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 >

第32部分

奸臣-第32部分

小说: 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族上下,有几个人当初没受过徐二老爷徐边的好处?
    眼看朱指挥的到来和说话就犹如重重一巴掌甩在数人的脸上,徐勋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嘲讽微笑。因而,当徐大老爷几乎得靠扶着徐动的手,这才勉强挪回了主位的时候,他不等人坐下,就一字一句地说:“请教族长大伯父,侄儿这交接匪类,以至于南城兵马司找上门来的罪名,如今还做不做数?”
    徐大老爷根本就没想到一直和长房合股做生意,最是亲近的朱指挥,这一次竟毫预兆地在背后捅了自个一刀子,要说这心里七窍生烟也不为过。此时此刻,当徐勋一开口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他只气得眼前一黑,喉头竟是涌着一股又是咸又是甜的滋味,于是这坐下来的时候不免急了些,那沉闷的声响听在别人耳中不算什么,但对他自己来说,却又是屁股下头一震,一痛之下连脸都有些抽筋了。
    “孽障,你别高兴得太早了!”
    终于憋出了这么一句话,徐大老爷靠着那坚实的靠背,再加上一旁徐动搀扶着他的手微微用上了几分力气,他终于从那种极度的懊恼失望中回过神来。他甚至没注意到四周围的族人中,除却不少长房这一系的坚定拥趸,其他人都在悄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只顾着把那几乎能喷火的目光从徐勋的脸上移到了徐迢的脸上。
    一个依靠的败家子怎么可能折腾出这些,这后头定然是徐迢捣鬼!
    徐大老爷自然不会一味怒视着徐迢,须臾,他就转向了那边坐立不安的徐三老爷和徐四老爷,又悄悄向旁边的徐动做了个隐秘的手势,徐动见状立刻会意地悄然而退。这时候,一直稳坐钓鱼台的徐三老爷轻咳一声站了起来,轻轻地捋了捋下颌保养得极好的那一丛黑须。
    “小七交接匪类惊动官府既是没有,却有另一桩事情至今存疑。要知道,二哥的原配发妻逝世多年,二哥当初把小七抱回来的时候,只说是自己的儿子,甚至都没在族谱上留下小七母亲的名姓,这于理原本就不合。”相比刚刚徐大老爷一上来就呵斥怒骂,徐三老爷这回却是不紧不慢,口齿极其清楚,“从前二哥在也就罢了,但眼下二哥多年音讯全,这子嗣上头便是最最要紧的,总不能让人混淆了血脉,各位说是也不是?”
    若是起头一开始就丢出这话来,照之前安排好的,自是有的是人应和。但徐氏一族中会看风色的人太多了,刚刚先是徐迢姗姗来迟打了个岔,继而又是朱指挥亲自给徐勋把那罪名消了,此时此刻一众人等不得不掂量今日的风头究竟往哪儿转。于是,徐二老爷哪怕说得有理有据,下头的应是者却稀稀拉拉,看得徐大老爷越发咬牙切齿。
    好在这时候,已经有一个小厮领着一个马脸妇人上来。那马脸妇人五十出头,却身着一身窄袖花布衫子,看上去体态很有些风骚,一上前就自来熟似的含笑团团道了个万福,显见是个精明饶舌的。见着这个人上来,徐大老爷方才觉得心定了,斜睨着一旁稳若泰山的徐迢,又扫了一眼站在那儿满脸平静的徐勋,他便不疾不徐地问道:“那婆子,你是什么人?”
    那马脸妇人笑吟吟又屈了屈膝:“小妇人是个稳婆,也就是大伙儿俗称的接生婆子。”
    “那你这辈子接生了多少人,都能一一记得?”
    “爷说笑了,过手的孩子少说也有百八十,小妇人哪里能记得这般清楚?只有十几年前的一桩事情,小妇人怎么也忘不了。一来接了小妇人过去的男人是有名乐善好施的徐二爷,二来那孕妇产后大出血,苦苦哀求请徐二爷照应她的孩子,她来世做牛做马也一定会好好报答。徐二爷也真是汉子,竟是一口答应,说是会将她的孩子当成自己儿子一般抚育。”
    倘若真是十几岁的少年,听到这话不说晴天霹雳,至少也是惊骇欲绝。然而,徐勋两世为人,事先又早防备了徐家使这种阴毒伎俩,这会儿站在旁边看着这场好戏,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瞥见下首的徐迢一时眉头紧皱,他甚至还有余暇轻轻冲着这位六叔点了点头。
    徐大老爷却没留意徐勋,一面心中暗自得意,一面不冷不热地问道:“当初我那二弟让你去接生的孩子,身上可有什么记认?”
    “呃……小妇人记得,他手肘上有一块小小的青记,这脑袋上的旋儿稍稍偏右一些。”马脸妇人只一歪头就笑着说了这么一句,旋即突然又一拍巴掌道,“对了对了,徐二爷还曾经说过,这族中这一辈的孩子是力字辈,所以当着那奄奄一息的女人给襁褓中的孩子起了个名字,记得……记得起了个单名勋字,这不应该叫徐勋?”
第五十五章 碰撞(三)(求推荐)
    这徐勋两个字一出,偌大的宗祠院子里这才是真正一片哗然。不管是心中存疑的,幸灾乐祸的,心怀叵测的,嗤之以鼻的……不论什么心情表情,几乎每个人都是拉着旁边的人议论纷纷,只有那有座位的几个尊长,还有孤零零站在那儿的徐勋一声不吭。
    “你刚刚说你是稳婆,你是哪里人?一直在哪儿住?”
    自打刚刚来了之后一直保持沉默的徐迢终于站起身发了话,这淡淡的两个问题一出,眼见四周皆静,他也不等那马脸妇人回答,突然冷笑了一声:“这金陵城的稳婆少说也有百八十,今天是谁找了你来这儿说这番话的?二哥当年虽说是有些名气,可还不到满城皆知的地步,况且谁都知道小七是二哥回金陵时抱回来的,怎的到你这就变成了二哥找了你去给人接生?至于那些表记,全都是有心人随随便便能看见的,天知道你是不是道听途说!”
    徐迢从吏到官,成天就是和文牍案卷打交道,各种各样的诡辩之词也不知道看过多少,这几句话一问,顿时全场鸦雀声。哪怕是已经有所防备的徐大老爷,眼见得人前多数不哼不哈的老六一下子这般言辞凌厉,他不禁心中一突,按着桌子想要站起来出声时,却不防徐迢竟是就这么缓缓坐下了。然而,与那坐下的姿态截然不同的是,那比之前更锋利的话刀。
    “若是你胡言乱语,也不用劳烦别人,我直接带了你回应天府衙,看看三木之下,你这供词究竟有几句是真的!”
    徐迢刚刚坐着不吭声,瞅着不过是族中寻寻常常的一个长辈,但这会儿一开口,不但那马脸妇人噤若寒蝉,更多的人都记起了这一位是如今徐氏一族中唯一一个出仕的,都记起了前些天还去贺过这一位的高升。于是,就连想要站起来帮几句腔的徐三老爷斟酌再三,离开椅子的屁股也又坐了回去,更不要说别人。而徐大老爷只觉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越发坐立不安,眼角余光不知不觉就往一角扫了过去。终于,他等到了一个犹如仙乐一般的声音。
    “生母未明,原就是身份不明,就是徐迢兄搬出大明律来,那上面也是这么写的。”
    随着这声音出来的是一个身着青衫四五十许的文士。尽管和徐迢是差不多的打扮,身材亦是相仿,但此时这人这么施施然走出来,形容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风范,刚刚安然而坐言语如刀的徐迢竟是就被这么比了下去。即便是徐迢自个,看着这个走出来的人,暗地里早预备了许久的下半截话,一时间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甚至生出了一种难言的惊疑。
    “赵给事!”
    徐大老爷心头大石终于落下,此时慌忙离座上前深深长揖:“您难得来指点动儿一二,没想到正遇到徐氏宗族事,委屈您在偏屋等了这么久。区区小事,何劳您这工科给事中……”
    “都是老交情了,徐兄不介意我插嘴你们族中的内务就好。”
    赵钦含笑打断了徐大老爷的话,见满座众人包括徐迢在内都起身不迭,他便矜持地点了点头,随即不紧不慢地说:“大明律上都有明文,一者良贱不婚,一者不得犯奸。虽说徐边昔日亦是有美名在外,但既是不知道此子生母是谁,便不能保准此事。既如此,容留此子为徐边嗣子,哪怕不是混淆血脉,至少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换言之,当年将这徐勋的名字上了户籍黄册,就已经是徐边藐视律法!”
    此话一出,哪怕是有心回护的徐迢,这会儿也是被噎得倒吸一口凉气,更不用说四周围其他的徐氏族人。尽管都是朝廷官员,工科给事中也只是七品,和徐迢的应天府经历司经历亦不过平齐,但只要年岁大一点的都知道这其中的区别。
    南京工科给事中是南京官,俗称南科,虽说并不是最得意,但只要有大佬赏识,提拔上京在六部转一圈,再熬上一段时日,极可能就是贵不可言,哪像徐迢还只是才开始挣扎?
    徐勋前几天才刚刚得知句容赵家的存在,虽通过慧通这个前西厂的人物打听了一些情形,但真正见面,那却和道听途说完全不同。眼见赵钦就这么背手一站,四周围的徐家人就全都慑于那种气势,连徐迢亦是被其人轻飘飘一通话噎得哑口言,他定了定神,便不动声色地迈上前了一步。
    “赵给事的意思是说,小子不该上徐家族谱么?”
    赵钦这才回转身来,似笑非笑地打量了徐勋片刻,随即淡淡地说:“长幼嫡庶,礼法大伦。你是令尊的儿子也好,不是他亲生也罢,生母未明这四个字已经是铁板钉钉了。就算依照徐二爷当年抱你回来的意思,将你归在他名下,承嗣却是于理据,于法依。况且,我听说你从前不思进取举止状,你敢说没有?”
    这居高临下的责问,听在徐勋耳中固然刺耳,但四周围的旁人听来,却是有的如释重负,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敬佩称赞,有的欲言又止。见那边厢的六叔徐迢蠕动嘴唇,仿佛要说些什么却又始终有所顾忌,徐勋哂然一笑,就这么坦坦荡荡抬起头来。
    “没错,我当初糊涂是有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小子也不想为过去的错事辩解。只是,大人固然是朝廷官员,站在为人子的面前指斥我爹不是,我却听不得!藐视律法这四个字,我爹还当不起!”
    徐勋也不管四周围的人是如何一副惊骇的表情,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看着赵钦。眼见这位眉头微皱,下一刻仿佛就要拿出官员的威势来,他立时提高声音大喝一声:“世伯,您看见了没有,他们可是连我爹的名声都不放过!”
    这一声世伯不但让徐大老爷一下子面色突变,就连赵钦亦是想起了此前罗先生的话来。至于徐迢则是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头,侧头往外那么一看,却只见两个人晃晃悠悠抬了一乘青布小轿进门,就这么大喇喇地停在了门口。
    “赵兄要说于理据,于法依,又口口声声说什么大明律,那我不妨和你辩白辩白。大明律上是有一条立嫡子违法,其中确实写得清清楚楚,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杖六十。若以子与异姓人为嗣者,罪同,其子归宗。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虽异姓,仍听收养,即从其姓。我问你,徐勋为徐边带回来时,年几岁?当时徐氏一族可有人二话,可有人质疑?他被抱回来的时候还在襁褓之中,哪怕不是徐二兄的亲生子,便是作为养子,亦是铁板钉钉。当时人言语,如今却众说纷纭,这简直是笑话!”
    赵钦虽是口口声声大明律,但他是工科给事中又不是刑科给事中,而且就算是刑科给事中,也哪里有功夫去精研刑名,因而,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砸,他顿时犹如刚刚徐迢碰到他措不及防似的,一下子卡了壳。而那青布小轿里头的人并未就此罢休,而是话语越发凌厉。
    “徐二兄当年仗义疏财,街坊四邻多受其惠,如今他多年没音信,徐勋一个孤儿竟是被人挤兑得连存身之地都没了,这徐氏一族,不呆也罢!徐勋,你过来,把徐二兄当年的信拿去,给诸位尊长和这位赵大人好好看看!”
    快步上前到青布轿子旁接了那封信,徐勋便转身走到徐大老爷面前,就这么双手呈递到了其人面前。徐大老爷虽是面色难看,却仍是接了过去,只是也不知道太紧张还是太懊恼,几次都没能拆开封口,到最后还是徐动帮了忙,他才终于从里头抽出了那薄薄一张信笺。偌大的信笺上头只有墨迹陈旧的数个大字,一眼看去颇为刺眼,竟真的是徐边笔迹。
    而这时候,轿子中的人仿佛生怕别人看不见信中内容,一字一句地说道:“徐二兄当日在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子勋年幼,乞多照拂。若族中亲长不仁,当复其母姓,出宗可也。只怪我此前疏忽大意,没想到故人之子竟是被人逼到了这田地!”
    “世伯言重,原本就是小子糊涂,这才落人口实。”
    听着这话,看着那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徐大老爷,又斜睨了一眼一旁虽没凑上去看信,面色却很不好的赵钦,徐勋站了片刻就转过身来,看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自从我爹多年没音讯,我写了不知道多少信,只可惜却一封都捎带不出去,也常常托付族中长辈兄弟寻找,可全都是冷言冷语。如今各位叔伯竟指斥我不是我爹的儿子,我也没什么好说。我爹信上既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各位想来也不想再日日见着我碍眼。只不过,哪怕我从今以后不是太平里徐氏一族的人,我爹终究是我爹,我还有一件能为我爹做的事!”
    他一下子从怀里掏出了好几张纸,一字一句地说:“应天凤阳滁州和州多地大旱,朝廷正在招募民夫兴修水利,令各地富户乐输钱粮,其中多捐者通报朝廷,朝廷自有嘉奖。另外,应天府贡院多年年久失修,官府也在收纳富户捐赠。为着这两件事,我已经把我爹名下的所有田产一并捐了出去,想来朝廷既要嘉奖,我爹若是还在,兴许就能回来;我爹若是真的遭了不幸,他也大可安慰!”
第五十六章 碰撞(四)(求推荐)
    哗——
    尽管这一天的宗族大会一波三折,但直到徐勋撂出这样的话来,那才是真正的石破天惊。机关算尽如徐大老爷等人,一个个又惊又怒,哪怕城府深沉的赵钦亦是脸色铁青。事不关己如那些旁支抑或不得势的族人,那议论喧哗的声音仿佛能把这院子四周的屋子瓦片都给掀翻了。就连事先已经得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