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49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64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雍问道:“大王瞒过刘辩之后,将来又何去何从?”

    刘备一脸释然的道:“经过我这半夜的冥思苦想,总算豁然开朗。如今我大势已去,再也无力争霸。若是能够瞒天过海活下去,便出家为道,隐身道观,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还望两位助刘备一臂之力。”

    简雍与孙乾一起跪地发誓:“我二人深受大王厚恩,愿誓死相报!在此对天发誓,若将此事说于第三人,定然天打五雷轰,如刘封一般下场!”

    刘备醒来之后一直躺在床榻上装死,已经把众文武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包括刘封被搜了个人赃并获,出门就被雷劈死,以及刘辩昏迷不醒的事情,俱都悉数听入耳中。

    刘封的下场固然让刘备意外又解恨,更庆幸的是自己的计划终于保住了名声,而刘辩昏迷不醒却又让刘备摸不着头脑。最后判定刘辩十有八九诈死,那么自己干脆也效仿他的做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个瞒天过海。

    计议停当,由简雍悄悄去弄来吃的喝的,让饥肠辘辘口干舌燥的刘备吃饱喝足,重新躲进帷帐中躺着,只等筹备完毕后下葬。

    待傅友德与吴懿来替换之后,孙乾与简雍一起来到棺材铺,以视察为名,由简雍缠住棺材铺的老板,孙乾悄悄在已经制成的棺椁底部打了几个洞,给刘备留作呼吸之用。

    天亮之后,刘备依旧在床幔之中苦苦煎熬,幸亏孙乾与简雍左右伺候,才没有露出破绽。各路吊唁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巴蜀的文武、乡绅之外,东汉的大将徐晃、孙膑、赵云等人也俱都纷纷前来吊唁祭拜,并没有察觉任何异样。

    在千余名将士及工匠的忙碌之下,傍晚时分刘备的陵墓建造完成,依山而建,简单而不失庄重。房玄龄与众文武商议之后,决定次日清晨把刘备下葬。

    不等第二个天亮,趁着孙乾与简雍守灵之际,刘备就从床幔中走出来钻进了棺椁之中。为了避暑,孙乾把提前准备好的冰块垫在了棺椁底部,给刘备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空间。(这个时期为何有冰块,之前有解释,就是百姓们藏在山洞、地窖里用来避暑的,常见于各种史书记载)

    等刘备钻进棺椁之中后,孙乾与简雍就紧张的在一旁守护,唯恐功亏一篑,对陆续到来的文武解释道:“我二人见两位王妃哭的伤心,因此便把大王装进了棺椁之中,免得两位王妃悲伤过度,天亮之后便可以下葬了。”

    谁能想到三人还能玩出这么一出花样,房玄龄等人不复多疑,等到天亮之后,由众文武亲自抬棺,在漫天飞舞的冥钱之中,在一片缟素陪伴之下,满城百姓夹道相送,把刘备的遗体送出了成都,埋葬进了石墓之中。

    喧闹了一天,葬礼结束,孙乾与简雍主动要求守墓。待到夜深人静之时,按照约定打开墓门,掀开棺椁,放刘备爬了出来,虽然热的浑身起了痱子,倒也并无大碍。

    刘备接过简雍提前准备好的道袍,乔装打扮一番,背上装满盘缠干粮的行囊,向二人拱手作别:“人力不可与天争,识时务者为俊杰!贫道就此作别,再会无期!若是你们还记得贫道的恩情,好好照顾阿斗吧!”

    茫茫夜幕之中,刘备的身影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简雍与孙乾俯首顿拜,久久无语,四目相对竟然无语凝噎。

    (ps:这段剧情本来打算以刘备被毒死杀青,但这些日子微信公众号收到了太多太多关于刘备的留言,认为不该这样写刘备。我仔细审视了一下,其实并没有怎么黑刘备,只是争霸的手段而已,否则大家都是正面形象,皆大欢喜,剧情就没法写了。

    思前想后,还是给刘备一个出家为道的结局吧,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主要人物千篇一律的死亡结局,二来还能表现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三来各种各样的人物不同结局才显得曲折一些,不至于落入纯爽文的俗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零四 魏武挥鞭

    炙热的阳光照耀在漳河水面,波光潋滟,再倒映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铠甲之上,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风吹来,邺县城楼上的硕大旗帜猎猎作响,“魏”字大旗迎风招展,如同城楼下面士气高昂的二十万大军一般雄壮。

    一身戎装的曹操在范增、郭嘉、蒯良、刘馥、毛玠等一批文官陪同下缓缓走上城楼,在城墙边上驻足,手抚墙垛扫视城下精神抖擞的魏军将士。

    “魏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当看到曹操身影的时候,二十万雄师沸腾了,纷纷举起手里的兵器高声呐喊,声浪灼人,声振寰宇。

    自从击溃铁木真彻底肃清北方之后,曹操留下堂弟曹彬为主将,谋士贾诩为参军,率领英布、夏鲁奇、张绣、胡车儿、童渊等人率兵十万坐镇涿郡,与李唐、李靖军团相互对峙,渐成犬牙之势。

    而曹操则率领大军班师回邺城,经过了半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兵精粮足,刀枪渐利,士气日益高涨。

    灭元之战使得曹操国力大幅增强,总计获得战马五万余匹,牛羊牲口驽马不计其数。通过收编俘虏,招募羌、羯、鲜卑等异族,以及从并州、幽州、冀州、中原等地区募兵,一年的时间下来扩充了十五万人,将麾下的总兵力提升到了五十万。

    经过半年的训练整合,补充甲胄,分配刀枪,曹操命长子曹昂率领五万新军前往并州坐镇,命夏侯惇率领并州的老兵前来邺城听令,准备在刘辩平定益州之前发起中原大战。

    “若刘辩平定巴蜀,西汉则腹背受敌,前后遭攻,灭亡只是旦夕之事!唇亡则齿寒,下一步东汉军势必进军河北,孤当先下手为强!”春天的时候,曹操手抚胡须做出了战略抉择。

    夏侯惇得到命令之后一边在晋阳集结兵马,筹备粮草,一边等待郭子仪、庞德驱逐铁木真的队伍返回。

    及至五月底,郭子仪率部从西域凯旋而归,休养半月之后与夏侯惇从并州集合的七万人马合兵一处,拔营向邺城进军。准备与主力大军会合,正式向东汉宣战。

    “恭送元让将军启程,此去会合父王剑指中原,定能让天下大局天翻地覆!”

    刚刚暂掌并州军政大权的世子曹昂,在荀攸、郝昭、王凌、贾逵等一帮文武的辅佐之下,送出夏侯惇率领的十万大军二十里路程,一起拱手辞别。

    独眼的夏侯惇拱手还礼:“世子请放心,刘辩军力虽盛,然则四面开战。我军集合力量,猛攻一路,定有所获。匈奴胡寇已经被彻底肃清,并州三五年内不在有外族骚扰,世子尽管放心的治理地方便是!”

    十万大军离开晋阳,一路旌旗招展,马蹄隆隆,半月之后抵达了邺县城外,与驻扎在这里训练休整的十万大军会合,准备度过黄河,正式与东汉大军争夺中原地区。

    刘备死亡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邺城,顿时让曹操如坐针毡,寝食难安。当即于昨晚亲笔书写了一封讨伐刘辩的檄文,决定在这个赤日炎炎的夏季向东汉朝廷宣战,绝不能等刘辩彻底平定巴蜀之后再做出反应。先发制人从来都是上上之策,亡羊补牢,只能是愚蠢之辈自我安慰的借口。

    虽然烈日炎炎,但风却格外的大,吹得曹操战袍猎猎作响,迎着风缓缓展开檄文,高声朗读了起来:“自桓灵以来,朝廷失道,卖官鬻爵,民不聊生。宦官外戚,相继专权,路有白骨,饿殍遍地。太子刘辩自幼轻佻,不学无术,屡遭灵帝轻视,谓之‘此子轻佻无德,不配做一国之君!”

    顿了一顿,用犀利的目光扫了一眼城下二十万将士,继续高颂:“刘辩之母何氏,为人歹毒,睚眦必报,毒杀王美人在前,重用何进乱国在后,何德何能母仪天下?刘辩母子尽皆小人,沽名钓誉,愚弄天下,刺杀献帝在前,又谋刺启帝(刘彻)在后,罪不容赦,今当起大军讨伐,剑指江东,直捣金陵!”

    “剑指江东,直捣金陵!”

    曹操的檄文刚刚读完,二十万将士便纷纷举起手里的兵器,用排山倒海一般的呐喊响应曹操。就连远处的山谷也纷纷响应,声彻云霄,天地色变,就连烈日也悄然隐进了云层之中。

    将士们的呐喊刚刚落下,城墙下面一身甲胄的独眼将军就站出来大喊一声:“汉室已死,新朝当立,刘氏已经不配再做万民之君,请大王登基称帝,以壮军威!”

    随着夏侯惇的呐喊,包括贾复、王彦章、许褚、典韦、单雄信、曹文诏等猛将纷纷站了出来,在城墙下面拱手请命:“请大王登基称帝,讨伐无道刘氏,昭告天下,以振军心!”

    在众将的带领下,二十万将士纷纷举起武器响应:“请大王登基称帝,讨伐无道朝廷,以壮军威!”

    众将的请求来的太突然,让曹操有些措手不及,目光扫向范增:“范卿,让孤登基称帝之事,是你们策划好的么?”

    范增摇头:“此事微臣的确不知晓,但既然众望所归,大王还是顺从军心,登基称帝吧!”

    郭嘉也站出来道:“大王,众将士为你卖命,谁不是图个荣华富贵,青史留名?谁愿意背负叛贼之名,就像你檄文写的一样,汉室失道,民心向背,刘氏已经不配再做万民之主,请大王登基称帝,鼓舞军心民心!”

    “范、郭两位大人说的极是,我军现在已带甲五十万,纵然不及刘辩,也足可偏安北方。请大王登基称帝,设立朝纲,鼓舞士气,不可再屈居人下,寒了将士之心啊!”刘馥与蒯良、满宠等文臣纷纷长揖到地,请求曹操登基。

    “此事来的太突然,孤尚且再考虑一番!”曹操对于麾下文武的逼宫有些始料未及,手抚胡须难以决断。

    范增拱手力谏:“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之前诸侯割据,谁敢贸然称帝便会成为出头的椽子,遭到群起而攻之。而现在已完全不同,诸侯纷纷被剪灭,整个天下除了刘辩与洛阳朝廷之外,便只余大王。值此乱世,非君即臣,纵然大王指责刘辩为昏君,可也是以下伐上,如此则师出无名,军心不振。若大王能够登基称帝,讨伐无道汉室,****正言顺,军心大振!”

    听了范增的震烁之言,城楼下面的夏侯惇、贾复等武将再次作揖请命:“请大王登基称帝,讨伐无道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这一次,包括郭子仪、庞德,以及先后归降的陈子云、韩擒虎也纷纷加入进来:“汉室失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大王威震四海,当代汉称帝,以安民心壮军威!”

    在众文武的带领下,城楼下面的二十万曹兵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请命:“请大王登基称帝,我等誓死效忠陛下,讨伐无道朝廷!”

    听着耳畔灼人的呐喊,刚刚归降了没多久的达奚长儒、多尔衮一脸茫然,本来只是为了保住性命,现在要成为拥立新帝的从龙之臣么?也罢,反正大元王国已经灰飞烟灭,为谁卖命不是卖命,就为他曹孟德驰骋沙场好了,说不定还能谋取一番功名!

    群情激昂,军心所向,曹操生怕拂逆了将士们的心意会导致士气低落,在城头上高声道:“诸位将士,登基之事干系重大,孤尚需要征求其他军团文武的意思,稍后再做决断不迟!”

    在曹操的推辞下,登基之事暂时搁置了下来。下了城头之后,曹操立刻派出使者八百里加急,分别赶往许昌征求曹仁、程昱,赶往平原征求夏侯渊的意思,赶往幽州征求曹彬、贾诩的意思,赶往并州晋阳征求曹昂、荀攸的意思。自己是否该顺从将士们的请求,登基称帝,建国立都,与刘辩南北对峙?

    成都北方,八十里的雒县。

    苏秦与赵匡胤、刘裕等人尚不知道曹操的动作,但却早早知道了刘备中毒身亡,刘辩昏迷不醒的消息,当即聚集一堂共商对策。

    “哈哈……还是苏尚书厉害啊,不费一兵一卒就要了刘备与刘辩的性命,我刘裕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刘裕啧啧称赞,弯腰向苏秦致敬。这家伙太牛逼了,不服不行,便是合纵六国的苏秦复生,怕是也要自叹不如吧?

    就连心高气傲的刘裕都彻底服气了,赵匡胤更是赞叹有加:“苏尚书厉害啊,随便动动笔就能顶十万大军,不不……至少二十万、三十万!就算有三十万人马也不见得能取了刘辩性命,而苏尚书却仅凭一封书信就同时结果了刘辩、刘备的性命,纵然范蠡再世,张良复生,也是甘拜下风啊!”

    “呵呵……两位就不要再吹嘘了,我根本都不认识刘封。”苏秦摇摇头,一头雾水的表示我现在比你们还迷糊,能不能让我静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零五 大鱼上钩

    既然世人都认定是自己蛊惑刘封毒杀的刘备与刘辩,苏秦干脆不再辩解,因为那样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这样还能给自己笼罩上牛逼的光环,苏秦当然何乐而不为?

    只是苏秦知道,不辩解归不辩解,但绝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别人不知道自己把毒药赠送给刘备的事情,自己却不能自欺欺人,“我明明把毒药给了刘备,为何他自己反而被毒死了?”

    苏秦老谋深算,属于典型的不见棺材不落泪,虽然刘辩中毒昏迷不醒的消息言之凿凿,但毕竟是昏迷不醒,天知道刘辩是不是故技重施,又来一次诈死?

    相比之下,通过斥候的刺探,已经出殡下葬的刘备却是板上钉钉。这让苏秦很是郁闷,自己苦心孤诣的计划就此流产,若是出殡下葬的是刘辩,昏迷不醒的是刘备,那该有多好?

    “我认为应该出兵偷袭东汉大营!”看到苏秦不说话,刘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不行,刘辩善于诈死,传言未必可靠,或许这是他的请君入瓮之计。”苏秦收了思绪,打断了刘裕的话,“德舆将军用兵一向稳重,为何此次竟然提出这般冒险的提议?”

    刘裕大笑一声:“哈哈……我又岂能不知刘辩小儿善于诈死,此乃将计就计之计,派一支兵马佯装偷袭东汉大营,若刘辩果真昏迷不醒,就大杀他一通!若是刘辩使诈,我军便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