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43部分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43部分

小说: 三国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城中,李贤第一时间见了孔融,他把手中的钱货尽数交出,道:“管亥答应了我们的条件,他愿意诈败”。

孔融喜上眉梢,“好,他愿意便好,嗯,这些钱货是怎么回事?”

“管亥说是买路钱”

“买路钱?”孔融呆滞片刻之后忽然放声大笑,“哈哈,好一个买路钱,好,维中,这差事你做的好!”

连续三个“好”字充分说明了孔融的兴奋程度。

李贤可没有得意忘形,依旧保持恭谨的态度。

孔融很是欣慰,“你从中取走三成吧,能有这劳什子买路钱全都是你的功劳,我孔文举有功就要赏”。

李贤手中其实还私自藏匿了几千斤的钱货,但是,明面上的赏赐自然是不能拒绝的,不然岂不是给人一个不识抬举的印象吗?

“下官多谢北海!”

孔融挥了挥手,示意李贤免礼,片刻之后,他忽然拍着脑门叫了起来:“对了,我想了起来,之前你说过,要把管亥驱离北海,可我思来想去,无论是北方的袁绍,还是南方的陶谦,都不是什么易与之辈,管亥会知难而上吗?”

李贤早已经胸有成竹,他笑道:“北海一定听说过高句丽吧,我给管亥指出一条路子,让他由海路北上,进入高句丽”。

孔融眼睛一亮,高句丽在哪里他自然是知道的,那等方外之地虽然对天朝上国多有朝贡,可骨子里却依旧是些番外夷族。

据说,最近几年,高句丽小王竟然多有犯边之举,这让孔融深感愤怒。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小小的高句丽而已,弹丸小国,也敢拭大汉虎须?

这一次,让管亥北上也好,既可以处理掉黄巾军的隐患,又可以削减高句丽的负担。

孔融所有的忧虑一扫而空,他嘴里道:“好一招驱狼吞虎的妙计,就这么定了!”

李贤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他趁机提出了要求:“北上渡海,到时候一定缺不了海船,可若是搜不到足够的海船怎么办?”

孔融拧起眉头,心道,李贤的顾虑不无道理,要知道管亥麾下可是有三万多人马的,倒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海船,贼寇说不定便会放弃北上的念头。

不行,一定得让黄巾北上高句丽!

。。。

第九十一章杀鸡不用牛刀借船。。。

哪里有船?孔融将北海郡内有名有姓的世家大族过滤了一遍,最后的结果令人沮丧,只有徐州糜氏有这个能力凑出足够大船。

然而,往日里孔融与糜氏并没有太多联系,甫一接触就向人家讨要海船,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通。

况且,孔融执掌北海郡三年来,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执政措施。

这时候向糜氏讨要船只,万一被拒绝了,岂不是自讨没趣?

堂堂的北海相若是被一个商贾扫了脸面,那让孔融情何以堪?

李贤瞧出了孔融的顾虑,嘴里道:“使君可有顾虑?”

孔融叹了口气,锊须说道:“维中,不瞒你说,往日里我对商贾一向不假辞色,便是东海糜氏我也不曾另眼相看过,至于你说的海船,据我所知,只有糜氏手中才有。”

糜氏?李贤没想到徐州糜氏的影响力竟然这么大,在数百里之外的北海郡都拥有大规模的船队。

只是不知道北海郡内糜家的管事是谁,可否说的上话。

李贤这时候可没有说自己认识糜氏三公子,他略一沉吟,道:“商人无利不起早,只要诱之以利,不怕他们不动心”。

有时候太过热情积极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李贤与孔融认识的时间毕竟不多,要是李贤过于热衷表现自己,反而会给孔融留下不好的印象。

后世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道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下属勤恳有为原本是好事,可若是在有心人眼里,多数会留下一个“急功近利”的印象。

适当的藏拙,有时候反而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这种观点,李贤深有感悟。

厅内的气氛一时之间凝滞起来。

孔融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小小的介亭游缴会与东海豪族糜氏有联系,他只是顺着李贤的话,自顾自地说道:“诱之以利?也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是我与糜氏素无来往,如果贸然登门反受其辱的话,又该如何是好?”

李贤充分扮演了一个出谋划策的谋士角色,他胸有成竹地说道:“杀鸡焉用牛刀,使君是一郡之首,自然不用亲自出面,这种事情,先让人探探口风的话比较妥当”。

孔融摇了摇头,道:“让谁去呢?此事事关重大,一旦事情泄漏,有碍风评呀”。

李贤没有说话,这时候保持沉默是最佳选择。

孔融长吁口气,在脑海中把麾下的文武官吏走马观花一般过滤了一遍,然而,这些官员要么与地方势力勾连太深,要么便是能力不足,不堪大用。

真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

苦心经营了三年,孔融没想到自己麾下竟然连一个像样的人才都没有。

之前的宗宝已经算了北海郡内首屈一指的大将了,可下场如何?

被管亥一刀斩落下马!

随着宗宝人头一同落地的,还有孔融那颗“自视甚高”的心。

人只有在面临绝境的时候才会自我检讨,孔融也是如此。

被管亥围了二十多天,都昌城孤立无援,往日里私交甚好的几个至交好友没有一个人仗施援手,到头来还要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去搬来救兵,对了,还有一个小小的游缴,如果不是这两个人,孔融说不定就要落得一个城毁人亡的下场。

在这种险死还生的经历下,孔融想通了很多事情,他也意识到,之前对商贾的打压得罪了很多人,平日里那些人唯唯诺诺的,看不出什么,可到了关键时刻,都昌没有一个援军,很大的程度就是因为这些人!

这一次,与糜氏打交道,权当作一次试探吧,如果他们知道进退,以后孔融会适当的作出让步,可若是糜氏不知好歹,孔融也不在乎多树几个敌人。

让谁去呢?思来想去,孔融已经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此时,孔融忽然把目光投到了李贤身上,他眼睛一亮,嘴里道:“哎呀呀,我还真是大意了,有维中在此,我还费什么心思呀,去糜氏的差事交给你了,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使君有令,下官不敢不从”,李贤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离开介亭这么久了,他还没有跟糜家的人见过面,糜氏三公子之前交给他一块玉牌,说只要拿着这块玉牌,糜氏之人就会给予足够的照顾。

想来,那玉牌应该是某种信物,只是不知道这信物究竟有多大的权限。

孔融见李贤应诺的痛快,心中对他的评价更是高了几分,这样愿意为上司分忧的下属才值得提拔,等到大功告成之后,一定要多加重用,想到这里,孔融说道:“嗯,你告诉他们,只要愿意出借海船,我可以给他专营盐货的权利”。

李贤大喜过望,有这个许诺,即便没有糜氏三公子的玉牌,他也有把握促成此事。

要知道,汉时的盐货多数是由官府专营的,只在极少数地方,由官府授权给世家豪族经营。

孔融执掌北海郡的这三年,糜氏多次向官府表达了愿意经营盐货的意愿,可孔融一直否决了。

这一次,为了打发走管亥这尊凶神,孔融也算是豁出去了。

有了盐货专营这个杀手锏,李贤志得意满地从孔融府邸离开了。

时间仓促,城外的管亥每时每刻都在盼着粮食,李贤可不能让他等急了。

打听清楚糜氏别院的所在之后,李贤便带着几个护卫急冲冲地赶了过去。

求人借船,虽然有孔融许诺的天大好处,可李贤却也不想空着手,让人家笑话,于是,他便从管亥交易的钱货中,挑出了三件金银制品,算是去糜氏拜访的礼物。

跋涉五百里,穿越蒙山,杀死大寇张饶,火烧管亥贼寇,连斩贼寇数万人,在这等卓越的功绩渲染下,李贤已经成了北海郡内声望最高的第一人。

尤其在都昌城内,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传诵着李贤的勇武。

相对于刘备的客军,李贤怎么说也算是自家人马,“自家的桃子格外的甜”,百姓们都有这样的心理。

就算刘备与李贤做了同样的事情,都昌城内的百姓也只会把最大的功劳放置到李贤头上。

。。。

第九十二章糜氏庄园的老熟人

都昌城东北角,糜氏庄园。

门口没有想象中劲装持械的家丁护卫,也没有熠熠生辉的招牌,甚至连装样子的石狮子都没有。

若不是有熟稔的卫卒头前带路,李贤说什么也不会把眼前这个简陋的院落与声名赫赫的东海糜氏联系到一处。

“咚咚咚”,沐临风敲了会儿木门,嘴里唱喏道:“府里有人吗?介亭游缴李贤登门拜访”。

门后传来一阵雄浑的声音:“啥?介亭李贤?可是杀死张饶,逼退管亥的李贤?”

话音刚落,门便“吱嘎嘎”开了,门后闪出两个劲装大汉。

沐临风眼尖的很,他瞧到在十步开外地方,五六个人影若隐若现。

这才是糜氏的底蕴,外松内紧。

李贤大步前行,嘴里笑道:“如果都昌城内没有第二个李贤的话,那么你说的那个介亭李贤就是我了”。

劲装汉子闻言之后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瞧了李贤一眼,确定李贤没有口出妄言的迹象之后,他手中抱拳作揖,道:“久闻游缴大名,如雷贯耳,正巧,我家九爷在此,不知游缴有何指教?”

李贤笑道:“指教谈不上,只不过是想与你家管事闲谈一二罢了”。

那汉子机灵的很,听话音,李贤好像并不想多说什么,他也就识相的没有多问,只是头前引路,把李贤一行人带到了客房。

刚在客房坐下没多久,李贤便听到一阵熟稔的笑声。

“哈哈,李游缴可是北海郡的大英雄呀,今儿个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李贤抬头一瞧,厅外出现的这个又白又胖的中年男子可不就是自己在即墨城的老相识糜老九吗?

这家伙怎么也到了都昌?

既然是熟识,那些寒暄客套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清退了厅内的闲杂人等,李贤单刀直入,道:“我想借些海船使唤,不知道九哥可否帮衬一二?”

糜老九颇为讶异:“你要海船干嘛?嗯,就凭你我之间的关系,借个三五条海船的话,也不算什么大事”。

李贤没有隐瞒,道:“我要运人,船自然是多多益善”。

糜老九眯缝着眼睛,隐晦地眨了眨,道:“怎么?贤弟这是做起了大买卖?”

大买卖指的自然是走私人口的生意,无论在什么年月,贩卖丁口的买卖都是有赚无赔的。

糜老九还以为李贤从黄巾贼手中抢到了什么“好货色”,要急着出手,所以才有这一问。

哪知道李贤一语双关,竟然真的应诺起来:“是呀,大买卖!”

糜老九倾着脖子,低声说道:“多少人?要是人太多,我可得向三公子禀告,要知道我们糜氏是从来不做这项买卖”。

李贤不动声色,好整以暇地说道:“人数起码在两万开外,嗯,向三公子通禀是份内事。”

“啥?两万?你不是在说笑吧?”糜老九一惊而起,脸色再也没有刚才那种云淡风轻的神色。

不管是谁,要想把两万人不动声色地运走,这都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李贤这么大张旗鼓地“做买卖”就不怕东窗事发?

想到这里,糜老九又疾声问道:“这么大的买卖,你一个人吃的下吗?”

李贤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嘴里道:“我李三郎什么时候做过不靠谱的事情了?”

糜老九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在介亭的时候,身无长物的李贤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凑出一万斤的精盐,这便说明他有大本领。

后来又听说此子一路过关斩将,杀伤数万贼寇,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便是做上这么一笔“大买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前途光明的李贤为何要铤而走险,沾染这等生意?

要知道,在糜老九的印象中,但凡与人贩子勾连到一处的人,即便他腰缠万贯,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贤弟,你可要三思呀”,糜老九生怕李贤误入歧途,决意劝阻。

哪知道李贤早有决断,“我意已决,九哥放心,这也是一件于糜氏大有裨益的事情”。

“喔?此话怎讲?”糜老九在即墨城熬了十多年,一直没有长进,直到他遇见李贤之后,糜三公子似乎对他便高看一眼。

若不然,都昌城的差事说什么也不会落到糜老九的头上。

对于自己的斤两,糜老九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三公子给的,而三公子对李贤似乎多有照顾。

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糜老九恪守本分,对李贤不敢有半点怠慢。

换而言之,李贤似乎是糜老九的福星,每一次只要与他有关系,糜老九或多或少都能赚取不小的好处。

因而,此番听到李贤所言,糜老九颇为心动。

若是真的对糜氏有利,糜老九还真想搏一把。

之前在介亭的时候,没有靠山的糜老九浑浑噩噩了大半辈子,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可自打被三公子赏识过后,糜老九逐渐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要是能够好生表现一把,倒也不枉三公子提拔一回!

在糜老九殷切的目光中,李贤不急不躁,表情淡然地说道:“只要糜氏出船,我可以说服孔北海把盐货专营权交给你们”。

“什么?此事当真?”糜老九真的惊讶了。

“那还有假?”

“如果是这样的话,十日之内,糜氏有能力凑出这么多的大船”

李贤松了口气,他摸出怀中的玉牌,单手递出,道:“这是三公子交给我的信物,你可以把他交还给三公子,借船这件事情,还请他务必帮忙”

糜老九拿着信物,脸色急变,他认得出,这玉牌是糜氏客卿才有的,整个糜氏也不过三块而已。要知道之前李贤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介亭,糜三公子就怎么看好他?

想到糜三公子的真实身份,糜老九表情一阵抽搐,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了。

要知道,不管是糜芳还是糜竺这两位公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

第九十三章糜竺的考虑

是否帮助李贤凑船,糜老九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糜三公子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