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虐死那帮死渣男! >

第23部分

虐死那帮死渣男!-第23部分

小说: 虐死那帮死渣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栏。
    除了最开始的苏汀,越来越多在古文化方面有专长的读者冒出来,他们将《女帝》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描述都抽丝剥茧,寻本溯源,考证其出处,研究其用意,写出一条又一条长评,那认真劲儿丝毫不比研究专业课题时差。
    也因此,《女帝》书评区出了名,很多人原本扫了文名和文案后对《女帝》并不感兴趣,但看了那一条条让人不明觉厉的长评,就不由打开第一章,对照着长评中的考据一点点读下去,然后——就成为了包小包的脑残米分。
    而最近《女帝》中出现了许多首原创诗词,更是被读者们全部挑出来一首首品评,但事实上大部分读者都对古诗词这种东西不明觉厉,因为诗词不像服饰语言等有具体依据可考据,考据党们除了解释解释词义,再多却是不能了。
    因此很多读者虽然觉得好,却也说不出哪里好。对此,包小包心里其实是有点遗憾的。她曾经历过那个文人皆能诗能文的年代,虽然那年代的许多东西都丑陋不已,甚至包括她当时的身份,但仍旧有许多璀璨而耀眼的东西,即便千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对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来说,诗词只是书本上要求背诵的任务,是放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她曾亲身经历的那个年代,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里。因为书中的遭遇,她并不怀念那个年代,但却仍然难免为世事变迁而怅然。
    然而这次,包小包一刷新书评区,却刷出一条极长极长的长评。长评将《女帝》中所有原创诗词都罗列出来然后一一品读,几乎每一首都恰好点到点子上,让包小包看了不由欣喜,用比较酸气的说法,就是竟有种得遇知己之感。
    “虽然可能无法与当时的顶尖诗人们比肩,但仍旧是非常难得的作品,起码比如今许多仿古‘诗人’强过许多。古诗词衰落的年代,还能看到如此佳作,也是人生一大幸事。”长评的最后,这个叫江夏行的读者这样评论道。
    这评论看着实在有点儿称誉太过,若是传出去,黑子们估计会立马高/潮,鸡血上头地使劲儿嘲讽,好在《女帝》文下还是天真可爱的读者居多,因此也没觉得江夏行给包小包戴高帽,反而十分佩服江夏行能将评论写的像包小包的诗词一样让人不明觉厉。
    江夏行的诗评写地像考据又像散文,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文字间有股看透世情的沉稳和睿智在里头,看得出有着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蕴,跟一般晋江小说网文下撒花表白的长评相比,简直跟怪物似的格格不入。
    而之所以用“他”不用“她”,是因为江夏行在评论中自称老夫。
    这自称囧死了晋江小说网的一群妹子,以至楼下冒出众多妹子纷纷调戏楼主,但江夏行却一点也不介意的样子,不仅如此,他还把其他读者称作小娃娃,虽然很多人觉得小娃娃什么的估计是他口癖,不过大部分人倒是相信了他真的是男人,因为他的口气和行文实在不像女生。
    再说作者女装男还能吸点低龄萝莉米分,他一个读者也没多大必要装。
    不过,对于他自称“老夫”,妹子们依旧将只视为笑料。
    包小包认真看完了江夏行的评论,心头油然而生满足的感觉。
    但看完之后她无意间一瞟,却发现这条长评居然是零分。而点进江夏行的读者专栏,包小包发现他只订阅和评论了《女帝》一篇文,连收藏都没有,而且关键账号很新,明显是为了《女帝》而新注册的账号,而且很明显,压根一点都不了解晋江小说网规则。
    包小包眯眼笑了,而笑笑之后,看着江夏行的诗评,她突然又想起一件早就想做,却因为忙于报社而一直搁置下来的事情。
    她翻出前些天早就到货的麦克风耳机等物。
    《女帝》中的诗词宋词占大半,而那些词,曾经都是能够唱出来的。
    汴水河畔,酒肆楼台,词人或依腔填词,或另谱新韵,写出一阕阙错错落落的长短句,经由歌女婉转的喉,伴着紅牙檀板,和着琵琶横笛,歌声乐声在汴水上方悠悠荡荡,这方是宋词完整的模样。
    但到如今,曲词流传下来许多,曲谱却早已散佚,即便侥幸有一两篇得以留存,但由于记谱方法的不同,破译出来的,也并非原来的模样。
    包小包曾经想过让宋词曲谱重现于世,但后来网上和现实的事接二连三,她忙着写文,忙着收拾刷子,忙着教训刘东,因此一再将这事搁置。
    但江夏行的诗评让她又有了冲动。
    过去的时代即便已经过去,但文化却是共通的,不再流行不代表无人欣赏,既然有能力将早就断掉的残篇补全,为什么还放任遗憾留存呢?
    包小包还记得,在穿越之前,在她还是一个普通学生,在课堂上跟老师学着诗词,听老师说由于各种原因,曲子词只剩词不剩曲时,她是多么的遗憾。
    那时她也曾天真地想过,如果有穿越时空的机器就好了,那样她就穿回宋朝,把那些曲谱用现代记谱法记下来,然后带回现代,让现代人也能听到宋人的歌。
    那是曾经天真的包小包脑中无数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之一,那时的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她真的能够穿梭时空,但却是以那样悲剧的方式,以至当她真的到了那个时代,也只剩满腔的怨恨和不甘。
    最初想将《女帝》中的词唱出来,不过是想着借此宣传《女帝》,但看着江夏行的评论,她却突然觉得,即便不为宣传,她也想做这样一件事!
    将失落的文化重新找回,让这个时代的人,听听那个时代的歌声,让全世界的人知道,这个国度曾经词曲并存,音乐与文学完美交融!
    想到就干,包小包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取出还未拆包的麦克风等物就开始干活。
    与爆薄履冰艳照,黑刘东存稿,乃至揭发刷子不同,这是自从回到现实后,她第一次不为发泄怨气,不为报复,反而全因兴趣而认真的做一件事。
    做事的时候,她丝毫没有疲倦的感觉,反而越发兴致勃勃,仔细地抠每一阙词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唱,认真调试着电子音乐制作软件做出的乐器声音,使之最大限度地贴合乐器原声。
    她甚至不自觉地在唱的时候运用上精神力,使歌声变得更有感染力。
    忙了整整一夜,直到凌晨时分,天边翻出鱼肚白,落地窗外不远处的街道上车流人流再度熙熙攘攘,包小包才结束了一夜的工作。
    一夜时间,最终得到的成品只有三首。
    毕竟现在的包小包已经不是那个名动汴京的歌妓,嗓音条件大不相同,包小包又已经很久没唱歌,因此前半夜她基本都在练嗓,试图找回曾经的感觉。下半夜录音的时候,又因为没有乐器配乐,要用软件制作电子配乐,并不十分擅长这个的包小包摸索了好一会儿才算熟悉。
    最终的三首成品恰好是一首小令,一首中调,一首长调,分别是小令《关河令》,中调《江城子》,长调《六州歌头》。
    全部制作好,包小包这才想起还要找个地方上传,她搜索了一下,发现一个叫做五歌的网站,五歌支持个人上传原创和翻唱作品,人气还挺高,包小包翻了翻首页,居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悲酥清风。而在悲酥清风的关注里,还有另一个熟悉的名字,天蓝。
    看到这两个名字,包小包确定自己没找错地方,就在五歌注册了个账号,然后将三首歌全部上传。
    但在填歌曲的作曲人时她犯了难。
    宋词曲谱多半是由当时的乐师和文人谱成,别说现代人,即便当时也少有作曲者的名字流传下来,因此包小包也不知道大多数曲子的作曲者是谁。
    于是想了半天,她在作曲一栏填上了佚名两字。
    上传成功后,她先发了一条微博,贴上三首歌的试听地址。
    然后进入晋江小说网的作者后台,在《女帝》的文案上贴上五歌的试听地址,又回复了江夏行,仍旧附上试听地址。
    做完这一切,包小包才终于感觉到疲惫,连脸都没洗,换上睡衣就躺到床上沉沉睡去。

  ☆、第35章 她的声音有魔力

罗一一是个标准的夜猫子,刷美剧刷了一整夜,早上六点多了才关掉电脑爬上床,临睡前,又刷了下微博。
    伴随着渣浪的”顶丁ding”刷新声,一条新微博跳入眼前,po主名字有点陌生——包小包99。
    ——这谁?
    罗一一因为熬夜变得迟缓的脑子转动了三秒钟才想起来——这不是那次被她家酥酥转发了一次手绘封面的晋/江作者么?
    本着爱屋及乌,她家酥酥欣赏的一定也很棒的心理,以及她确实觉得那张封面画地超棒,于是当时罗一一便随手关注了包小包99,但谁知这人从那之后几乎就没发过微博,以至罗一一想了三秒才想起这人是谁。
    想起这人是谁,罗一一才定睛去看那条微博。
    包小包99:把《女帝》中的几阙词唱了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听:'链接'
    歌?词?
    这人不仅会画画会写文还会唱歌?罗一一有了点兴趣。
    她米分悲酥清风的一大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是个多面手,会唱歌会作曲,然后居然还能画画!多才多艺的人总是让普通人羡慕崇拜,尤其像悲酥清风这样的网络翻唱歌手,多个特长米分丝说起自家大大都格外有底气似的。
    罗一一虽然关注了包小包99,但却对小说没兴趣,从没想过去看她的文,因此自然不知道她文写得怎么样,不过她觉得上天是公平的,像她家酥酥那样全面的才子终究是少数,包小包99既然画画那么棒,肯定在画画上投注了许多精力,那么文应该就不怎么样了。
    而现在看到她居然还唱歌,罗一一虽然好奇,却根本没抱多大期望。
    毕竟像她家酥酥那样的能唱会画的才子可是不多见的!罗一一一边骄傲地想着,一边漫不经心地戳了包小包99微博里的那条链接。
    跳转后的页面很熟悉,正是罗一一经常听歌的五歌网,因为悲酥清风就是从这里红的,所以罗一一对五歌还是挺熟悉的,一看到那界面就认了出来。
    跳转出的是包小包99的个人音乐主页,罗一一一瞅,发现只有三首歌——《关河令》、《江城子》、《六州歌头》。
    都是词牌名,看来是中国风的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按照词牌填词,还是只借了个名,而且曲的话好像也没有适合翻唱的曲子,难道是原创谱曲?
    罗一一有点好奇,点进了排在最上面的《关河令》。
    陌生而高亢的悲凉乐器声蓦然直冲耳膜,接着是一连串紧凑如落雨般的鼓点,隐约似乎有风沙的声音掺杂其中,如大雨倾盆,狂风呼啸,瞬间攫住听者的所有注意力。
    富有冲击力的前奏过后,乐声变缓,一个低低的女声如冷泉幽鸣,铮铮然融入肃杀的乐声。
    罗一一蓦地打了个哆嗦。
    女声并不刺耳,旋律也并不如何急促,但就是让人莫名紧绷,好像听到战鼓声声,旌旗烈烈,不自觉地便屏息静气,凝听指令。
    那是声音的魔力。
    声音肃杀,整首歌便也肃杀,声音低缓,歌便变得柔情,短短不到两分钟内,罗一一拿着手机,听着那道女声经由音质不算好的手机传出,脸上神色随着歌声时悲时喜,最后一句伴随鼓点消失于无声时,罗一一全身打了个激灵,随机鲤鱼打挺似地翻身下床,动作迅捷无比地打开刚刚关上的电脑,同时打开音响。
    音响还是罗一一为了更好地欣赏她家酥酥的歌声而忍痛入的,听歌效果比她那小手机强了不知多少倍。
    电脑开机用了三十多秒,这段时间罗一一的手机又在循环播放《关河令》。
    罗一一忍不住又凝神细听,第一次的震撼过去,她终于能分出神来看了下歌词。
    好像的确是按词牌填词?罗一一对《关河令》这词牌不熟,不过看着格式应该是填词没错,而歌词有点难懂,罗一一就看到几个词,感觉跟那几首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有点像,于是就猜想着这估计也是首写边塞啊出征啊的词,倒是跟她方才听歌的感觉很像。
    但看着看着她忽然意识到不对——包小包的发音怎么有点不对劲?
    罗一一不禁对照着歌词仔细听,终于确定包小包的发音的确很奇怪。
    首先是字词的发音。有点像普通话,但好几个词又完全不是普通话的发音,而且轻重浊辅也多有不同,就好像一门脱胎于普通话的方言,或者说——普通话脱胎于这门方言。
    其次也是发音方式。现代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与外国,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而《关河令》的发音似戏曲非戏曲,似流行乐又非流行乐,竟然是罗一一完全没有听过的风格,歌曲风格还跟现在网上流行的中国风、古风有些像,但发音却完全不一样。
    思索地功夫,电脑终于开启,罗一一急忙搜索进入了包小包99的五歌主页,然后点开第二首歌,《江城子》。
    与《关河令》的肃杀不同,《江城子》十分的温柔婉约,也符合罗一一对宋词的一贯印象,而当唱词响起,缱绻至极的女声通过音响呈现立体声环绕耳边时,罗一一瞬间有种骨头酥麻地感觉!
    妈蛋这声音是想勾引她变弯么?!
    全程晕晕乎乎傻笑着听完,罗一一骨头也酥麻不已,身子跟泡在温水里似的,舒服地不想起来。
    《江城子》又自动循环了一遍后,罗一一才傻笑着点到最后一首《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又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基调,如果说《关河令》是肃杀,《江城子》是温柔,那么《六州歌头》就是凄冷。
    仿如秋夜秋雨滴梧桐,又如长夜长街打更声,凄凄切切,冷极清极,让人听了犹如冷水浇头,心底最悲伤的记忆都被歌声勾起,眼泪伴着歌声滚滚落下。
    一阙《六州歌头》唱毕,罗一一已经哭得满脸鼻涕满脸泪。
    ”妈蛋,老娘都多久没哭鼻子了,包小包你真牛!”罗一一摸着眼泪自言自语。
    接下来,罗一一将三首歌循环播放听了好几遍,情绪也随着歌声悲悲喜喜,如果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