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539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53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祖父,顾尚书!”武如意站出来向顾雍施了一礼。

    “见过德妃娘娘!”顾雍作揖施礼。

    武如意肃身施礼,分析道:“陛下驾崩之事,还没有正式公文到来,若是大张旗鼓的宣传,难免会导致人心惶惶,让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趁机兴风作浪。若两位怕私下里商议会落谋逆之嫌,可派人邀请其他诸位顾命大臣到来共商此事。顾命大臣聚首共商此事,谁也说不得半句闲话!”

    顾雍并非顾命大臣中的成员,武如意这话无疑等于把他排除在外,以武如意的智商自然不会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

    顿了一顿,武如意又道:“虽然顾尚书并非顾命大臣,但身为学部尚书也是朝廷重臣,既然已经知道了此事,自然可以参与进来。事实上,在本宫看来,顾大人比何屎献龉嗣蟪肌!

    “多谢娘娘夸奖,微臣愧不敢当!”

    顾雍先是作揖致谢,接着对武如意的话深表赞成:“娘娘说的极有道理,倒是臣欠缺考虑了。目前来说,的确应该控制陛下驾崩的消息。待落实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扶新君继位,再昭告天下,举国大葬。”

    武如意如此提议自有她的盘算,若是众臣跑到太极殿去开会,自己无法踏入。而七个顾命大臣在陆家开会,自己可以装作无意的参与进来,万事开头难,只要自己有了第一次涉政的经历,那么第二次、第三次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马上派人通知其他诸位大人去乾阳宫?”顾雍皱眉征求陆康的意思。

    武如意又道:“夜色已深,七位顾命大臣齐聚乾阳宫,难免会让人猜疑。依本宫来看,不如让叔祖父以私宴的名义邀请其他诸位大人到司徒府共商对策。”

    陆康手抚花白的胡须,颔首道:“如意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定了吧!”

    转身对长子陆儁道:“你亲自去其他六位大人的府上,把他们请到我们陆家。”

    “且慢!”在陆儁即将出门之际,武如意又提出了建议,“七位顾命大臣多是正义之士,德才兼备。唯有工部尚书何歉霭②姆畛校痘∏桑崤欠堑男∪耍羰撬弥菹录荼赖南ⅲ欢ɑ嵋宰羁斓乃俣韧ㄖ翁螅镁┏羌Ψ晒诽员竟衔徊桓萌煤潍|来赴会。”

    何诔蒙系娜嗽挡缓茫擞阂部此凰逞郏阃返溃骸澳锬镅灾欣恚耸卤匦肼髯藕潍|!”

    陆康点头,吩咐长子道:“那就不要通知何耍哑渌能魑娜簟⒘醪隆⒌胰式埽约懊翔庇竦任逦淮笕苏偌轿颐锹郊遥采潭圆摺!

    由陆儁出马,不消半个时辰,包括兵部尚书刘基、左丞相荀彧、户部尚书糜竺、刑部尚书狄仁杰、京师中郎将孟珙等五位大臣齐聚陆康府邸。

    这些人都是一时精英,陆康突然毫无前兆的召集众人夜宴,俱都知道必有要事发生,因此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司徒府。

    陆康在大堂设宴,命次子陆绩率领百十名家丁在府邸外戒备,任何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免得消息走漏。

    “哎呀……原来德妃也在司徒府上?”

    见到武如意与顾雍在旁边就坐,五位顾命大臣俱都有些意外,甚至比何焕闯鱿挂馔狻7追自谛牡撞虏猓鞘呛蠊锲鹆嗣埽洛胩螅只蚴堑洛胧珏浞⑸顺逋唬耘艿铰郊依锤孀矗娇嫡偌诠嗣蟪迹馐亲急柑嫠锱鐾罚

    “见过娘娘!”诸位顾命大臣各自上前施礼参拜。

    武如意正襟危坐,一脸悲愤,不苟言笑:“众卿免礼!”

    酒筵上除了茶水之外并无其他,再加上武如意一脸悲痛欲绝的表情,众人更加相信这是武德妃和太后闹矛盾了,否则乾阳宫里还没有人能把长袖善舞,稳重大气的武德妃逼成这样。而且何太后的侄子何魑嗣蟪

    “诸位!”陆康长叹一声,召唤陆否上前,命他向众人施礼,“这是我的族孙陆否,在御林军副统领文鸯手下担任军司马,自八天之前离开了交州前线,日夜兼程回到苍梧。让他把前线发生的事情给诸位同僚说一遍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八百三十一 三种可能

    听陆否把刘辩驾崩的经过叙述了一遍之后,在场众人无不震惊。

    本来还议论纷纷的厅堂顿时鸦雀无声,刚刚还谈笑风生的五位顾命大臣脸上顿时呆如木鸡,本来还以为是武德妃与何太后之前产生了矛盾,没想到竟然是大汉天子驾崩,这简直是天塌地陷的噩耗。

    “你说的话确定没有半点虚假?”兵部尚书刘基最先反应过来,暂时顾不上悲伤,蹙眉问道。

    陆否拱手答道:“这种事情小人岂敢信口雌黄?我虽然未曾亲眼见到陛下的遗躯,但苍梧大营全军缟素,王守仁、吴启、诸葛亮等诸位大人也是尽着缟素,全军一片恸哭。陛下的遗躯正从云开山向苍梧运送,据说两日后便运回苍梧城中。小人唯恐前线诸将乱了方寸,故此快马加鞭一路急行,花了七八天的时间返回金陵通知诸位大人。”

    在座的诸位顾命大臣哪个不是人精,对陆否说的刘辩驾崩的消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陆否不是一般人物,若是信口雌黄定然会陷陆氏一族于万劫不复的地步,捏造谎言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从这方面分析,陆否没有任何散布谣言的动机。

    此外,众人都知道刘辩天生爱冒险,甚至能够干出单刀赴会拜访关羽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主动率兵偷袭贵霜背后也符合他的行事作风。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夜路走多了遇鬼也正常,被蒙恬得到消息后将计就计,在半路伏兵射杀大汉天子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但陆否说害怕前线将领乱了方寸,所以才快马加鞭返回金陵通知顾命大臣那就是骗鬼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真实目的是回来通知陆康与武德妃,让他们早作准备。

    不过,陆康并没有隐瞒消息,更没有以权谋私为武德妃和陆氏谋取利益;而是召集众人共商对策,从这方面来说,这位老者值得让人钦佩,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犯错。

    “彧比较费解的是,既然陛下在十天之前就驾崩了,为何这个消息迟迟没有传回金陵?”荀彧捏着下巴,百思不得其解。

    糜竺跟着点头:“我对此也是不解,若是飞鸽传书,从苍梧到金陵最多也就是三天左右的事情。为何陆否骑马都回到了金陵,前线却没有传回半点消息?”

    狄仁杰试着分析:“陛下驾崩之后,蒙恬、王贲肯定趁势发起猛攻,或许前线的诸位将军暂时来不及通知后方吧?”

    “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而已,写封书信能费多大的劲?”糜竺并不赞成狄仁杰的分析。

    刘伯温端起面前的茶碗在手心转动,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在我看来,这个事情有三个可能!”

    “论谋略,在座的诸位首推刘尚书,还请刘大人给诸位指点迷津,老夫洗耳恭听。”陆康端起面前的茶杯润了润嗓子,示意众人稍安勿躁,听听刘基怎么分析。

    刘伯温点点头,沉声说道:“其一,就像狄大人猜测的这样,蒙恬伏击陛下成功之后乘胜追击,对我军穷追猛打,导致前线将领陷入慌乱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把陛下驾崩的噩耗传回京城。”

    呷了口茶,话锋一转:“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前些日子我看过南方的作战图,陛下坐镇后方苍梧,前线吴启、诸葛亮、霍去疾、徐晃等各军团分兵驻守,就算陛下突然驾崩,导致一个军团陷入混乱之中,也不可能所有军团同时乱了阵脚,连通知后方都忘记了。”

    放下茶碗继续分析:“这样推测下来,就出现了第二种可能,那就是前方将领有意隐瞒陛下驾崩的噩耗。”

    “啊……这、难道前线诸将意图不轨?”顾雍吃了一惊。

    荀彧的判断与刘伯温大致相同,接过话茬道:“天子驾崩,肯定会导致前线将士军心崩溃,士气低落。隐瞒陛下驾崩的噩耗,避免局面恶化下去绝非意图不轨,而是深谋远虑之人才能做出的抉择。”

    刘伯温颔首赞许:“不错,我的想法与荀文若相同。若陛下遇伏驾崩的消息属实,前线迟迟不把噩耗传回来,有很大的可能是为了安定军心。”

    “那么第三个呢?”陆康焦躁的抚须追问。

    刘伯温沉声道:“第三个可能就是陛下诈死!”

    “诈死?”

    刘伯温的这番话倒是出乎众人的预料之外,俱都精神为之一振,“陛下为何诈死?”

    “呵呵……”想到这里刘伯温竟然露出了笑容,“基还清晰记得七年之前诸侯会盟酸枣共伐董卓,吕布利用贾诩之计夜袭我军大营,导致我军损失惨重。我便将计就计,让陛下诈死返回江东,引得董卓军尾随追袭,我军在路上设伏大获全胜。故此,基认为陛下的死讯亦有可能是陛下设下的圈套。”

    “可王守仁、吴启、诸葛亮等诸位大人尽着缟素,全军挂起白旗,大营一片恸哭。这是小人亲眼所见,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这又怎么解释?”陆否对刘伯温的分析提出质疑。

    刘伯温笑笑:“这更好解释了,想要钓鱼尚需鱼饵,更何况蒙恬、王贲都是贵霜大将,身经百战。要想引诱他们上钩,不把戏演的逼真一些,又怎能达到目的?”

    “哎呀……听刘尚书这么一分析,局势又柳暗花明了呀!”听刘伯温分析到这里,在座众人俱都长舒一口气。

    虽然不能确定皇帝百分之百诈死,但毕竟这种理论与陆否提供的情报不冲突。也就是说在陆否没有说谎的前提下,天子依旧还有活着的可能性。

    “但愿陛下吉人天相!”众臣子俱都默默的为大汉天子祈祷。

    “刘尚书,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一直沉默不语的武如意终于按捺不住,开口说道。

    刘伯温已经逐渐冷静了下来,拱手道:“愿闻其详,请娘娘赐教!”

    武如意肃声道:“你们忘了穆桂英随军出征,他与军方将领交好。若陛下中伏驾崩的消息属实,穆桂英有可能为了扶儿子刘御继位,拉拢前线将领,秘不发丧,然后矫造圣旨,册立刘御为帝。”

    听了武如意的分析,在座的众人面色俱都为之一变,陷入了沉思之中。

    客观的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秦始皇嬴政驾崩于第六次东巡的途中,李斯与赵高伪造遗照,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最终导致大秦灭亡,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穆桂英身为贤妃,地位与武如意并驾齐驱,而且有参与军事的特权,与军方将领相处融洽。不排除为了扶儿子登基,她主动或者在其他人的蛊惑之下效仿李斯、赵高,把消息控制在交州,寻找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拥立庐江王刘裕登基。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南方军团的文武成功的拥立刘御为帝,穆桂英为太后,那么朝廷的这些顾命大臣就可以下地狱陪伴“先帝”刘辩了。

    刘伯温抚须沉吟道:“消息已经在交州传开,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也不排除一开始南方军团陷入混乱,后来有图谋不轨之人蛊惑贤妃,欲效仿胡亥之事,所以迟迟不把噩耗传回京城。我等身为顾命大臣,就要对陛下恪尽职守,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隐患!”

    “那我等就要提前做好对策了,万一陛下驾崩属实,该如何应对?”一直没有开口的孟珙终于说了一句话。

    “本宫认为应该按照陛下遗愿,册立太子登基。”不等其他人开口,武如意就抢先表明了态度,“齐儿聪慧敏锐,折节好学,笃厚稳重,又是陛下亲自册立的太子。若陛下真的有个闪失,只能由太子登基继承大统。”

    刘基、荀彧、狄仁杰等人对望了一样,深感欣慰,齐声道:“娘娘能够如此想,乃是天下之幸,大汉之幸也!当初我等一致推荐娘娘为后,果然没有选错人。”

    顾雍趁机投桃报李,说道:“若陛下真的殡天,太子登基自然是理所当然。但唐后已殁,皇后之位空缺,若太子登基,当立德妃娘娘为太后。”

    几个顾命大臣再次对望一眼,虽然武德妃不是太子的生母也不是养母,但天子之前已经承诺唐后丧期满一年之时立德妃为后,如果不是贵霜的大举入侵,那么德妃现在就是皇后了。比起现在只是个美人的上官婉儿,武德妃的确更有资格做太后。

    “论资历,的确是娘娘更适合做太后。”众人对望一眼,对武如意做了肯定。

    最后由刘伯温做出决断:“我等做好随时拥立太子登基的准备,同时派出几位重臣快马加鞭赶往交州调查此事。若陛下果真殡天,便飞鸽传书回京城,我等便在太极殿拥立太子继位。然后昭告天下,举国大葬。”

    会议就此结束,众人一致推选派出孟珙、狄仁杰与顾雍三人搭档,带领数百骑连夜离开金陵,快马加鞭赶往交州,彻底调查天子驾崩之事。不管是死是活,总要弄个水落石出,好让悬着的一颗心落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八百三十二 世外高人

    李时珍亲手配置的草药并没有让刘辩的病情好转,连续几天反复发烧,精神萎靡,恹恹不振。班师回朝的日期只能暂时推迟。

    病情并没有让刘辩担心,感染了风寒而已,草药的疗效比较慢,三五天没有好转也是正常的事情。唯一让刘辩担心的是最近几天多次梦到小乔索命,在梦里萦绕,挥之不去。

    “此事绝非幻觉这么简单的事情,更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事有点邪门啊!”刘辩昏昏沉沉的躺在床榻上暗自思忖。

    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刘辩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那天晚上的遭遇又委实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

    刘辩静下心神仔细回忆那夜发生的事情,刚刚出城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孙尚香连续射杀了一只黄羊、一只狍子。就算白鹿出现的时候也是正常,因为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