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2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2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董辟的捷报和王贺的奏折有差异,那么……

    果然,醒来的王贺在写完自己的奏折后,提出来要看看捷报。

    董辟不敢拒绝,随后就被王贺打脸了。

    “此处应当是方先生身先士卒吧?”

    王贺指着捷报冷笑道。他是阉人,而此战后方醒的地位必然就不同了,所以他当然会为自己结个善缘。

    董辟满头大汗的偷瞥了方醒一眼,急忙解释道:“下官疏忽了,这是下官疏忽了,下官马上就重新写,马上……”

    王贺得意的看向方醒,可方醒只是颔首微笑表示感谢。

    是人都有私心,董辟在捷报中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这个是在方醒的预料之中。只要他不篡改此战的走势和结果,那么方醒不是很在意。

    方醒麾下三千多人,可里面有多少是别人的眼睛谁都不知道。

    至少有皇帝的眼睛在看着大家,这一点方醒很是肯定。

    方醒看到董辟脸上的汗水都滴下来了,就起身淡淡的道:“我估计发出去的不会只有这两份。”

    闻言王贺只是微笑,而董辟的手都在发抖。

 第257章 捷报打脸生疼

    阳春三月,可在大明的北方依然是一片白茫茫。不过路上的白雪已经有了融化的痕迹。

    ——春天就要降临这里了!

    几匹快马朝着万全城冲去,背上插着的小旗让万全城的斥候根本就不敢拦。

    “捷报!”

    城门处的军士们赶紧闪开,看着冲到城门前的骑士不禁猜测道:“这是哪的捷报?”

    要知道皇帝才从北平出来没多远,这捷报是哪来的?

    “捷报?”

    丁峰已经得知了皇帝携带皇太孙从北平出发的消息,所以最近很是忙碌,整天就忙着操练军士、视察城防。

    “捷报!我杀胡堡一战杀敌一千余!”

    “捷报!我杀胡堡一战杀敌一千余!”

    “……”

    几名骑兵在城门口喊了三遍后,就对守门的军士说道:“杀胡堡方先生麾下报捷斥候小刀,请贵军给予马匹更换。”

    守门的小旗官看到小刀那稚嫩的脸,心中嫉妒的道:“果真是杀敌一千余?别杀的都是牧民吧?”

    小刀昂首道:“杀胡堡四周并无牧民!”

    自从大明要北征的消息传到草原上后,以兴和堡为中心点,相当一个距离内都看不到牧民了。

    换好马后,小刀一个呼哨,带着几名骑兵策马就走。

    接着这个消息就被传到了城里,顿时一片欢腾。

    只有丁峰,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失态的起身问道:“可是真的?”

    报信的亲兵不敢回答。

    这特么的谁知道啊!

    “这不会是真的!这不是真的……”

    丁峰想起方醒当时拿出的那封信,心中就是一个咯噔。

    如果这功劳是真的,加上皇太孙老师的头衔,这位方先生此后……

    “郑亨!”

    丁峰咬牙切齿的低声道:“你特么的害死人了!”

    亲兵隐约听到了些,他不禁退后了几步,在心中也是把郑亨给骂惨了。

    就是听了你的命令,万全才会把方醒拒之门外,最后还是方醒强硬的表明身份,这才勉强接纳了他麾下的伤员。

    如今方醒报捷,那么丁峰怎么办?

    本来是可以搞好关系,为以后铺路的。现在只能是祈求方醒不要计较丁峰当时的态度,不然真的是后患无穷啊!

    小刀给方醒磕过头,按理此后就该是方醒的家丁了,可临行前,方醒的交代让他的心中迷茫之极。

    “小刀,是你先发现了敌军的踪迹,不然兴和堡必然失陷,此后你又抓住了阿鲁台的亲卫,有此二功,你的前程就有保障了,此后休提什么家丁的事……”

    路程在延伸,各种念头在小刀的心中翻涌……

    ……

    宣府镇,这是大明北方的重要防御方向,由武安侯郑亨统帅,堪称是封疆大吏。

    郑亨此刻在伴驾,留守的王聪和李远都是宿将。

    这日,两位侯爷刚从军中视察回来,心情不错的在吃午膳。

    “大捷!杀胡堡一战杀敌一千余!”

    呃……

    王聪和李远面面相觑的放下了碗筷,招进人来仔细问了问。

    良久,王聪叹道:“武安侯误人不浅啊!”

    李远心有戚戚焉的道:“就是!那人可是皇太孙的老师,据说他在交趾就立有大功,只是被陛下一手压了下去,此次若是真的,一飞冲天不可挡啊!”

    王聪自我开解道:“不用怕,他就算是立下了大功,最多是封侯罢了,咱俩也是侯爷不是?”

    李远摇摇头不说话,心想那可是皇太孙的老师啊!

    如今谁敢称为皇太孙的老师?

    除了那位大师,也就是方醒一人了。

    ……

    离开北平府后,朱棣的心情就变得有些亢奋起来,整日和下面的将领们探讨战局。

    将领们刚走,大帐里的朱瞻基看到朱棣有些疲倦,急忙就送上了热毛巾给他擦脸。

    朱棣用毛巾捂着脸,觉得僵硬的脸部松缓了些,可他的脑海中依然在演算着未来的局势发展。

    而朱瞻基刚才听了一耳朵的军事谋划,正在综合收纳。

    今天郑亨提出了个一字长蛇阵,让阿鲁台的人马打头阵,然后在草原上搜寻瓦剌人的踪迹。一方找到后,其它的军队马上就席卷过来,让瓦剌人无所遁逃。

    可这个意见却被朱棣给否决了,因为他非常清楚瓦剌人的勇悍,一旦摆出这等松散的阵型,容易被对方一一击破。

    如果方醒在这里的话会怎么想呢?

    “捷报!”

    祖孙两人正各自思索着,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

    朱棣睁开眼睛,利芒一闪而逝,喝道:“去看看!”

    大帐内的大太监马上就出去查看情况。

    朱瞻基皱眉问道:“皇爷爷,我大军未至,何来的大捷?”

    要知道大捷可不是乱报的,没有上千的斩获你敢报大捷,不说别人会笑话,此后在皇帝和那些大佬们的心中就会给你打上一个‘不稳重’、‘轻浮’的标签,别想得到重用。

    所以不但是朱瞻基纳闷,连朱棣自己都是有些恼火,因为在他的布局中,除非是瓦剌人突袭兴和或是边墙,不然不会有什么大捷。

    可大军已经快到宣府了,瓦剌人的胆子有这般大吗?

    朱棣当年靖难之役时可没少用轻骑突击对手的战例,要是瓦剌人敢来,说不得他会再上演一次轻骑突击,一举捉住瓦剌人的主力。

    瓦剌人不会那么傻!

    朱棣摇摇头,准备拿这个胡乱报捷的家伙来开刀,好给下面的人敲敲警钟,免得他们轻敌。

    很快帐外就响起了脚步声,听声音不是一个人。接着大太监进来,躬身道:“陛下,有报捷军士到了。”

    作为朱棣的大太监,他谨守本分,不去干涉政务和军务,所以这也是他能在这个位置上立足许久的原因所在。

    黄俨的目光一闪,然后轻笑道:“恭喜陛下,大军未至敌人已丧胆了!”

    大太监的目光微微一亮,旋即就退回到边上,并不去附和。

    朱棣面无表情的说道:“让他进来。”

    当小刀被人引着进入大帐后,一股沉凝的气息让他不禁垂下了头。他不敢看上面坐着的皇帝,也不敢看站在皇帝身边的皇太孙,就这么傻傻的站在那里。

    黄俨看到小刀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傻瓜模样,先是鄙夷的扯扯嘴角,然后喝道:“陛下在此,还不跪下!”

    小刀一听就慌了,急忙跪了下去。

    如果不是方醒派他来报捷,那么这辈子他都不会有见到皇帝的机会。

 第258章 那小子惫懒,朕会给个交代

    小刀跪的有些重,如果不是地上铺着毯子的话,估计后面都起不来了。

    朱棣看着小刀的年纪,就有些皱眉。

    大太监干咳一声后道:“陛下仁慈,你不用惊慌,且把自己的身份和事情说说。”

    朱棣赞赏的看了大太监一眼。他虽然对这些军士拥有生杀大权,可一位合格的帝王不但是要让人感到敬畏,也要让人感到崇敬才行。

    所以大太监的及时发话让朱棣在小刀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从怀里掏出报捷文书,然后说道:

    “陛下,小的是方先生麾下的斥候小刀,大半月前,瓦剌人夜袭兴和堡,方先生带着两个千户所前往救援,一战破敌。”

    “方先生?”

    朱棣一怔,旋即就想起来了。他接过捷报,先不看,而是问道:“你叫小刀?今年多大了?在军中担任何职?”

    这就是施恩,用这种和蔼的态度对待小刀,那么他回去后必然会吹嘘皇帝是如何的威严,但又不失和气。

    这也是帝王之术,朱瞻基对此了然于心。不过眼下他只关心方醒的捷报是怎么回事。

    “陛下,小的今年十六…啊不,是十五!”

    小刀本想说自己十六了,可一想到上面的可是皇帝,于是赶紧说了实话。

    朱棣微微笑着,大太监马上就笑骂道:“小猢狲!在陛下他老人家的面前也敢弄鬼,还不赶紧说话!”

    小刀吓得赶紧说道:“小的父亲亡故后,为了填饱肚子,所以小的就说大一岁,好能跟着斥候出去,回来有饭吃。”

    朱棣的脸色一沉,黄俨马上就阴测测的道:“那你是如何进入军中的?可是有人舞弊?”

    才十五岁,而且说自己是斥候。可斥候需要机灵和经验,而小刀那么小,显然不是材料。

    小刀赶紧解释道:“小的原先在兴和堡,后来方先生到了之后,就被送给了方先生,目下还不是军籍。”

    黄俨呵呵笑道:“那方先生为何让你来报捷啊?”

    这话听着普通,可暗地里的陷阱却让朱瞻基扫了黄俨一眼。

    黄俨假装没看到朱瞻基的目光,只是双手放在小腹前,一脸的恭谨。

    小刀一听,就说道:“少…方先生说小的立下了大功,不可甘于人下,所以就派了小的来。”

    黄俨敏锐的听到了那个少字,他急忙就问道:“你可是方先生的家丁?”

    朱棣已经打开了报捷文书,就听小刀说道:“小的本是无着落的孤儿,方先生好心收留了小的,所以小的想给方先生当家丁,只是方先生不愿意,说也许以后小的前途远大,不能耽误了。”

    朱棣拿着文书的手停了一下,然后继续看下去。

    黄俨低头阴笑着,他知道朱棣最忌讳手下把大明军队变成自己的私军,所以才点了出来。

    方德华,咱家看你这次想报捷?先被猜忌了再说罢!

    朱瞻基恼火的瞟了黄俨一眼,心想这条老狗真是阴魂不散啊!

    大帐内的人心思各异,都在等着朱棣看完报捷文书。

    “啪!”

    手掌和案几相碰,发出了沉闷的声音。众人抬头,就看到皇帝正一脸的怒色。

    黄俨心中一喜,急忙低下头,继续看自己的脚尖。

    朱瞻基心中一怔,然后赶紧想着对策,好让皇帝的怒火消散。

    小刀不安的跪在地上,听着朱棣吼道:“无能!懈怠!”

    怒火席卷了整个大帐,连在帐外的侍卫们都缩着脖子,心想是哪个倒霉蛋送来的报捷文书,这下真是自己找死啊!

    “哈哈哈哈!”

    可紧接着大帐里就传来了皇帝的大笑,听声音极为畅快。

    一会儿怒火冲天,一会儿又大笑不止,陛下这是怎么了?

    里面的人也都摸不清朱棣的心思,只有朱瞻基敢问出来。

    “皇爷爷,可是有好消息吗?”

    朱棣笑道:“兴和堡被瓦剌人夜袭突入堡内,可方醒居然带兵救援,大破敌军,还生擒了一个千户官。”

    “好!”

    这个好兆头让朱棣不禁起身道:“兴和堡守将懈怠,但血战不退,功过相抵!”

    方醒最后还是厚道了一把,让董辟把张羽等人血战不退的事迹渲染了一番,这才保住了他们的小命。

    接下来朱棣沉吟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方醒大胆出兵,不但解了兴和堡之难,还杀敌一千余……”

    朱瞻基的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握紧的双拳也放松了下去。

    只有黄俨,他的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心中一阵烦躁。

    郑亨是怎么办事的?居然让那个竖子立下了大功!

    这一刻黄俨恨不能把郑亨的祖宗八代都骂个遍。

    可他还抱着一线希望,因为朱棣在沉吟。

    上次方醒在交趾立下大功朱棣就只给了散官头衔,这次还是这样吗?

    朱棣走了一圈,然后摇头道:“那小子惫懒,要是朕此次再不发声,那瞻基就要受苦喽!”

    朱瞻基心中一喜,就装出愁眉苦脸的模样道:“皇爷爷,记得上次我去方家庄,连铃铛那条狗都斜睨着看孙儿呢!”

    “哈哈哈哈!”

    朱棣不禁大笑道:“连方德华养的狗都会嫌弃人吗?那便罢了!录功,北征回来朕会给个交代。”

    铃铛有没有鄙视朱瞻基谁都不知道,不过当听到朱棣说录功后,黄俨差点就失态了。

    小刀觉得人有些晕乎乎的,他们几人被安排在一个帐篷里,接着就有一个太监来问话。

    “你年纪还小,实职不能太高,可功劳又在那里,可愿意去开平?”

    小刀张大了嘴巴,浑然没注意到几个同伴都在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

    一时间,去开平的美好前景就像是个搔首弄姿的美女出现在小刀的眼前……

    而朱棣已经是充满了斗志,命人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这不可能!”

    郑亨一挥手就把自己的午饭扫到了地上,面色青紫。

    “他怎么能!他怎么能……”

    郑亨自觉得自己的安排已经是天衣无缝,一路上孤立方醒所部,等到了兴和之后,再寻机干掉方醒。

    在那种边塞地区,想干掉一个人真的很轻松,而且事后谁都发现不了异常。

    ——鞑子晚上摸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