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192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192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方醒拎着糖被人叫进了宫中。

    朱瞻基的胡须越留越长,方醒看了有些违和。

    “为何这般看朕?”

    朱瞻基已经处置完了政事,正在品茶。

    皇帝这个位置虽然累的能让方醒望而却步,可在一些珍稀资源的享受上却是能让人羡煞。

    方醒喝了一口茶水,没有感觉到一点涩味,满口幽香。

    他在琢磨着能否弄半斤这种茶叶回家去喝,就随口说道:“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是面黑无须,这一下子就那么长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这是地位转换带来的不对劲,两人对此心知肚明。

    方醒习惯那个在方家庄打混的年轻人太孙,甚至后来那个郁郁寡欢的太子也成。

    只是成了皇帝,身份变化之后带来的隔阂让人回想起当年的际遇后,不禁怅然。

    朱瞻基莞尔道:“不蓄须总是差了威严,本来还想修理一番,可端端上次揪朕的胡须没揪稳,一下就摔了,朕干脆就蓄须吧。”

    这个近乎于儿戏般的决定里是否有国事的压力和群臣的压力?

    方醒没有说话,在想着当年那个年轻人渐渐走上这个至高宝座的经历。

    都不容易啊!

    一个国家都被压在一个人的肩头上,那压力能有多大?

    方醒觉得自己肯定承受不住,那么朱瞻基呢?

    朱瞻基微笑道:“黄淮已经上了奏章,说是休养的差不多了,不肯在家空耗时日,准备回来,朕在想啊!这人去后究竟有没有来世,若是没有,这一世蝇营狗苟,忙忙碌碌的可划算吗?那些人若是也如这般想,那么他们努力做事,到老也不休息的精神头是哪来的?”

    这个话题比较散漫,可是由朱瞻基提出来的,方醒不得不想了想。

    他这个感慨从哪来的?

    方醒觉得应当是在看到南方那些造反的卷宗之后来的。

    就算是被拿回那些投献的土地,可那些造反的士绅依旧能活的很滋润。

    那么他们这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那些造反的人是贪心不足,朕以为不全是。”

    朱瞻基有些怅然的道:“人这一生来的无知,渐渐长成,觉得自己能把老天给捅出个窟窿来。指点江山,直抒胸臆,何等的痛快。”

    皇帝累了!

    他需要休息!

    方醒正准备进言,朱瞻基却继续说道:“渐渐人就开始变老,等有了儿孙,看着他们如自己当年一般的出生、长大,德华兄,很茫然啊!觉得自己迟早会和那些满脸斑纹的老人一样,想想就觉得这世间再无留恋之处。”

    方醒觉得自己是听到了一个想出家的皇帝的感慨。

    他知道朱瞻基有许多事情和愤怒都没法和别人说,只能自己憋着。

    所以他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你这是累了。”

    方醒断言道:“人在累了之后就容易沮丧,觉得万念俱灰,举目灰暗。”

    “你扛住了压力,纵观史册,再无比你更坚强的帝王。”

    朱瞻基突然笑道:“果然还是你了解我,压力之下,朕确实是觉得累了。”

 第2349章 天道轮回

    从战国开始计算,无数君王都曾经进行过革新。

    有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有重塑大秦骨架的商鞅;有北魏孝武帝的革新,也有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绝地改革,那是因为这块土地经常会面临绝望。

    而每当在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就会涌现出来,或是激烈,或是上善若水,他们希望用革新来挽回国运。

    而在这个革新的过程之中,帝王的态度和抗压能力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

    朱瞻基回想着自己在此次南方清理投献中承受的压力,不禁放松的道:“当时朕已经做好了从北方统帅大军南下平叛的准备,朝中的臣子们都在劝朕放低些要求,只要给那些士绅们看到好处,此事就不难解决。”

    方醒对这种态度只能报以呵呵。

    “一旦屈服了第一次,那么北方是不是也要重新走回头路?到了那时,谁还把君王的威严放在眼里?”

    什么叫做一言九鼎?

    没有这个一言九鼎,帝王失去了威信,这个国家大抵就要开始孕育危机了。

    独特的文化孕育了一代代的百姓,禁锢的政策让百姓无所适从,所以他们需要皇帝。

    而失去了权威的皇帝显然只能是各方势力的玩物。

    “对,别人都可以屈服,帝王,朕却不能屈服,一旦屈服,后续朕就会处在风暴中心,大明就会风雨飘摇。”

    不过是做了几年的皇帝,朱瞻基对人性的认知却恍如是经历了半生的老汉。

    方醒见他疲色渐去,就担心他走另一个方向,说道:“所谓今生来世,实际上无人知晓,咱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活着,尽力的活着。”

    在俞佳担忧的目光中,朱瞻基平静的说道:“若没有来世,那帝王和百姓有何区别?再尽力也是黄土一杯,有何用?”

    这是个在不断成熟的皇帝,他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扰。

    帝王的麻烦和困扰自然是要独自承受的,而承受的后果会导致帝王的性格发生变化。

    而朱瞻基比那些帝王要好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找方醒来发牢骚,倾吐自己的不解,或是纠结。

    “祖宗在上,子孙在下,作为中间的我们,能懈怠吗?”

    朱瞻基的眼中恍惚了一下,然后起身道:“出去走走。”

    两人出了暖阁,一直走到乾清宫的大殿下面。

    宋老实在前方寻摸着什么,等回头见了朱瞻基和方醒,就夹着扫帚过来,欢喜的道:“陛下,没鸟了。”

    方醒的脸颊微颤,朱瞻基却温和的道:“京城里的雪都化了,那些鸟尽可去找地方取暖,不会再有鸟儿冻僵了。”

    宋老实失望的叹息一声,然后就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天空有些灰蒙蒙的,却不是什么雾霾,而是一些散乱的云。

    “这一年多以来,朕夙夜难眠,唯恐哪日遍地烽烟。”

    朱瞻基负手缓步前行,方醒落后一些,发现他的背部竟然有些驼了。

    他才三十一啊!

    方醒心中惊骇,觉得自己是不是低估了打击士绅给朱瞻基带来的压力。

    “京中各部都在互相盯着,朕所能倚仗的也就是火器卫所,可若是有人骤然发难,朕也会措手不及。”

    朱瞻基的背影看着有些萧瑟,帝王的孤独再也遮掩不住了。

    “人这一生总得要迎接各种挑战,太孙时的,太子时,帝王时的,度过了难关,就是收获的季节。”

    方醒只能干巴巴的安慰着。

    朱瞻基止步,幽幽的道:“朕自然不会怕这些,既然做了帝王,就得有时刻被人挑战的准备。从开始到结束,正如同皇爷爷一般,从未中断。”

    “只是皇爷爷却从未低过头,那朕自然也不会低头。”

    朱瞻基的声音渐渐的振奋起来:“南方造反,军队却没乱,可见大明的根基牢固,倒是让那些士绅失望了。”

    朱瞻基回身,见方醒有些神思恍惚,眼中也多了些无奈和软弱,就说道:“朕只是在你的面前说说罢了,过后就忘,明日朕自然会调理心思,重新做回君临天下的帝王。”

    ……

    “爹!”

    方醒回到家中,无忧第一个迎了出来,见他手中拎着个油纸包,就欢喜的问道:“爹,是不是糖?是不是糖?”

    两条大狗在方醒的身边转圈,不时跳起来去嗅嗅那个油纸包。

    方醒俯身单手抱起无忧往里走,说道:“是蔗糖,不过你可不许多吃,不然烂牙。”

    “好好好!”

    急着吃糖的无忧点头如捣蒜。她右手抱着方醒的脖颈,冲着两条跟在方醒身边的大狗嚷道:“你们不许吃,狗牙会烂掉,到时候啃不了骨头。”

    到了里面,张淑慧见了就说道:“夫君,无忧大了,该自己走。”

    “不!要爹抱!”

    无忧一下就抱紧了方醒的脖颈,方醒也说道:“趁着丫头还小,能宠就宠吧,等大了就不行喽,到时候天知道是谁家的。”

    土豆和平安也在家,却在里面算账。

    小白出来的时候头发还有些湿,见到方醒就委屈的道:“正准备给大虫和小虫洗澡,结果无忧听到您来了就往外跑,两条刚进盆的大狗就踢翻盆跟着去了。”

    方醒把无忧放下地来,说道:“鸡飞狗跳才热闹啊!”

    他不喜欢那种太过规矩的气氛,父子见面躬身行礼,问候,然后教训,吃饭时也是寂然无声。

    方醒觉得自己的骨子里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那种标准的贵族。

    “娘,是兽糖!”

    无忧打开了油纸包,然后欢喜的冲着里面喊道:“大哥二哥,有兽糖。”

    快活的无忧总是能让周围的人心情愉悦,张淑慧却觉得她活泼过分了些,担心以后难找婆家。

    “夫君,无忧该学规矩了。”

    方醒宠溺女儿,所以张淑慧也只能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来提醒他,闺女该学贞静些了。

    方醒诧异的嗯了一声,然后问道:“学什么规矩?”

    张淑慧低声道:“无忧以后若是要嫁人了,肯定是要侍奉公婆的,没有规矩……”

    方醒的脸颊在颤抖,张淑慧叹息道:“夫君,您再疼爱她,可终究有一日也要出门啊!”

    这时土豆和平安已经出来了,两人先冲着面色难看的方醒躬身行礼,然后就和无忧一起看着那油纸包里的兽糖。

    蔗糖甜,而且经过几次过滤等工艺再加工成的兽糖更是甜的单纯,一般的孩子压根都经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

    “怕什么,咱们在呢!”

    方醒强硬的说道:“就算是咱们不在了,也还有土豆和平安他们,总能护住无忧。若是被欺负了,那就打上门去,接回家来。”

    张淑慧无奈的道:“一家人的事不好说呢,到时候咱们成了外人不好掺和,那还不如早早的让无忧学了规矩和手段,以后自身站住了,谁也不敢欺负她。”

    想到自己的闺女以后要嫁人,方醒心中微痛,有些恼怒的道:“到时候找个分家自己过的。”

    张淑慧无奈,只得放弃了这个话题。她担心再说下去,方醒弄不好就要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了,然后再一步步的把那个孩子按照他心中的女婿模样去培养。

    晚上时,方醒看着一家人坐的满满当当的,突然感慨道:“当年父母肯定是这样欣慰的看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生老病死,繁衍生息,这就是天道啊!”

 第2350章 不该继续藏着的藏锋

    不知道是谁说的,人类从生下来就注定是在奔向死亡。

    这个过程很让人惆怅,特别是中年危机的那群人。

    方醒这几天的情绪不大好,张淑慧以为是为了无忧的未来而犯孩子气的毛病。

    书房里,黄钟拿着一张纸在念着。

    “……宋检,去年还在严州府做着推官,年尾就进京做了翰林院的侍讲,前程远大,只是私底下却有些钱财来历不明,外加在严州府时曾经为了人情草菅人命。他是靠着南方官员的人脉一路上来的,此次南方清理,他的怨言最多。”

    方醒等他念完了这份名单后,说道:“南方的清理很快,就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今那些人心有不甘也没办法,所以只能下黑手,使阴招,妄想着用气势来压迫陛下,让陛下用处置我来换取士绅的妥协。”

    黄钟觉得那些士绅是真的是不了解自己的东主,所以才敢用这些手段,还自鸣得意。

    “伯爷,陛下虽然比不得文皇帝那般雄烈,可却也不是会轻易退让的帝王,他们这是痴心妄想。”

    方醒点点头,虽然和朱瞻基没有更深入的交流,但默契已经建立了。

    “陛下的压力很大,而我必须要出手,从那些压力中间找到一个点,刺破它。”

    黄钟觉得方醒急躁了些,“伯爷,既然要破解陛下的压力,那就不能让陛下的人出手,可咱们的人手不够啊!”

    聚宝山卫被拉在了后面,他们将会押解那些俘虏回京。

    “聚宝山卫按照时日计算应当快到了,不过长途跋涉谁也说不准,水路一旦结冰,他们就只能上岸步行,说不准啊!”

    黄钟担心方醒会急躁入局,到时候会给那些人可乘之机。

    “他们在等着您犯错呢!林詹被打的事已经在闹腾了,王彰进宫请见陛下,说都查院从未被人这般羞辱过,若是不处置,都查院以后颜面无存,再无脸面去监察百官。”

    方醒微微一哂,说道:“他们有何脸面?御史御史,首要就是纠风,至于贪腐,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正想立功呢!哪里轮到都查院来抢功了?”

    黄钟想起了几乎是个准盟友的刘观,不禁看了方醒一眼。

    方醒显然并未把刘观当做是盟友,考虑事情时压根就没把他当做因素计算在内。

    这不是无情,而是从开始刘观就是在投机。

    刘观当时已经岌岌可危了,不少人都盯住了左都御史的位置,准备出手把这个‘劣迹斑斑’的家伙掀下马来。

    就在那当口,刘观毫不犹豫的转身投靠了皇帝,义无反顾的成了帝党,并愿意为了皇帝化身为忠犬,皇帝让咬谁就咬谁。

    方醒眯眼看着外面,幽幽的道:“叶落雪回归之后,虽然没人怀疑他的忠心,可仁皇帝留下的藏锋却真的藏住了锋芒,也该出来亮亮相了。”

    黄钟心中一喜,却提出了顾虑:“那些人会不会认为是陛下的意思?”

    方醒摇摇头道:“藏锋一直很隐秘,比黑刺还隐秘,只要叶落雪不出手,那些人就猜不到。再说发现了又如何?本来就没准备隐瞒。”

    黄钟赞同的道:“帝王行事要大气,就算是陛下不想和那些人撕破脸,可也不能太遮遮掩掩了,更不能退让。”

    “斗而不破!”

    方醒总结了双方目前的态势:“他们不敢冲着陛下去,不,不是不敢,而是忌讳,没这个立场,毕竟要喊几句忠君的口号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