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46部分

资源帝国-第46部分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岩田老师开口,近卫苦笑着说到:“岩田老师,因为经济形势不太稳定,原本要上的项目现在已经被高层拿掉了,而我也失去了那份工作。现在,不得不到东方工业公司来应聘。可是老师您为什么会在这里呢?你不是。”
    没等近卫把话说完,岩田就大声咳嗽了一下,脸色不太自然的说到:“一郎,现在不是聊天的时候,老师我还要主持招聘工作,等下了班我们再聊。你的经验我知道,面试你已经过了,以后该如何安排,还要看上面的意思。好了,你下去吧。”
    听到老师这样说,近卫就知道,老师并不想让他提起自己说过东方工业公司坏话的事情。毕竟,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和东方工业公司没有任何的利益瓜葛,想怎么说都可以。但现在,老师已经是东方工业公司的人了,而自己,也马上快要成为东方工业公司的人了。这样的话,还是不要说的为好。
    近卫和岩田老师这样的人,在日本工业界还有很多。之前对于东方工业公司都是一味的贬低,但在现实的压迫下,也不得不为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压下自己心中的念想,老老实实的投入到了东方工业公司的怀抱。
    东方工业公司的动作,自然是瞒不过日本那些工业界的大拿,对于这样几乎当面挑衅的动作,那些公司并不是看不到。但就算他们看到了,对于东方工业公司也没有任何打压的办法。
    要是之前他们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福利,让东方工业公司的成本上涨,那么多大企业一起行动,就不信弄不过一家还没有创办一年的小公司。但现在,他们也是有心无力。本来进出口就疲软,自己的项目是能省就省,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继续加大投入?他们可不像东方工业公司,船小好掉头。
    他们个个都是巨无霸的存在,要想在成本上压过东方工业公司,完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真正要提高福利,首先承受不住的不是东方工业公司,而是他们这些工业界的巨头们。
    所以,东方工业公司这样大规模的挖墙脚行动,虽然让那些譬如新日铁,日本钢管,佳能等等日本大型企业打心里面厌恶,恨不得直接干掉东方工业公司,但是,现实却让他们根本就不敢动东方工业公司。
    到现在,日本工业界的本土势力,都知道这个东方工业公司仅仅是一个空壳,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在日本开办工厂什么的,仅仅是需要那些人才。这样的行为,他们根本就压制不了。就算最后把这个公司给弄掉了,谁知道这个公司背后的势力,会不会继续开个西方工业公司,和他们对着干。
    在那些大公司们没办法对东方工业公司照成威胁的情况下,东方工业公司在陈志豪的带领下,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第七十二章 多边行动
    感谢电话,还有传真。这让原本需要很久才能处理的消息,变得更为及时了。远在日本的陈志豪打了一个漂亮仗,作为老板的刘东当然是第一时间知道。
    虽然到现在还在有很多日本工业界的人才在源源不断的加入到东方工业公司,但对于刘东来说,这已经没有多重要了。因为单单看现在所能看到的形势,他就知道,自己的大工业之梦不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
    日本作为一个二战的战败国,在短短的二十年就又崛起了,然后到了八十年代,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要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培育,再加上之前战败并没有损失到他们的根基,所以,才有了日本人二十年崛起的奇迹。
    刘东原本就知道日本的人才很多,但那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现在,他终于能够具体的观察到日本人的脉搏。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仅仅是这段时间陈志豪所招聘的人才,就有差不多五百人。别看五百人好像很少,但实际上,这五百人基本上都是研究员级别的。研究员级别的人才,可不是能随便乱说的,这可不是后世华夏那种,随便发表两篇抄袭而来的论文就能评上的那种研究员。而是拉几个人就可以组建一个项目的那种研究员。
    这样的实力底蕴,简直不可想象。而这还仅仅是研究员级别的,没有达到这样级别的一般科研人员,那就更多了。可以说,这次的招聘,直接就让刘东的科技实力底蕴上升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就连现在国内华夏的那些特大型企业,也没有刘东的底蕴强。
    尤其是陈志豪还特意挑选过,这些人涵盖的科学种类,从材料科学到精密加工,从机床设计到材料应用。要是这些人开始工作,刘东的工业项目能从材料到机床生产,甚至于现在国内还处于原始状态的数控机床,陈志豪新招收的这些人里面,都能够设计出来。
    虽然那些一线的出名的专家是一个都没有挖到,但是二线的那些专家陈志豪也没有少挖。因为资金充裕,陈志豪也舍得下本钱,那些原本不怎么得意的二线专家,也得到了相当丰厚的待遇,比起在大公司来说,待遇平匀要高三层,并且,在东方工业公司,那些二线的专家能够发挥的余地,比在大公司要强很多。
    这样的条件下,还是很能够吸引一部分有抱负有理想的日本专家。因此,东方工业公司的科技底蕴,一下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虽然依旧不能和那些屹立多年的日本本土大型企业媲美,但对于在这些行业相对比较薄弱的国内来说,东方工业公司所拥有的底蕴就太强了。
    就在陈志豪在日本疯狂挖墙角的时候,香港这边,刘东也没有闲着。深感人才储备不够的他,这次决定下大力气来招收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刘东有着后世的经验,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有着相当深刻的认知。
    虽然后世电影里面葛优葛大爷所说的那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话有些搞笑,但却道出了实情。
    后世大学扩招了,看起来人才是多了不少,就连现在相当抢手的大学生,在后世根本就是烂大街的货色。但刘东知道,这仅仅是表象。那些纯粹是在学校混日子的大学生是没有多少人待见,但真正有底蕴的大学生,依旧是非常抢手。
    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刘东还不能够真正的正视这些问题,那他所创建的公司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完整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一个公司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后世国内的那些垄断性国企,那些企业,就算做得再垃圾,依旧财源广进,这个确实没办法做对比,只能说是这种事情是特例。
    在香港招收人才,自然不会像是在日本那样,能够招收到很多工业研究方面的人才。因为香港的地域特征和规划,就不能够存在这样的大工业范围。
    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人才就会少。一个公司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要仅仅是只有科技底蕴,那就成了纯粹的研究院了。产品研发,销售,再反哺研发,才是王道。
    现在刘东所拥有的科技研发能力已经不弱了,但是在行政管理和销售这个环节,刘东所需要的人才就不够看了。虽然到现在,刘东的第一份产品都还没有做出来,但也不得不现在就开始打磨团队。要不然等到产品出来了,却突然发现根本就没有人员来管理和销售,那就悲剧了。
    对于管理和销售人员,香港所有的人才就比较多了。由于香港地少人多,研发人员和工厂放在香港明显很不划算,所以这年月,香港很多公司,和东南亚联系比较紧密,基本上稍微大一些的企业,都是把自家的工厂设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亦或者是泰国。而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是在香港。
    这样就照成了,香港本土其他人才可能不太突出,但是管理和销售专业方面的人才,就如过江之鲫。再加上香港大学这些高等学府每年都输出大量的人才,让香港变得人才济济。
    有这么好的人力资源,要说刘东招聘应该算不上多困难。但实际上,这其中却有一些小小的不方便。因为刘东的公司是要面向大陆的。
    去年在香港因为发表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闹得沸沸扬扬,很大一部分香港人对于回归这个严肃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当局有意无意的煽动下,这种讨论的对立性更加强烈。
    延伸到香港的普通民众,对于这种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就更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刘东要基于大陆来招收人才,就弄得有些不太好办。因为对很多人对于大陆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在英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那些精英们,对于刘东公司就更加抗拒。
    刘东招人,居然没有多少人前来应聘。这样的情况,弄得刘东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这观念问题,并不是钱就能解决的。而且现在香港的发展前景还是充满希望,虽然受到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影响,但那些精英要想找个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所以,对于刘东的公司,就表现的兴趣缺缺。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人来刘东的公司应聘,因为很多聪明人都看到了来自大陆的商机和诱惑,对于一家主打大陆的公司,还是相当有认同感。但是,这样的明白人,在这个时候的香港毕竟不多,远远达不到刘东预计当中的期望。
    尤其是陈志豪在日本高歌猛进的时候,他这个真正的老板却在香港连人都招不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但成绩却是实实在在的,骗不过别人。
    虽然大多数的时候,老板的理念是有事秘书干,没事儿干秘书。只要学会放权,让有能力的人去做他所擅长的领域,这样就是一个好的老板。但是,刘东好歹也是真心想做一件具体的工作,谁能知道香港人民居然那么不给面子。给他们工作机会都不要,弄得这两天刘东的心情那是份外不爽,连对陈洁都顾不得发展发展小暧昧,玩玩小情调。
    最后,还是非专业性女秘书陈洁给刘东指了一条明路。既然现在这些香港人那么信奉英国人,那就联合渣打银行开个招聘会,就不信这样还不能够成事。反正刘东的公司从创建以来,就没少麻烦渣打银行,他们之间的业务来往也比较频繁,对于香港人来说,渣打银行这块牌子,可比刘东的环亚国际有名气多了。要是能拉上渣打银行,想来很多问题都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被陈洁这么一提醒,刘东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钻进了死胡同。放着渣打银行这个大牌不打,却偏偏要玩什么自力更生。他的公司虽然在香港上层社会不是什么秘密的存在,都知道刘东的公司很生猛,但是在香港平民社会当中,却声明不显。
    单单就把自己公司的牌子打出来,那些应聘的人谁知道你是干嘛的?虽然刘东的公司是在中环,但高级皮包公司也是能舍得下本的。对于那些不了解刘东公司底蕴的聘请人员,当然不会觉得刘东公司多么有实力。
    这才是刘东招人最大的障碍。一个没多少知名度的公司,想要招收到大量合格的人才,那需要花费的工夫不大才怪。想明白这点的刘东,终于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小清新格调,而选择华丽丽的和渣打银行等在香港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开始联合招聘。
    (今天上午外婆入土为安了,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需要处理。如果不出意外,从明天开始,蒹葭就能够恢复每天两更的更新了。)
第七十三章 万事俱备
    放弃了小清新路线的刘东,才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他的公司在香港上层居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一扒拉下来,居然发现可以合作的不仅仅是渣打银行、太古、还有霍家。作为一个华人家族,能在香港这个地方混得风生水起,本来就是一种能力。
    有了这么多大佬可以利用,刘东的招聘工作一下子变得顺利了很多。不管是听没有听说过刘东的环亚国际,都不妨碍那些求职者知道,刘东的公司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虽然他们公司面向的工作是在大陆,但一个强力的公司在大陆发展的前景,应该也会很不错。
    对于那些有志于闯出一番业绩的香港精英们,刘东的公司突然变得极具诱惑力起来。谁叫他们搞个招聘都能把渣打银行、太古、霍家这样在香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势力给拉过来?
    一时间,刘东这里的招聘工作居然比在日本的陈志豪还要忙碌。大量的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的加入,让刘东的公司不断的开始完善,以前仅仅是一个框架的公司结构,现在有了明显的缓和,那些各个部门,都开始有大量的人员涌入。
    无形之间,分担了之前那些员工很大的压力。对于这点,刘东公司的元老们是感触最多的。以前的公司,福利待遇什么的都非常不错,但就是有一点,工作压力太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尤其是香港这边的金融主业,最开始仅仅只有林家兄弟和新组建的团队。虽然效率很高,但有时候工作忙碌得连饭都吃不上,最艰苦的就是刘东大赚一笔的时候,眼看着六千万的投资完全打了水漂,当时那些团队的人员别提有多大的压力。虽然命令是刘东这个老板下的,但具体的执行工作却是他们这些人来完成的,眼看着亏损,他们的压力又怎么能不大。
    等到一切结束的时候,那些人平均瘦下来二十斤。原本的胖子成了瘦子,瘦子简直就像是营养不良。虽然压力过大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却是刘东公司的员工人数不够,没有那么多人来分担工作,一个人要做好几个人的工作。
    现在好了,刘东开始大规模的招聘员工。作为现在香港主业的金融部,得到补充的人数也非常的多。原本显得非常忙碌的元老们,现在都变得轻松起来。
    而且进入金融部的那些人,也都不是庸手,只要磨合一下,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
    大肆招人,让刘东公司一定程度上,知名度也提高了不少,公司的无形资产,也增加了不少。为期两个月的招聘,最终为刘东带来的就是一个完善的,可以再次扩充的公司。
    因为这次招聘,给刘东带来了足够丰富的后备人才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