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354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54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们还没来得及靠近徐州城,就被人当作苍蝇一样,尾随着大队捡便宜的杂胡小姓,给态度十分强硬的驱赶了回来。

    因为那里,已经被塞外诸侯的大姓氏族,给联手包圆了,各自划定了进攻的方向和控制的区域。但至少冒险从远处确认了,作为水陆转运枢要的徐州,城头上插得还是国朝的旗帜。

    说到塞外诸侯的直领藩军,与他们麾下编管的部帐军,完全就是两回事了。就好比放养的畜群和刻意训练出来的猎狗的巨大差别。

    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和击败的,大多数是那些纪律性和组织度,装备和训练都相当有限的胡马游骑。他们比较突出的就是马背上的机动力,而就算是从小到大就天生擅长的箭术,照样要在我的火枪列阵前吃瘪的。

    却是继白马寺外的那次攻防之后,再一次见到这些,来自塞外诸侯的核心战力,

    塞外各藩诸领,这些颇具特色的直属部队,在塞外风霜雨雪和相互争斗的磨砺下,并不缺乏战斗意志和经验,各家传承上的装备和训练也不差,只是因为受限于环境和条件,数量相当有限而已。

    因为塞外诸侯同样拥有,相当不错的矿业和其他资源出产,但在民生经济上,除了牧场之外,就严重缺乏养活足够人口的肥沃耕地。

    因此,若是不能联起手来,根本无法与拥有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装备和技术优势的中原朝廷争雄,而长期只能扮演某种袭扰侵并的角色。

    。。。。。。

    徐州,隶属新设未久的行营左护军备将冯浪,小心翼翼的看着城下潺动的人头,还有各种腔调狂厮乱吼的声音,不由脸色愈加的凝重起来。

    作为海兵队出身的老铳手,他虽然他那个样姓冯,但是与那个在水师中枝繁叶茂的,所谓”海上龙王“后裔们的关系和渊源,都实在是在太远了。因此才会在想办法去参加新军铳手的选拔,然后籍此参加到北伐大业博取功名的序列中去。

    他突然贴着城垛伸出铳管,眼疾手快的对着墙下扣发,一个攀附在墙边上的身影,顿时惨叫了一声,拖出一蓬血线栽落下去,又很快消失在汹涌的人潮中。

    随后几只反击的箭矢,却也已经沿着他缩回去的垛口,叮当作响的射落在墙砖上,

    只是,相对于他们这些守军今日奋战到现在,所击杀的数量,这些敌人依旧不见得又减少多少,随着伤亡的增加,对方也变得更加狡猾和谨慎。

    他们部分人甚至都已经像模像样的披上不怎么合身,却足够厚实的铠甲,拿起了盾牌和一些攻城器械,在同样缴获而来的制式弓弩的掩护下,向着城墙缺口发起了一拨又一拨的攻打。

    唯一能够让冯浪稍稍庆幸的是,

    迄今为止,几个争夺的焦点,尚在城墙的额那些缺损处。感谢前些日子的青徐镇战役中,攻打徐州实在是太过卖力,至今好几处缺损的地方,没能修复过来。只能用各种临时堆砌起来砖石、栅栏什么,匆匆抵作防线。

    在此期间,

    所谓游击军出身的铳兵,野战善守第一的名声,再次被事实证明实在不是吹嘘的。特别是在有足够城防的掩护下,足以让以点对面,以寡敌众而丝毫不落下风。

    相比之下,比较令人烦扰的是,他们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铳兵和辅卒数量,实在太少了,只有一个不满编的老营底子和一个辅军大队,外加上大量填充进来的,在战斗意志和装备上都,良秀不齐的各种友军残余,构成了所谓三只行营护军之一的基本成色。

    原本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投入来编练和梳理,这些有所占地经验和基本训练基础的补充兵,至少还可堪一用,只可惜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了。

    而且,就算是满编状态下来的整只行营护军,相对聚集在城下的那些敌人,也实在有些杯水车薪的味道,因此,他们只能集中那些老三营的将士,当作城墙的救火队一般的,疲于奔命在各个告急的险段。

    所幸,得益于彭城作为帅司的驻地所在和中转枢纽的身份,城中的物资器械还算充足,并且滞留了大量的后勤和辅助人员。就算什么都不做,罗列在城墙上也能起到某种虚张声势的作用。

    而那些原本属于被占领状态下的城中居民,也在外部烧杀掳掠的巨大威胁和压力下,一反冷漠和不合作的常态,主动帮助其这些之前的侵略者和占领军来。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作为南朝的占领军,虽然不乏各种严酷的管制和高压手段,至少还是需要他们这些本地人,来承当劳役和提供赋税的。但是真要让那些肆无忌惮的胡马儿破城进来,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残酷和凄惨事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光是从城外的胡马子营地中,那些被赤条条拖在马背后,嬉戏取乐的男女老少,就可以预见到某种令人绝望的下场。因此,他们不得不又拼命的理由。虽然这些人的战斗力令人堪忧,但至少多少解决了守军的某种后顾之忧。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虽然名义上帅司的旗帜,依旧飘扬在空中,但是只有包括他在内的少数人都知道,那里早已经成了个空壳子。只剩下了对城外掩人耳目的欺敌作用。

    而在徐州城内,帅司名下堆积的大量辎重,连同他们这些新旧不一的行营护军,就成了吸引住这些胡马儿大部的某种蜜糖和饵食。

    这是经过了最初的混乱和无序之后,他们用这一路退下来的血得教训和心得。这些胡马子并没有比较严密而统一的指挥调派,而是按照各自出身的地狱和藩领,各自有塞外诸侯们,裹挟一大部分游牧部众分头行事。

    所有的目的,也不过是以劫掠和剽抄为主,并没有具体的战略方向和进军规划,只是本能的会攻击和消灭,一切挡路的对象而已,不管他们是北朝还是南军,或是那些墙头草一般的土团、义勇等地方武装,还是那些结寨自保的豪强、大户们。

    只可惜,知道这些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帅司紧急下达让各路兵马回撤收缩的命令,在错误的形势和各自理解下,最终变成了一个无比糟糕的败笔和灾难。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行军,与这些更加吃苦耐寒胡马子,比拼机动性与脚程,无疑是一件自曝其短的事情。

    许多归还的队伍,才走到半路就因为士气消沉,和物资匮乏的饥饿疲乏而散了架子,或是运气好带了足够的辎重,却因为遭遇敌袭频频而直接溃灭在了转进的道路上,最终能够抵达徐州汇合的,几乎十不存二三。

    尽管如此,这些坚持下来的人马,如果能够齐心合力,至少也未尝没有一拼之力,只可惜,失败悲观的情绪已经笼罩了自上而下的大多人,几乎人人都想办法逃离这个已经注定失败和绝望的死地。只是在帅司的动员和组织下,被压制了下来。

    然后,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帅司以反击为名,抽调了大多数精锐和所有的坐骑,在敌势尚未彻底合拢之前向南突出后,就头也不回的向着淮水上,最后一座桥梁的方向绝尘而去了。

    而他们这些行营护军之中,明显既是是步战序列,又比较善守的铳军,就被“格外开恩”留了下来,继续坚持战斗和吸引敌军了。因为在那些胡马儿重重包围中,他们这些步军连时候放弃一切,突围逃亡都求之不得,只能在作困之中苦苦支持着。

    而如今的帅司里,最高级别的留守人员,也就是一名因为生病而被留下的判官,和若干被临危受命的不得志属僚,以及一堆级别太低而被放弃的,明显没有资格知情的文职吏员而已。

    这个缺少信任的事实和结果,让这些当初被上官的威逼利诱劝留下来,自诩成为帅司直辖心腹力量,而本以为有了更好前程出路的前游击军第三营将士们,不免有些灰心和各种大失所望。

    一些人甚至后悔当初听信了许诺和劝说,犹豫不觉的没去投奔本阵,虽然同样很可能身陷苦战的绝境,但起码不用担心背后的问题。

    这种追悔复杂的心情,却又令他们在绝境中激发出某种狠劲和逆气来,作为老龙州团左的作风和传统,岂有让对手平白捡了便宜的时候,就算最后难逃覆灭,最少也要让这些敌人,付出足够刻骨铭心的惨烈代价,来作为陪葬才对。

    这个念头和干劲,支撑着这些已经数量不多的老兵,身先士卒着一直战斗到现在,也已经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了。

    他突然咦了一声,就看见城下的攻势,出现了小小停顿,那些胡马儿有些不情愿的缓缓退后,让出一片被冰雪和尸横枕籍交叠的空地来。

    紧接着,一名打着素色旗子的骑士,径直驰骋到了城墙下,高喊着要求交涉的请求。

    紧接着他抵进城下后,却当场喊话劝降起来。所言的内容无非就是,城中的守军早已经上位者们所放弃了,能够孤守奋战到现今,已经赢得他们足够的尊敬和额外看重了。

    只是再这么守下去也是徒然无益,反而平添彼此的伤亡。塞外各藩入关,也只是为了物资财帛,消灭他们这些南朝的残余之师,兴趣不大,还不如放其归去。

    故而最后,以塞外八大藩家的名义联手作保,只要能够和平让出城池,便令他们这些南兵安然归去,毫不做作拦阻和截留,并准许自带兵器和随行的物资财帛。

    为表诚意,城下各部可以统一停止攻打一日,让他们自行收拾行礼和安排后事。

    如此宽厚的条件,顿时让乘上的守军们,面面相觊着,表情和心思都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而冯浪的第一反应是,显然城中出了内奸,有人泄露了城中的虚实和详情。

    其次是,这些塞外藩家提领下的胡马儿,什么时候也会玩这种公然动摇和分裂人心的机谋了。

    再者,则是城下这些藩军和胡马子,显然有了足够初步统一号令的存在了。与之前各自划定区域,轮流攻打的局面相比,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最后,敌军既然敢这么大而言之,至少代表某种底气和自信,不管是虚张声势的威逼,还是故作姿态的假意麻痹,在徐州城中很可能已经有所对方的潜在呼应了。

    从中举一反四,得到可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啊。冯浪已经无心再呆在城墙上了。

    “速速禀报崔统军,须防城中有变。。”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6章 归亡13

    (全本小说网,。)

    郓州巨野县,

    “去徐州。。”

    在休整期间的最后一次军议上,我一锤定音道

    “只有去徐州,才能取得我们所需的更多辎重和补给。。”

    这是我能够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毕竟,我麾下追随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了相当的规模,每日的消耗也是与时剧增。

    而冬天剩下的时光还很漫长,若不能找到新的补充来源,行壮士断腕之事只是迟早。而我,自然要尽量避免走到这一步,

    “只要徐州还没有陷没的话,。。”

    我对着他们如是总结道

    “那就值得我们博上这一把。。”

    当然,如果我在我重新调集军队,重整攻势方向的期间,徐州城就已经限摩的话,那我也只有想办法南下突破了。

    很可能最后得以保全下来的,就是我的部分核心部队而已。

    因此,这虽然是一个概率和判断上的问题,却牵涉到这数万人马的存亡安危所系,全在我一念之间而已。

    当然了,还有一个私下比较神神叨叨的理由,就是在某种无形的大手作用下,让宋江等人都相继聚拢在我麾下,也像是某种冥冥之中的提示着,我需要去梁山一趟的无形征兆。

    。。

    而在数百里外的徐州城,帅司所在的牙城,已经变成了某种小规模的内讧战场。

    被团团簇拥在亲兵之中,的行营护军统领,兼徐州权留守崔邦弼,却正在捂着小腹上淡开的血团,看着对面盘踞在借口和建筑之中,明显杂乱无章的武装,不由惨白的苦笑了一下。

    所谓的坚城据要,都是最先从内部被攻破的,古人诚不欺我,他小腹上的伤口,就是这些曾经的自己人给留下来。

    若不是那些哨位,按照操条的规定及时发现不对,在被杀死之前发出了警讯,只怕连他也要栽在了这里。只可惜了为了掩护他脱离,而留在府衙里的那些,从殿前班一路跟随他过来的老部曲了。

    他们既没有因为害怕战地凶危的风险,而在广府成军时临阵退缩,也未曾被敌军的刀枪箭矢夺去性命,现在却倒在了来自背后的袭击下。

    虽然事先得到警讯,先行在城墙上采取了某种应对措施,但是还是不防这次在内城之中,给出了意外,

    这一次,却是徐州内城的部分居民,与那些淮上征发来的辅助人员,居然勾结在一起发难,他们直接就近抢夺了武库,只是为了城外那些塞外藩军所许下的条件,

    原本想开门作为呼应,被及时识破挫败之后,却又同时在内城袭击了中军所在驻地,乘乱占据了附近这些仓房和署衙,而试图以此为条件,将这些南军将士,给逼迫退让出城去。

    但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关系到他们这城中万余孤旅残师,生死存亡的根本大事。

    这些已经利欲熏心,明显昏了头之辈,又怎么会明白,来自敌营的所谓承诺和交换,也是要靠具体实力和拥有的资源做筹码,才可能有所实现的基础啊。

    相对于一只百战之后的浴血孤师,与一群仓促聚合武装起来的乌合之众谈条件,完全是两回事啊。就算是卖身投靠也卖不出个好价钱来,更别想能够得到对方的重视。

    不过,城外那些敌虏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仅仅用了停战休整的短暂一天,就轻易的让这座城中陷入某种内讧和混乱。

    就算时候付出了足够代价,被强行镇压和平定下来,但在短时之内人心上的分裂,是不可再弥合的,只能在严厉的警惕与高压下驱使,再也没法像之前那些同仇敌忾的行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