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丰碑杨门 >

第655部分

丰碑杨门-第655部分

小说: 丰碑杨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臣不行,臣不行,臣有头疾,臣觉得王大人最合适,王大人乃是……”

    “臣也不行,臣老母病重,臣要侍奉床前,臣推举张大人……”

    “……”

    到了这个时候,这帮子文官们也顾不得脸皮,他们互相推诿着,丑态百出。

    杨七就冷冷的看着他们表演。

    直到他们演累了,他才缓缓道:“诸位爱卿不必哄抢,这一科错过了,还有下一科。你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

    文官们浑身一颤。

    有人撑不住了,大声哀嚎道:“陛下饶命啊!”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开口讨饶。

    杨七冷冷的环视了他们一圈,“不考不行!当初,可是在这乾元殿上,你们一起上书,逼迫的朕重开科举。朕答应了你们的要求,重开了科举。

    如今你们却纷纷不愿意担任主考官。

    你们是当科举是儿戏,还是觉得朕是你们可以随意糊弄的顽童?”

    文官们吓的肝胆俱裂。

    有人哀嚎着,“不考了不考了,臣再也不提开科举的事情了,求陛下饶过臣。”

    “臣知错了,求陛下收回成命……”

    “……”

    为了活命,他们什么祈求的话都说得出口。

    然而,他们越是如此,杨七就越不想留下这群草包在朝堂上。

    终于有聪明的人,看出了杨七的意图。

    他快速的出班,摘下了官帽,放在了地上,躬身三礼过后,喊了一声。

    “臣乞骸骨……”

    然后,不等杨七开口,他就小跑着出了乾元殿。

    这一手快速的辞官,把乾元殿的百官们弄的一愣一愣的。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人已经跑到了乾元殿外。

    杨七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把嘴里的话说出来。

    其他的人看到了这一幕,也纷纷出列辞官。

    第一个人杨七没有惩治,后面的人杨七也就没有办法惩治,只能任由他们离去。

    然而。

    总有一些官迷,以及心存侥幸的人,仍然站在朝堂上不肯离去。

    对于这些人,杨七也没有客气。

    “既然其他人都辞官了,就剩下你们几个了。那么这一次科举,就由你们几个负责。好好办差,办好了,朕重重有赏。”

    杨七的笑容充满了和善。

    可是听在那些官员耳中,比魔音还刺耳。

    当即,有人哀嚎道:“臣乞骸骨……”

    杨七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淡然道:“晚了,朕给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我不去,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

    有人开始耍赖。

    杨七瞥了彭湃一眼,道:“押他们去!”

    于是乎,有史以来,第一批被押到主考官位置的主考官诞生了。

    毫无疑问,这些人被押上了主考官的位置以后,就再也没下来。

    等待他们的只有菜市口那一刀。

    儒家残余肃清。

    杨七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

    当最后一批主考官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

    杨七在宫里举行了一个小型宴会,列席的有寇准、向敏中,以及刚刚被调回京城的吕蒙正。

    席间。

    杨七举杯道:“儒家一去,朕心头的这块大病终于可以放下了。”

    寇准吃的满嘴流油的插话道:“您不怕儒家死灰复燃吗?”

    杨七瞪了他一眼,寇准吓的缩了缩脑袋。

    向敏中老成持重的道:“陛下,儒家已去,那儒学该如何对待?咱们谋划了许久,教授给学子的书本,是不是也该更换。”

    吕蒙正侧耳聆听。

    杨七沉吟道:“儒家是毒瘤,可儒学却并不是。学问本身不会出问题,出问题的只有人。所以朕对儒学并没有什么偏见。只是在各地学堂里复立儒学的话,难免会让儒家死灰复燃,而且对那些快要结业的学子们而言,并不公平。

    朕思量再三,觉得,我们可以从儒学典籍中,取其精华,编撰成书本。

    其余百科也可以效仿。

    如此,你们看如何?”

    向敏中和吕蒙正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道:“可行!”

    “那就这么定了,就交由你们二人负责。”

    “喏~”

    “我们怎么知道这其中那些是精华,万一有人在编撰的时候,夹带私货呢?”

    寇准的声音再次不合时宜的响起。

    向敏中不客气的回怼道:“你我皆是读了几十年书的人,不会分不清儒学精华。我燕京大学堂内,更是有数位大儒坐镇。

    只要我等一致认可,再由陛下过目后的精华,再编撰成册,如此多方监督下来,谁敢夹带私货。”

    吕蒙正附和的点点头。

    寇准撇撇嘴,道:“我就随口说说,你也不用太认真。”

    “哼!”

    向敏中冷哼一声,表达对寇准的不满。

    杨七皱着眉头看向寇准,道:“你今天是怎么了,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寇准无奈的摊开手道:“还能怎么了,还不是您那个宝贝妹妹闹的。”

    “八妹?八妹有孕在身,怎么可能会闹腾你。”

    杨七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寇准翻着白眼,道:“她就是拿肚子里的孩子威胁我!”

    “她这不是胡闹吗?”

    “对,就是胡闹。”

    杨七却没上寇准的当,他沉吟道:“倒是发生了何事,能把八妹逼到这份上。”

    寇准幽幽的道:“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您的家事?”

    “嗯?!”

    “前日辽国使者入京,送来的邦交文书,说是辽国小皇帝耶律嗣,要过来拜见一下您这位宗主国的皇帝陛下。”

    杨七惊愕道:“前日的事情,朕怎么不知道?”

    “太后碰巧撞见了此事,把那一份邦交文书扣下了。”

    “这……”

 第0903章 朕不需要铁桶江山,朕只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全本小说网,HTTPS://。)

    辽国小皇帝耶律嗣亲自赶到燕京城,参拜宗主国皇帝杨七,在礼法上,并没有什么不妥。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历朝历代,碰到这种番邦皇帝进贡朝见,那都是值得炫耀的大喜事。

    而佘赛花扣下了辽国的邦交文书,默许了耶律嗣进入燕国,这件事也不难理解。

    她想见见耶律嗣。

    然而,杨延琪因为这件事跟寇准闹,杨七就有点不能理解。

    杨七狐疑的看向寇准。

    寇准猜到了他的心思,撇撇嘴,嘟囔道:“您那个不讲理的妹妹,让臣把人家赶出燕国,不许人家进来。”

    杨七闻言,哭笑不得。

    以前倒是没发现,杨延琪如此爱憎分明。

    杨七乐呵呵的摆摆手,“此事朕不管,你也别在这里再说酸话,不然朕一定让人把你乱棍打出去。”

    寇准一听,急了。

    “这可是您的家事,臣夹在太后和公主之间,很难做人。”

    杨七白了他一眼道:“公主已经嫁到了你们寇家,便是你们寇家的人。你一个堂堂宰相,管不住妻子,还指望朕帮你管,你也不怕传出去被人笑话。”

    寇准丧气的道:“臣已经成了笑话了……”

    “哈哈哈……”

    他幽怨的模样,倒是把吕蒙正、向敏中逗乐了。

    向敏中笑道:“当年房乔惧妻,被引为一段佳话,如今你寇准惧妻,将来想必也会成为一段佳话。有没有著书立说的打算,我倒是可以帮帮你。”

    “去去去……”

    寇准恼怒的瞪着向敏中,再次逗笑众人。

    笑着笑着,众人的话题就引到了辽国小皇帝耶律嗣入京参拜这件事上。

    向敏中沉吟道:“辽国小皇帝此番入京,恐怕所图非小。”

    说完还看了看其他人。

    吕蒙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赞同向敏中的说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辽国小皇帝能亲身赴燕,若是没有图谋,那才奇怪。

    谈到正事,寇准也不在乎刚才被众人耻笑,他撇嘴插话道:“他还能图谋什么,无非是乞求陛下免了他们辽国的岁贡。

    殇倾子这些年坐镇在上京城外,持续了一贯打柴的风格,可把辽国给折腾惨了。

    辽国一面要应对殇倾子的劫掠,一面还要向咱们朝廷献上沉重的岁贡。

    就辽国如今那点儿地方,早就被折腾的不堪重负了。

    据说去岁辽国国内的叛乱,就发生了数百起。

    咱们在让他们进贡的话,估计耶律嗣这个皇位,也就坐不稳了。”

    吕蒙正在一旁补充道:“臣在登州的时候,听高丽过来的商人们说,高丽如今已经被此前叛逃的辽国贵族所掌控。

    辽国国内的叛乱,只怕跟他们也脱不了关系。”

    说完这话,众人齐齐看向杨七。

    杨七身为燕国的主宰,所有的掌控权和决定权,都在他手上。

    杨七皱眉道:“朕听你们的意思,是让朕顺水推舟,减免了辽国的岁贡?”

    向敏中点头道:“辽国内乱迭起,咱们在使之重压的话,必然会把辽国逼上绝路,很有可能辽国因此会陷入到战火中。而我燕国毗邻辽国,很有可能也会被拉扯进去。

    更重要的是,那些掌控了高丽的辽国贵族们,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很有可能挥兵南下,争夺辽国的疆土。

    只要他们掌控了辽国现有的疆土,加上高丽的疆土,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众人齐齐点头。

    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留下现在的辽国,能帮燕国牵制高丽、以及辽国北方的多数游牧民族。

    没了现在的辽国,那燕国势必要直面这些敌人。

    游牧民族,多以游骑为主,擅长劫掠,更擅长游击。

    一旦燕国直面这些敌人,那就必须分派出更多的兵力,去驻守燕国北部,狭长的边境线。

    这对燕国而言,是一个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却毫无收获的事情。

    杨七沉默了足足一刻钟,才环视着众人,道:“你们不想因小失大,这朕能理解。但是朕考虑的,跟诸位却不同。”

    众人一脸愕然,盯着杨七,等待下文。

    杨七徐徐道:“放眼四方,无论是大晋、大蜀、辽国,他们皆不是我燕国一合之敌。特别是我燕国兵马更换了军备以后,战斗力提升了数倍,横扫了他们也不在话下。

    但是,朕为何独留着大晋、大蜀,任由他们变强,却不做钳制,甚至也没有让他们上贡呢?

    朕难道不知道,他们两国变强以后,会成为我燕国的大敌?

    而朕为何又压着辽国,不惜让他们分崩离析?

    难道朕不知道,辽国覆灭后,我燕国要面对数之不清的残敌骚扰?

    朕都知道。”

    杨七顿了顿,幽幽道:“朕对待他们三国,之所以用不同的态度,并非是朕的选择,而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大蜀一路往西,在他们往西的道路上,有数之不尽的土地,任由他们掠夺。

    大晋往西、往北,亦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燕国的土地,比作是一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香肉。

    那么大晋、大蜀在做的,就是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块香肉,变得更大更香。

    如果有一日,他们返回来攻打我们燕国,那么只能说明一点。

    那就是他们往西、往北,已经掠夺不到任何土地了。

    那个时候,无论这片大地上,谁打谁。

    这江山,终究是我汉家江山,我汉家男儿,会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巅。

    就像是一群兄弟,在自家锅里抢肉,这肉最后不论是谁吃了。

    都落在了我们自己人肚子里了。

    但是,辽国不同。

    他们没有向外扩张的心思。

    他们往东,同样有数之不尽的土地,等待他们掠夺。

    但是他们仿佛看不见。

    他们的目光,永远落在我们中原大地上。

    他们从没想过把我们这一片肉变大,他们只想着吃我们这一片肉。”

    杨七环视众人,郑重的道:“你们告诉朕,如此不思进取的辽国,朕如何能留着它?”

    不等众人回答,杨七斩钉截铁的道:“从燕辽两国停战起,朕只是问他们要岁贡,但朕可曾有说过,向他们禁售铁器,朕可曾有说过,禁止跟他们做买卖?

    朕没有!

    但是他们呢?

    他们就像是一只家犬,不思进取,只想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甚至他们从没有伸出过手,问问他这个邻居,愿不愿意跟他们买卖东西。

    如此辽国,朕留着它有何用?

    它留着,是能帮燕国抵挡一些敌人。

    可是没有了它,难道我燕国就抵挡不了敌人了?

    朕反而希望,我燕国有一些敌人。

    因为敌人能够提醒我们,不断的变大变强。

    敌人能够让我们的兵马,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

    鸟尽弓藏、马放南山的事情,朕不愿意做,朕也不会做。

    诸位皆在宋国担任过官员。

    宋国立国不到五十年,各地兵马腐烂成什么样子,诸位应该知晓。

    朕可以把江山打造成铁桶一般,但是朕却不希望,铁桶般的江山里,住着一群羔羊。

    朕不希望,有一日,敌人的铁蹄踏破了燕国的铁桶,看到的是遍地羔羊。

    朕希望看到的是,当有一日,敌人的铁蹄踏破了燕国铁桶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群眼珠子发红的野狼。”

    寇准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向敏中愕然的看着杨七,也没有说话。

    唯有吕蒙正,皱着眉头低声道:“陛下,穷兵黩武,最终苦的只有天下百姓。”

    杨七瞪起眼珠子训斥道:“穷兵黩武是会苦了百姓,可你有没有想过,纸醉金迷的安逸生活,会腐蚀他们,让他们变成羔羊?

    朕情愿看着百姓们拄着刀兵饿死,也不愿意看到百姓们捧着金碗,被人吃掉。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千多万汉家子,不是被杀死,就是被吃掉。

    朕不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