张志廉说:“包两顿饭还给工钱?那些村民吃起东西来,个个都是大肚量,一顿饭就得吃好几碗饭!这一石粮食,没几天就会吃完了!”
  张老头听了这话立刻就生气了,怒斥着:“我才成了里正,就苛刻村民吗?那么以后谁还认我这个里正?谁还会给我面子?”
  这个紧要关头,吃亏是福,要把张老头的威望提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今后张家会受到一系列的好处回报。
  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张志仁一看这样,忙提出一个折衷的法子,说:“爹,我们自家的情况也很艰难,如果没有这卖了灵芝的银子,过冬还是问题,我看这样吧,包两顿饭就每人给十个铜板,包一顿饭就每人给十五个铜板,你看怎么样?”
  张志礼也点头支持二哥的提议,接着说:“这个主意好,到时候我们就让大家选择,有的人家想多拿点钱,就算包一顿饭的,有的人家不在意,就包两顿饭,到时候把人头确定好,按照人头来做饭,另外到时候估计人手多,家里的媳妇孩子忙不过来,还要去村里请几个手脚利落的媳妇过来帮衬着做饭才行。”
  张老头仔细思索了,也觉得这个法子可以,这个工钱不算多,但是这个时候艰难,大家也能够理解,另外也给了大家选择的权利,于是点头说:“就按照这样来吧!”
  又瞧了一眼坐在一边听的认真的张沁儿,犹豫了一下,才决定说:“沁儿,你真会搭窑?别到时候烧不出陶器和青砖来!”
  张沁儿点头,确认自己能够搭窑,因为纸笔昂贵,不能轻易浪费,她拿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将窑的大致模样画了出来,说:“我见过窑的,也去过窑的里面,按照那样搭出来,应该没有问题的。”
  张老头也就是确认一下而已,这些日子,他冷眼旁观,觉得这个孙女比往日聪慧了不少。
  “就这样吧,明天还要早些起来安排一下。”
  张老头发了话,让大家各自去休息,不多时就传来各种窸窸窣窣的声音,因为有银子,大家也不会再舍不得,早就将冬天的衣服拿了出来穿在身上,躺在干草上胡乱的睡了过去,一个个想着以后的新房子,心里就踏实了不少。
  月亮弯弯,宁静的照在村落,将村落勾勒出淡淡的轮廓,如水墨画般的清逸飘尘。
  第二日早上,张老头就以人叫人的方式,让全村的人都过来了,哪怕是老幼妇女们也一个个神情肃穆的站在那里,等着听张老头这个新上任的里正发话。
  张老头说了几句场面话,正式宣告他的里正身份是合法的,然后让所有的人排成三队,将各自的年龄、性命、还有一些长处或者手艺什么的说出来,登记造册。
  他在衙门办事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份当初村民们进入临川时,书吏登记的册子,只不过那个册子比较简单,张老头想要一份更加详细的册子,这样就能够马上掌握整个村的人,谁会些什么,遇到什么事情,要找谁帮忙等,这些就一目了然了。
  在以往,一个正常的村子里,里正和大家都是从小一起长大,早对整个村里的人知根知底,而这富足村的情况有些复杂,大家都没有过于深入的交流,并且有些手艺活什么的,因为条件的限制,也没法展现出来。
  昨天张老头他们就买了一些纸墨笔砚,三个儿子执笔登记,不多时就将整个村的村民的详细信息都记录下来了。
  这么一来,不只是张家能够详细的知道大家的情况,就连大家彼此间也了解了对方,一下子觉得亲近了不少。比如那耍的了少林棍法的田家,居然还会一手木匠活!
  再比如赵家就是泥瓦匠,黄大婶会纺线织布,徐老头居然会酿酒等!
  一时间大家纷纷说着:“哎呀,到时候砌房子可得找你帮忙。”
  “好说好说!”
  “看田家那棍子,就觉得木匠活不会差!”
  “是啊!”
  张沁儿看着喧闹的场面,不由得感慨,人果然才是第一生产力!集体的智慧绝对高于任何一个人!否则她知道烧制陶器和青砖,但是怎么砌房子却是不知道的!
  这事告一段落之后,张老头就让大家选好砌房子的地皮,然后再做一个登记,在然后就表示从今天起要开始搭窑了!搭出来的窑算村里的,所以搭窑出的人力是不算钱的,但是谁家第一个烧砖砌房子,那么谁就要付一定的工钱。
  这件事张老头心里已经有了成算,就说:“先搭个烧陶器的窑出来,烧一批陶器给大家解决一下生活问题。”
  那些家里缺碗缺坛子的,立刻就响应起来,很快就选出几个身体强健的汉子,到河边去挖土,夯实了做土砖。
  其余的人就各自散了,或者上山去找东西,或者下地干活,一派忙碌的景象。
  因为今天要搭窑,张沁儿就去不了山上,跟在那群汉子的身上,看着他们干活,时不时帮忙送水之类的。
  烧窑需要很多柴火,所以窑的地址自然是在山脚下,这样找柴火比较方便。
  虽然没有明说,大家也知道这烧砖的窑搭起来,铁定是张家第一个烧窑砌房子的!
  只是张家没有说出来,大家也只能在心底猜测着,不知道到时候去张家帮忙是有工钱还是没有工钱的。
  张志礼本来也是要去帮忙的,只是连氏却说:“你去山里找药材!没道理沁儿那丫头能够找到灵芝,你找不到!”
  连氏这是尝了那紫色灵芝的甜头了!两个不起眼的灵芝居然能够换到五十两银子,任谁都会心动,所以张志礼想了想,就答应了。
  出门的时候,带着晗生和永安,张乐儿也想去,但是她是小脚,冯氏不放心她上山,因为身体的缘故,冯氏不能劳作,所以在家里极其的没有地位,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越发沉默,仿佛隐形人一般,只是那肚子却越来越大。
  张志礼对女儿说:“你在家里照顾你娘,估计着过日子要生产了,小心点。”
  张乐儿听了,只好泄气的应着,她原本是看沁儿没有去,想自己跟着找些认识一些药材,这样就可以比下沁儿了。
  或许是三媳妇快要生产了,或许是过日子的压力小了一些,为人苛刻的连氏也开始正眼看一眼冯氏了,嘴里问着几句关于身体的话。
  冯氏都一一回答了,然后说:“这些日子家里就我一个闲人,我心里也过意不去,等生了这孩子,我一定多做事。”
  连氏没看她,只哼哼了几句,冯氏的神色就有些黯然,原本以为连氏不会说话时,连氏又说:“多替你大嫂做些事就行!你二嫂没事!”
  冯氏忙点头,表示自己记住这话了,这些日子,也是因为谢氏总是抱怨她干不了活,杨氏为人善良,这种话从来没有说话的,但是在冯氏的心里,以后替谢氏干活是为了让她闭嘴,而替杨氏干活,才是真心的感谢她。
  今天一天的功夫都在夯土,风干后,明天才可以搭窑,暖窑之后,就可以做陶器了。
  这些日子张志仁带着张沁儿去了县城一趟,他们需要去买一些工具,那些做陶器用的模子和转盘之类的,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够事半功倍。
  忙碌了几天之后,第一批陶器总算烧制出来了,开窑的那天,大部分村民都过来看了。
  张沁儿的心也提的高高的,深怕这次没有成功,闹出笑话就不好了,当第一个陶器拿出来后,张沁儿就松了口气!
  模样和品质虽然都不算最好,却已经和市面上卖的差不多了!
  “啧啧!陶器是这样烧成的!”
  “这张家可真厉害啊,之前在徐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