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859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59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库存陈年麦豆一千五百石,粗细布两千匹,骡马两百余口。。”

    “另有武州镇守使陈亿年以下,一百五十七人俱以在府中伏诛。。”

    “尚有城中公认的大户十一家。。”

    “已经确认,其中五家与本地将门有所渊源。。”

    “剩下的该如何处置和安排,还请示下。。”

    “暗中协力对抗王师为由,派人监管起来逐一清点好户口。。”

    站上城头而正在向里眺望的张宪,想了想道。

    “待到接管石门关的后队已至,就和俘获一起送到幽州去。。”

    当然了这个决定一下,也就意味至少上千人的流离失所,以及相关地方社会体系上层所缺失的一大块。

    “对了,让那些投献过来的人相互举告一番,不论真假反正有借口就行。。”

    “在在确认一下,地方上还有什么名声显赫,或是颇具威望的存在么。。”

    说道这里,张宪想了想又补充道。

    “有的话一起尽快押送上路好了,最好连家人一起搜出来最为妥当。”

    “还有当地流内流外的官吏,也要打发他们上路去幽州重新叙任和考核,才能留用下来”

    “然后,让人在路上安排些事情出来。。无论是逃亡还是反抗都行。。”

    “既然本地日后要当作腹里来经营。。”

    “那就不要给后来的捕盗大使之路,留下太多的手尾了。。”

    “就算让我们背上一些骂名和嫌恶,又能当如何呢。。”

    自此宣告着继山后腹地的蔚州(今河北蔚县)易手之后,中原地带为数不多盛产良****骑的所在之一,自古以来所谓的蓟北之野(即今热河、察哈尔一带的高地草原),连同其中放牧的满山满谷成千上万的畜群,亦是落入了淮军的掌控之中。

    但是张宪为首的别遣打击军,反而因此暂时停下脚步来休整,而逐步的转为守势;因为虽然这几日战斗下来,敌人大多不堪一击,战损也是相对有限;但大多数将士连日奔战的疲惫和辛劳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可观的程度,更别说对畜力的损耗;

    另外,因为轻装疾行所携带的子药和军粮,也消耗的七七八八了;而手中积累下来的各色俘虏,外加上自愿成为淮军前驱和向导的附庸武装,也多达上万之众,需要等待后续跟进的援军来进一步的接管和甄别。

    更别说,存在武州境内的堆北、白阳度、云治、广边、横河、柴城等燕北延边诸塞,以及自战国燕赵以来到前朝开元宰相张说,历代所修筑的多段边墙和戍垒,同样需要分出人手去接管和驻防。

    虽然说,塞外诸藩及其附庸的番胡各族,已经经过南下入关的分流,再加上宿元景的后续扫荡而过,已经相当的式微和孱弱了,但在塞外情况不明的局面上,还是需要小心谨慎以防重蹈后方受敌的故事。

    而对于正在带着一只游骑在武州所处的山间盆地中驰骋着,巡觅和追击着残余逃散山后溃兵的游骑部将普速完而言,也意味着更加接近了家乡的距离了。

    因为似乎在这里就已经可以闻到来自草原上的气息与风尘,就连沿途的风物也带上了不少来自塞外的特色和痕迹。

    因为,只要出了北面群山之中的北口寨和榆林东塞,就是松漠都督府(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支流老哈河中下游一带)所在的地境了;

    而再向北驰对着空旷原野骋上八十多里,就可以抵达水草丰茂而土地肥美的土护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流域,也是古时奚人所崛起的发源地和王帐立庭之所在。

    而生养他的家乡,就在土护真河上游的大湖之一——居牢泽之畔,松漠九州之一的徒河州,首府所在的芮奚城附近。

    那里有如同明珠、镜台一般的大小水泊和蜿蜒如血脉的大小溪流,及其生聚在期间丰富无比的飞禽走兽;一到夏日就疯长过膝及腰的草场,与那繁花盛开时蜂蝶群簇的原野,遍地如云彩斑斓的牛马羊畜成群,星罗棋布的围场与厩庄,众星拱月一般的大小聚屯与土城子;

    还有那满身牛粪味而沾满了油垢的牧牛人,被晒的肤色发暗而终年脸上两大团晕红,豪爽热烈的牧家女子,无不是令人分外回味和怀念的存在。

    只是在沿途所见的事务就没有那么令人愉快了。

    已经荒芜了许久而长满野草的大片田地,看起来废弃有年而如鬼域的村庄,时不时倒毙在路边的人类和牲畜,被啃得光秃秃还带着牙印的破碎骨骸,都印证着当年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幕幕的生死别离和人伦惨剧。

    可以说是在这种只余马蹄和甲衣声声,空山回想的死寂与荒芜当中行走了许久之后,才在山间曲折的古道之中,重新见到了人烟的痕迹,

    这些屯堡和军寨当中,就只剩下一群群骨廋若柴而衣衫褴褛,看起来死气沉沉而被各种困厄折磨得,各种麻木不仁的老弱病残,而其中几乎看不奥多少青壮年;与山后地区那些萧条凋敝城邑里的居民相比,就像是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般。

    面对外间逼近的骑兵,他们可以说是毫无抵抗的或者说是如释重负的敞开门户,迫不及待的拔下陈旧斑驳的旗帜,而接纳了一切可以给他们带来变化和消息的外来者。

    。。。。。。。。

    而在江宁府,

    饱经兵火患难的秦淮河上,也再次通宵达旦的响彻起了连夜寻欢作乐的歌舞与器乐声。

    随着一批陆续被淮镇释放/驱逐的各色官员,相继抵达江南之后也滞留在了这里;而迫不及待的用当地最为著名的风月场所和温柔手段,来抚慰和忘却他们在北地所曾遭受到的惊吓和耻辱。

    而在其中一艘画舫之上,拖着未愈之躯拨亢前来的宁总管,也在对着一名重要的访客叹息道。

    “本以为平卢道亦是北朝最后的残军,又是民风彪悍之地”

    “却不想未能拖阻和缠拌上淮军多久,就已经被打下首府幽州来了。。”

    “眼看山后诸州既下,腹背受敌的河北亦将不保。”

    “张邦昌那厮虽然有手段和御下之道,但在军略和用兵上”

    “却根本不是乘胜而下的淮军对手。。”

    ”就算有朝廷的支持也是胜算无多。。“

    “自此北地大好山河,淮镇得其三分了。”

    “然而,我辈明知自己做是饮鸩止渴的资敌之事,”

    “但在国朝所趋治下,还是不得不得继续下去啊。。”

    “只求能够更多祸水东引,而为国朝争取更大的缓冲之计啊。。”

    “正因为如此。。才有某家此番前来,”

    来客突然接口道。

    “希望能够以帅臣的名义放出一个消息。。”

    “或者说推动一番某个传闻。。”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252章 底定9

    (全本小说网,。)

    转眼金秋八月将近尾声,而塞外已然进入“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前兆和状态了。

    相比那些随着淮军所过而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几乎无所不在的移民屯围和本地编管区,河北平原上正

    在建造新的扳臂信号塔,也沿着原本漕河边上的驿站和烽燧的位置蜿蜒向北而去;

    只见以这些如长蛇分布的信号塔为核心,簇拥在左近的一座座一处处军驿、兵站、转运所、漕关等等,带

    有鲜明淮地特色的军事建筑群落,也由此飞速的拔地而起。

    而河北大平原的天然平坦地形,则成为了这种通讯手段最好的舞台,原本在淮地和安东相对紧促的布局距

    离,因为视野良好的缘故在这里也可以被拉抻的更长更远;

    这样下来按照设计理论判断,从幽州到徐州的上千里传讯时间,甚至比大多数沿渤海湾的内环地区,两三

    天之间的送抵时间还要更快上一些;而且日后一旦改造成有线传讯的电报站点,也有现成的基础和条件。

    沿着前朝荒废日久的直道基址,由碎石砂浆奠基而覆以煤渣的新式硬化路面,也像是蠕动的血脉一般的在

    河北到平卢道的大地上,慢慢的延伸开来而将一处处屯垦地和编管区连接起来

    而交通和通讯手段的跟进,则代表着对于新治地方更快的反应能力和上下呈达的执行力度;再加上新占领

    地区的粮食、人口和资源产出(生产原料),这互为支撑的三点三角,就此构成了淮镇工业基础的新鲜血

    液和燃料,以及由此大踏步向前的滚滚趋势和汹涌潮流。

    而在河北平原上的另一端,则是一片战火连天的景象。

    “前进。。”

    “前进。。再前进。。”

    “一刻都不要停下来。。”

    “击溃挡路之敌,拔除所有的妨碍即可。。”

    “余下追亡逐北和收俘的事情。。自有后来人接手。。”

    “我们可是先手之师,千万不要错失了任何战机。。”

    身着绯氅银灰战袍而披挂一领黑光大铠,骑在马背上而分外意气奋发的鹏举兄,也在驰骋和行进当中不断

    的发号施令到。

    在他的身后是一团又一团推进过原野,由火铳、长矛还有轻装辅兵组成的战阵;时不时还有小队的骑兵往

    来穿行在期间,而作为沧州军为数不多的重装部队,大概十多门小炮和转轮大铳则马拉车载着,被重重保

    护在了战阵的中心位置。

    偶然间还有成团的烟火和飞射的轨迹在对阵的敌丛中炸裂开来,却是配发到沧州兵当中的掷弹手和单人便

    携的小型飞火雷在发威。只有在遇到非攻克不可的关口和垒寨的时候,这些轻便携行的小炮和大铳,才会

    得以派上用场。

    而这些散布在原野上的沧州军阵列,就像是喧嚣而奔涌的浪潮,在不断的交替排击当中,将挡在面前的一

    切妨碍和存在,给击溃、打散和淹没过去,最终只剩下一地无人打扫的尸体和丢盔弃甲的满地狼藉。

    自从越过大河(黄河)支流之后,他的脚步就几乎再没有停下过了,除了在轮换的马背上极为短暂的饮水

    进食和休憩时间之外,就是一连串马不停蹄的战斗。

    从最初地方上结寨、聚坞自保的土团兵,乡勇、义军,到成建制出现在那些残破市镇和城邑当中,打着团

    练兵、守捉军旗号的人马,再到据以要冲的州军、镇兵;。。

    他们就像是被水淹火熏出巢穴的蚁群一般惊扰和驱赶出来;不是在淮镇的旗帜面前惊慌失措或是哗然大惊

    ,忙不迭的丢弃据守的所在望风而逃;或者就是紧闭门户而摆出一副困守待毙之势。。

    唯有少数自持兵甲甚强而敢于主动迎战之辈,也难逃被当面打得大败亏输的结果。

    因此,自鹏举兄以降的沧州军上下只想抓住这个打头阵的机会,在师老疲弊而接替的人马跟上来之前,尽

    可能的打得更远一些,取得斩获更大一些;

    好为这支编列时间尚短且处于边缘地带的军伍,在淮镇大扩军的序列当中争取到最少一个防戍军的新编资

    序,乃至有机会跻身于主战军序之列的可能性。因此,在这次出战当中的表现越是醒目和抢眼,就越是发

    容易得到上头的重视和关注;

    而相比淮镇旗下那些名目繁多的从属武装和地方序列,作为沧州军的唯一优势就是,对于河北本地的熟悉

    和就地用兵的首发之势;如何利用这个时效有限的优势,而尽可能的为自己这些部下争取到更好的条件和

    资序,才能不负这些新旧部众戳力相随而生死予付的信赖;

    哪怕为此冒上一些风险也在所不惜的吧,满眼血丝的鹏举兄在马背上如是作想道。

    因为当初那位别号“泼韩五”淮帅头号心腹韩良臣韩统制官,已经在个别的场合暗示过他,至少作为大帅

    关注的对象,他个人的前程远不会局限于这沧州一隅的;

    因此,就他而言完全没有必要,与这些来源复杂而地方行伍牵扯过深的;但是就他个人感情和心理而言,这些比肩奋战浴血拼杀出来的故旧和交情,岂又是那么容易割舍和置之不理的。

    因此,籍着这此机会想办法创造战功和机会,在日后的叙功和评价上努力提携上一把,也算是不负此心和初衷了。

    只是,突然一个由远而近的叫喊声打断了他暂时游离的思绪。

    “敌情。。急报,”

    只见之前前出的探马头目张用,浑身大汗淋漓而气喘吁吁飞奔而至道。

    “探马队第十二火,在埠城县的观津镇附近,遭到了火器攒射和伏击。。”

    “仅有几个人退脱了回来。。”

    “此外,北河西岸疑有大堆敌军正在集结迎战。。”

    “什么。。”

    这个发现让鹏举兄为首一干军将,顿然神色各异的精神一振。

    对面阵列中也有火铳的消息和发现,让他们稍稍停顿了下调整了前后序列和进攻方向的部署,然后就愈加亢奋的奔涌向前了;因为,这也意味着地方真正的主力和精锐的所在。

    要知道,这些年随着淮军在北地风生水起而打出的赫赫名声,连带这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的天下各方势力,

    乃至有心作为的地方守臣,也是有样学样的重视和编列起形形色色的各种火器部队来。

    但因为国朝大梁所能提供的火铳和其他火器,在质量和数量上实在波幅太大而难以尽如人意。

    因此稍有些条件和财力的,就想办法从将火器战法发扬光大的淮镇手中,通过各种内部渊源和关系,采买

    和定制上一些淮镇淘汰的老旧制式装备,而逐渐形成相应的战序;

    而缺少渠道和门路的,就想办法从地方上花费不菲的代价,来走私和贩运一些不明来源的火器,不过质量和样式上就更加的参差不齐了。

    还有一些实在鞭长莫及的,就干脆用收刮聚敛地方的资财自起炉灶,起炉锻铁而像模像样的置办起火器营造工坊,用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