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85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68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校尉出列答道:“回梁夫人的话,在江夏附近的夏口县城有个极其厉害的铁匠,名唤蒲元。据说此人自十岁起便学会了锻造之术,造出来的刀枪锋利无比,许多名将的武器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其锻造之术不在我大汉国匠欧椰子之下,小校猜测,这跨江铁索与暗桩十有八九出自此人手中。”

    韩世忠抚须沉吟:“嗯……我去金陵的时候曾经拜访过这位欧椰子先生,虽然他的名字与脾气非常古怪,但冶金之术却不能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包括李存孝、冉闵等诸位猛将损毁的兵器都已经被他修复,前些日子正在给霍去疾将军锻造宝剑,本将已经预约好了,等给霍去疾将军锻造完毕之后就给本将锻造一口宝刀。若这蒲元的锻造之术真的能够比肩欧椰子先生,那么造出这铁索与暗桩铁椎倒是不奇怪!”

    “唉……这样的奇人竟然助纣为虐,反叛朝廷,实在可惜啊!”梁红玉闻言,摇头叹息一声,目光中满是惋惜。

    那校尉替蒲元辩解道:“我大汉治下国泰民安,百姓乐业,陛下善待子民,皇恩浩荡。这蒲元不见得是真心为黄祖效力,听说他是个孝子,家中尚有六十岁父母健在,说不定是被黄祖胁迫所为。”

    众人闲聊了一通,继续言归正传,由朱桓建议道:“龙回头的暗桩布置的错综复杂,犬牙交错,无论大船小船都无法通过。只能挑选千名熟悉水性的精卒潜入水中,慢慢拔掉。才能逼近铁索,让铁匠们断开……”

    “呵呵……如此方法,只怕半月也拔不尽这暗桩啊!”

    朱桓话音刚落,帐外响起一声儒雅的大笑,众人凝目看去,却是诸葛孔明羽扇纶巾,带着龙且出现在了帅帐门口。

    韩世忠夫妻急忙起身相迎:“哎呀……孔明将军竟然来的如此之快?也不使人知会一声,我夫妻也好率众出迎,倒是失礼了!”

    “韩将军不必多礼,亮接到你的书信之后便苦思破敌之策,唯恐被延缓了救援淮南的速度,故此带着龙驹将军快马赶来,共商破敌之策。”诸葛亮双手抱扇,向韩世忠夫妻还礼。

    “孔明将军请上座!”施礼完毕,韩世忠伸手恭请诸葛亮到主将座椅上入座,“你是三军主将,理应入座。”

    诸葛亮推辞道:“韩将军客气了,亮蒙陛下厚爱,被委与统帅三军的重任。但若想成功的解淮南之围,击退曹贼,尚需诸将勠力同心,方能保家卫国。亮虽然是三军主将,但韩良臣将军却是水师主帅,所以亮绝不能喧宾夺主。”

    见年轻的诸葛亮谦虚谨慎,执礼有加,毫无居功自傲高高在上的神色,韩世忠夫妻及麾下将校俱都大生好感。韩世忠当即命亲兵另外搬来一张座椅,让诸葛亮与自己并坐,共商军事,而龙且则在一旁站列。

    入座之后,韩世忠先把白天观察到的情况向诸葛亮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一遍,最后拱手道:“淮南危急,我等必须星夜驰援,只恨苦无良策破解黄祖的铁索与暗桩,不知孔明将军有何妙计?”

    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摇,踌躇满志的微微一笑:“亮有一计,可助良臣将军三日之内拔掉这暗桩,破掉这铁索。”

    “哎呀……孔明将军真神人,愿闻其详!”韩世忠大喜过望,起身长揖到地,“若是按照朱桓的策略,怕是半月左右才能拔尽水下的暗桩,不知孔明将军有何妙计,助我三天破敌?”

    诸葛亮用羽扇挡住面颊,附在韩世忠耳边耳语一阵,最后胸有成竹的笑道:“韩将军若是按照亮说的这样去做,三日之内必破黄祖!”

    韩世忠听完诸葛亮的计策后惊为天人,起身拜倒在地:“哎呀……孔明将军虽然年轻,但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韩世忠算是彻底心服口服了,此次增援淮南,必然以孔明将军马首是瞻,惟命是从!”

    诸葛亮急忙扶起韩世忠,谦虚道:“呵呵……雕虫小技而已,只是在前来赤壁的路上琢磨出来的,不足挂齿。亮已经沿途购买了许多黄豆,回头就派人送到军中来。你马上率部砍伐竹子,编造竹筏,你在江上击破黄祖,我从岸上绕路进攻江夏,收复失地!”

    “谨遵诸葛将军之命!”韩世忠一脸的心悦诚服,拱手领命。

    计议停当,诸葛亮立即带着龙且快马加鞭返回陆军大营,派人把从附近乡镇县城购买的近万斤黄豆用马车运到赤壁大营交给韩世忠。然后率部绕过险峻的江岸,走华容道杀奔江夏,准备趁着黄祖在水上与韩世忠对阵之际,一鼓作气拿下江夏。

    就在诸葛亮率部绕道华容偷袭江夏之时,韩世忠亲自带领了两万五千名将士弃舟登岸,到沿途的山峦上砍伐竹子,日夜赶工,编造了一百多艘大型竹筏,全部投入水中,准备明日一鼓击破黄祖的暗桩铁椎与拦江铁索,以最快的速度增援淮南。

    (这两天人在外面比较忙,但又不能断了更新让诸位书友空等,所以只能抽空写。不是这个剧情推进的比较慢,只是受时间限制篇幅稍短所以显得章节多了一些,现在要出去处理公务,估计下一更在晚上,大家见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五十九 韩世忠洪炉巨斧断铁索

    这日天刚拂晓,韩世忠披盔挂甲,在众将校的陪同下立于船头,挥手下令:“全军向东,天黑之前务必截断铁索,击破黄祖!”

    一百多只大小不一的竹筏在江面上排列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江面,前后错列开来,不肯放过任何一片空隙。

    淡淡的薄雾中,每个竹筏上面都影影绰绰,似乎站立了十余名士卒,但却一动不动,不声不语。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些并非汉军将士,而是军中工匠争分夺秒制作的稻草人,用枯木与稻草编制而成,里面暗藏了硫磺、火硝等助燃物,制成后摆放在竹筏的各个角落,只等黄祖军放火箭引燃,便给他来个引火自焚。

    竹筏上面除了稻草人之外,还堆积了许多岩石,或多或少,分量不等。这样就导致竹筏吃水的部位深浅不一,有的漂浮在水面表层,有些却淹没到水下数尺,目的就是对付水中深浅不一的暗桩铁椎。

    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既然黄祖用深浅不同的铁椎对付汉军大小不一的战船,诸葛亮便教给了韩世忠一个反制的办法,用重量不同吃水不同的竹筏来破解黄祖这歹毒的一招。

    “进军!”

    随着韩世忠一声令下,每个竹筏上四五名熟悉水性的勇士挥动竹篙,顺着长江向下漂流,密密麻麻,几乎覆盖了江面的任何角落,担负着给后面大队船只清扫障碍的重任。

    “击鼓,鸣号角!”韩世忠扫了梁红玉一眼,高声下令。

    梁红玉点点头,一抖大红色的披风,来到甲板上的牛皮战鼓前,挥动鼓槌,有节奏的敲击下去,江面上顿时响起了抑扬顿挫的颦鼓之声,让三军将士无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紧随着一百余只竹筏,三百多艘大小不一的战船顺江而下,旌旗遮天,刀枪蔽日;三万汉军将士磨刀霍霍,鼓噪呐喊,声震大江。

    两个半时辰之后,队伍离开赤壁县城向下游走了五十里左右,逐渐抵达了龙回头流域,韩世忠卸掉甲胄亲自飞身跳上竹筏,高声大喊:“儿郎们,前面就是水下布置了暗桩铁椎的地方,小心撑好竹筏,勿要伤了自己!”

    “诺!”

    竹筏上四五百名勇士攥紧了手中的竹篙,发出整齐划一的呐喊。有三军主将同生共死,就算是战死江中,未尝不是一种荣耀!

    一百余艘竹筏继续向下行驶,又走了一里多路程,只听“咔嚓”一声尖锐的声音,竹筏的行驶速度明显受到了影响。韩世忠亲自跳下冰冷的水中查看,只见果然有一只大铁锥刺中了竹筏中间的缝隙,却被从江中提了起来,被携带着随波逐流向下游行驶。

    韩世忠兴奋的从水中游出来,爬上竹筏,对数百勇士嘶吼一声:“成功了,成功了,铁椎被从江中提起来了!”

    听到韩世忠的吆喝,竹筏上的汉军一个个士气高涨,奋力的撑起竹篙,尽量把江面上的每个角落都覆盖了,力求做到坚壁清野,把所有藏在江中的铁椎给拔出来,保证后面大队战船的安全。

    只听得江上“咔擦”,“哧啦”,“嘎吱”等各种刺耳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韩世忠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再次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查看,只见大部分竹筏的底部都被铁椎嵌入,被巨大的竹筏携带着飘飘浮浮的跟着随波逐流,向下游流淌。本来荆棘遍布,暗桩丛生的江中再也没了障碍物,此情此景更是让韩世忠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

    “孔明的谋略简直胜过孙膑,盖过留候啊!”韩世忠浮出水面,一脸的欣喜若狂,“若是按照我与朱桓的计划,派人潜入水中破坏暗桩,怕是至少需要半月的时间。而孔明只是灵机一动,不过一顿饭的功夫竟然把铁椎全部从江中提了起来,真是神机妙算,不服不行啊!”

    韩世忠奋力游向大船,抓住士兵抛下的绳索,麻利的攀爬上甲板,到船舱里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重新披挂了甲胄站在船头高声鼓舞士气:“将士们,水中的铁椎已经全部被竹筏提起,直管放心的向下游行驶就是。待会儿用洪炉断开铁索,大伙儿一鼓作气掩杀过去,将叛军杀个片甲不留!”

    朱桓同样被诸葛亮的妙计鼓舞,手提长枪跳上一条斗舰,大声召唤:“所有装载了洪炉的船只随我来,从北到南一字排开!”

    韩世忠挥舞令旗,吩咐其他船只放缓行驶速度,由朱桓带领了十艘九丈左右的斗舰在前面行驶,准备用船上的烘炉烧断铁索。

    “杀啊!”

    在朱桓的带领下,十艘斗舰排列着整齐划一的队形,紧跟着竹筏的脚步,朝拦江铁索行驶而去。果然一路畅通无阻,再也没有遇到暗桩铁椎的阻拦。

    每艘斗舰上面除了百十名士卒之外,都在船头上放置着一口鼎镬,里面盛着四分之三的豆油。是韩世忠派人把诸葛亮送来的黄豆进行压榨之后提炼所得,准备用来炙烤铁索,然后用巨斧砍断。

    朱桓手提长枪立于斗舰船头,高声呼喝:“所有的将士、水手、铁匠准备好了,待竹筏穿过铁索之后,迅速的抛锚把船只固定在江中。用油锅烧红铁索,用铁斧断开,不得有误!”

    “得令!”

    十艘斗舰上的将士以及船夫、水手等各司其职,发出整齐划一的呐喊。

    竹筏继续向下行驶,几乎把水中所有的铁椎全部提了起来,慢慢就来到了拦江铁索的底部。船上的勇士纷纷跳进水中向后面的船队游去,让水面上的竹筏自己随波逐流,穿过铁索,朝对面的黄祖船队游去。

    汉军水师从上游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黄祖早就得到了探报,率领着部下八千多人,乘坐了大大小小近千艘船只,溯江而上,前来迎战。

    一开始,黄祖麾下的叛军对于暗桩铁椎与拦江铁索充满了自信,欢声笑语,得意洋洋,但看着汉军竹筏一路乘风破浪,畅通无阻,顿时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直到竹筏穿过铁索,慢慢的撞进本方船队之后,气急败坏的黄祖才如梦初醒,还以为船上的稻草人是卧倒的汉军,急忙挥剑下令:“给我放箭,放火箭,狠狠的射,烧死船上的汉军,绝不能让韩世忠穿过铁索!”

    “嗖嗖嗖……”

    随着黄祖一声令下,叛军乱箭齐发,把包裹了火药的箭头点燃,朝密密麻麻,铺天盖地一般漂浮过来的竹筏射出了密集的火箭。

    只听“砰”的一声,伴随着火箭射中竹筏上的稻草人,里面的硫磺与火硝一下子炸开,熊熊大火顿时燃烧了起来。

    万箭齐发,从天而降,一百余艘竹筏上几千个稻草人同时燃烧起来,火光冲天。而此刻竹筏正好冲进黄祖的船队之中,瞬间变成星火燎原之势,一艘引燃十艘,十艘引燃百艘,整个江面上变成了一片火海,到处都是叛军哭嚎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人肉烧焦的味道,飘飘浮浮,让人闻之欲呕。

    许多被大火烤的焦头烂额,痛不欲生的叛卒纷纷跳进书中,反而被竹筏下面携带的锋利铁椎刺伤,导致满江殷红,死尸此起彼伏。惨叫哀嚎之声,震彻大江两岸,如同人间炼狱。

    朱桓在后面的斗舰上看的热血澎湃,不由自主的竖起了大拇指:“孔明真神人也,略施小计就让黄祖引火自焚,纵然范蠡重生,张良再世,怕是也要甘拜下风了!”

    顿了一顿,举起手中的长枪,嘶吼一声:“将士们,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给我把油锅燃起,断开铁索!”

    趁着叛军被竹筏烧的阵脚大乱之际,朱桓指挥着十艘斗舰在江面上一字排开,保持着每两百丈一艘的距离。把船上准好的铁锚抛入江中,在湍急的水流中稳稳的停了下来,船头上的鼎镬正好处在铁索的下面。

    士兵们迅速的点燃了鼎镬下面的木柴,并且在火中添加了松脂,不停的添加木柴,大火熊熊燃烧,炙烤的周围的将士脸颊生疼,一个个咬牙强忍着熏烤。

    木柴不停的向鼎镬下面添加,锅中的豆油温度越来越高,很快就沸腾翻滚,犹如泉水一般喷涌。火热的温度让整个斗舰上的士卒们不停的冒汗,犹如身处三伏六月,浑然忘记了现在正是初冬。

    船头上一名水手耐不住高温,突然两腿一软,一头栽进了铁锅之中。

    只听“哧啦”一声,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炸肉的味道,只把其余人吓得骇然变色,朱桓眼疾手快,向前一步拉住士卒的双腿向外撕扯,却只是拽出了两条腿,半截身体与头颅早就在沸腾的油锅中变成了碎沫。

    朱桓嘶吼一声,把一双断腿扔进了江中,咆哮一声:“给我继续添加干柴,让油锅中的豆油燃烧起来!”

    士兵们冒着黄豆般的汗珠,继续向鼎镬下面添加木柴,一根一根又一根,不停的投进熊熊燃烧的火苗之中。

    忽然间,“轰”的一声,鼎镬中的豆油突然烧了起来,火苗冲天而起,高达两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