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41部分

乱世强国梦-第41部分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些威慑。再者,高级顾问,听着好听,却无实际兵权,也不怕他翻了天。陆荣廷想东山再起,再考虑家人的安全,也只能依靠复兴会,卖力干活了。
    “对了,滇省传来消息,李经羲未受到伤害,正拟就任云南大理民政官。”肖志华又补充说道。
    “谢谢。”蔡锷道了谢,也放下了心,他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觉得云贵总督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便厚着脸皮向肖志华提出了请求,希望滇省革命军不要难为他。而这点小事,对肖志华只是举手之劳,却进一步拉近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再加上这两天,白天有参谋领着蔡锷四下参观,肖志华晚上则经常与他长谈,两人的某些观点还是有些相同之处的,比如警惕“英窥西藏,法窥滇桂粤”的企图,军政分开,还有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的原因。当然,两个人也有争论和分歧,但总体来说,蔡锷还是对军政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对肖志华大体的思路有了初步涉入。
    “松坡兄,你所设想的西南边防协同作战计划,我觉得甚好。”肖志华趁热打铁,给蔡锷先戴上顶高帽,“但关于五省联合军的兵力编成、作战区域和协同办法,军队的集中,展开和作战步骤,以及战前准备,兵站设置,战场建设等重大问题还需做详细的阐述和具体的规定。”
    蔡锷痛感“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不国”,所以,才有了滇、川,黔、桂、粤五省实行军事联合,以便随时抗击英法的军事侵略的设想。如今,肖志华对此高度肯定,使他觉得特别欣慰,而且肖志华提到日后要在全国建立西南、西北、东北、华北、东南、华中、华南七大军区的计划,这与他的战区战略思想倒有些不谋而合。所以,他的思路一畅,谈兴顿起,与肖志华热烈地讨论起来。
    抓住你的心理,就不怕你不归顺。肖志华暗自得意,话锋一转,再次提出请蔡锷担任参谋长,随他前去湖北督师的事情来。
    “松坡兄,理想要实现,还要我们继续努力才是。”肖志华诚恳地说道:“清廷大军压境,局势很不乐观,没有安定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还请松坡兄屈就参谋长一职,助我一臂之力。待到共和创成,松坡兄可就任西南军区司令,尽展胸中抱负。
    蔡锷沉吟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这三天来,他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广州,无数复兴会会员和爱国青年从南洋、欧洲、美洲、日本、内地向这里赶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当中。这不仅让蔡锷感到了复兴会的强大,更看到了无数为了中国的复兴,抛家舍业、离妻别子的热血青年。他们年轻而真诚,他们一往无前,他们为了理想而不惜流血牺牲,在复兴会的大旗下,他们迸发出的热情和精力让蔡锷为之震惊。
    光复国债发行之日,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门前天不亮便排满了这样的青年,他们倾囊购买,却只留下一张作永久纪念,其余的转身又捐还给军政府,任政府工作人员如何拒绝,他们抛下就走。这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热情和精神,任何人见到都不能不为之感动。
    这就是力量,这就是活力,蔡锷想到这里,不由暗暗捏了捏兜里的光复债券。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国魂是什么,这个让蔡锷苦思冥想而未获答案的问题,正渐渐地现出端倪。
    第二卷 大潮 第三十四章 “中国号”飞艇
     更新时间:2010…9…5 21:36:57 本章字数:2100
    几艘炮舰在金鸡坡要塞下游江面下锚停泊,桅杆上的那几面龙旗在冬日的风中有气无力地轻轻飘动。
    现在是枯水期,巡洋舰无法进入长江航道,只好由这几艘浅水炮舰组成讨伐舰队,前来镇压武昌革命军。
    但是形势发展太快,九江光复,金鸡坡炮台落入革命军之手,对讨伐舰队构成了威胁。再加上陆上的北洋军在信阳孝感之间迟迟不动,海军孤掌难鸣,也不敢独立行动。现在,驻上海海军起义,又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各舰管带议论纷纷,军心已经不稳。
    “挟兵自重,要挟朝廷,袁世凯想当曹操了。可惜错失良机,令革命军坐大,可杀,可杀。”萨镇冰坐在楚谦号炮舰的船长室里,无可奈何地叹息道。
    虽然萨镇冰视革命军为叛逆,有心为朝廷而战。但现在,他也知道强求不得。自庚子之后,朝纲不振、人心渐变,海军中大多军官都留过洋,见过世面,而且他现在所率的“楚”字诸舰长年驻泊武汉,不少舰员又均是鄂籍,军心最易动摇。如今局势越来越不利,上海、九江、武昌皆落入革命军之手,舰队的粮、煤供应有中断的危险。再加上革命军所显示出的越来越强的发展势头,诸舰管带自是想多留条后路,坚决不肯冒险作战。
    “朝廷用人无道,满族亲贵皆是无能之辈,始有今日之祸。”萨镇冰骂完袁世凯,又想到了这些年满清朝廷屡屡犯错,不由又开口骂道。
    就在他胡思乱想,逮谁骂谁之时,外面突然一阵喧闹,萨镇冰本就心烦意乱,此时怒火中烧,起身打开舱门,大喝道:“乱喊乱叫什么?军中条例可是都忘了吗?”
    “大人,卑职正要去叫您呢!”副官汤乡茗急忙走上两步,向空中一指,“您看,飞艇。”
    萨镇冰疑惑地抬起头,不由得惊讶地瞪大了双眼。
    天上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一大两小三艘飞艇正慢慢地由南飞过来,舰上水兵没见过这个东西,所以大惊小怪地指点着喊叫。
    萨镇冰愣愣地眨巴眨巴眼睛,转身跑回了舱室,旋即又跑了出来,手里多了架望远镜,昂起头仔细观看。
    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音,推动着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吸引着所有的眼球。大飞艇下挂着一幅巨大的六星红旗,两个小飞艇则一个挂着“革命必胜”,一个挂着“满清必亡”的条幅标语。
    “革命军的飞艇?”萨镇冰不可思议地将望远镜向上移,在呈纺锤状橄榄球式的白色飞艇上,印着醒目的红字“中国号”。
    耳熟,这名字耳熟,萨镇冰一手举着望远镜,一手使劲挠了挠脑袋,突然放下望远镜,惊呼起来,“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好几年前很多报纸曾登载过消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飞艇‘中国号’试飞成功,好象是——香港的,姓谢的家伙。”
    没错,中国飞艇著名设计师、制造家谢缵泰,没有因为清廷的无知,资金的缺乏,无人重视而沉没于茫茫历史之中。由于肖志华的慧眼识才,大笔投入,现在谢缵泰设计的飞艇变得更加先进,终于迎来了辉煌的时刻,出现在祖国复兴的战场上。
    从香港到广州,又到韶关,再到南昌,最后到武昌,这次示威兼作秀式的飞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广州军政府、江西军政府和湖北军政府的有意组织下,观看者人山人海。在祖国领空翱翔着中国入自己研制的“中国号”新型飞艇,穿云入霄,迅速、平稳地飞行,六星红旗迎风招展,大有使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感到扬眉吐气之自豪感。在场观看的人群震骇之余,不禁为之欢腾,在军政府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不断地振臂高呼“革命必胜!中国万岁!”。
    提振民心、士气,让人们对革命更有信心,虽然飞艇用于作战还嫌勉强,但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江中不少中外船只及岸上群众都停下观看这奇景,三只飞艇悬停在高空,骄傲而威严。然后,飘飘洒洒,空中下起了一阵“白雪”,三只飞艇头一扬,很是不屑地离开了这里,向武昌方向飞去,留下一路目瞪口呆的人群,也留下了无数谈资话题。
    “这玩艺中看不中用。”汤乡茗强笑着说道:“要是能扔炸弹,就厉害了。”
    萨镇冰瞅了汤乡茗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士气已经很低落了,再被飞艇这么一搞,唉!他正要说话,一张纸片飘过他的眼前,他随手抓过,展开细看。
    “满清窃居中华二百余年,腐败昏庸,暴虐残忍,以至民不聊生,天怒人怨,革命军吊民伐罪,以复兴中华为最终目标。海军众将士,皆心存报国图强之志,孰无心肝,孰无血诚,孰非炎黄子孙,岂肯甘为奴隶,残害同胞?各位同胞,请勿犹豫,即刻举义反正,为新中国之建立之富强而出力报效……”
    萨镇冰将传单捏成一团,扔进江中,抬头看,舰上不少官兵也在阅读,三、五成群,交头接耳。
    “大人,请您马上命令各舰军官搜捡传单,不可使官兵中其流毒,听其大逆不道之言。”一个军官见萨镇冰脸色难看,上前讨好般地说道。
    汤乡茗抿了抿嘴角,有些鄙视地瞅了一眼这个军官,将目光转向江岸,沉默不语,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人心散了,这兵不好带呀!”萨镇冰摇了摇头,有些灰心丧气地说道:“都有眼睛,有耳朵,愿看就看,愿听就听,随他们去吧!如若恃强用命,恐怕你我皆要死无葬身之地。”说完,他蹒跚地走进舱室,舱门咣地一声重重关上……
    第二卷 大潮 第三十五章 到南昌
     更新时间:2010…9…5 21:36:58 本章字数:2149
    第一,永远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于是什么首创、首倡、首义等等,往往得到人们异乎寻常的重视和钦佩。而这获得第一的人或人们,往往也就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目无余子的态度和想法。
    于是,肖志华特意选定了广州这个中国最南端的大城市,并且亲率军队进行这首义之举。不是为了争这个名,而是不想多出些首义元勋,骄兵悍将而已。再者,复兴会在湖北和广东的宣传工作都比较到位,但湖北靠近北方,如果首义定在那里,政治意义就非比寻常。为了顾及政治影响,即便是实力不济,复兴会也多半要调集人马与北洋强军硬顶以保卫首义之地,而这样做有些得不偿失。
    现在的情况要比历史上辛亥革命时强得太多,虽然起义提前了一年多,但复兴会在肖志华的领导下,几年来所做的各项准备可是异常充分的。而湖北武昌的地位也因为广州首义而降低了很多,即便暂时放弃,影响也不是很大。
    但肖志华还是决定在这里与北洋军先打一仗,一来展示一下力量,不让北洋军小看了革命军;二来也是采取一种进取的姿态,借以检验一下广州军政府的号召力;三呢,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以借路增援武昌的名义,逼迫湖南、贵州、四川尽快表明态度。
    特别是湖南,作为西南五省的门户,最好是在复兴会的实际控制下,才比较牢靠。但是,肖志华对于湖南会党人数众多,分布极广,山堂林立,派系复杂等情况深有戒惧,在形势不明朗,复兴会在湖南势力还嫌弱小的时候,过早介入,恐怕会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便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理由,所以,他暂时只需要湖南宣布独立,以壮革命声势则可。同样,贵州、四川也必将是一片混乱,那里的哥老会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肖志华可不敢随便将有限的军队全投入到这两个省当中。
    贪多嚼不烂,抢地盘也要考虑自己的消化能力。现在复兴会是有些钱,但也不是无限的,既要发军饷,还要安民心,更要搞建设,千头万绪,钱花起来象流水一般。
    底子太薄,人民太穷,满清可以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可军政府不能,它必须向世人展示出新的面貌,否则,革命又有何意义?
    看到前方欢迎的人群,肖志华收起思绪,跳下战马,江西军政府的几位首脑已经率先迎了上来。
    “总司令,您好。”身材魁梧的江西革命军司令李烈钧率先敬礼。
    肖志华还了个军礼,又与李烈钧热情握手,笑道:“克强在东京时便经常提到你,说你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又广交游、豪放不羁。我是久仰大名啊,不想今日才得相见。”
    “惭愧,惭愧,属下这点小名不值一提。”李烈钧很直爽地说道:“肖委员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久慕盛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哈哈哈哈,肖志华亲切地拍了拍李烈钧的手臂,又和民政总长刘揆一及政府主要官员一一握手寒喧。然后,又将自己带来的几位主要随员向众人作了介绍。
    占一地就要巩固一地,此次肖志华北上督师,不仅带着军队,还有大批的年轻干部,他们将协助江西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将政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尽快稳定地方。
    入城、巡阅,民众夹道欢迎,肖志华骑在马上,激动之余,也很担心,有没有敌方的狙击手给他来个爆头游戏。
    “这弄得太隆重了,劳民伤财,下不为例啊!”肖志华终于来到军政府门前,下马向里走,抽空对民政总长刘揆一说道。
    “别冤枉了我们,这是民众自发的。”刘揆一有些委屈地解释道,也不知是真是假。
    肖志华摸了摸下巴,半信半疑的想:我真的这么受欢迎,因为我长得太帅了吧?
    其实这也不算太自以为是,肖志华长得本就不丑,再加上一身整洁笔挺的黄呢军装,戴着大檐军帽。穿着高及膝盖的马靴,马刺铮铮,威风凛凛。在高头大马上四下顾盼招手,老百姓看着他,爆发出欢呼倒也不全是应景对付。
    革命之初,本就没那么多繁文琐节,众人在军政府会议室落座,便开始通报情况、研究布置工作。
    江西光复,但此时局势稍稳,这也得力于粤省派出的北进之师的协助,赵声奉命率第一旅由韶关进入江西境内,击败江西巡抚冯汝癸所率效忠清室的部队,有力地策应了江西革命军的行动。
    “时局急剧转变,江西地方官绅惊慌失措,如投靠革命军,则恐清朝复辟,有株夷九族之虞;反对独立,则恐革命军得势,不能分享成功之果。”刘揆一有些鄙夷地说道:“而百姓当中,老成的还在怀疑满清的江山能否被革命推翻,想着:光复,光复,绝没有这样容易的事。干革命,将来恐有丧身破家之祸;唯有青年知识分子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