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94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94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位置保不住了,肯定是要致仕回乡。”

    方醒觉得一场暗斗即将要开始了。

    黄钟也是这个想法:“伯爷,两个辅政学士的位置,那些人怕是要打破了脑袋。”

    方醒说道:“杨稷之事本来隐秘不为人知,这次被爆出来,肯定是有人在暗中出手,为的就是那个位置。”

    这时外面有家丁禀告道:“老爷,礼部尚书胡大人请见。”

    方醒和黄钟对视一眼,黄钟说道:“伯爷,这是来示好的,胡濙果真是老谋深算啊!”

 第2540章 法不容情

    “有个女子,她有两个兄长,兄长都读书,女子幼小时就开始干活……”

    胡濙在讲故事,方醒在听故事。

    讲故事的人很认真,听故事的人也很认真。

    “父母亡故之后,女子依旧在干活供养两个兄长,十八岁望之宛如老妪。两个兄长前后中举,女子欢喜不胜,可第二年她就被兄长许给了樵夫……”

    胡濙看着方醒道:“兴和伯,这等事当如何?”

    方醒好奇的问道:“你是那两个兄长之一?”

    胡濙摇摇头道:“不是。”

    “那就是狼心狗肺,杀之不足为惜。”

    “情义最经不起磋磨。”

    方醒不喜欢胡濙这种含糊的方式,更不喜欢他隐晦的表功,只是他把自己比喻做那个女子,也算是吐露心意。

    胡濙迷茫的道:“那些年一直在外面跑,到处跑,山里、水上……”

    “胡大人,敢问那位如今何在?”

    方醒对那位的兴趣比什么辅政学士都浓,若是可能,他甚至想去见一面,问问他当年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成了这个模样。

    胡濙抚须道:“那位还不错,如今算是颐养天年了。”

    方醒说道:“那位若是还在也有五十多岁了,再无威胁,他可是在武当山出家吗?”

    胡濙愕然看着方醒,说道:“兴和伯莫不是以为文皇帝大修武当山是为了那位?”

    “难道不是吗?”

    方醒说道:“张邋遢再厉害也管不到俗世的政权,靖难是用真武神来鼓舞了士气,最多修几间道馆也够酬功了,可当时却把武当山当做了北平皇城来修,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胡濙摇摇头道:“兴和伯,那是张神仙。”

    方醒嗤笑道:“就算他是神仙,可也不能给大明带来丝毫好处,不管是佛还是道,他们的神仙护佑的从不是普罗大众,所以……罢了,哪年方某去武当山看看,不然那些问题憋着难受。”

    胡濙不悦的道:“兴和伯,莫要亵渎了神灵。”

    方醒说道:“我见过最虔诚的信徒,恨不能把身家都给了神灵,可她过的很惨……你知道那些出家人是怎么说的吗?”

    胡濙摇摇头,方醒说道:“那些人说今生苦难是修来生,来生她一家子就能享福了,富贵无边。”

    胡濙说道:“前世作恶,今生来报。今生苦难,来世有报,这没错。”

    方醒起身道:“话不投机,送客!”

    直至出了方家,胡濙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跟方醒扯起了神仙。

    等回到礼部后,胡濙才发现自己被方醒给忽悠了。

    那人是不想和自己亲近,更不想在辅政学士的人选决策中插手。

    “可笑本官却有些利欲熏心了。”

    胡濙很豁达的把这事当做了笑料。

    可闫大建却很严肃。

    杨士奇已经告假在家,眼瞅着就要上致仕奏章的关口,闫大建紧张的如同是当年的殿试时。

    只要胡濙飞升到政事堂,那么礼部尚书十之八九,不,是十成十就是他闫大建的囊中物。

    尚书啊!

    这是人臣的巅峰,再进一步就是辅政学士,那就是宰辅。

    闫大建压住心中的激动,平静的在门外说道:“大人,下官请见。”

    “进来。”

    进了里面后,闫大建看到胡濙在写字,神态从容,不禁赞道:“大人心如明王,果真是常人难及。”

    胡濙继续写字,淡淡的道:“本官的慈悲心却大多给了家人,为官只是厮混罢了。”

    两人恍如暗语般的说了几句,闫大建才说了正事。

    “大人,杨士奇的奏章进宫了。”

    胡濙抬起头,说道:“淡定!慌什么?”

    他低下头继续写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好字!”

    闫大建赞道。

    胡濙放下笔,问道:“大建也喜欢靖节先生的诗赋?”

    闫大建点头道:“读书时觉得靖节先生的诗赋有些颓丧,等在仕途之中处处难关后,才知道如何去品味先生的诗赋。”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闫大建轻声吟诵着,然后和胡濙相对一视,一股踌躇满志的情绪就充斥着胸中。

    ……

    朱瞻基看了一眼奏章,说道:“杨学士多年兢兢业业,于国有大功。杨稷是杨稷,让他安心。”

    杨士奇得了这话后马上就上了第二份奏章,只说教子无方,无颜立于朝堂之上。

    “朕不可一日无杨学士。”

    皇帝第二次拒绝了他的致仕,并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满朝文武都在看着君臣之间在走程序。

    作为朱瞻基而言,他肯定不希望杨士奇下台。可事情至此再无回转的余地,他只能展示自己的不妥协,以此来增加君王的威信。

    当第三份奏章进宫之后,杨荣等人的奏章也同步进宫。

    事不过三。

    而杨荣等人求情的奏章更像是在走过场。

    “赏宝钞千贯。”

    皇帝的语气很冷淡,仿佛是想用钱钞了结了君臣之间的情义。

    杨荣希望用致仕来保住杨稷的命,可皇帝让他失望了。

    皇帝赏赐的宝钞还在手中,外面就有消息传来。

    “陛下派出了东厂……”

    杨士奇绝望了。

    如果去的是锦衣卫的话,那么杨稷大抵是能保住一条命。

    东厂……

    “杨稷罪在不赦,陛下的意思是错开。”

    安纶的心情看来非常的不错,笑眯眯的。

    “杨士奇致仕最好是回泰和,抓到杨稷之后,要和杨士奇回乡的路错开。”

    陈实说道:“公公,那还不如在路上解决了杨稷,就说半路病故,这样君臣各自相安。”

    安纶摇摇头道:“杨稷是重臣之子,陛下要用他的脑袋来告诫那些达官贵人们,莫要触及律法,否则该杀就杀。”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安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胡濙要上位,礼部尚书是谁?”

    当送钱钞的太监出了杨士奇的家门时,京城的气氛就为之一紧。

    而金幼孜此刻已经病的起不来了。

    “外面很热闹吧。”

    金幼孜呼吸中带着痰音,面色微红。

    “父亲,您现在把身子养好了才是正理,旁的就别管了。”

    长子金昭伯在家侍奉汤药,很是孝顺。

    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家中,轮换着守在床边。

    金幼孜努力的呼吸一下,说道:“本来只是为父去了倒是无碍,可杨士奇也下来了,两个位置,那就是肥肉,所以……”

    他看着屋顶,喘息道:“上奏章吧。”

    “父亲!”

    金昭伯惊讶的道:“父亲,您这病还能好。”

    金幼孜艰难的挪动了一下身体,说道:“去拿纸笔来。”

 第2541章 你也配做人吗?

    金幼孜恳请致仕的的消息一下就引爆了京城的官场。

    这不只是两个官位的空缺,而是许多。

    当胡濙盯着其中一个位置时,闫大建就在盯着他的礼部尚书的位置,而右侍郎就在盯着闫大建的位置,更下面的官员在盯着右侍郎的位置……

    这是一个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前方的一动,后续的全部跟着动。

    所以官场上为啥会忌讳空降?

    本来大家都在等着排排坐,分果果,人人都可以往前一步,却因为空降失去了机会。

    这要得罪多少人啊!

    而方醒正准备着截断闫大建的梦想。

    “伯爷,闫大建并无差错啊!”

    黄钟觉得闫大建和方家并无恩怨,而且其人做事兢兢业业,为何要弄他呢?

    “看不惯。”

    “看不惯?”

    黄钟觉得方醒是在开玩笑。

    不出意外的话,那可是大明未来的礼部尚书。

    一句和孩子般玩闹的看不惯就要去弄他?

    黄钟哭笑不得的道:“伯爷,此事还是要再三思虑才好。”

    “就这样了。”

    方醒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厌恶闫大建。

    安纶吗?

    安纶一直对闫大建抱着警惕的心态,东厂盯着闫大建父子已经很久了。

    安纶为何要执拗的盯着闫大建父子?

    方醒觉得这里面怕是有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而这些方醒都没必要管。

    “再过一年,土豆就能出武学,而在此之前,希望大家能记住他这个爹。”

    方醒终究还是不肯让孩子孤独的去打拼,只是闫大建却成了方家立威的炮灰。

    “另一人最有可能是谁?”

    黄钟在琢磨着这次官员调动,还有户部尚书的人选等等。

    ……

    宣德七年是个不祥的年份。

    年初开始,国朝的老臣们就纷纷倒下。

    最先去的是夏元吉。

    朱瞻基真的很悲伤,为此罢朝三日。

    方醒去了夏家。

    白茫茫的一片中,他站在灵前,回想着和夏元吉这些年的交往。

    夏瑄行礼后过来,方醒问道:“家中可有差池?”

    夏瑄说道:“多谢兴和伯,家中都妥当。”

    这一批老臣都是柄国之臣,再往后就见不到了。

    再往后的臣子就越发的不堪了。

    方醒不知道为何乱世能孕育出无数人杰,而盛世却只能培养出蛀虫。

    他对夏瑄说道:“尊父功绩无双,你好生做,大家都在看着呢。”

    夏瑄和夏元吉不同,他更喜欢武事,可大多都是纸上谈兵。

    朱瞻基已经下了旨意,萌荫夏瑄为尚宝司丞,这就是死后哀荣,荫及后人。

    出了夏府,正好徐景昌来祭拜。

    “德华你等等哥哥,稍后咱们一起喝酒。”

    徐景昌压根就没有半点悲戚的进去走了程序,出来时夏府的人都是木着脸,同样没什么敬意。

    一代荣耀之后,后辈大多数都会渐渐平庸下去,渐渐的泯然众人矣。

    徐景昌和方醒来到了神仙居。

    徐景昌也有了些老态,喝酒也不能如往日那等爽快,只是慢慢地喝,小口小口的喝。

    “德华,看着你年轻,哥哥我羡慕啊!”

    徐景昌的话也多了不少。

    “定国公府的那条街叫做定府大街,可能定什么?如今出缺三个位置,哥哥我只是建言而已,被陛下差人呵斥了一通。真是的,防谁也不能防我吧?”

    徐景昌巴巴的看着方醒,想得到一个安慰或是帮助。

    “为何要去插手这事?”

    方醒平静的看着他,觉得这厮做事越发的没分寸了。

    “那不是你该插手的事,别说是你,我那位大舅哥这几日都闭门谢客了,为的就是不搅合这趟浑水,你却是迫不及待的跳了进去,这是找死呢!”

    方醒觉得徐景昌不该这么不智,所以语气就重了些。

    徐景昌喝了一口酒,眼神茫然的道:“哥哥觉得活不了几年了。”

    方醒盯着他,打量了一番说道:“你少喝酒,少玩女人,保证还能再活二十年。”

    徐景昌静静的看着他,就在方醒以为他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时,徐景昌却叹息了一声。

    这是遗憾的叹息。

    也是心满意足的叹息。

    他举起酒杯,仔细的看着那些青色的线条在酒杯上蜿蜒,正如他多年的生存之道。

    我只是匍匐着在生活。

    他的目光从酒杯上移开,看向了方醒。

    他严肃的模样仿佛是参破了什么大道。

    “可是不喝酒,不玩女人,那男人还活着有什么意思?”

    方醒愕然,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去驳斥徐景昌的观点。

    每个人活着的目标都不一样,大多都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为了儿孙而忙碌着,直至奄奄一息时,才开始总结自己的一生。

    若是没有修来世的说法,会不会出现消极的人生态度?

    吃完饭,他留在神仙居和莫愁母子说话。

    欢欢已经渐渐大了,方醒准备看看情况,把他丢进书院去。

    莫愁却有些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

    “你不去主宅,可孩子平时可以去那边歇息吃饭,下午放学后就回来。”

    这样可以兼顾莫愁不打扰张淑慧和小白的想法,也能方便方醒教导孩子。

    莫愁微笑着:“嗯,这样也好。”

    她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是抢夺了张淑慧和小白的东西,所以她不想去主宅,那会让她觉得自己是在得寸进尺。

    方醒起身准备回去。

    “要经常回去。”

    他最后叮嘱道。

    莫愁点头应了,却不知会不会付诸实施。

    到了门口时,莫愁低声问道:“老爷,他们说京城都在为了那些官位闹腾,弄不好就要见血,您……”

    “我没掺和!”

    方醒睁着眼睛说瞎话,却很是理直气壮。

    出了神仙居后,方醒问道:“闫大建还是没去跑吗?”

    最近几天有希望的人都在跑,连一直显得有些游离于官场的胡濙都去了方家,可见竞争之激烈。

    而礼部尚书的官职显然值得去跑关系。

    朱瞻基会观察群臣,但他同样会就此事询问群臣。

    这是宣德年间最大规模的一次官员调动,错过这次机会,以后稳定的朝政会让一切都变成程序,令人乏味,难以找到漏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