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386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86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而在沂水边上,坐着牛车上奔上新前程的,前奚部战奴普速完,也觉得自己依旧是幸运的为长生天所眷顾的人。

    虽然在运输队里遇袭后,次一时间就跳下了冰面,又差点淹死在淮水的冰河里,好容易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爬上岸,却发现大势已去,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做了一名俘虏。

    但至少没有被那“无形的恶鬼”收割去灵魂与性命,按照战场间的传闻,在那面紫电赤焰的风雷旗下,都是手持雷霆而杀人无形的罗刹鬼。

    与他们对阵的时候,往往还没看到敌人是如何的出手,也不知道如何抵挡,尤在马上驰骋如风的骑士健儿,就被无形的尖锐之物,给贯穿击杀而纷纷栽翻跌落下来。

    虽然后来一度有人发现了,在尸体里残留的变形铅丸,这才多少明白对方是如何杀伤犀利且无形的缘故。

    只是他们还是会习惯性的用“无形的恶鬼”,来形容被这些南蛮子铳击之后留下的伤创。

    因为,与他们在延边塞外见识过的火器有所不同。这这些南军所发射的铳子,被打在身上一发就是一个对穿眼儿,外面看起来创口似乎不大,但是内里的皮肉器脏却是被捣烂了一大块。

    若是正巧打在胸腹上要害,就算是当时不死,事后则以他们的医药水平,也很难有救得回来的机会;若是打到手脚,或是嵌在在骨头里就更糟了,那就几乎代表着溃烂截肢,或者流血不止力竭而死的下场。

    因为,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比较安全取出铅丸的办法,只能简单粗暴的割裂开伤口,用圆勺将变形破碎的铅子,从血肉骨骼里给一点点的挖出来。然后重新包裹起来,尽人事而听天由命了。

    如果没有伤者当场被痛死或是昏阙的话,那亦有极大的概率,死于意外的内出血和内伤感染上。

    因此,比起那些肉眼可以看见实体的箭创和刀剑伤,被这只南军火铳杀伤的结果,无疑是更加令人提心吊胆而不愿面对的。

    甚至还有一种以讹传讹的说辞,被这种武器打死的灵魂,是无法回归长生天的怀抱的。

    因此,普速完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四肢健全身体完好的做了俘虏,这样就不用和那些受了伤的胡马部众一起,被当作无用的累赘和负担,而就地补刀处决掉。

    浑身湿透又冷又累而奄奄一息的他,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求生念头,只是为了能够再见一面所爱的萧纥真而已,哪怕她已经为那个别号“大石林牙”的男人,生养了成群的儿女也无所谓。

    特别是在亲眼见识了这些号称“满万不可敌”南军的强横与善战之后,他不免有生出别样的想法和期盼来,

    作为一个典型的杂胡子弟,同样也信奉草原世代流传的那套,优胜劣汰唯强者为尊的历史传统和生存哲学。

    作为被战败的弱者,既然无法抵抗胜利者的强势,却又得以苟活下来,那自然是想办法的投靠和加入对方,成为强者集团的追随者之一,以自己的效力来换取信任,分享团体的余泽和利益,那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和无法接受的事情了

    因此,到了矿山之后,坑洞里繁重的劳役,并没有能摧垮他的意志和希望,而是用不断表现出来的恭顺和服从,频频引起那些管理者的注意。

    甚至不惜与那些讥笑自己软骨头,天生做狗的同族俘虏,各种老拳相向而奋力争斗了多次,这才以被孤立和唾弃为代价,获得另眼相看的待遇和关照。

    而随着一连串战事的结束,这些南佬从击败的塞外藩军和部帐手中,缴获了数以万计的坐骑和牛羊驴骡。

    而这些来自塞北的牲口,在开春入夏之后,也难以避免的出现部分生病和水土不服的症状来。

    因此,军中迫切需要一批擅长放牧且熟悉饲养牲畜的人,来进行日常管理和照料。而这些俘获的胡马部众,就成了某种潜在的选择了。

    于是普速完所期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他被矿监的驻防军将,亲自点名和推荐,自此远离了呛人的尘灰和阴暗潮湿的矿坑,带着一批被专门挑选出来牧奴和马椟子,踏上了作为养马倌的新前程。

    这些人,也多半是处于草原阶级最底层的被一员,无所谓藩家和部族的立场、归属与牵挂的一群蝼蚁之辈,只要自身的境地稍稍有所改变,就很容易收获感激和的群体。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普速完达城最终心愿,实现那个企望的重要工具和踏脚石。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18章 根本7

    (全本小说网,。)

    青州,益都外城,

    新成立未久的官属联学,是直接在当地第一豪门,骆氏园林的原址上,重新圈并数条街坊扩建而成的。

    因此建筑布局上也尽量利用亭台楼榭的现成之物,而多少沿袭了旧有的风格,只是去除了那些带有豪富人家,靡靡之风的布设,而在保留的回廊楼台之间,用各种写着劝进、励志之言的楹联和标语,将整个环境给烘托出来。

    只是今日庭院改做的校场之中,往常郎朗昂扬的操习声,已经消失不见了。

    而在前庭最大的建筑,由正厅改成的大讲堂中也早已是座无虚席,

    无数目光都汇聚在高高前台的我身上,并随着我的话语和腔调,发出某种抑扬顿挫而此起彼伏的嗡鸣声来。

    今天,是亢务缠身的我,给官属联学的数百名师生,第一次公开授讲的日子,这也算是我在军中好为人师的某个传统的沿袭。

    主要是本军战略部署的现状与未来前景的展望。其中夹杂一些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和推断,也就是所谓大局观的眼界角度,以及宏观层面的事物剖析。

    当然,我所讲的这些内容,都不过是某种试金石,并不奢求所有人都能够领会和共鸣,处于时代环境和出身背景的局限性,有些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来说还是过于超前了,而最多只能有所不明觉厉的唬人效果。

    但是,只要把可能带来思想触动和启发,乃至变化和革新的种子播撒下去,最后能够百里挑一的,出现那么几个符合我要求的人选,那就足以了。毕竟这只是第一期而已。

    因此,其中既有近代军国主义《战争论》的经典节要,也有马列主义关于“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武力是和平的伴生保证”等等大而泛之的内容。

    而作为范例和论证的,则都是信手掂来历朝历代的各种军史段子,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网络流传和再创造之物,不过在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去质证和考据呢。

    特别是在我火速崛起,又赫赫战功的光环与威信之下,

    如今,我的职衔全称是“横海将军上护军御营右统制淮东路置制使兼六州镇抚使知两淮讨击军事开国彭县子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当然,除了御营统制官、淮东置制使,六州镇抚使之外,其他诸多头衔虽然大半是虚领遥受的,但是相应的俸禄物料却是一点儿都不能少的。

    因此,合计起来每月的薪俸总计有一千六百缗,又三百五十石禄米,外加相应的青盐六十石、猪、羊等活牲的例行供给数十口,此外,除了每月有400贯的料钱外,每年春冬两季还发放,各种衣料冰炭的实物补贴。

    不过这相对于我家的各种出入进项来说,也不过时勉强一个零头而已。

    其中御营右统制,乃是我的本官职要,而不是之前的御营右军统制,在新设的御营诸军中的指挥资序,具体排名第三。

    而要知道现任的御营都统制,其实是有由后方大本营的某位枢密副使兼任的,最多管理一些日常事务而已。而另一位御营左统制人选,则尚未定下来而暂时空悬。因此从理论上说,我已经拥有御营诸军,在北地的天然最高指挥资序。

    至于所谓的淮东置制使,是为总管领相应战区内一切兵马戎务征调攻伐,的某种非常设的率臣差遣之职;

    而知两淮讨击军事,则是对于上述置制使的职分下,基本作战范围和权限的追加界定,大抵相当于仅次于总管路和行军道都督的次级军区;

    只有最后这个六州镇抚使,才是真正负责治军练兵守土安民,而常设的守臣职责,也是经营这一大片地盘的核心身份。

    因此,比较正规的叫法,称呼我为“罗镇”或者“罗抚军”。。

    独设的镇抚使管一地“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是以手下属僚的位置也是颇多的,有判官、支使、推官、从事、参军等名目。

    可以建立一套相对小而全的军事、行政二元体系,来构成和培养基本的文武班底。

    正好用来安置那些追随我一路过来的,第五平、杜士仪、苏长生等那些幕属、佐僚、以及虞侯、参军、参事各班近员。

    就算是职责和事务基本不变,但至少给个正式领公俸的级别和待遇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他们也将是构成我治下,各级官僚体系的最初班底和基本盘。

    然后再加上镇抚府下的官属联校里,最终进修和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师生,将逐步将我目前有些寒酸而简陋的行政体系给充实起来。

    目前的指名和推荐进修,只是在物资条件和现实环境,都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某种为了应急的权宜之计。

    按照日后的规划,我希望的是能够建立起比较初级的,军队内部选拔与地方上考试的二元晋升制度,同时在良性的框架内,鼓励相互竞争和刺激,来提高行政效率和人事流动。

    作为官僚体系本身,自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现实需要。因此,我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社会运转体系,来完成这个群体的内部循环和更新换代,以确保上位者能够在在较少的干预下,维持相应的活力和自我净化。

    而不是像同时空的某个得国不正,而留下各种隐患重重,不得不演变城文武偏科严重的铁血大送一般,从政权建立一开始,就不得不将大量资源和精力,浪费在各种无序竞争和内耗之中。

    虽然有着后世大量经验教训和成功范例,为借鉴和参照,但是终究与实际操作还是有所差距的,因而此时此刻,我也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摸石头过河而已。

    至于黄老之学鼓吹的无为而治与民生息那一套,就更不适合我当下的需要了。根据许多乱世之期和王朝末代的种种征兆表现。

    将社会现状和自身环境的改善,寄希望于各级乡绅士族官府大老爷们的品德修养,个人道德水准和自我良心发现上,从来就是一个无解的伪命题。

    还不如寄希望于,突然天打雷劈,一夜之间就把世上的坏人都打死了更好。

    所以最后作为收尾,我又讲了一些诸如“青天高三尺”“五大天地”“请夫人阅兵”“葡萄架到了”“做寿辰”之类,专门讥讽官场士林各种司空见惯,又奇形怪状的笑林段子来活跃气氛,也算是某种期许与警教吧。

    顿然引的轰声笑语一片,

    。。。

    而在大讲堂的后排坐席上,有幸旁听的蔡元长,也在心潮澎湃而踌躇满志的心绪中难以自拔,

    因为,

    按照最新的规定,镇抚和置制两府以下,所有的参佐、幕僚和事务官,都必须抽出闲暇时间,在新办的官属联学里,讲授一定的课时,

    而像他这样的学识比较丰富有有一定事务经验的人员,还被要求多少要参与联校综合教材纲要的案例汇编工作。虽然最后的取用定稿,还需那位镇帅一言而决。

    但对有所抱负和期许的他来说,却已经是难得的机缘了。

    从小处了说,这也对于他个人的前程和未来发展,一次的重要和奠基。

    稍有常识之人都会知道,这联校之中出来的师生之选,必然都是日后各级地方官府、驻军,潜在候补的基石和骨干。

    而如果能够名列在创始者之中,哪怕是很靠后的位置,也意味这某种天然的优势与资格。

    而往大了里说,这也意味着一个机会和楔子,重新光大气学南支的转机,就在眼前,但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获得这个机会。

    他还必须与那个许州人,身为前北朝名士的赵鼎所代表的地方洛学残余,争夺各自学派、源流,在地方政权之中的影响力,和传道授业的优先权。

    不由他不尽心竭力的重视这件事情,虽然他隐约觉得,这种局面很可能使那位颇有城府和成算的镇抚大人,故意制造出来鞭策与激励他们的,类似掉在驴前的胡萝卜或是香饵之类的驱使手段。

    但显然对他来说,是没有其他选择的。

    毕竟,自从一代宗室宰相韩大锤专权朝野的辉煌之后,又经历了气学在朝堂的数次大分裂,作为失败者而被流放到闽地的这一脉,反而因为地理上的相对封闭,业已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学流。

    进而在百年北地丧乱动荡之后,成为当世硕果仅存的气学渊源之一了。能够在一隅之地,重新崭露头角,无疑是他从小被家族输灌的夙愿之一。

    。。

    千里之外的夷州,新就任的军前粮台副使,兼夷州筹办郑艇,为首的一行商团,也刚刚登上桃山港的土地,感受这当地扑面而来的熏热与潮湿,

    作为一个从渔村小港,扩张起来的全新港区,还带有某种某种城区规划,与增长速度不相称,而带来的杂乱无章和不协调感。但至少所有的人看起来,都是繁忙不息而活力十足的。

    而附近不远处就是鸡笼山所在的半岛地区,经他手转卖和发运的许多人口,其中大都辗转到了这里,又在沿海开辟了许多的田庄和种植园,就此以附奴庸民的身份安生下来。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里也是他日后,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了。

    虽然那位身份益隆的罗镇抚,谢绝了他觐见陈情的要求,却又将他指派到这个相当重要的外海中转要害来,显然是让他用具体的表现,来挽回过往的机会。

    虽然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