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41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41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老头听了,也不再坚持,毕竟当初砌房子的时候,张家的房间也不多,加上张家人口多,真要挤进黄大安一家,还真有些问题,于是就带头去收拾那塌了一半的茅草屋了。
  到了上午的时候,雨势渐渐的停了,村里的人也活跃于田野间,这个时候自然是不需要锄地的,大多是去采集野菜和去山脚边找蘑菇和竹笋。
  要知道,蘑菇和竹笋正是在这个时候出来的。
  张沁儿心里早惦记着春笋了,去年冬天采的那些冬笋早就吃完了,现在家里的菜又少的可怜,正是需要添菜的时候。
  她带着张家的孩子们和黄二虎黄小丫一起挎着篮子朝山里走去。
  下过一场暴雨之后,山路泥巴湿漉漉的,人走在上面,不小心的话,还会被滑倒,也很容易弄脏鞋子,于是大家就在鞋子外面套着一个用草编织的草鞋,这样一来增加摩擦力,不容易滑倒,二来也不容易弄脏鞋子。
  最好的竹笋是在一大片竹林中生长出来的,没有丝毫杂树,这样的竹笋个头大,味道好。
  经过这些时日的摸索,张沁儿她们对周围的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竹林在那边,松树林在哪边,几乎闭着眼睛都可以找到。
  钻进竹林中,臂膀粗细的毛竹密集的长在一起,竹叶已经是新绿一片,上面犹自挂着水珠,时不时会滴落下来,带给人几分冰凉的感觉。
  找竹笋是一个技术活,那些冒出地面的,自然不需要怎么寻找,但是没有冒出地面的,就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找到了。
  看竹子的长势来推断出竹鞭的方向,而竹笋都是长在竹鞭上的。
  望眼看去,经过一夜暴雨之后,湿漉漉的土地开始起了大大小小的土包,在这土包里面,就是新长出来的竹笋了。
  如果现在不采集,只要过两三天,这些小小的竹笋马上就会长成一米高的竹木,再想吃,那就老了。
  当下,大家也顾不上说话,有了挖冬笋的经验,这些姑娘们几乎都是挖笋子的能手了,张贞娘和张莲儿大一些的就一个人一组,而黄小丫和她哥哥一组,永安带着福儿一组,张沁儿怕福儿没有多大的力气,就要她慢些,别急。
  锄头是很精贵的,家家户户也只有数量有限的,所以大家是用树枝削尖,将松动的土扒开,露出里面的竹笋就行。
  下过雨的土地很湿润,轻轻一挖,土就松开了,露出里面胖墩墩的竹笋来,然后用手轻轻一掰,笋子就从竹鞭上下来了。
  这个时候将笋子放进竹篮里,还需要用土将洞口覆盖上,这样之后还会有新的笋子萌发的。
  “先回家吧!差不多了!”张沁儿扫了一眼大家的劳动成果,几乎每个人都有满满的一篮子了,现在大家力气都不大,再多的话,就提不动了。
  富足村没有别的,就这些山地资源很多,像这样的竹林,到处都是,就算全村的人一起动手,也不怕被人挖光的。
  基于这点,大家都同意先回家,将东西放回去。
  挖出来的笋子是不能见光的,否则很容易老,一般来说都要尽快处理了,所以大家将竹笋堆在院子里避光的角落,打算再去挖一些,再处理笋子。
  而黄二虎和黄小丫挖的,则单独放在一边,这样不会混合了。
  今天一天,村里的人几乎都在挖竹笋,只有那好吃蘑菇的,才挎着篮子,去松树林找蘑菇。
  张沁儿很想找到成熟的蘑菇,采集孢子培养菌丝,但是她根据之前在山里的情况来判断,就算今天有蘑菇,怕是也不多,并且刚刚冒出来,没有达到她想要的条件。
  所以她决定今天专门挖竹笋,明后天再去山里转悠着采蘑菇。
  到了傍晚的时候,家人都回来了,在张家的帮助下,黄大安家的茅草屋已经重新收拾好了,又割了一些草覆盖在屋顶上,用结实的藤蔓将门窗都加固,这样还能够坚持住上几个月。
  黄大安坚持要和媳妇许氏住在茅草屋,黄二虎和黄小丫也只是住在张家,但是吃饭却是要回自家吃的。
  张老头本来想说让黄二虎和黄小丫在家里吃,但是黄大安坚持不肯,知道他不想欠人太多人情,就只好允许了。
  晚上杨氏也从地里回来,她和冯氏也是去另外一块地挖竹笋了,所以家里几乎堆了一座小山般的竹笋,趁着微弱的光芒,大家开始围坐在一起,动手剥开竹笋的皮,然后丢进大锅里煮熟,这些煮熟晒干的就要做成干笋,而杨氏这回则打算做一些酸笋,这是她和别人学到的制作方法,用来下粥吃很不错,再者夏天厌食的时候,吃些酸溜溜的笋子,也开胃的很。

☆、68。第68章 :培养蘑菇

  春笋不比冬笋,带着涩味,如果要吃新鲜的,就要注意去掉涩味,如果那味道可不算好的。
  最近依旧是谢氏煮饭,她已经连续煮了十天了,但是连氏没有松口,这饭就要一直煮下去。谢氏本就不是贤良的人,此时更是憋的一股气。
  晚饭的时候,张老头说让黄二虎和张俊峰兄弟一个房间,谢氏当即就很不高兴,凭什么要把人安排在她儿子屋子,二房和三房呢?这不明摆着欺负他们吗?若是放在以前,谢氏铁定要说出来,不过现在她才被连氏盯上磋磨,哪里还敢惹人眼,只是那张脸色臭臭的。
  张老头看出她的不满,于是说:“家里房子不大,床也不多,二房和三房几乎都是睡四个人,只有俊峰和俊杰兄弟俩一个床,正好再添一个人,小丫么,沁儿说可以和她一起睡,那就这样吧。”
  “好啊,小丫和我一起睡,反正那炕蛮大的,我们都睡的下。”福儿乐呵的说着,这些日子福儿和小丫相处的不错,虽然小丫的年纪比她大,但是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看上去竟然和福儿差不多大。
  张老头看着小丫这边的安排不错,就点头放心了,又吩咐张俊峰和张俊杰兄弟好好照顾黄二虎。
  大家商议好之后,黄大安就送黄二虎和黄小丫过来了,一进门,黄大安就真诚的道谢:“张叔真是麻烦你了。”
  “哪里!大安啊,你们那屋子都干了吗?这会儿天还有些冷,可别着凉了,要不还是先到我家住一段日子吧。眼看着就要春耕了,怕是这个时候砌房子也不太好。”
  “没事的,他们兄妹两个有落脚地方就行,我和媳妇都挺的过去,我已经和人说好了,等春耕过了,就动工烧砖砌房子,横竖就这么一个月的时间,忍一忍就过去了。”
  黄大安就说了几句话,就转身离开了,张沁儿就带着黄小丫去了她们的房间休息,张俊杰心中也不乐意和黄二虎一起住,臭着一张脸,倒是一直很沉默的张俊峰主动带黄二虎到房间里去。
  张俊峰已经算是成年人了,若是家境好的,都要开始说亲了,以往在徐州时,因为家里的氛围,他又没有读书的天赋,但是又不愿意做农活,于是只好捧着书本混日子,人也浑浑噩噩的,现在到了这里,经过几个月的吃苦,人虽然依旧沉默,但是比起以前来说,长进了不少。
  黄二虎也不是一个话多的,但是也知道人在屋檐下,有些事情需要忍耐,即使张俊杰表现的一副不喜欢他,不欢迎他的模样,他也从来不正面和张俊杰发生争执,所以这么几日过去,大家相处的倒也不错。
  而黄大安和许氏最终也没有住在那已经湿漉漉的茅草屋,而是被周光勇接到他家去住了,周光勇也是砌了新房子的,只是房子比较小,所以一开始黄大安也没有想到打扰他,但是周光勇知道他家的情况后,就要陈氏拉着许氏过来这边休息,说周家虽然小,但是还有一间放杂物的空屋子,清理一下,也是可以住人的。
  春雷过后,雨就没有断过,只是没有那天晚上那么猛烈,而是如诗文中的那般‘润物细无声’。
  天色有些阴沉,牛毛细雨整天下着,使整个村子的空气都是湿漉漉的,不过这样的雨是不影响人的勤劳的,随着春雨,气温似乎也变得温暖一些了,正是适合春耕的时候,家里男人们和女人们都下了地,开始松土,洒草木灰和播种,至于施肥是要等庄稼长出来之后再追肥的。
  家里的柴火和野菜什么的,就靠孩子们去折腾回来了,张家都是勤劳的,即使是张俊杰他们,也能够主动上山去找东西,只是依旧看二房的孩子不顺眼,不和二房三房的一起出门而已。
  这些日子,张沁儿就专心寻找成熟的蘑菇,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孢子收集,用自己之前烧制出来的陶器培养皿培养着。
  这回在她细心的照料下,那些收集好的孢子果然如预期般的生长出来了,细细密密的菌丝缠绕在培养皿中,看着就让人喜欢。
  种蘑菇是需要空置的房屋或者大棚的,张家自然没有空置的房屋,所以张沁儿就央求杨氏给她在屋子后面搭一个大棚,也不需要多大,一天的功夫就搭造好了。
  然后张沁儿就开始收集一些培养蘑菇的主料了,麦草、玉米秆、牛粪、石灰、油渣等都是早早就收集准备好的,张沁儿按照印象中的比例,将它揉成长条形,放在屋子的角落,然后细心的将生长出来的菌丝播种,除了这些人工准备的培养主料,张沁儿还找了一些枯树枝,在树皮松动的地方种了一部分菌丝进去,然后再用树皮将菌丝盖住。
  种植菌丝之后,剩下就需要等待和保持空气的湿润了,每天早晚,张沁儿都要在整个大棚洒满水,加上最近天气开始温暖起来,所以过了五六天之后,大部分菌丝都能够开始生长,只有少部分菌丝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停止生长,死亡了。
  张沁儿小心的将这些死掉的菌丝移走,以防会感染其他健康的菌丝,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沁儿的心思就都放在这些蘑菇身上,去年冬天没有培养成功,这让张沁儿越发注重起来,想找出当初自己没有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这样的话,今年冬天才能够培育出蘑菇赚到大钱呀。
  就在张沁儿关注蘑菇的时候,永安却带回来一截枯死的枣树枝,上面挂着大大小小的木耳,兴奋的冲张沁儿说:“姐,木耳也可以像蘑菇一样培养出很多很多吗?”
  “当然可以!并且木耳好培养多了!”张沁儿说着,接过那根树枝,上面一些大些的木耳也还挂着,由于这些日子总是毛毛细雨,所以木耳看上去异常的鲜美肥硕,大些的呈现出黑色,小一些的则饱满带着一些棕红色,小小的,像一盏别致的酒杯。
  木耳的菌丝和蘑菇的不同,几乎都在树皮中,只要收集这些带着菌丝的树枝,再加以培养和适当的环境,木耳就能够源源不断的生长出来。
  想到这里,张沁儿就吩咐永安以后都去寻找一些能够生长木耳的树枝回来,永安自然大声应着,在大棚里看了一圈刚长出来一点点的蘑菇,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
  “沁儿,你那蘑菇真的可以长大吗?”张乐儿手里抱着甜儿,想进去大棚里看看,又怕里面太黑太湿,对甜儿不好,所以站在门口犹豫着。
  “当然可以的。”张沁儿说着,又检查了一片大棚里的蘑菇,将之前永安带过来长满木耳的树枝放在屋子的角落,然后走了出来。
  甜儿还小,由于冯氏没有奶水,一只吃米糊糊,所以脸上都没有肉的,性子也很安静,每天除了睡觉,还是睡觉,也不认生,谁抱着都可以,醒着的时候,还会傻兮兮的笑着。
  倒也算惹人爱了。
  这个时候甜儿正醒着,张沁儿就忍不住去逗弄她,伸出手在她小脸蛋戳了戳,虽然瘦了些,不过孩子的皮肤就是好,软软的,滑滑的。
  春耕的时候,冯氏自然要下地干活,不只是冯氏,就连张贞娘和张莲儿几个大些的姑娘那也是要下地干活的,所以这带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乐儿,现在张家除了张乐儿带孩子,沁儿照顾蘑菇外加煮饭,永安带着福儿和小宝去山脚边找晚些生长出来的竹笋和蘑菇以及野菜等,其他的劳动力都贡献在田地里。
  走出房门,站在坡地往外看着,刚开垦出来没有多久的田野间错落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
  经过这些时日的春雨,村里挖好的水库也开始蓄满了水,多余的水则顺着渠沟弯弯曲曲的朝田野间流淌而去。
  张家今年种的最多的自然是大豆,刚开垦出来的土地很贫瘠,适合大豆这种对土地要求不高,又养土的植物,再者大豆是当初郑大人吩咐的,所以租的官田几乎都种着大豆,至于自家开垦出来的荒地,则种的比较多样化。
  这个时候,番薯和玉米已经开始被百姓们接纳,这种来自美洲的高产植物对土地要求不高,成了大家种植的首选,因为这些植物在徐州时,还没有被推广开来,所以很多村民只是听说产量很高,但是真正上还是第一次种植,未免有些担心,张沁儿因为前世的一些经验,就让大家多种一些,还买了一些南瓜和冬瓜的种子,种在田坎边和一些不高的坡地中,这些藤蔓植物更是好种,几乎不怎么需要好的土壤,种植的时候多施肥,等藤蔓长出来之后,几乎就可以不用管它了。
  去年种过一季白菜萝卜的地,在松整之后,张老头决定种春麦,在张老头的血脉中,他对麦子有着一种非常的清洁,以往六十多年,他都是在吃大麦,种大麦中过着日子,一时间没有麦子,他都开始感到惶恐和不安。
  只是麦子对地的要求稍微高些,所以张老头经过仔细思考,也只种了一块地,又决定家里的肥料都紧着麦子的。

☆、69。第69章 :春耕

  春耕足足要忙碌十天半个月左右的,锄地松土,除草,挖坑洒种子,施肥等,一样样都是要费大力气的。
  张家是整个富足村唯一一家有牛的人家,有了牛,人就可以松气很多,犁地松土和挖坑播种都可以同一时间进行,张老头在前面牵着牛,张志仁兄弟就在后面用锄头挖出细坑,杨氏和冯氏等女人就在后面播种,每个坑里洒两颗种子,隔一段距离,再洒两颗,而张贞娘和张莲儿等姑娘就在最后面将土覆盖在种子上,然后轻轻的踏实了。
  张俊峰和张俊杰以及晗生几个,则在另外一块地除草,这些荒地里埋着很多树根草根,播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