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14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14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公?不公你们又能怎地?

    “上面不公,可军令就是军令!”

    方醒的嘴角微翘道:“我们是谁?我们是皇太孙殿下的直属千户所!”

    “就像是大家刚到聚宝山时我说的那句话,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可我们依然要义无反顾的走过去!”

    看到大家的脸上有些振奋之色,方醒举手喊道:“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大营中已经起身的郑亨不屑的道:“陛下还没到北平,你拍他的马匹也解不了近渴!”

    “皇太孙殿下千岁!”

    “皇太孙殿下千岁!”

    “皇太孙殿下千岁!”

    当这个呼喊声传到了柳升的耳中时,他不禁笑了,对柳溥道:“这就是方先生临行前给郑亨的大礼!”

    柳溥因为不能跟去,所以精神有些萎靡,闻言就懒洋洋的问道:“父亲,什么大礼?德华兄恨不能生撕了郑亨,怎地会给他送礼?”

    柳升笑而不语,而郑亨已经要被气疯了。

    “奸诈小贼,居然敢陷我于不义!”

    看到外表怒不可遏,实则内里惶恐不安的郑亨,刚来的幕僚咽下了要说的话。

    刚才的喊声可是把郑亨的真面目给揭开了啊!

    连皇太孙殿下的直属军队都被你郑亨这般的折腾,再一联想到赵王犒军时没有方醒所部的份……

    ——侯爷,您这是被钉在了赵王的身上了啊!

 第240章 鸡鸣山下鸡鸣村

    天色微亮时,方醒就带着三千多人踏上了远去兴和的路。

    从北平去兴和,走的是昌平一线,到达宣府的地盘,然后就直奔野狐岭。

    车马粼粼远去,郑亨自然是暴跳如雷,而军中也开始议论着郑亨给皇太孙下烂药的流言。

    对此郑亨很是抓了一批人打板子,可他越是这样,下面的流言就越盛。

    “郑亨!”

    朱瞻基已经接到了快马传报,他看了一眼正在看地图的朱棣,心中发狠,可却不能提出来。

    朱棣是一国之君,他不可能会关注一支小部队的死活,这是为帅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抬头看了朱瞻基一眼,朱棣的眉毛挑了一下,说道:“好好的看看地图,瓦刺人已经到兴和了。”

    朱瞻基缓缓放松身体,笑道:“皇爷爷,瓦刺人这不过是试探而已,在得知我大军要出塞之际,他们不敢攻打坚城。”

    朱棣抚须微笑道:“不错,瓦刺人这不过是袭扰而已。”

    朱瞻基忍住了下面的话,然后眯眼看着车外。

    在马车外面,一队队的骑兵正轰隆前进,旌旗飘扬间,大明的军队正浩浩荡荡的开往北方。

    ……

    这个时候行军是最艰苦的,可方醒反而觉得这样可以练兵。

    叫来了情绪不高的孟蛟和林群安,方醒指着那些沉闷的军士们说道:“我部是火器,而当敌军的漏网之鱼冲到近前时,这时候就需要你们配合默契的挡住片刻,所以我决定了,大家一路走一路练吧。”

    孟蛟懒洋洋的道:“方先生,反正都归您节制,怎么练我没意见。”

    方醒看向林群安,林群安点头道:“正该如此,否则我们孤军深入太危险了。”

    其实方醒可以不征求这两人的意见,只不过他们是张辅的老部下,而此次也算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安抚一下,到时候产生隔阂就麻烦了。

    于是这一路走就一路练着,随着时间和路程的延长,三方的默契程度直线上升。

    “隐蔽!”

    一队队的军士们手持长枪蹲在了地上,而前方就是火枪兵。

    “哔哔哔!”

    哨声响起,前排军士们扣动扳机,然后从容后退。

    而模拟的敌人正气势汹汹的冲杀过来。

    辛老七憋住了气,吹出了一个长声的哨音。

    瞬间,后方的长枪兵们都摸到了最前方火枪兵的身后。

    “哔哔哔哔!”

    前面挡住敌人视线的火枪兵们都纷纷蹲下,然后在他们的脑袋上伸出了一根根加长的长枪。

    “杀!”

    “效果不错!”

    方醒满意的看着这一幕,此时他们已经到了万全都司,这里就是宣府的腹心地带。

    辛老七打马过来,肃容道:“少爷,前方发现了宣府的斥候。”

    方醒打起精神说道:“前面不远就是宣府的治所,那里有三卫人马,咱们这点人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没必要紧张,目前宣府做主的不是郑亨。”

    郑亨去了北平,那么此时的宣府当然是由另两位侯爷主持。

    林群安问道:“方先生,那我们要进宣府吗?”

    孟蛟一路行来已经消磨掉了怒火,所以嚷道:“怕什么?难道他宣府还敢把我们给打杀了?”

    方醒看看天色,就道:“前方何处?”

    林群安就像是个狗头军师般的拿出地图,由于从未来过北方,所以艰难的找了半天,才说道:“方先生,前方鸡鸣山。”

    “鸡鸣山前方六十里即是宣府镇城。”

    方醒沉声道:“今夜在鸡鸣山宿营。”

    鸡鸣山,此处是宣府镇城到京城的必经之路,目前还没有修建驿城。

    山下不远处有个小村子,面对军队的到来显得很是镇定。

    村子不大,看着只有一百多户人家。

    此时大概是申时中,方醒交代道:“我军可至山脚驻扎,交代下面的人,不许扰民,违者军法处置!”

    董辟和两位千总去安排宿营,辛老七跟着方醒进了村子。

    此时没有什么活计干,所以村子里的人不少,看到方醒和辛老七后,小孩子都跟在马后面拍手叫好。

    方醒下马,然后不知道从哪摸出了十多颗糖,招呼道:“来来来,每人一颗糖。”

    这些孩子都穿的破破烂烂的,有的脚下还没有鞋子,最小的还需要被大孩子给牵着走。

    听到这话,再看看方醒手中的糖,这些孩子都怯怯的往后退。

    方醒看到周围的低矮屋子里都探出大人的脑袋来,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和辛老七,就朝着左右抱拳道:“本人率军来到此处,并无他意,只是想问问周围的情况,还请诸位父老莫要担心。”

    才说完,方醒就看到几点寒光收了回去。

    这怎么享受到了鬼子进村的待遇啊!

    看到大人都收起了敌意,那些孩子才大着胆子走过来,从方醒的手中接过了糖果。

    方醒先丢了颗进嘴里,然后笑眯眯的道:“家里有没有肉食卖?”

    一个看着有十一二岁的男孩吸着鼻涕站出来,瞥了方醒身边的辛老七一眼,然后说道:“你真是要买?不是想抢吧?”

    “还有人来抢?”

    方醒觉得有些奇怪,这个小村子有什么好抢的?

    “将军有礼了。”

    这时一个壮年男子从家中出来,拱手道:“将军不知,上次有几个游骑进村,结果被赶跑了。”

    说着男子还不屑的看着辛老七腰间的唐刀,指着周围道:“我们村子里都是猎户,凭他来多少人,都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

    辛老七沉声道:“我家少爷可不是劫匪,而是读书人。”

    “读书人?”

    男子摇摇头:“我不管你们是什么人,大家相安无事最好。”

    辛老七眼睛一瞪,被方醒给喝住了。

    方醒笑道:“大哥说笑了,我只是想在村里买些肉食,给下面的弟兄们解解馋。”

    男子脸色稍缓,问道:“那倒是有,这边不缺猎物。”

    方醒吩咐道:“老七,回去叫人来搬东西。”

    辛老七犹豫道:“少爷,可您一个人在这……”

    方醒笑骂道:“这些都是我大明的百姓,难道还会害了我不成?赶紧去!”

    男子哼道:“若是我们有歹心,就你们两个人还不用费周章!”

    辛老七郁闷的打马回去,方醒这才被男子请进家去。

 第241章 送书

    一进门就看到一对鹿角,边上还挂着自制的长弓和一壶箭,还有长刀。

    “大哥好武艺!”

    方醒看到那块熊皮,羡慕的道。然后又对跟进来的男娃笑道:“你家小子看着挺精神的啊!”

    男子招手让那个正滴着口水吃糖的男娃过来,笑道:“我这娃也想送他去读书,只是附近没有县学和先生,所以只得跟着我以后学打猎了。”

    看着男子满脸的遗憾,方醒想起了阶级的固化,除了垄断上升渠道之外,那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小弟方醒,字德华,大哥贵姓?”

    方醒和男子唠起了家常。

    男子爽朗的笑道:“我叫袁达,不像你们读书人有什么字。”

    方醒看到那娃的眼睛很灵动,就惋惜的道:“袁大哥,你这儿子看着机灵得很,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

    袁达郁闷的道。

    方醒的心中一动,就问道:“袁大哥,村里可有人识字?”

    袁达道:“有倒是有,那人出去做过账房,只是不懂做文章。”

    文章啊!

    方醒借口上茅厕,然后在那茅厕里短暂消失了一瞬,马上就重新出现了。就算你是专门盯着他看,估计也会以为自己的眼花了。

    出来后,方醒从怀里拿出几本书递给袁达,笑道:“小弟学业不成,不过倒是厚着脸皮编写了几本书,袁大哥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让那位识字的教教。”

    袁达接过书,翻了几下后,觉得满篇的文字和符号自己都不懂,于是就请方醒坐下,自己却跑了出去。

    等人走后,方醒对那男娃招手道:“你叫什么?”

    男娃舍不得的把最后的那点糖咬碎,然后答道:“我叫袁冲。”

    方醒随后又问了几个问题,袁冲倒是表现得很机灵。

    尼玛!这种男娃要是在那些大家族中,早就被冠以‘麒麟儿’之类的称号了。可由于身处这荒凉的地方,不出意外的话,袁冲这辈子也就只能是当个猎户。

    方醒正感慨着,一阵脚步声传来,接着就看到袁达拉着个瘦高男子冲了进来。

    “小方,这位就是咱们村里识字的家伙,叫做江明,以前可是在城里做过账房的。”

    方醒起身,拱手道:“江先生,学生方醒,表字德华。”

    江明一听学生这个自称,急忙拱手道:“方先生多礼了,我可不敢称先生。”

    能自称学生的人,肯定是有功名在身,江明可不敢让方醒称呼自己为先生。

    方醒笑道:“您是前辈,若是换个称呼,我岂不是得叫您大叔?”

    这话引得两人大笑起来,然后江明目露精光的扬起手中的那本数学第一册,问道:“方先生,敢问这书可是你自己编写的?”

    作为曾经的账房,现在村子里的‘理财顾问’,江明一看到这本数学,顿时就惊为天人。可当他看到方醒只是个年轻人后,心中又有些担心是骗子。

    方醒笑道:“这本数学只是些粗浅的东西,第二册还在编写中,以后会在金陵印制。”

    江明马上就向方醒请教这里面他不懂的东西,也算是一个试探,结果方醒轻飘飘的就让他疑惑尽解。

    “方先生果然是学问大家,这一本数学可以青史留名了!”

    江明叹服道,然后对袁达说道:“方先生可比那些县学的先生们强多了,赶紧准备些野味,”

    袁达应了一声,赶紧去了后面。

    江明叹道:“我们这鸡鸣村离镇城太远,村子里的娃们都不识字,今日才知道原来也可以自学的。”

    方醒编写的教材好就好在,只要你识字,那么就能自学,而不像那些大儒出的书,恨不能让别人看着一头雾水。

    “少爷。”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是辛老七到了。

    由于担心方醒在这里出事,所以辛老七就带着几名家丁先赶来了,后面的军士们赶着车缓缓而行。

    看到方醒和江明相谈甚欢,而那个给辛老七留下深刻印象的袁达却不在,他这才放下心来。

    方醒起身道:“老七,拿些银钱出来。”然后他对江明笑道:“我军从北平府出发,路上补给不易,还请江先生主持一下,让我们买些肉食回去造饭。”

    江明躬身道:“方先生折煞我了,这就去。”

    “小方…哦方先生,您看这鹿肉干蒸了吃可好?”

    这时袁达拎着半片鹿肉出来了,态度也很恭谨,让辛老七有些诧异。

    这是怎么了?不过是才过一阵,这些人怎地都变脸了?

    方醒看着那鹿肉脯,就拿出一串钱来,笑道:“这可是好东西,方大哥既然舍得,那我就收下了。”

    袁达摆手道:“您都给了那些书了,哪能还收您的钱呢?”

    两人推让了一会儿后,看到袁达的态度很坚决,方醒就笑着答应了,然后又出去了一趟。

    等他回来时,大白马的背上托着几袋子东西。

    “老七,来帮忙。”

    辛老七闻声就和袁达出来,两人轻轻松松的就把两个大袋子卸了下来。

    “有百来十斤吧?”

    袁达摸了一下,觉得里面都是些泥土般的东西。

    方醒笑道:“军中带了不少盐,反正在前方也能补给,这些就留在这了。”

    袁达打开袋子一看,又尝了尝,里面果然是盐,而且还是细盐。

    啧!

    方醒的话已经说在了前面,袁达搓着手,收下吧,觉得太亏心,不收吧,又不知道怎么说。

    方醒接过鹿肉干,拱手道:“袁大哥不必纠结,这东西军中是不缺的,我这就回去了。”

    拒绝了袁达和江明的挽留,方醒带着人,拉着几车野味回去了。

    等方醒走后,江明才叹道:“咱们村这次可占人家方先生的大便宜了!”

    “有了这几本书,村里的娃们……”

    鸡鸣山下炊烟渺渺,方醒站在下面,看着上面的风光,鼻子闻着传来的肉香,不觉都有些饿了。

    回到帐篷中,没多久,饭就好了。

    “少爷,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