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52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52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层层淘汰剩下来的人,经过淮东体系下或长或短的洗脑和输灌,不管是日后从军还是做工,也是一大批潜在的现成拥有者。

    又有一批从基层选拔出来的吏员,开始在益都的联校内进修了。

    这也是对治下人口成分和政权基层,一个慢慢改变和再造的过程;想要获得晋身之资和前程,就必须按照淮东体系的要求,孜孜不倦的钻研和磨砺自己;

    而且算出身和基础再差,批量模式化的填鸭式职业教育下,也总有一定比例的合格率;反正我要的不是那种特别出众的全才、精英,只要能刚好胜任一些最基本的岗位需要就行。

    当然了,如果其中有出身微寒却难掩锋芒的杰出之辈,再度进修则是最好的酬赏和进入更高层次的跳板。

    因此,要我说国朝委任的那些官职,永远都没有人也没有机会履任才好。这样我才好名正言顺的以各种权代官属的名义,私底下玩似是而非,自成体系的那一套东西。

    随着开春入夏,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劳役征发,又将按照预定的轨道展开来了。这时候,一切非必要的工程项目和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转需要之外,所有人力和资源都将投入到入夏的农业灌溉生产中去。

    就算是建生军和守备团,也不能有所例外,甚至连不在一线的防戍营,也要轮替参加短期的辅助工作;因为经过数年时间的酝酿和积累,今年新开垦的土地将迎来一****爆发期。

    按照淮东既定的方略,在目前的局势下是尽量不要让治下的人口,有多少闲暇无事的机会,以免有时间胡思乱想,或是聚集在在一起串联抱怨,乃至被人人煽动起来反抗体制。

    因此各种事先安排好,接连不断的中短期工程项目,就必不可少甚至是不可或缺了。当然郑国渠那种举国之力的项目,淮东也玩不起。

    因此,目前的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开荒屯田兴办水利、拓展道路河流等,与农业增产和提高物流输送效率的相关项目上。

    如今,淮东在民间的人力征发,采取的是短徭役而长雇工的形式,既百里之内的生产建设活动,比如修补路桥和清理渠道的杂役,尽量利用就近潜在受益群体的徭役来实现;

    而超过这个距离的大型项目营建比如运河清理开拓,城市公共规划建造,乃至战地输送和随军役使,就要按照远近的规划,来提供相应的补贴、扶助,乃至正规的工钱。

    这样虽然相比传统征伐人役的手段,在具体支出有些偏大,但却可以较好的与民生息和培养政权的信誉和口碑。毕竟,好日子和幸福感都是差距对照出来的。

    在初级的化工基础的支持下,已经开始全面推广矿渣和鸟粪石、骨粉提炼的土化肥。当然了就算是土化肥,依旧还是化肥。

    因此,淮东各地的农耕生产中,都不约而同的通过农官、庄头等渠道反馈上来,相比传统堆积发酵的生物肥水,用了推广的新肥田物之后禾苗的长势很好云云;而且就算是那些贫瘠的坡泽或是新翻的盐碱地,也能长出东西来了。

    当然了再加上集体劳作的效率和组织度加成,以及批量生产的廉价铁器,催生出的农具改良和普及,以及大量耕畜的投入,就算总体产量能够翻个两三成,也可以算在相当乐观的范畴之内。

    因此,建生军的若干个开拓团,已经抵达了积利州,而开始试图充分挖掘和开发,当地土地物产的潜力。比如按照农官的建议,在当地的大豆和果木种植上下一番功夫。

    此外,来自镇抚府的数只武装勘探队,也抵达当地开始找矿,主要是因为后世中国屈指可数出产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地带之一,就位于大连市的瓦房店。哪怕放在这个时代,这也是不下于金矿的好东西啊。

    品相好的原矿固然可以加工打磨之后,作为珠宝卖出高价的暴利之外,就算是品相和质地差一些的此等品,乃至加工剩下的下脚料和矿砂,也完全可以用作工业刀具钻头的需要。

    而来自密州的捕捞队也报告,已经开始在积利州沿海,找到了好几个大型的渔场,随便出海一趟,就可谓是日获万斤。因此,申请在当地设置配套的晒盐场和加工作坊。

    还有,以淮东为主例行北贸的船队、船团;也已经从多个港口分头出发了。

    只是南方传来的消息,广府本地在后续追加的采购和营造新船上,也达到了一个瓶颈;一方面战后的衰退和紧缩虽然还在继续,但在相应市场里扫货扫得多了,变相造成各种原材料和人工的看涨;另一方面,则是朝中以加强战备和输军的需要,再次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这看起来就像是某种秋后算账,而幕后推动的力量,隐约指向了那个大名鼎鼎的东海道分社。因此,我拿下辽东半岛的一块飞地,就成了某种误打误撞的后着和意外所得了。

    半岛上林木繁茂而不乏造船的良材大木,更不乏水文优异的良港,对于淮东正在努力实现自力更生的造船业,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补益和后备基地。

    而邻近的安东罗藩方面,也有数个良港、船场,相应的造船基础和材料贮备;不要说其他的,光是阴干多年的大木和板材,就是平常花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这一次连同其他库存的大批物产,都被当作出兵的抵价,而陆陆续续的移交给了淮东方面。

    因此,在某处大港的干船坞里,已经有三条千料级别,集成了全新设计和改良的飞鱼战船,正在开工制造当中;还有八艘南方买来的大型客舶和输送商船的武装改造工程,也正当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按照南朝水师的吨位和用途划分,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海鹘六大类别,按照排水量划分属于主力战舰的是楼船、蒙冲、斗舰三个等级;

    走舸则是运输船的专属序列;而游艇则属于哨探巡逻、通讯传译的小型快船;海鹘船则代表综合性能的通用船只总成。

    然后按照形制和设计,又有飞鱼、飞鲛、沙鲸、鲲、海鲨等具体的体量差别。

    如此这般考虑着,做出一些回复和批示之后,在一众将佐满堂,甲士环列之下,也我见到了薛氏的来人。

    他约莫四十多岁,生得相当的孔武壮硕,饱经风霜的面容棱角鲜明,却又隐隐带有带有胡族血统的削挺,站在那里宛如一颗宆松,只是难掩那种深深的倦怠与疲惫。

    “在下薛鼎封,暂添为辽西郡太守知安东副都督。。”

    他开口自报家门道。

    “久闻制帅大名,今得一见。。此世无憾也”

    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就很有些复杂和飘忽了。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66章 徒变4

    (全本小说网,。)

    当左右屏退之后薛鼎封的面前,只余下那位大名鼎鼎却年轻的过分的淮帅,以及他身后的那名身形高挑得有些纤细的护卫。

    对方主动摘下了面甲,很是平静的对望着薛鼎封,无喜无悲宛若经年的老友和旧识,却没有他事先预过无数遍想中的那些东西。

    “大。公子?。。”

    望着那个似曾相识的矫健身影,那张熟悉不改的面容,虽然他早有所心理准备,但还难以置信的长大了嘴巴,嚅嚅道

    “真是。。真是。。太。。”

    还没等百感交集的他想好这么说,对方却抢先一步打断了接下来的话头,微微身体一躬。

    “奴婢三枚,见过薛太守。。”

    “奴婢?。。”

    咀嚼着这两个字的这一刻,薛鼎封只觉得口中满是悲苦和艰涩的味道。

    熟悉的往事历历在目,如电光火石一般的滤过他的心头,然后又宛如尘埃消尽,只剩下无言以对的一声叹息。

    却又在心底拼命遏止住自己泪流满面的冲动,不愿意相认和叙旧也好,无论对方有什么凭仗和理由敢于出现在这里;这样城中的薛氏本家就算尽数赴死,总算可以有嫡系的血脉,用另一种方式流传下去了。

    辽西薛氏到了这一步,谁都知道下一步的结局是什么了。

    因此,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随着时间推延下去,城中誓死抵抗的哀兵之志,还能继续维持多久么。

    事实上,在他来之前就已经镇压和挫败了至少三起,发生在内部的试图出卖本家,而换取自己一条活路的企图和未遂事件。为城头新添了上百颗的首级,其中最贵的一位,则是少藩主最嫡亲的母舅。

    在死亡的压力和绝望的氛围之下,薛氏一族及其相关的家臣、部曲,连同相关眷属之中,也并不都是可以保持意志坚定而心怀决死之念。

    更别说那些不姓薛,从属关系也更远得多的普通部众、藩兵和城民。他们的心思和动态,就更不好掌握和揣摩了。

    由此,为了自己的苟全逃生,自暴自弃或是破罐破摔,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在这种局势下也是毫不为奇的。

    如此发展下去,就只能用扬汤止沸式的残酷手段和暴力来维持日常了。

    反倒是那只一贯面和心不合的平卢军,反倒是成了他在外部最得力的盟友和支持者,这不由让人觉得颇为讽刺的事情。

    但尽管这样,那只平卢军中也不见的是铁板一块的,毕竟,他们实际上分别来自卢龙、范阳、营州三镇所辖的军马;其中以李希尧的麾下最众,几乎占了一大半;左企弓和康公弼也分别一小支本部人马。

    一旦罗藩窥得其中虚实,稍微改弦更张而行那分化瓦解手段和把戏,只怕这些平卢军内部为了各自的生路计,少不得也要乱起来的。

    因此,他冒着被扣押的风险,提出亲自碰面的要求,争取那最后一丝可能性和条件。

    毕竟在存亡旦夕之下,他也没有更多东西可以失去了,也不过时早死晚死,快死慢死的差别而已。

    只是他有些心愿未了而还要确认一下东西,现在终于可以确定了,他心中却不知道是悲哀、欣然还是庆幸的心情,交错往复的徘徊着。

    可以死心了把,慨然奔赴和面对自己的命运了。

    也许自先祖薛仁贵镇守高句丽故土起,中兴之祖薛嵩再定安东而征平渤海,传续了六百年三十三代的薛氏,也该到了谢幕的时候了。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对方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在他心底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就像是野草上撩起的一点火星,难以遏制的蔓延开来。

    “不知,贵镇对于薛氏名下的船队,可有兴趣否。。”

    “有,当然有,不过我不觉得一个覆灭在即的败犬。。”

    那位淮镇之主,却是不屑一顾的笑了起来

    “有什么资格和凭仗,拿已经不复为所有的东西,去做那慷慨之态了”

    “狡兔尚有三窟,更何况罗薛这般的世代之家呢。。”

    薛鼎封不紧不慢的应对道。

    “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不情之请。。”

    。。。。。

    交代了几个藏匿地点的薛氏来人走了之后,我心中关于三枚来历诸多疑惑的最后一环,也总算补上了。

    当然了,我并不会傻到当面挑破出来。只是事后让三枚正对坐在我的腿上,例行的解开胸甲上下其手起来。

    “没想到你的来头这么大啊。。”

    “薛大公子。。”

    “那个只是谎言和笑话。。”

    三枚声音有些沙哑的应道。

    “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

    我想了想,对着靠在怀里的她道

    “如果还有什么你觉得可以重视的人。。”

    “我可以在城破的时候,从罗藩那里把他们给要过来。。”

    “当然,数量不会太多。。”

    然后,我就觉得耳畔交缠的呼吸,有些急促和紊乱起来,手中掌握的温暖之下,也是心跳澎湃的加快起来。

    “不用了。。”

    她用头靠在我的肩头道

    “能够让奴故地重游,”

    “与过往做个诀别。。就已经够了”

    “薛藩的大公子,早在数年前就死了。。”

    “那座城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东西了。。”

    “这世间唯一剩下的,也只有您的奴婢,三枚而已。。”

    “那好吧。。我专属的奴婢”

    我顺水推舟的道

    “能不要能和我说说那个,已经故去薛大公子的故事。。”

    她犹豫了一下,却有些如释重负的在我身边娓娓道来。

    这简直就是相对北朝的花木兰而言,另一种版本代父出征的故事,只是过程和结局不那么美好和圆满,甚至有些悲伤的故事。

    世系滕候的前代薛氏藩主,因为正室早亡而妾侍众多,长期没有生出儿子而当心人心不安,就把这个庶出的女儿改头换面之后,当作儿子来教养和训练,权做掩人耳目的手段。

    结果没想到这个被隐藏了性别,混淆了自我认知的孩子,居然能够表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面。不但很努力和也很拼命的做到父亲眼中的最好,更兼出身的环境而没有什么架子和矜持,因此很快就为薛氏上下所熟知和亲近起来。

    然而,在这位藩主重新与北朝勋贵之家联姻,由续弦生了嫡亲的小儿子之后,这个问题就变的有些棘手起来,事情的发展也就彻底变了模样了。

    这个出身卑微的西贝货大公子的存在,在极少数几个知情人眼中,就变成了薛氏内部最大的丑闻和隐患;然后就是各种巧妙安排下来送“他”上战场。

    毕竟,作为一位藩家之子,战死在世代对敌的战阵之中,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也是最好的理由和同仇敌忾的借口。而那一段时间,也是薛氏的低潮时期。不但内部很有些不安外敌也频频入犯。

    然而,这个大公子在初阵之时却如有神助一般的险死还生之后,就依靠苦练不辍的记忆和身先士卒的勇武,而屡屡从凶险之境里闯杀出一条血路来。

    反而因此在薛氏的军队中,吸引和聚附了一批追随者;毕竟,作为百战之地安东要冲的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