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42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4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植出列道:“臣不赞同刘太常的意见,刘表与孙坚俱都心怀敌意不假,但荆南贫瘠,合四郡之力总人口不过才百余万人,后继乏力。而刘表不过是守土之犬,四面皆有人马钳制,同样难有作为,比起袁绍来不过是疥藓之疾罢了!”

    顿了一顿,又道:“而袁绍则不然,其以四世三公之后,名扬海内,多有豪杰归附。已经据有富庶的冀州,治下百姓四百余万。倘若再被他全据青州全境,乃至南下占据兖州部分土地,将成心腹之患!故此,老臣斗胆恳请陛下发大军北上青州,遏制袁绍的崛起!”

    “卢司徒言之有理,臣亦是这样认为!”

    黄琬对于卢植的分析同样深表赞成,出列道:“陛下,青州黄巾自去年起事,一路上裹挟妇孺老幼,多达百万余人,若是被袁绍全部虏获,必将使其如虎添翼。故此臣亦恳请陛下出兵青州,一来解北海之围,二来遏制袁绍,三来虏获黄巾人口,将其发配到南方的建安、庐陵二郡,开垦土地,发展耕田,以壮江东根基!”

    刘伯温仍然坚持己见:“黄太尉与卢司徒所言固然言之有理,但听闻洛阳方面已经与刘备、马腾合围长安,董卓余党覆亡在即。若西凉军被灭,洛阳军必然东出武关,与刘表夹攻宛城。倘若到时候孙坚再沿江而下,直寇江东,我方必将四面受敌。则局势恐将陷入困境!故此,以基之见,当先弃北海,不争一郡一地之得失,待先将孙坚、刘表两人剪灭,再循序渐进向北方推进,方为上上之策!”

    听了黄琬、卢植与刘伯温的辩论,刘辩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前的局面的确比较棘手,如果主力大军北上与袁绍争夺青州,倘若能够达成战略目标的话,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一来可以遏制袁绍的强势崛起,二来可以在北方站稳脚跟,三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百姓。若是能够达成以上三项战略目标,必然将会为以后的雄霸天下奠立坚实的基础。

    但就像刘伯温分析的那样,若是刘协、刘表、孙坚三方联合发难的话,自己的后方将会遭受巨大的考验。

    身为江北大都督的岳飞手中能够调动的人马将近十万人,有刘晔、陈庆之帮助出谋划策,麾下有杨再兴、高长恭、纪灵、吕蒙、董袭等武将直属听命;此外还有荀彧、狄仁杰等地方文官作为后应,硬扛洛阳军团与刘表军团一年两载估计没有任何问题。

    刘辩对江北四郡并不担忧,唯一让感到忧虑的是荆南的孙坚军团。

    虽然荆南四郡人口稀疏,但孙坚麾下的人马已经扩充到了七八万,孙策、周瑜也在逐渐成长,再加上孙坚本人骁勇善战,善于用兵,还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陈武等人作为羽翼。若是看到本方主力大军北上青州与袁绍厮杀,保不准孙坚就率兵沿江而下,直捣自己的老巢。

    虽然长江上游的柴桑有甘宁、蒋钦统率的三万水师以及一万陆军拱卫门户,再向南四百里还有李严的两万人驻扎在南昌。但如果孙坚军团趁着自己背上青州,全力攻打的话,甘宁能扛多久,刘辩并不是很乐观!

    但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北上青州的话,第一将会失去北海国,第二将会让袁绍强势崛起,第三也将会错失俘获百万黄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失去刚刚召唤出来的王猛,这才是刘辩最不能接受的!

    摆在刘辩面前的抉择无疑非常困难,稍有差池,很可能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困境。但是能够抓住机会的话,也许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收获巨大的利益!

    “到底如何是好?”

    刘辩双眼眯成一条缝,扫视着太极殿上的文武群臣,只恨自己手下人才还是不够用的。这时候再有几个顶级谋士帮自己分析下局面该有多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二十 黑云压城城欲崔

    (第一更送上,顺道求一下月票推荐票,有票的兄弟请支持一下!)

    手下的谋士都在外面参军,或者担任封疆大吏,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刘辩自己也可以化身谋士。

    “嗯嗯……朕现在的智力好歹也达到了91,独自规划一个战略还是能够做到的。过几天再把王景略招到金陵,左王猛右刘基,再辅以荀彧、鲁肃、刘晔、徐庶、顾雍、狄仁杰等人,不说碾压其他诸侯,至少不输任何人吧?”

    但目前来说,刘辩必须当机立断的做出决策,因为整个太极殿的人都在看着自己,魏延的使者也在等着圣谕!

    谋士虽多,但大多都不在身边,所以刘辩现在只能依靠自己。一个能够成就丰功伟绩的帝王不能说不依靠智囊参谋,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也是绝不可少的!

    按照刘伯温的意思,是先统一南方,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向北推进。依然还是朱元璋的统一路线,而且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向北统一了全国的朝代。

    但刘辩却认为这个战略放在汉末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其一,江南人口稀疏,经过了自己的大力发展,合建业、吴郡、会稽、豫章、鄱阳五郡的人口总数不过才三百万。岭南地区刚刚划置的建安、庐陵二郡更加寒酸,加起来的总人口数目还不到十万,简直是蛮荒之地!

    就算能够快速的将孙坚翦灭,把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掌控在手中,也不过只是增加了一百多万人口而已,整个江南地区的总人口数目加起来才不过四百多万!

    在这乱世之中,地盘小就没有战略空间,人口少就没有兵力来源。江南地区的面积倒是广袤,但人口却极不相称,十几个郡加起来还不如冀州一个州的人口多,更不用提人口密度更大的豫州、司州两地了。

    其二,江南地区虽然面积广袤,但土地却非常贫瘠,除了盐碱地,就是还没有开垦过的荒地。而且南方地区多水与山岭,很多地方不仅不能种植小麦,也不能种植稻谷,土地虽大却不如中原一州来的富庶。

    人烟稀少,土地贫瘠,这两个先天条件决定了现在的江南无法与一千多年之后的那个江南相提并论。经过了一千朵年的发展,元末时期江南的文明程度已经与北方齐头并进,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超过了北方,所以朱元璋由南向北统一的战略才能达成。

    而放在现在的这个世界,要想由南向北统一整个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对于刘辩有利的是已经拿下了江北四郡,将汝南、庐江、淮南三郡全部以及南阳部分地区掌控在了手中,使得治下增加了三百多万人口。这对于刘辩将来的统一至关重要!

    “嗯嗯,的确是这个道理,由南向北统一,不见得是上上之策!或许,刘基坚持这条战略,乃是来自于前世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吧?”

    刘辩端坐在龙椅上,悄悄的打量了正在与卢植、黄琬辩论的刘伯温一眼,在心里暗自沉吟道。

    既然由南向北并非上上之策,将来的战略又该怎么规划?

    刘辩心里给出的答案是由东向西!

    现在整个江东以及江北的淮南、庐江都被自己控制了,再加上暂时臣服的徐州牧陶谦,东南半壁江山已经掌控在了自己手中。倘若能够再拿下青州,整个东部地区不就被自己统一成一块版图了吗?

    想到这里,刘辩的眼界霍然开朗了起来,就像在黎明中看到了曙光。

    虽然强敌环伺,可是他们之间也有矛盾,刘表与孙坚就是天生的死敌,说不准还没来讨伐自己,这俩家伙又互掐起来了也不一定!畏首畏尾,坐失良机并非明智之举。只有敢于冒险,才有可能取得出事半功倍的战绩。

    “诸位!”

    拿定主意之后,刘辩高声吐出了两个字,示意文武百官肃静,“经过朕的深思熟虑,决定北上救援魏延,与袁绍争夺青州,击破黄巾,收编人口!诚如卢司徒所言,刘表、孙坚不过疥藓之疾也,荆南贫瘠,得不足喜,失不足悲!但若是能够拿下青州,必将使我朝如虎添翼,战略纵深大幅增加。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听了天子的话,黄琬、卢植、孔融等三公纷纷表示赞成。

    刘伯温略作思虑,最终点头赞成:“陛下所言倒也有理,或许是基过于谨慎细微了!以臣之见,宛城有岳鹏举统率的十万人马,即便刘协、刘表南北夹攻,也可以稳如泰山。只是孙坚有江东猛虎之称,其部下又骁勇善战,需要小心提防。以臣之见,陛下当修书一封拉拢孙坚,授予官职,改善双方关系。”

    “刘卿所言极是,待会儿朕就传诏孙坚,册封他为荆州牧!”刘辩对于刘伯温的意见表示赞成。

    刘伯温又进谏道:“徐州牧陶谦,自归顺以来,尚未出力。其麾下亦有六七万精兵,治下琅琊国又与北海邻近,陛下可修书一封于陶谦,命他出兵救援北海。”

    刘辩颔首:“太常所言极是,正可借陶谦兵力一用!”

    经过了一整个清晨的朝议,最终由刘辩拍板做出了现阶段的战略决策:固守西方,向北拓疆。争夺青州,击破黄巾,虏获人口,充实江东!

    传檄驻守寿春的常遇春率本部两万人马为第一路,接诏之后即刻向北进军,穿过徐州的彭城、琅琊星夜驰援北海。命秦琼为主将、凌操为副将,率两万人马为第二路,即日启程,度过长江,由徐州境内进军,支援常遇春。

    袁绍这次倾尽全力进入青州,两路人马总计十一万,再加上收编的五万黄巾军、四万泰山寇,总兵力二十余万,在人数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如果只是派出常遇春、秦琼两路人马远远不够!

    刘辩再次传令,命薛仁贵为第三路主将,马忠为副将,率三万人马稍作整顿,准备器械粮草,明日再渡江北上。紧随常遇春、秦琼两路人马的步伐向北进军,以解北海之围,争夺青州。

    又修书与陶谦,请求他从徐州出兵,支援魏延,免得北海陷入重围。接着传檄岳飞,将朝堂上制定的战略知会与他,让他的兵团暂时以防御为主,固守江北四郡,必要的时候协助甘宁坚守柴桑,拱卫西方门户。

    朝会散去之后,金陵城外号角呜咽,旌旗招展。

    各路斥候使者进进出出,马蹄踩踏的尘土飞扬,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江东再次变得乌云压城城欲摧!

    刘辩又遵从刘伯温的建议,册封孙坚为荆州牧、前将军、荥阳侯,命工匠连夜克制了印绶令符,派出使者前往长沙,改善关系。

    当前的金陵周围有骑兵两万,步兵五万,水师两万,以及驻防城内的一万禁军,防御乾阳宫的五千御林军,总兵力约为十万五千人。

    秦琼率先引领了五千骑兵,一万五千步兵过江。次日薛仁贵又率一万骑兵,两万步卒由秣陵渡过了长江。两路人马直接进入了陶谦控制的徐州境内,由广陵、下邳一路向北。

    三路援军的总兵力不过七万人,加上北海魏延的三万人马,总兵力也才只有十万左右。比起袁绍的二十多万人马来,有着将近一半的差距。要想全面压制袁绍,刘辩必须再率一支队伍御驾亲征,但在出征之前应当先把身后的事情安排妥当,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与袁绍争锋

    前往长沙的使者携带了诏书、印绶,一路快马加鞭,三日之后抵达了长沙,孙坚接到诏书后当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诸位,据探子回报,袁绍大举进兵青州,一路连破黄巾、公孙瓒,兵锋直指北海。估计刘辩有北上救援之意。又恐我军趁机袭击其后方老巢,故此才行远攻近交之计,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

    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面貌雄伟的孙坚扫视了一下帐下文武幕僚,朗声问道。

    孙策率先出列:“父亲大人,我孙家与刘辩之仇似血海之深,此时不报,更待何时?不如扯书斩使,向刘辩宣战!趁他出兵青州之时,袭其后方,让他首尾难顾!也好趁机收复故土!”

    程普、黄盖、韩当等武将纷纷附和孙策:“少主所言极是,我等当奉洛阳的刘协为天子,宣布刘辩乃是僭越称帝,如此便可师出有名的顺江而下,直捣金陵,收复主公的故乡吴县!”

    “主公……瑜却不这样认为!”

    纷纷的宣战声中响起了另类的声音,孙坚循声看去,正是十八岁的周瑜。当下面带微笑的道:“公瑾之意如何?说来让吾听听!”

    周瑜拱手施礼,朗声道:“以瑜之见,纵然刘辩大军北上,但柴桑要塞有甘宁的水陆两军驻守,江北的庐江又有狄仁杰的部分人马与之呼应。况且这两年来刘辩所向披靡,先后翦灭刘繇、严白虎、王朗、袁术等各路诸侯,可见其麾下猛将谋士极多,士卒皆是能征善战之士!就算主力大军北上青州,也没有顾首不顾尾的道理,要想威胁到金陵,绝非易事!”

    “与其同江东朝廷结下死仇,不如接受荆州牧的册封,趁着江东用兵之际,渡江攻打刘表,将整个荆州掌控在手中。到时候主公雄霸一州,进可攻退可守,再不济也能成为一方霸主,不用再仰他人鼻息!主公以为如何?”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二十一 不共戴天之仇

    周瑜的话音刚刚落下,众将齐声表示反对。

    就连总角之好孙策都把头摇的像拨浪鼓:“公瑾此言差矣,我孙家与刘辩仇深似海,好不容易觅得良机,岂能放过?不为叔祖父、伯父等人复仇,我孙家岂有颜面立于世上?”

    “少主所言极是,刘表虽然可恨,但终归只是守土之犬,与刘辩不可同日而语也!若能击破刘辩老巢,再图荆北三郡易如反掌!若被刘辩占据了青州,平息了来自袁绍的压力,第一把矛头就会指向我荆南,到时候刘辩倾尽半壁江山之力,以泰山压顶之势而来,难以与之争锋也!”

    孙策话音落下,跟随了孙坚多年的老将程普站出来极力附和。

    听了众将与长子的谏言,孙坚微微颔首:“诸位所言极是,比起刘辩来,刘表不过是疥藓之疾罢了!我军若能趁刘辩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