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尔虞我嫁 >

第596部分

尔虞我嫁-第596部分

小说: 尔虞我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惟乔疑惑道:“我听我祖父说,女子是不能进军营的?”

    “是这样的。”赵适温和道,“本来军营外有些铺子,可以腾一处出来用。但我觉得,如果你觉得吃得消的话,不如……等茹茹攻城时,上城墙去说?”

    虽然茹茹主力已经转道西疆,但北疆这边还是留下了一定的兵马,既是为主力转移做掩护,也是牵制住北疆军,不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驰援西疆。

    所以这会儿的北疆,战事仍旧未曾平息,只不过不如之前那么激烈罢了。

    但就算如此,由于北疆军之前的接连失利,尤其是战马的损失,这会儿天寒地冻的出行又越发艰难……可能还要加上朝中局势的影响,以至于北疆军这会儿仍旧是据城以守,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这些以滋扰为主的茹茹,态度十分嚣张。

    他们骑射功底又好,虽然不指望靠着留下来的这点儿人马继续攻城掠地,却也时不时的冲到没有巡逻或者巡逻队刚刚离开的城墙下收割几个战功。

    草原马多,他们选出白马来,身穿白袄,头戴白帽,弓箭也用白色做掩饰,现在这季节,很多时候发现有士卒中箭倒地了,仔细搜索,才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因此如今上城墙去,其实还是有风险的。

    不过盛惟乔一来自忖公孙喜在侧,二来觉得赵适既然提出这个要求,必然也对她的安全有所把握,是以一口答应了:“我自幼常听祖父讲他老人家在北疆的经历,久有一睹祖父昔年鏖战之地风采的想法。只是来北疆未久,怕麻烦了舅舅。如今既然有观摩战场的机会,自是求之不得!”

    赵适笑道:“也是,盛骏豪的嫡亲孙女,自然非同寻常女流。”

    “我估计这建议未必是这舅舅提的。”盛惟乔牵挂容睡鹤,不愿意拖延,硬磨着赵适答应次日就安排会晤后,回到客院,悄悄的跟宣于冯氏说,“八成是那些因为密贞考取过状元,以为他才学虽好,论到战事,却未免是一厢情愿的书生意气了。”

    “这会儿打算给我个下马威呢!”

    宣于冯氏笑道:“那他们可是打错主意了!咱们乔儿虽然年轻,也一直娇养,血淋淋的场面也不是没见过……嗯,等等,好像你之前几次见了那种场面后,都有卧榻数日才缓过来?你撑得住吗?”

    盛惟乔被她一提,脸上也有点变色,强自镇定道:“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再说这会儿的战事也就那么回事,真正鏖战的时候,谁敢让我上城头去啊?我估计顶多就是看到几枝冷箭什么的……又不是短兵相接,哪里有那么多血肉模糊的景象哦!”

    “还是当心点的好。”宣于冯氏道,“记得出门前喝碗安胎药!”

    次日,盛惟乔依言喝了安胎药,才在仪珊、公孙喜的陪同下登车出门。

    本来宣于冯氏也想一块的,然而被赵适委婉的拒绝了:“夫妻一体,如今密贞不在,郡王妃就是他最好的代表。倘若老夫人在侧,诸将士难免认为,郡王妃事事离不开老夫人的指点,尚未能够独当一面,心中岂能不生出疑虑?所以,这次还是让郡王妃一个人去吧!”

    宣于冯氏看盛惟乔,见她对自己肯定的点了点头,只好答应。

    去城墙的路上,因为赵适是乘马的,马车里就盛惟乔跟仪珊还有公孙喜。

    仪珊低眉顺眼的保持着一个丫鬟该有的样子没作声,公孙喜却心事重重的,快到城墙的时候,到底忍不住,低声问:“娘娘,这些边疆的将士,这些年来先后经历了周大将军之死以及宁威侯的崛起还有骠骑大将军与怀化将军的争权……都不是省油的灯,您有把握么?”

    “我见都没见过他们,能有什么把握?”盛惟乔瞥他一眼,“只能说尽力罢了!”

    公孙喜不甘心的说道:“益州被围,周围村镇不及撤入益州城以及远离战场的黎庶,十成十已经无幸!那些都是大穆的子民,这偌大北疆军,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如孟家乾那样以大局为重、以大义为先的人了吗?!”

    “就算有,看到孟家乾的下场,估计也要退缩了吧?”仪珊小声插话,“说实话,吕将军一路护送咱们来北疆,很值得感激。然而在孟家乾这件事情上……到底显得咱们小家子气了。”

    盛惟乔叹口气道:“没错儿!就是祖父那样的人,舍得撇下我那嫡亲祖母,作生离死别,也要上沙场报国,何尝不是在周大将军出事之后,愤然解甲?这世间没有冷不掉的心,心冷了,自然无所谓道义,讲的就全是利益了。”

    她抿了抿嘴,“不过肯讲利益,也是件好事。最怕的就是无欲无求,一门心思的坚持。”

    比如说跟桓观澜当年一样,死保长子。先帝亲自出马都劝不好……摊上这样的主儿,盛惟乔觉得自己也肯定是束手无策,只能希望这种人少一点,而且千万威望不要太高,影响不了大局。

    不然的话,她也只能考虑动用公孙喜了。

    “然而郡王如今的处境,只怕暂时是没法给出很大的利益的?”公孙喜质疑,“顶多许诺以后!万一碰见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可要怎么说?”

    盛惟乔道:“那就要看具体是什么样子了……反正我想着我爹爹我姨母我外祖父做生意都那么厉害,就算我从来没学过,碰见这种做买卖的事儿,我也不该发憷才是!毕竟坊间不是讲?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是?我爹他们以前谈生意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故意避开我的。”

    公孙喜嘴角一扯,心道您耳濡目染了这么久了,也没给谁留下过精明的印象……哪里来的信心?

    不过想到盛惟乔马上就要跟人照面,这会儿怀了她心情不好,到底闭了嘴,暗自祈祷她继承自盛兰辞的血脉千万表现一把!

    片刻后马车在城墙下停住,仪珊扶了盛惟乔出去,见外头除了赵适一行人外,就只有几个戍卫的士卒,眼中就有了担忧:这情况虽然不知道那些将领是人还没到呢还是已经到了但没在这里迎接,显然都表现出对盛惟乔的怠慢。

    这种怠慢不管是出于拿架子抬价,还是真心实意的没把这个十七岁的郡王妃放在眼里,对于盛惟乔此行的目的显然都是不利的。

    “舅舅,咱们是在这里等人呢,还是先上去瞧瞧战况?”这点盛惟乔也考虑到了,她环视了一圈,巧笑嫣然的问赵适。

    赵适抚了把短髯,微笑道:“这个时辰,那帮杀才一准儿已经到了。咱们且上去吧!”

    可能怕盛惟乔年轻尴尬,又说了句,“北疆这边向来直来直往,没那许多繁文缛节,不管是孟伯勤还是我,到什么地方去,都不要接的。所以这些不知礼仪的混账,大概以为你过来也是一样了。”

    盛惟乔道:“舅舅放心吧,战事要紧,几位将军没准儿在上面指挥呢?我娘家祖父早年也在这边待过,一些规矩禁忌,我还记得。祖父解甲归田都多少年了,如今还是雷厉风行的做派,说这才是军中男儿该有的气势。”

    “盛骏豪那老东西,现在还这么说啊?”他们边说边朝城墙上走,才走到一半,忽见上头探出个脑袋来,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将军,左脸颊有道一指长的陈年伤疤,蜈蚣似的爬在上头,肩头露出一副半旧的明光甲,上头交错着几道刀剑痕迹,身后被朔风扬起猩红披风。

    此刻嘿嘿笑的俯瞰着他们,插嘴道,“老子还当他回去重新做回富家翁,儿子又那么争气,一准过着富家老太爷的好日子,懒洋洋的跟座肉山似的走都要人抬了!”

    盛惟乔听这语气是自家祖父的老熟人,虽然因为盛老太爷除了徐老侯爷跟敖家老太爷之外,基本没说过其他人的姓名,也不知道他该如何称呼,但立刻抿嘴一笑,扬声说道:“那可要让您失望了!我祖父这些年来虽然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一点儿也不懒,每日里起身后头一件事情,就是打一趟拳,兴致上来了还会耍几套枪棒给我们看呢!别说走路要人抬了,有时候他老人家出门归来,我们一群晚辈在门口迎接,一路走到后堂,都跟不上他呢!”

    “那他揍你们没有?”说话的功夫已经走上城墙,那老将军迎上来,笑嘻嘻的给赵适还有盛惟乔见礼,漫不经心的,没有很尊重的意思,好奇的问,“那老小子!跟老徐那老家伙一个样,教子就是下狠手,你爹他们几个小子,当年差不多隔三差五都要鬼哭狼嚎的满城蹿上一回!”

    盛惟乔抬手虚扶了他一把,先笑道:“您是家祖父的故人,也是我长辈,我哪好受您的礼?”

    这才说,“大概隔代亲吧,祖父对我们孙辈倒是很好的。”

    “那难怪你们连他脚步都跟不上了。”那老将军还是抱了抱拳,才遗憾的砸着嘴,“你爹跟你叔叔,还有徐家小子,嗯,现在要喊宁威侯爷了,那身手就是挨揍多了自然利落了……你那祖父当年解甲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说日后一定要让子孙后辈也投军,好继承他的盔甲跟兵刃呢!结果我们这帮老兄弟,在北疆等了一年又一年,也不见盛家人来!”

    “之前还怪他出尔反尔,现在想着,八成是他看你们这娇娇弱弱的样子,怕来了丢脸?”

    盛惟乔闻言也不生气,微笑道:“儿子孙子是后辈,孙女孙女婿难道就不是后辈了吗?我一介女流,未曾习武,不好亲自上阵杀敌,也还罢了。然而我丈夫密贞郡王,如今可不就在戍卫西疆?所以家祖父可没有出尔反尔,只不过履行前诺的地方,不在北疆而已!”

    “但西疆与北疆同为大穆国土,当年家祖父慷慨投军,奔着的乃是保家卫国,而非只是戍卫北疆啊!”

    趁势道,“然而密贞抵达西疆未久,西疆军之前的将领都是些什么人,诸位德高望重,必然早有听闻!如今益州陷入重围,却不知道诸位可有同仇敌忾之心?”

 第二百十章 说服(上)

    那老将军抚了把颔下长须,笑吟吟的说道:“郡王妃,您是盛骏豪的嫡亲孙女,也愿意给我这把老骨头面子,那我也不兜圈子了:我们这些做将士的,阵前生死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要说明知道茹茹肆虐西疆,却心安理得的在北疆消磨辰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周大将军的结局,想必郡王妃也曾听盛骏豪说过?”

    赵适微笑着在旁介绍:“这位曹将军,单名一个‘岸’字,字之泰。当年是与盛老太爷平级的同僚,沙场并肩多年,虽然不如徐老侯爷还有敖老太爷两位投缘,却也时常推杯换盏、相互戏谑。”

    盛惟乔点了点头,先唤了声“曹将军”,复抿嘴一笑,说道:“将军所虑极是,周大将军英雄一世,却晚景凄凉,连带家眷也受牵累,身为边疆将士,心寒与心有余悸,都是理所当然。”

    她看了眼赵适,话锋一转,“不过从曹将军与舅舅交好来看,显然曹将军也认为,不是说不沾任何庙堂之事,就能够避免步上周大将军后尘的?”

    曹岸也不在乎赵适在侧,坦然道:“高密王毕竟是先帝爱子。虽然说密贞郡王据说十分出色,但一来不曾亲眼看见过,谁知道是否传言有所扩大?二来他忒年轻了,根基既浅,羽翼未丰,前途自是不如高密王,已经根深蒂固多年,来的稳妥可靠。”

    “倘若这会儿朝堂安稳,驰援西疆乃是应有之义。”

    “可如今西疆正牵动各方风云……要我们这些人冒着步上周大将军后尘的风险,为他出生入死,恕我直言:不是每个人都如令祖父那样坦荡磊落、不顾后果的。”

    “实际上当年您亲生祖母过世的消息传来北疆后,盛骏豪也是追悔莫及,当场嚎啕大哭!”

    “不然,他也不会对令尊偏疼多年,视若珍宝,甚至一早就回绝了让他子继父业上沙场的建议。”

    “归根到底,就是觉得对不起您那个没照过面的亲生祖母,不是吗?”

    “曹将军此言差矣。”盛惟乔笑了笑,说道,“虽则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却也有话说,盛名之下无虚士!正因为密贞年轻,自出南风郡,抵达长安未久,就已令天下闻名,连将军戍卫边疆多年,都有所知,可见密贞的出色,乃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密贞现在是羽翼未丰,根基浅薄,然而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要借得诸位这阵东风,何愁不能飞入九霄云上?”

    曹岸不赞成道:“西疆之危纵解,就算密贞郡王籍此磨砺出一支嫡系兵马,又在益州立下根基,于庙堂之上,归根到底还是过于薄弱了。”

    这时候赵适已经走了开去,连带附近的士卒也都保持了一个比较远、听不到他们交谈的距离。

    曹岸左右看看,索性就直说,“就算郡王背后有人,那位来头也是非同小可。但孟氏也好,高密王也罢,这些年来在长安的经营也不是白做的。想一呼百应的扭转乾坤……未免有些过于想象美好了。”

    “将军可想过自己的以后?”盛惟乔摇了摇头,轻声说道,“您跟家祖父年岁仿佛,这会儿恕我说句实话,也是英雄迟暮的年纪了,尽管已经挣得将军之衔,但老实说,我在长安,在南风郡,都不曾听闻过您的声名!”

    “我资质平庸,不堪造就。”曹岸闻言也不生气,笑道,“能得封将军,已经是怀化将军给的好处了。其中缘故,你是盛骏豪的孙女,想必应该知道?周大将军……当年也才几品?”

    盛惟乔道:“周大将军的事儿,已成过去,我一个后辈,不敢妄言。但叫我说,将军之所以这些年来寂寂无名,其实主要是没有机会!”

    “北疆军作为大穆最受重视的边军,原本寄托着自开国以来历代先帝的厚望,就是要北伐茹茹,扫除王庭,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

    “可是周大将军苦心经营多年,最终心血尽付流水。”

    “这些年来,虽然孟伯勤与怀化将军都在不遗余力的拉拢周大将军遗留下来的老人,但他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完成周大将军生前的夙愿,告慰大穆先皇的在天之灵,而是为了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