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92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9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在心里暗自嘀咕一声,急忙把高宠从地上扶起:“高侍卫快快请起,这也是因缘际会,天佑大汉,朕这一路走来,得了许多英雄豪杰的辅佐,侥幸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系统给高宠植入的身份是前太子侍卫,与岳飞、薛礼都是一样的身份,但刘辩却不知道他潜意识之中是否认识岳飞、薛礼,因此也不敢多问,避免言多有失。毕竟自己做太子时有侍卫数百人,就算三人不认识也实属正常!

    当下刘辩转身在前,高宠随后,一前一后的向乾阳宫走去。

    寒暄过后,刘辩询问道:“高侍卫在倭国漂泊了这两年,那边现在什么情况?用了多长时间才能往返于两地?”

    高宠拱手答道:“回陛下的话,臣在扶桑岛跋涉一年有余,探得扶桑四岛大约有居民两百万左右,现在大部分都被琊马台王国统一。”

    “琊马台王国?是不是被一个女皇统治?”刘辩印象中记得这段日本历史。

    高宠不由得一脸惭愧:“哎呀……原来陛下早就知道了啊?宠真是惭愧!”

    刘辩急忙做出解释:“呵呵……朕也只是听一个从扶桑逃难到大汉的渔民说的,仅此而已,详细消息还得靠高侍卫讲来!”

    “琊马台王国的女王叫做卑弥呼,今年大约三十岁上下,据说相貌妖艳,至今单身。这女王不仅仅掌控琊马台王国的政权,而且还是琊马台王国的宗教领袖,她治下的国家政教合一,有将近两百万居民,十几万的军队。”高宠跟随在刘辩身后,把倭国的消息详细道来。

    刘辩不由得一惊,在心中暗自沉吟“想不到日本岛上竟然有如此众多的人口,而且还有十几万的军队,真是出乎预料啊,若真是这样的话,只怕陈庆之带着七千人去讨不了便宜,有必要让陈庆之扩充队伍么?”

    高宠接着说道:“但自从去年秋季,倭国关中地区冒出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部落,首领叫做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

    刘辩一脸的惊讶,这家伙不是一千多年之后的日本大魔王嘛,没想到竟然出现在了这个年代,看来百分之百就是被岳云爆出来的那个x田xx了!

    “是的,这个叫做织田信长的家伙很厉害!仅用部落中的三千人起事,不过一年的时间经打下了扶桑关中偌大的疆域,目前已经把军队扩充到三万多人,目前正在全力攻打卑弥呼,企图成为扶桑岛的霸主。”

    刘辩感慨:“没想到啊,不仅仅是我们大汉烽火连天,原来其他的国家也在打仗!”

    高宠点头:“这织田信长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唤本多忠胜,掌中一杆蜻蜓切,据传在扶桑岛有万夫不当之勇。织田信长以他为先锋,连战连胜,目前的倭国境内已经在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琊马台王国、织田部落、狗奴国!”

    “狗奴国?”刘辩笑笑,“这名字好!”

    高宠也是跟着憨笑:“蛮邦夷狄,未受开化,所以以狗奴自居!但这狗奴国也有数万军队,目前已经与织田部落形成了盟友关系,联合攻打琊马台,卑弥呼女王的部队节节败退。据悉已经有向我大汉求援的意思!”

    “哦……向我大汉求援?哈哈……好,到时候再说!”刘辩大笑。

    高宠又道:“臣去的时候由会稽泛舟东渡,因不明方向在海上漂泊了数月,最后才找到了倭国所在。归来时受了高人指点,从扶桑岛向北进入了高句丽半岛,一路向北,经辽东、幽州、冀州、徐州南下来到了金陵,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虽然绕了一大圈,但却比在海上漂泊安全的多!”

    听高宠说的有板有眼,刘辩倒是有些疑惑了,这究竟是系统给高宠植入的伪记忆呢?还是他真的走了这么一圈,怎么说的就像真正发生过似得?就连自己这个掌控者都被迷惑了,更别提高宠这个局中人了。

    “对了,高侍卫既然是从高句丽半岛而来,那边的局势现在如何?”刘辩把话题转向朝鲜,问道。

    高宠略作思忖,答道:“回陛下的话,高丽岛的战火现在比扶桑岛还要猛烈,从东南小国崛起的龙城国一路势不可挡,自从今年春季开始征伐百济,目前已经攻占了百济首都慰礼城,百济亡国。李氏王朝已经占领了高丽半岛三分之一的土地,治下的百姓也从二十万增长到了八十万人,掌控的兵力也扩充到了七八万。迫于李氏的强大攻势,高句丽与新罗两个国家已经联盟,共同对抗龙城国王李渊!”

    “嘶……慰礼城不就是我穿越之前的韩国首都汉城吗?李氏父子厉害啊!这是准备要用三年就统一朝鲜半岛的节奏吗?”刘辩在心里暗自沉吟一声。

    高宠又道:“小臣在高丽半岛一路行来,听了许多传闻,那李渊的长子李世民用兵有方,而又善于安抚百姓,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夹道相迎。又听说那李绩谋略百出,诡计多端,而且……”

    “而且什么?”刘辩皱眉问道。

    “而且那李渊的次子名唤李元霸,用一双擂鼓瓮金锤,有万夫不当之勇,小臣曾经亲眼目睹过此人冲城。用手中的一双大锤,硬生生的把城门给砸开了,数千人都挡不住他!”高宠一副心驰神往的样子。

    “高侍卫觉得比起你来如何?”

    高宠目光如水,沉吟道:“小臣倒是真想与他一较高下,只是怕引起麻烦,故此远远的避开了战事,未敢近前。”

    由李元霸联想到前世的高宠挑滑车之时因为劣马失蹄而殒命,这一世绝不能再让这种悲剧发生,“朕看你的坐骑只是一匹普通的战马,远远无法匹配你的武艺,朕决定把我的坐骑‘追风白凰’赏赐给你!”

    高宠吓了一跳,作揖婉谢:“陛下这简直是要折煞小臣,陛下的龙驹岂是小人所敢觊觎的?纵然每日步行,也不敢心生此念,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看高宠说的这般坚决,刘辩只好作罢,颔首道:“既然如此,朕就另想他法,无论如何也要给我的爱将换一匹良驹!”

    “多谢陛下厚爱,宠愿誓死为陛下效忠,虽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也不敢有丝毫怨言!”高宠顿时铭感五内,单膝跪拜谢恩。

    刘辩弯腰扶起高宠,心说幸亏系统现在进入了修复期,要不然就高宠刚才这一跪,估计十有八九就会被爆。

    提起给高宠换马的事情,刘辩忽然想起了当初自己落魄的时候,在宛城赠送自己宝马的娄圭,这个隐居在梅山的大马贩子手中说不定又有宝马了也不一定。而且自己当初可是承诺过将来混出名堂来之后要答谢人家的,要不是高宠几乎忘了此事。

    回头吩咐刚刚从兵部衙门归来的郑和一番,让他派人去宛城郊外的梅山,寻找一个叫娄圭的隐士,邀请他来金陵做客。

    刘辩回到含元殿,下命招禁军统领廖化、御林军正、副统领卫疆、文鸯前来与高宠认识一番,介绍道:“此人乃是朕做太子时候的侍卫,姓高名宠(字什么?谁给参谋一个?),这两年来受了朕的密令前往倭国调查情报!”

    廖化、卫疆、文鸯一听这人原来是前辈,而且一杆錾金虎头枪估计能有百十斤,知道必然本事了得,俱都恭恭敬敬的施礼寒暄。

    刘辩吩咐道:“暂时先让高侍卫担任禁军副统领,临战之时再另外任命,廖元俭带他去禁军营地安排住宿吧!”

    得了天子的吩咐,高宠与廖化一起领命,转身离开了乾阳宫,直奔禁军营房而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九十五 做死的陶谦

    安置好了李靖和高宠,刘辩最后还要接见一下张居正。

    正在印书局忙碌的张纮得知消息后,吃了一惊,不知天子忽然招族弟张辅进宫何事?匆忙收拾了下衣冠,带着张居正来到了乾阳宫面圣。

    “臣等拜见陛下!”张纮、张居正兄弟一起作揖施礼。

    刘辩不动声色的上下打量了张居正一番,只见大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脸庞偏瘦,脸色虽然恭谨谦逊,但双眸之中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除此之外,给刘辩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居正虽然是这次召唤出来的三人中武力最低的,但身材却是最高的,既瘦削又高挑,足足有八尺五寸,比力挑滑车的高宠甚至还略微高了那么一点。

    当然,也仅仅只是个头高了一些而已,从体型的健壮魁梧上来看,与高宠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高宠肩宽壁厚,虎背熊腰,看起来就像一座塔,而张居正更像一根电线杆,如果两人迎面撞个正着的话,刘辩估计高宠能把张居正撞的骨折了。

    “看来身高和武力并不一定成正比啊,身材高并不等于武力就高!”

    刘辩在心里喃喃自语了一声,和颜悦色的招呼张氏兄弟平身,“令兄弟免礼,起来说话!朕今日招你们入宫,非为别事。一来询问一下印书局的工作进展,二来有人向朕举荐张叔大,说他满腹经纶,胸怀治国之道,故此招来见识一下。”

    张氏兄弟听后方才心安,张居正急忙作揖谦虚:“不知哪位大人抬爱,小臣只是略通诗书而已,岂敢当此谬赞!”

    张纮先汇报印书局的工作进展:“回陛下的话,印书局目前的工匠已经扩大到了二百多人,又制作了近百套活版印刷模具,工匠们昼夜轮流赶工,这段时间下来已经印刷了五千多册各类书籍。”

    刘辩颔首赞许:“张子纲的工作卓有成效,当记一功!另外,在给书籍定价的时候,那些世家贵族比较喜欢的书籍,例如养生、强身之类的书籍价格可以定的稍微高一点,那些比较受农民欢迎的书籍,例如识字、算术、种植之类的书价格定的低一些,钱从富人身上赚,要让百姓享受最大的实惠!”

    “臣谨遵圣谕!”张纮躬身领命。

    张居正却是满满的赞叹:“陛下生财有道,进退自如,真有道明君也,小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刘辩笑吟吟的看着这位万历年间的权臣与能臣,不动声色的道:“那就把你的治国之道说来让朕听听!”

    既然蒙天子垂询,张居正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便把自己的治国谋略说了一遍,包括整顿吏治、改革赋税、清查土地、改革官吏选拔等等,说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直让刘辩听得频频颔首赞许,而张纮却是一愣一愣的,“我这兄弟本事竟然比我还大?”。

    就在张居正侃侃而谈的时候,刘辩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心中盘算如何安排张居正的职位?

    政治水准是个复杂的问题,张居正的政治能力被系统评了102分,说明他的政治综合能力更强一些,但绝非在所有领域都可以压制其他人。举个例子,管理农业张居正就不一定能胜过徐光启,而输送粮草,供应前线也不一定能胜过荀彧,他的评分之所以这么高,估计变革加分不少。

    而现在的江东刚刚稳定下来,刘辩手中掌握的土地也是有限,全国各地烽火四起,诸侯间的战争此起彼伏,现在还远远不到变革的时候。要发挥张居正的特长,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平定天下之后的太平盛世,而不是现在。

    而且,提拔文官甚至比提拔武将的难度还要大。武将就算没军功,只要有武力就好办,就像高宠,我谋略一般,但我能打啊,我提着长枪冲上去一阵翻江倒海,啪啪啪的干翻成百上千的敌人,由不得你不服!

    但文官显然不行,文官的政绩出来的比较慢,迟则三五年,快的话也要一年半载。若是贸然把张居正提上高位,其他人肯定不服!

    现在的九部尚书之中,黄琬、陆康、孔融都是老资历,孔融还有让北海之功,陆康有献庐江之功。其他的几位尚书之中,刘基、鲁肃,跟随自己时间最早,那时候自己连一县之地都没有,刘基屡次献策,鲁肃治理地方,献财产有功,都是最早的从龙之臣,所以别人说不得什么。

    狄仁杰加入的比刘基、鲁肃稍微晚了那么一点,但那时候刘辩手中也仅仅只有一座建业郡,而且狄仁杰精通律法,在压制士族方面手段强硬,也干出了成绩。徐光启加入的最晚,但靠着在农业上的超强天赋,以及兢兢业业的作风,实打实的为自己拼出了一片天地。

    可以这样说,张居正的能力足以担任任何一个部门的尚书,但资历却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磨砺镀金,从底层官员做起。

    “张卿果然满腹政略,再让你继续在印书局工作就屈才了,目前的学部衙门缺人,朕任命你为学部员外郎,去学部任职去吧!争取用你的才智,尽早的让朕的治下各县城,各乡亭都有学院私塾,让所有的孩童都能读书识字!”

    刘辩权衡到最后,决定把张居正送到学部衙门,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刘辩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朝廷现在的选材制度还是以前的“推举制”,一是“选秀才”,二是“举孝廉”,极大的制约了朝廷选拔人才。刘辩一直想推行“科举制度”,让有才华的学子报国有门。

    但科举制度无疑将会极大的损害世家的利益,非铁腕之人不足以推行,所以刘辩觉得张居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先让他在学部衙门做个三年五载的教育部长,培养大批的学生,威信就慢慢刷上去了,到时候再推行科举制度,张居正的学生遍布天下,届时所面临的压力就要小的多。

    张居正闻言喜出望外,急忙躬身谢恩:“谢陛下厚爱,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托!”

    刘辩点点头:“那你就去学部衙门报道吧,目前的学部尚书由孔文举兼任,他忙碌不过来,衙门里冷冷清清,缺乏有能力的人才,你正好可以过去大展手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步练师进宫的日子。

    在礼部尚书孔融的主持下,步练师以“美人”的身份被纳入了乾阳宫。整个宫廷少不得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庆贺一番。

    但步练师只是被赏了“美人”的头衔,而且淮阴步氏家族也不能与吴郡陆家相提并论,所以婚礼的规模与武如意入宫之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欢庆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乾阳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