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807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07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自觉的自己对海面营生的适应和忍受能力,一下就退化了许多;才这从辽东到淮东的两三天航程,居然已经有些吃不住了。

    而改变了他命运的无疑是在梁山小港遭遇突变,却侥幸保全了大多数的财货和人手逃出来了,接着又被来自宇文家的家将找上门来的那一刻;

    然后,就像是这个时代里无数个被身不由己,卷入时代洪流的小人物一般,他的命运就像是阴差阳错的一般,开始淮地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捆绑在了一起。

    通过各种承接的长短途输送和远近贩运生意,虽然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的一份子,但也给他留下了比大多数人抢先一步的先手和优势。

    淮镇虽然对与外来的老牌势力和大商家,有所排距和警惕的心思,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在淮镇前期经营当中,伴随发展起来的中小海商势力,还是相当的看中和有所扶持的。

    因此,虽然在其此间胡静水也不是没有遭遇过海险和船覆,失期和浪损之类等一些的波折,但还是磕磕碰碰的得以坚持经营过来了。

    后来淮地的局面和需求稳定下来之后,随着走私贩运的利润和物产价值的逐渐下降,他干脆放弃了距离较远而风大浪险的,往来岭外和东海道的远航生意,而一心一意跑起了夷州到淮东海州之间的航线。虽然都是些稀松平常的大宗货物,但是以数量和频次取胜之下,也让他积攒起来更多的身家和本钱来。

    然后,随着淮军在路上“满万不可敌”的名声鹊起,而淮镇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他们这些已经做熟了的船东和海商们,能够参与和插手经营的范围和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因此,许多人开始选择就此稳定下来,而专做与淮镇有关的生意为主,陆陆续续放弃其他方面的零星尝试和投入,而胡静水显然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典范之一。

    尤其是,当他听到闽地正当闹大云贼之乱,而市民百姓纷纷出海奔逃的消息之后;又毅然赌了一把,拿着自己的信用记录做抵押,从淮地唯一经营飞钱和兑票生意的汇源号,借贷到了相应的资金,而开始低价收买那些从闽地逃出来的船只和人手,自此迎来第一批事业上的扩张和大爆发。

    结果这些年下来,光是是做淮地的生意,就足以让他们身家有余的稳稳增长,而不用在辛辛苦苦的远跑外埠,去看别人的脸色和老天爷的心情了;

    许多后发而至的商家和势力,倒是想要插手和参合进来分一杯羹,却是已经没法绕过他们这批最早出头,而已经和淮镇方方面面混熟了的老人了。

    就像是他的船社,虽然实力和规模不算得一流,就算是在一种淮镇关系人等的事业当中,勉强只有中等偏上的水准,但是依旧有不少人挟以重资想要参合进来,只是为了获得进入淮镇的一块敲门砖而已;

    甚至还有人愿意白送他一桩产业和相应的红利,而只是为了在挂上他的名头来经营。

    但正是因为如此,他倒是越发的慎重起来,不愿意平白坏了自己的招牌和名声了;至少在他还能跑得动的有生之年,是决然不做如此之想的。

    当再度听说怀着开始私下筹备巡海水师的时候,他无疑是最为欢呼雀跃的那些人之一;因为,这也意味着淮镇所建立起来和主导下的海面新秩序,而这种秩序无疑是最有利于他们这些外围的相关利益群体了。

    因此一贯相当省俭的他,也破天荒带头拿出所有账面资财的余裕,凑了大约价值三千缗的宝钱和财货,捐献给了还是刚刚起步的淮地水师,由此换到了一个破格授予的嘉奖状,也是重要的商业凭信和护身符;

    通过这样东西在商场上开路和充作借贷的抵押,他几乎不用多少时日,就很快就把这笔捐出去的钱财给翻倍挣了回来。

    后来淮镇开始攻略夷州,率船前往襄助的胡静水,又果断捐助了一笔给重建的南洋水师,然后又拿到了一枚白铜纪念章和四等襄(助)义(士)勋章。

    自从有这些东西作为凭据和底气,他亦开始有所资格接触与南洋水师有关的相应业务;比如以极低的代价收买和转手代售,那些从东海社相关势力抄没而来的各色资产,以及淮镇水师在闽地沿海,所陆续征收和俘获的大小海船。

    其中许多都是水师看不上的陈旧、老式货色,但到了他们这些海商手中却是难得赚钱工具;因此,也在他们这些淮地海商势力当中,掀起了好一阵子瓜分好处的饕餮盛宴。

    胡静水的船社也因此水涨船高的膨胀了数倍规模,成为所谓胶夷船社联盟中,拥有建议和表决权的十数位大行东之一。

    而他自己也终于得以结束了水上飘泊,而长久眠宿娼馆的伪单身生涯,在船社联盟的长者说和之下,迎娶了昔日登州遗民当中,一位扶桑海商的遗孀——龙十二娘。

    等到了去年的光景,他甚至已经开始承接起了从淮北密州,到河北沧州之间的军淄输送,而以当地的盐余折色作为酬劳;不但得到了一条稳定的新财源,还接上了当地驻屯军中的些许关系,得到不菲的赊欠配额,而捎带贩卖起了一些河北的特产来。

    这一次,也是因为之前主动出船出人参与了淮军,多次对外征战的附带输送任务,所以这次平定辽地之后,大量的重建工程和项目,还有相关的人员和物资输送,同样需要募集大量民间的海运力量来承接;

    而作一贯的积极合作对象,他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一份入场竞投的资格了;然后又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与绸缪,最终能够得到这条航线上特许权的,在他们这些中等船商当中,也就是麟毛凤角的存在了。

    所以,不由他不豁出全身气力去利用这个机会而进行争取和有所表现。

    比如,在这艘船上就载满了安东各地的中小诸侯们,奉献给即将迎娶幕府公女的那位大帅,恭贺大婚的形形色色礼物和献纳心意;只有很小一部分才是他自己捎带的当地特产贵货。

    但是他更看中的是这次成功的输送之后,由此与那些安东的地方势力,所建立起来的对接关系和日后继续往来的由头,虽然真正利害攸关或是事关经济命脉的大宗生意,一直是掌握在官方手中。

    但仅仅是满足这些地方中小势力的私下需求和日常所费,已经是一份相当可观的生意预期了。

    虽然他不可能独占这份生意,而要与其他人协商、权衡和妥协,但是光是自己那份深入安东内陆资格特许拿出来,就算什么不用做也可以稳定的坐收上一大笔资费了。

    相比之下,他亲自坐镇奔走的辛苦,就成为了一个相当幸福而无奈的烦恼了。

    事实上作为最好的投名状,他们这些人的大半身家不是存在汇源号里进行流转,就是买了扶助水师建设的淮地官债,或又是投资了内陆兴建的某项产业,而早已经利害攸关的捆绑在了一起。

    。。。。。。。

    “淮镇、淮镇。。又是淮镇”

    而在陪都江宁府,波光粼粼的玄武湖上,一艘形单影只的两层青绿画舫上,一个喝的有些含糊不清的声音也在抱怨着

    “这些日子,到处都是啥劳子的淮镇消息。。”

    “老子在前方辛辛苦苦的打生打死,。。”

    “好容易见了一条命回来,能听到的就是这些粉饰太平的玩意么。。”

    “北地有那么多的军镇,那么多的人马,就他一个淮镇格外的稀罕么”

    “所言甚是。。”

    另一个声音接过话头来道

    “要说这些日子,前方死了多少人,又丟了多少地盘。。”

    “许多相熟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还有许多片同袍尚在饥寒之中”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

    “都还比不过一个淮镇留后,迎娶公室的消息更加要紧么。。”

    “都说淮镇能征善战,却多年空耗粮饷与淮上。。”

    “即无所作为,又不发一丝一毫于敌前。。”

    “难不成朝廷诸公都是尸餐素位之辈么。。”

    而在这时候,

    除了身边调和气氛的陪酒女伎之外,大多数乐师、伶人和奴仆之属,都已经有多远就躲多远的避得不见人影了而让整船呈现出一种难得静谧;

    虽然因为这段时间的生意萧条而收入日减,而不得不成接下这些前沿退回来的丘八生意,但是隐隐的排距和隔阂,还是让他们尽可能的找由头远离一点,这些明显缺乏酒品和耐性,很可能一言不合,就粗暴相向,乃至下狠手的军将们。

    毕竟,当初秦淮河上大名鼎鼎的风月栏中翘楚,夏花娘的下场还是犹然可见的。

    因此,他们理想中的恩客,应当是那些善于附庸风雅的士人,或又是管带楚楚却又很容易形骸放浪的官员,或又是喜欢充场面的豪商大贾。。。

    而作为他们牢骚与抱怨的源头,几张国朝刊发的最新文抄,就摆在胡乱的摆在堆满酒菜和果盘的案几上。

    “慎言啊。。这里毕竟是江宁府”

    终于有一个声音,赶紧劝说到。

    “慎个鬼。。”

    原来的声音顿然激烈起来。

    “监国和大本营都已经不再这儿了。。”

    “难不成,还不能让某等畅快说些心里话么。。”

    “要举告,你等尽管举告去好了。。”

    “你这又说的是什么狗屁话了。。”

    另一个声音也插了进来。

    “老子在召集大伙儿这为你接风洗尘。。”

    “却被你当作了什么了么。。”

    “有什么火气和憋屈,也别拿自家弟兄发啊。。”

    “有本事,你去发之匮聋,让朝廷也知道啊。。”

    当他们最终不欢而散下船离去之后,其中一个人来到了一所外观貌不起眼,里面却是别有洞天的宅院当中,对着主人低声汇报到。

    “上家交代的事情,看起来已经有所苗头了。。”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72章 沧澜10

    (全本小说网,。)

    热闹喧嚣的六月转瞬即过,而在小暑的习习蝉鸣声中,进入最为火热的七月“三伏天”。

    随着迎娶日期的邻近,一切余波荡还在持续漾当中的时候,淮镇境内的也再次因为夏季双抢工作,而变得热闹喧嚣起来。

    伴随双季稻种植和初级化工肥田手段,还有农用灌溉机械(锅骡机)的配套运用,这种原本对地力消耗颇大的生产方式,也在淮地不断的推展开面积来。

    因此,为了满足短期内的需要,各种来自建生军和地方工场,矿山的青壮劳力,都被组织起来吓到田间地头去帮忙,以抓住这个关键性的农时。

    一时之间各地田庄地头的晒谷场和空地上,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稻谷和麦穗,而道路上行进的也是成群结队调拨当中的劳役队伍和满载农资工具跟进的输送车马。

    而在渤海和黄水洋的海面上,负责开采和输送鸟粪石、石膏、秽土和其他肥田矿物的船只,也是往来如织的忙极一时。

    而我也迎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播种之后,又一次大丰收的季节了;作为官办联校里人数最多的普成院,正式进入夏季的结业日,

    作为淮诊所能提供的文教普及和推广体系下,处于第四阶级的高等教育层面,虽然只有后世小学到初中之间水准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我而言也是难得的人才基础了。

    因此,无论他们所处的级别多么低微,我也从不会放过这样刷存在感的场合。一方面宣示我才是他们命运和前程的真正掌控者,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我的身份和地位,给予口惠而实不至的鼓舞和激励。

    而在今年夏季的这一批,大概总计有两千一百四十七人;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等涵盖了天南地北的籍贯和出身,从弱冠之年到年过不惑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主要是因为淮镇的地盘不断扩张,得以吸收、甄选、改造了各方来投奔的人员之后,才扩增到现今的局面。

    虽然没站一会就不免在暑热的天气下各种汗透浃背,却是依旧保持着大多数军训出来的笔挺和精神。

    这些人手也是我前些日子,可以毅然对着淮镇已经趋于稳固的官僚体系内部,采取一系列整顿肃清的大动作,乃至局部连根拔起,形同的刮肉放血行为的最终底气和预期凭仗所在。

    当然,其实从根本和长远上说,现在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按照现在直接将他们投入基层岗位上,还是有些太过急功近利了,对于他们成长预期和发展潜力并不算是好事;

    按照原本既定的流程,他们应该分批安排到留后府、经略司、运司、布政司等衙门下属分支部门去打杂,从最基本的庶务和相应部门责权关系开始熟悉;然后,再派遣到乡、里一级的基层去,跟随在最底层的公职人员身边,进行传帮带式的言传身教,了解和掌握基本民情,相应职责的运作规则;

    这也是一个隐性的坎和选拔关口,许多人由于本身基础所限也许就沉在这个阶段,而只能从帮办、干办、白员等最基本公职人员开始任事,慢慢积累资历和见识,来按部就帮的获取每年一次的考绩和三年一次的选拔机会。

    当然了,对大多数人期望值和眼界而言,这是谋身之道的一大跨步,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从只包伙食和衣料的实习姓生员,拿到正式的公食钱和津贴,享受公家配给的廉租屋舍,冬夏两季的置装和寒暑补助,天天以相当优惠的内部价格,吃到有油荤的公办伙食了。

    而只有其中最有上进心,或是格外勤奋努力的一批人,才会抓住见习期间的机会,而获得无数不多相应的推荐资格,而直接成为协差、辅务、会理之类最初级的吏员。

    最好是籍此积累和锻炼上好几批老成干练的人手,再一次性进行替换的效果肯定更好;只可惜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也只能权且将就着缩短省略掉一些次要实习的环节和岗位熟悉的内容,而直接将他们赶鸭子上架了。

    不过好在这些年下来,淮镇基层的制度和运作已经趋于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