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724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72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由荀彧脸色铁青的宣布道:“经过核算,甄昭媛获得三十四票,武德妃获得三十三票,甄娘娘胜了……”

    ps:月底倒数第二天,剑客就求一下月票吧,有票的兄弟们支持一下,剑客在这里拜谢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一百一十九 套路啊,都是套路!

    乾阳宫,麟德殿书房。

    夜色阑珊,烛火跳跃,刘辩正在与郑和验票。

    “哗啦”一声,郑和把票箱里的一大堆特制选票倒了出来,然后按照刘辩的吩咐拿了一块粗盐颗粒,使劲的在选票的背面摩擦。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辩懂得一个常识,用淀粉在纸上写字,干涸之后毫无痕迹,用碘涂抹后便会以蓝色显现。刘辩不知道去哪里弄碘,只好弄了些粗盐颗粒来代替碘,做过实验后发现虽然不是很清晰,却也能够辨认出来做的暗记,于是才投入使用。表面上说是匿名投票,实际上都在刘辩的掌控之中。

    刘辩正襟危坐,面色凝重:“朝堂上四十七票,武如意二十六票,甄宓二十一票,其中有五票是朕投的。刨除朕的五票,甄宓的实际得票数仅为十六票。”

    往深了刘辩没说,这还是自己全力给甄宓拉票的结果,自己这个皇帝几乎已经赤膊上阵,鼓动萧何、何⒃祛傅热擞锰旖导桌锤珏翟焓疲獠庞惺鋈丝丛谧约旱拿孀由贤读苏珏档钠薄H绻挥凶约呵懔Π镏慌抡珏到崾涞牟也蝗潭谩

    “呵呵……”郑和露出讨好的笑容,“武德妃精明干练,聪慧贤达,打理的后宫井然有序,在我大汉口碑甚佳。甄昭媛宅心仁厚,贤惠和善,宫娥太监都很爱戴。两位娘娘都是皇后的上佳人选,诸位大人选谁都是大汉的福气啊……”

    刘辩抚须不语,知道郑和这样八面玲珑的大太监肯定会尽拣好听的说,自己担忧的不是选谁做皇后,而是武如意的影响力实在出乎自己的预料。表面上看来这是甄宓败给了武如意,而本质上是自己败给了武如意,文武大臣们并没有惟自己的命是从,而是坚持他们的立场支持武如意做皇后。

    郑和用恰到好处的力量在选票上摩擦,很快由刘辩亲自标注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慢慢显现出来:“陛下,这张选票出来了,是狄仁杰大人的选票……”

    “选的武如意吧?”刘辩不用多想,就猜到了答案。

    “陛下当真是慧眼如炬!”

    郑和再次露出讨好的笑容,把狄仁杰的选票放在一旁,继续摸起下一张,用粗盐粒摩擦起来,很快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编号是“5”,对应的是吏部尚书鲁肃。

    “鲁子敬尚书选的是甄娘娘。”

    把鲁肃的选票放在一旁,郑和继续验票,不停的拿着盐粒摩擦:“第三张选票是医部尚书步骘大人的,选举的是德妃娘娘。”

    “第四张选票是孟珙将军的,选的是甄娘娘。”

    “第五张选票是禁军统领廖化将军的,选的是甄娘娘。”

    随着郑和的摩擦,编号为“1”的选票浮出水面:“刘伯温丞相同样选的甄娘娘!”

    刘辩脸色好看了一些,最起码军方武将都是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他们没有文官那么耿直,没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觉悟,心里有的只是无条件支持皇帝,这就足够了。

    又一张选票在郑和的摩擦下露出了庐山面目:“金陵府府尹包拯选的是德妃娘娘。”

    “学部尚书顾雍大人选的是德妃娘娘!”

    “学部侍郎陈琳大人选的是德妃娘娘!”

    刘辩伸手挑了挑灯芯,让灯光更亮一些,在心中喃喃自语道:“这些文官啊,就是认死理,在他们的心里律法高于皇帝。包拯、狄仁杰、魏徵都是同一个类型啊,可能并不是他们和武如意有多亲近,只是在他们心里觉得武如意比甄宓更有资格做皇后,所以才不顾朕的想法,依旧固执己见。”

    “这张是荀彧大人的选票!”郑和抖了抖手里的选票,“2”字已经隐约可见,“荀丞相选的是……德妃娘娘啊!”

    刘辩蹙眉:“怪不得今天荀彧脸色这么难看,果然不出朕所料,在他心里是支持武如意的。”

    郑和继续验票,直到四十二张选票全部验完,支持甄宓的另外还有锦衣卫统领李元芳,御林军正、副统领宇文成都、文鸯兄,户部尚书糜竺,工部尚书何热恕6С治淙缫獾脑蛴兴究湛兹冢┎可惺樾旃馄簟⒑擦衷涸贺├畎住⒗癫渴汤筛哔吹纫桓扇耍笔既肺尬蟆

    “回陛下的话,朝堂上的选票已经查验完毕。”郑和怀抱拂尘,作揖禀报。

    刘辩颔首:“嗯……朕知道了,朝堂上基本就这样了,泾渭分明。武将对朕更忠心一些,惟朕之命是从,不问对错。而文官们就比较认死理了,觉得武如意比甄宓更有资格做皇后,所以就坚持他们的想法。继续查验一下后宫的选票吧,朕倒要看看,有那些选了武如意?”

    郑和率先拎出来的是何太后的选票,因为他的票面比别人的大了许多,自然是鹤立鸡群,票面上赫然写着“甄氏”两个大字,“太后娘娘选的是甄昭媛。”

    刘辩颔首,示意郑和继续,在这一点上便宜母亲能够和自己共同进退,让刘辩感到欣慰。

    郑和放下太后的选票,从票堆里顺手摸了一张,用盐粒摩擦了几下,编号出来后对应的是美人赵飞雁:“这张是刚刚进宫的赵美……”

    郑和说着话不由得一愣,刘辩马上察觉到了异常:“怎么了?”

    郑和额头见汗,嗫嚅道:“回陛下……的话,赵美人选的竟然是德妃娘娘,奴婢记得曾经叮嘱过赵美人,让他选甄昭媛的啊,难不成是奴婢说错了?可奴婢……这么多年来,很少说错话啊!”

    “这小婊砸,竟然和朕玩心机!”刘辩嘴角微翘,露出了诡谲的笑容,“啧啧……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做过皇后的人就是不肯安分守己。这赵飞燕野心也不小啊,刚刚入宫就参与进了争宠之中,角色投入的真快啊!”

    以刘辩高达98的智力,在掌握了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把赵飞燕的心理摸个十之八九。估计赵飞燕觉得倘若甄宓做稳了后位,武如意的妃子之位不可撼动,于是改变了策略,阳奉阴违,把武如意推上后位,与甄宓竞争一下妃子之位,循序渐进,这样或许还有出头之日。

    毕竟在所有人眼中,甄宓比武如意弱了许多,赵飞燕捡软柿子捏也不奇怪。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果刨除刘辩与何太后的十张选票,再去掉刘辩造势给甄宓拉得选票,估计在人气上会被武如意完爆。

    虽然甄宓有四个姐夫是朝廷大将,但姐夫这东西没有血缘关系,和小姨子之间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而且武将参与不到朝堂中来,影响力有限。比起武如意世家大族的身份,以及坐镇后宫十年,再加上陆康积攒的人气,还是远远无法抗衡。

    “也许是赵美人听错了吧,初次进宫,有些紧张,也是人之常情。”刘辩不动声色的把这件事圆了过去,只要自己心知肚明即可,现在没必要兴师问罪。

    郑和继续拿着盐粒摩擦:“穆贤妃选择的是德妃娘娘。”

    “卫淑妃选择的也是德妃娘娘。”

    “嗯,她们两个肯定对甄宓的升迁速度心怀不满,情有可原。”刘辩点点头,对于穆、卫二人的选择,早有预料。

    郑和继续验票,喉结微微一动:“这第五张后宫票是甄昭媛的,选的竟然是德妃娘娘……”

    刘辩面色一动:“哦……拿来给朕看看,甄氏竟然选了武妃?”

    票的背面是甄宓的编号,阿拉伯数字“4”,千真万确就是甄宓的,票面上白纸黑字写着“武德妃”三个篆体字,字体清秀娟丽,刘辩一看就能认出来这是甄宓的字迹。

    刘辩感慨道:“看来朕选甄宓为皇后真是没错,这女人心底就是善良!”

    郑和继续验票:“冯美人选的甄昭媛……”

    “乔美人选的甄昭媛。”

    “任婕妤选的甄昭媛娘娘。”

    刘辩有些迷惑了“三宝,你不是说这几天德妃去拜望过这三人么?就算对德妃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也不可能如此一致吧?难道武如意人气这么差?”

    郑和苦笑一声,表示自己也看不懂了,继续验票:“糜美人选的是德妃娘娘。”

    “陈昭容选的也是德妃娘娘。”

    “薛美人选的还是德妃娘娘。”

    刘辩眉头几乎蹙成了疙瘩:“这到底几个意思?你不是说上官美人去拜访过陈圆圆、薛灵芸、糜真三人么?她是得了太后的授意去给甄氏拉票的,怎么可能太后选甄宓,他们却一致的选武如意,这到底怎么回事?”

    “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啊!”郑和额头冒汗,“奴婢不记得发错选票啊,每一张票奴婢都亲手发下的,奴婢敢用脑袋担保。”

    郑和给刘辩跑腿了将近十年,的确从来没出过差错,这一点刘辩还是比较信任,挥挥手:“继续验票,朕倒要看看怎么回事?”

    除了何太后之外,已经有十一个嫔妃的选票水落石出,剩下的还有五张,在全部揭晓之前,真相有点扑朔迷离了。

    “步昭仪选的甄娘娘!”

    “孙修容选的甄娘娘。”

    “张美人也是选的甄娘娘。”

    听到这里,刘辩对真相已经猜了个十之八九:“朕弄错了啊,不是这些嫔妃对武如意阳奉阴违,而是武如意以退为进,让这些嫔妃选的甄宓啊!”

    郑和不敢接话茬了,继续验票:“这张是武德妃的选票,选的果然是甄昭媛。”

    最后一张打开,自然就是上官婉儿的选票了:“最后这张是上官美人的,选的是……德妃娘娘。”

    事情至此,真相基本上已经揭晓,上官婉儿对何太后阳奉阴违,反其道而行之给武如意拉票。武如意以退为进也好,主动退让也罢,给甄宓拉了选票。而甄宓投给了武如意,刚刚进宫的赵飞燕不甘寂寞,也兴奋作浪违背自己的意思选了武如意,真是好一场跌宕起伏的后宫大戏啊!

    这选票就像一张照妖镜,让所有的文武大臣和后宫嫔妃,把自己的内心毫无遮拦的展现在了刘辩眼前,可以说这场皇后大选收获颇丰,至少让刘辩看清了每个人的庐山真面目。

    “哈哈……”刘辩忽然大笑一声:“套路玩的深,谁把谁当真?套路,都是套路啊!”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十几个女人汇聚一堂,而且许多是做过皇后、嫔妃的宫斗强人,甚至还有武则天这样的一代女皇,如果和睦相处那才见鬼了呢!

    刘辩觉得这样也挺好,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任他孙猴子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要想完全没有风波那是不可能的,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上面压制着不让这些心机婊翻出浪花来就万事大吉。

    须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皇帝至察了就后宫反而更加混乱,万事和为贵,哄为上策,大棒加萝卜才是王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一百二十 君臣的小船说翻就翻

    大年初四,太极殿,早朝。

    换了一身崭新龙袍的刘辩在宫女掌扇的簇拥下,后面跟着三宝太监,龙行虎步的走上太极殿,准备与群臣商议立后事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刘基、荀彧的带领下一起抱着笏板施礼,山呼万岁。

    由群臣先奏事,把过年这几天压着的大事挨着处理了一遍,最后由刘辩提出了今天朝议最重要的事情:“诸事处理完毕,那么就商议一番立后之事吧?经过昨日诸位爱卿与后宫嫔妃们的选举,甄氏一票险胜武氏,正应了双星曜空的吉兆。着司空孔融筹备立后事宜,择良辰吉日举行立后大典!”

    孔融立即出列领命:“臣遵旨!”

    孔融刚刚退下,面色忧郁的左丞相荀彧就迈步出列:“陛下,臣荀彧有本启奏!”

    刘辩从荀彧的脸色上嗅到了不好的气息,昨天票选结果之后就看到荀彧脸色铁青,此番他突然出列,怕是与立后之事脱不了干系。

    “荀爱卿有何事启奏?直说无妨!”

    荀彧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一脸唏嘘与回忆:“臣犹记得十年之前,陛下御驾亲征虎牢,征讨逆贼董卓。返程途中前往颍川拜访微臣这一介布衣,不由得让彧感激涕零,遂许陛下以驱驰……”

    “荀彧不正面说事,却打起了感情牌啊!”刘辩手抚胡须在心中暗自思忖,清了清嗓子,直了直身子,尽量让自己显得更霸气一些。

    “是啊,荀卿说的朕还历历在目,当年朕亲征虎牢,地盘不过建业、吴郡两地;武将只有秦琼、岳飞、甘宁、徐晃等人,兵马不过两万,被吕布单骑夜袭,差点要了朕的性命。弹指间,十年已过,如今朕已经坐拥偌大山河,将列千员,带甲一百五十万。多亏了荀卿在京城运筹帷幄,决断国策,才让朕毫无后顾之忧的南征北讨,开疆拓土。论功劳,荀卿不输任何人!”

    荀彧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叹息一声道:“十年以来,臣夙兴夜寐,寝食难安,唯恐有负陛下所托。转眼由当年的血气青年已近不惑,悄然不觉间,两鬓已生白发,忽觉得力不从心。十年以来,臣不曾睡过一个安稳觉,不曾休过一天假,如今孙儿已经八岁,我这个做祖父的却从来没有抽空抱过他……”

    “荀彧不正面说事,这是准备拿辞职来威胁朕?”刘辩心头一凛,在心中暗自沉吟一声。

    平心而论,这些年来刘辩南征北战,朝堂上的事情多亏了荀彧主持,尤其是在缺少内政人才的前期,荀彧的加入大幅增强了刘辩集团的实力。可以说比起强于军事,短与内政的刘基来,荀彧对整个东汉朝廷的作用更大一些。这也是刘辩格外器重荀彧,让他第一个做丞相的原因。

    “怎么可以这样呢,君臣之间的小船难道说翻就翻么?”

    刘辩在心头微微叹息,你荀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