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259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59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抓起一只木碗,将几勺子不明成分的糊糊,吹凉了喂到她的口中,其中尝到了类似山药、葛根、黄精、咸肉丁之类的滋味。

    却是被烹制的极为酥烂,入口即化咸淡适宜,虽然东西颇为不起眼,但她只觉得这段日子下来,再没有吃过比这更好,更美味的东西了。

    不管她出走后,究竟发生了事情,也不管将来会变成如何,起码这一刻她们可以紧紧相拥在一起,就足够了,苏苏觉得自己真心很满足了。

    几年不见,都有这么大一个女儿了,骑在马背上伴随而行的我,也真心是百感交集啊,不过心里的那一点缺憾,也总算补上了。

    我并不是那种矫情到,为这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的人,不过既然有机会遇上了,也没有理由不尝试伸出援手,格外拉上一把的。

    灌了一些参片鹿茸磨粉,和阿胶一起熬的耶糖水,看起来奄奄一息的她,总算缓过一口气来。这种东西,本来是我带到战场上,预备给可能遭遇受伤垂危时,应急吊命用的急救手段。

    为了应付将来的战事,我在出发前,通过自己的渠道从外州,搜罗了一大批药材和成药,然后用买下的生药铺子里的老药工,带着学徒炮制成大量便携耐存的方剂膏丸

    这次在她身上显然也起到了作用。

    初步看诊过后,一帖冰片牛黄的方剂喂下去,所谓的热症也逐渐消退了,一切根子上都是长期营养缺乏,造成的体制衰竭的并发症而已。

    虽然形容憔悴,但是我还是可以感受到依稀的旧貌,那个在莫愁湖的船台上,歌舞清唱《金陵城》的曼妙人儿。

    所谓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当我作曲的《姑苏城》?,不应该叫《金陵城》了。再度由一个有些似曾相似的沙哑女声,轻声婉婉的唱出来,让我被磨砺的颇为坚毅的心,也不免百味陈杂而有些乱了。

    我再次看了眼帘子之后,依偎在一起的侧影,惊鸿一瞥的苍白面容。

    虽然病容消瘦,倒让她原本风尘中,不可避免沾染的些许浮华和娇柔,具已消散不见,多出一种历经沧桑后,难以形容的气韵来,难道我也控这种病娇的类型么。

    跨过一个颠簸的灰熊猫,让我收神回来,这次外出带个女人回去,不知道背后又要被如何的编排了。

    不过,当我花了半天时间,走完回程路的时候,却发现主阵已经前移了,劁县这里已经变成了由第三营的两个团加两只辅军大队驻守的临时粮台点和休整地。

    然后,我得到的是,鹿邑已经被南路张立铮的第二营拿下的消息,而崔邦弼第三营负责的北路,则在真源城附近的太清宫,击败了出来迎战的真源守敌,

    作为外围佯攻和机动的教导队骑兵,还尾随败兵一鼓作气突袭了涡河上游的一个大渡口,缴获泊在那里,几十艘还没有来得及驱动起来逃离的漕运车船。

    这可是好东西,特别是在河流遍布的淮上这里,不论是运兵还是运粮,有时候可比车马更管用,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操作,甚至可以逆行上溯,于是我不免萌生了,在辅军里操使一小队水军的念头。

    后方的永城也有信使过来,却是我再次升职的消息,不过这次辍升的不是职事,而是本官的位阶和爵级。

    来自后方大本营的谕令,对前沿一批功勋突出的军将,进行集体颁赏和封赠,以振奋人心,鼓舞军民士气,

    排在首位的几位军将,都是在徐州血战里出了大力的典范,其中就包括了新军右厢的游弋骑兵,他们在还有三百里奔袭五处,破城寨十九,至其遍地闻警而不能相顾,而为官军从海上的登陆,创造了机会和时间。

    而我就在这个批次里名列中游,以本禄的右千牛卫备身转左千牛卫背身;勋受正四品的上骑都尉,特晋三转为从三品下护军;正五品下的游骑将军,晋两阶为从四品下的归德中朗将。

    算是堪堪踏入三品以上“册受”的门槛了。

    此外,特颁国爵曰:归县男以资嘉勉,食邑一百户(虚授),赐正五品上朝礼冠带。

    此外,我具列在请功表章上的十几个名字,也得到了批复和不同层次的赏增:

    像辛稼轩晋骑都尉,游击将军,加毫城团练副使;赵隆本身有职官,是以转官为监门卫右郎将,毫州司马;陆务观,则增加了文资出身,授朝奉大夫,加永城判官衔。

    韩良臣因为之前缺少资历,因此这次辍升为归德朗将,从五品下;风卷旗、张立铮、杨再兴具列昭武校尉,正六品上;崔邦弼比较特殊,因为出自内班,他的本官较高,这次改授怀化朗将,正五品下。

    皆比照指挥/正将衔,给禄和待遇规格。最后连随军材官孔吉吉,都得到一个仁勇副尉的品衔。

    当然,这主要是缴获自黄粱骑的旗鼓等物,才刚刚交上去,就算向后方请功也没有这么快。

    。。。。。

    “可谓铳手者,唯经初训可以鼓号令,指敌放铳数轮,至敌趋前徐退者为上,其人多出辅兵之序,领八成饷逢战方给津贴。”

    “又有铳兵者,能放铳亦能挡隔拼刺着,以面敌近身而趋战为上选,闻旗鼓而动,结队不散,亦为正士之选,可领全饷,日常有勤务、战地津贴双重给之。”

    “又有铳士者,多选老成善战之辈,善使长短铳器而远射近战皆相宜,素为领头冲阵之选,非闻鼓号而至死不退,为各队主心骨及排头军,亦是什长火头的候选之资。”

    。。

    “而每团三队铳军,备一队战兵者,间有刀盾白兵、披甲持矛手者相互配合,亦使火器并弓弩兼用,野战则为近身援护,守垒则先行持射于前为试探。。。

    在外又以辅之以大阵小团,长兵站列于前,短兵蹲掩其后,而铳军聚腰过肩排射又后,未接敌先杀伤异常,待敌屡冲不入,则为铳射所溃击,则以白兵尾衔突进,杀获甚多。”

    种师中放下手中有些****的炭笔,细细思索着,他作为联络官,被强留在这只军伍中的各种见闻。

    到了这只军中后,他发现很多东西,大到行伍操条,小到名为勤务的日常生活细微处;细致日常所用的器物,都与他一贯认知的大多数军伍迥然相异,或者说有些格格不入。

    相比那些日常操训之外,就各种咸淡无事,赌戏饮酒角力,乃至出外寻欢作乐的别部人马,他们的日常实在太紧促和充实了。

    一天到晚大多数时间都被各种勤务和学习,安排的满满的,除了特定的休整日外,根本没有多少闲暇,去做那串联游荡之事。

    就算在休整期间,也有严格的操条约束,禁止滥饮和博萼,外出也必须结对而行,然后相互监督具结连座,留在营中,则还有室内说书讲古、斗歌和棋牌,室外的障碍攀越、长途越野、斗球和角抵等博乐之戏,并且,这是唯一允许士兵以少量钱财,或是实物来投注胜负的项目。

    在此期间,营中也不禁女伎声乐,相应的表演和事后服务,但是须得服从公中集体安排,不许私自作乐,如此下来将士自然没有那个寻衅滋事的精神和劲头,举手投足也充满了某种集体生活的习惯和烙印。

    这或许也是一种全新治军之道的思路和大胆尝试,只是无论是钱财还是规划用心,相应投入也不会小的。只怕其他将领未必愿意去多费这个周折。

    毕竟,对这个年代的大多数将领来说。只消手下士卒上阵时能够用命听话,便是治军有道的大善,放到平日里聚敛弄钱都来不及,又何尝愿意多费这个脑子,吃力不讨好的去给他们安排这些个日常细节呢。

    虽然按照这个格局,先期投入不少却比较琐碎,但是行成日常的制度和惯性之后,需要关注的精力和资源,就大大省俭了。

    但对其他人来说,士卒们要休闲要消遣,尽管由他们去,只需要用的时候,大多能收的回来就好,至于各种放纵无节制之下,滋扰地方祸害百姓什么的附带,都是无关紧要的旁支细节。

    还有将之比作为,上位者豢养的得力鹰犬,平时需要时不时的放出去自行游猎,野够了就会心满意足的回来,重新乖乖听命奔走撕咬于前。

    由此,甚至还会有人赞叹上一句,“颇有外松内紧,少为之治的古风”云云。

    至于苛严若汉时冠军侯周亚夫之辈,那些细柳营式的治军手段,在这个世上终究只是少数。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3章 爷五死与喜当爹

    (全本小说网,。)

    南北拉锯的战火,固然是给千千万万市民百姓,带了无尽的灾厄与苦难,但是同样也给另一些人制造了机遇和前景。

    “硝石粉六百桶,收讫。”

    “精研硫磺一千四百桶,收讫”

    “上好博山炭两万六千斤,收讫”

    “精制铸铁件,,天竺镔铁四千一百斤。。”

    外号“肥孔”的天竺籍商人小孔特里诺亚,碘着肚子站在长江水道的岸上,很有些志得意满的看着那些,顺着搭板装卸下来的特色货物。

    偌大的北天竺会社,六大派系数十家分支,数以百计的附属、挂靠商社里,可没有一个人,像他这般堂而皇之的深入中土腹地的,虽然他们很多人,从祖上的名分和渊源上说,都是源自于此的。

    而且,还是打着军队旗号的掩护,畅行往来于大江南北之间。因此,哪怕是会社里最顽固的,也不得不软化立场,

    破格给予了他,更大的权限和临时追加的海量资源,让他手指可以交易的项目,一下膨胀了数十倍。

    不过这些都是虚的,只有在他布下的关系和脉络,真正稳定下来之后,才有自立门户和那些老家伙讨价还价的资格。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终究还是个站在台面上的代理人而已,能够在潜规则的范围内,运用这种互通有无的代差,来为自己牟利和拉人,已经是是某种极限了。

    但距离那些有资格建言,发起动议,乃至最后做决定的人,还是有很大一段路要走的,因此他迫切需要业绩上突破和进度,哪怕为之冒上天大风险,也在所不惜。

    大不了就是失去一切,只要有命留下来,大不了找个修道院,重新蛰伏起来,将期望放到下一代就是了。作为“巴格达战神”宇文赛特的后人支系,也并不是毫无底蕴的。

    比如这些成捆的,注明“五金匠料”的铸铁件,除了外面一些半新不旧的样子货外,里面都是那些大大小小,已经成型的条状或是管状的精铁坯件,只消稍稍打磨或是清膛,就能派上用场。

    而这一次出海期间,

    他甚至带来了一批外藩工匠,而这些工匠的存在都不过是,鱼目混珠式的掩饰手段,因为其中最宝贵的,便是两名来自西国大夏,正规体制出身的炮匠,却是为了更进一步,取信于人的需要,

    要说在火炮上的运用之道,除了南朝大梁之外,便是梁公晚年归隐之地所在的西国大夏,因为常年要对付和镇压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敌手,因此,火炮同样有相当广泛的用处和战术,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起南朝更胜一筹。

    只是这两名炮匠可谓来之不易,作为军国重器,这些有所经验和资质的炮匠,几乎是家系师徒沿袭,并且在军方的严格编管之内的,

    只是后来,这两位牵涉进一桩重大的安全事故,而成为待决的倒霉蛋之一,有人用假死顶替的手段弄出来,想要奇货可居的捞一把,然后辗转到肥孔的手中,已经是花了相当的代价和财物。

    仅仅因为感觉到,那位合作对象,对于火炮相关的事物格外上心,平日又倡导火器战术而已。就算对此颇为外行,也不妨碍他投其所好的心思。

    既然这两位炮匠都是外藩人士,那也意味着他们同样是,不在南朝军工的编籍之中,而可以放心使用的黑人。

    相信那位,会给出一个满意的代价或者更长久的人情。

    作为补偿和代价,他在北伐的军前和后方的所见所闻,有意无意收获的各种消息,就足以让远在数千里之外,富楼沙城(白沙瓦)里的那些老家伙,欣喜若狂了。

    和那些活跃在前沿后方的千千万万各色背景和身份的人士一样,从这场北伐战争中,获得收益的不仅是“肥孔”,

    还有随军商团里那位,被尊称为“艇爷”的郑艇,更是如鱼得水,从一个北方来的外地人贩子,升格为军队捕亡和地下人市的超级经销商。

    每天都要用家传的职业本能和经验,从送来的成百上千人中,甄别分类出各色有价值的人选。然后分派押送到各地去。

    。。。。。

    同样的时间,洛都城内,

    刚从突然召见中归来的张德坤,却是从未想过自己也有这么狼狈一刻,一贯对他和颜悦色颇为赞赏的大摄政,直接劈头盖脑的将他骂成了狗血淋头,甚至破天荒说了脏话。

    虽然这一方面是亲近,不将他当作外人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也给了他莫大的压力。毕竟,除了张氏一族领头人的身份外,对方还是整个北地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作为上位者,他才不会理会你的难处、苦衷、客观原因之类的理由,他只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因此,

    格外倒霉的京兆尹,已经滚蛋了回家待罪了,而连带关系的刑部左侍郎,也栽掉了帽子,以白身留任继续校赎,而负责京内察访的五坊提举,更是被赐死。

    也就到了他这个身上,才变成了罚俸五年的高举轻放,大摄终究还要靠他这个子侄做事的。但这个也是看在他往日的表现上。

    若是他未能拿出令人满意的东西来,就算张德坤自己,也不能保证安然度过这场风波,而不是和那些大多数挂着清贵而权卑的头衔和品官,混吃等死的大多数人族人一般,只能在自己家里逞威风。

    因此,他连最喜欢的消遣——秘密公馆“蔚园”也不去了,很快也召集来各色下属,如同暴风骤雨一般的把自己在大摄绵绵,所受到的压力和,加倍的传达下去。

    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