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224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24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小小得意的皱了皱鼻子,熟稔的道:“你家的书院无需搬运,价钱可以比外卖的便宜些,你可以去问问再来买。”

    方醒的视线避开那双大长腿,觉得这样更划算些,于是就有些意动了。

    “你且等着,回头我叫人来交涉。”

    在大明抛头露面,还做买卖的小姑娘有,但很少。

    而作为侯爵后裔的华小小这种几乎是找不到。

 第465章 莽撞的朱瞻基,无畏的方德华

    伴随着春风,春闱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听说兴和伯的知行书院开了?”

    “嗯,听人说好像是今日开学。”

    “啧啧!那兴和伯可是瞒得够紧的,居然今天才放出夏先生任教的消息。”

    “听说知行书院教授儒学的时间只有两成,就算是夏先生在那,一般人也不敢去啊!”

    “真的?那可真是太……离经叛道了,到时候那些学生估摸着会悔青了肠子吧!”

    两个书生在吃早餐,边吃边扯八卦,边上一个闲汉指着外面的一队人马说道:“太孙殿下这是要出城吗?”

    这里靠近聚宝门,所以大家一听都凑过去看热闹。

    那两个书生面面相觑的,其中一个的眼睛一亮,“知行书院难道是殿下的……”

    另一人遗憾的道:“对呀!怎地都没人想到殿下在其中的作用呢?”

    而胡广也接到了消息,他阴着脸道:“陛下难道也不管太孙胡闹吗?”

    杨荣在边上苦笑着,知道胡广这是影射朱瞻基在培养自己的势力。

    胡广猛的起身,自言自语道:“不行,本官得去陛下那里分说分说。”

    一片田地的中间,此时那些工匠正在砌围墙,整个书院区域看着很是简陋。

    三十九名学生看到这等冷清的景象,不禁在操场上有些愣住了。

    方醒就站在操场边上的高台上,看到朱瞻基打马过来,就对身边的黄钟点点头。

    “殿下万安!”

    这一声呼喊吓得那些不知情的学生们都心惊不已。

    “此后在书院内免礼!”

    朱瞻基大步上了台子,对方醒笑道:“德华兄,今日第一天,小弟来迟了。”

    方醒点点头,两人站在上面,看着下面稀稀拉拉的三十九名学生,朱瞻基低声道:“德华兄,不是五十多人吗?”

    方醒淡淡的道:“被其它书院拉走了十二人。”

    此时那些学生看到太孙居然来了,心中的疑虑早就烟消云散,兴奋的不能自已。

    不能科举的疑虑依然存在,可有朱瞻基在,那么大家的未来起码不会没有保障。

    这些学生大多都是寒门子弟,能见到皇太孙就觉得祖坟冒青烟了,更何况看朱瞻基那架势还准备讲话。

    “说几句吧。”

    方醒退到后面,负手而立,心中却是很不平静。

    下面的这三十九人将会是他的第一批试验田,只要成功,那么新学将会在大明扎下根基。

    朱瞻基的套话已经说到了尾声,方醒许久都不曾参加这种仪式了,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你等当勉励好学,此处有你等从未知晓的学识,那便是方学!”

    方醒瞪大了眼睛,解缙在后面也是一怔,而田秀才已经是想跪了。

    在大明谁敢用自己的姓氏冠名自己的学说?目前好像是没有吧?

    而下面的学生们更是懵逼,如果讲话的不是朱瞻基,估摸着都有人要质问了。

    方学?好大的题目!

    这其中就数解缙的感受最为复杂,他知道朱瞻基这话绝对没有事先和方醒沟通过,那这代表着什么?

    殿下啊!你这可真是莽撞了!

    而方醒则是一愣之后,就把那些担忧抛到了一边。

    难道大明就只能有儒家吗?

    难道大明只能靠着八股文来决定谁能当官、谁能享受各种特权吗?

    朱瞻基已经讲完了,他有些忐忑的瞟了方醒一眼。

    方醒对着他颔首示意,微微一笑后走到了前面。

    下面的学生们在成功被录取后,哪怕再放心,可家人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去了解了方醒这个人。

    军功封爵,在这个年纪没人能比方醒更出色了。

    可在文事上却被人诟病不已。

    少时人称神童,科举场上春风得意,等方鸿渐被牵连进大案中后,这条路就断了。

    可接下来这位伯爷居然改弦易辙了,从此在杂学的道路上开始了义无反顾的狂奔。

    在独尊儒学的大明,按理这等人就该是过街的老鼠。

    可谁曾想到,这货居然用杂学把朱瞻基给迷惑了,从此大明的未来继承人就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

    而今天由朱瞻基亲口说出‘方学’二字,在场的人都可以肯定,一场风暴正在积蓄能量中。

    方醒看着下方那些表情各异的学生,缓缓的道:“作为山长,我欢迎大家来到知行书院。”

    “知行!”

    方醒笑了笑,心中默默的道了声歉,然后说道:“这名字蕴含着我对大家的希望,我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下三点。”

    解缙抛掉了纠结,仔细听着。

    田秀才眨着眼睛,看着方醒的背影,心中有些嘀咕。

    “第一是先知后行,我不希望大家变成无知者无畏的那种愣头青!第二就是边知边行,学而用之,这才是正确的求学之道!”

    在场的人都在思索着这两句话,想起不少文官只懂文章诗词,对民生纯属一窍不通。

    关键是这些文官他们根本就不懂牧民之道,只知道从那些圣人教诲中去寻觅答案,结果十个里面有一个能磨砺出来就算是不错了。

    可百姓就应该做你文官的磨刀石、试验田吗?

    而学而用之,这话里的含义可就深了。

    解缙的表情有些纠结,他听出了里面的含义。

    你儒学能学了就能用吗?

    不能吧?

    最多只能用在打嘴炮上面,把圣人的一句话掰开揉碎的辩论,但圣人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有这些含义,估摸着他自己也不清楚。

    田秀才已经是大汗淋漓,他是农家子弟,靠着父兄的支持才走到了今天。

    可方醒的话里直指儒学的痛处,这让他纠结万分。

    我应该要勇敢的站出来,和他辩驳一番才对啊!

    儒学的既得利益者田秀才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那边的方醒继续在阐述着自己的治学思想。

    “第三就是知而必行!”

    方醒说话的节奏不快,可咬字清晰,声音清朗。

    “知而必行,我不奢望大家都做文山公,可在此我勉励大家都能知而必行,乃至于知行合一……”

    看到大家都茫然不解,只有解缙几人面露讶色,方醒轻叹一声,觉得自己把这玩意儿往方法论上靠,真是再正确不过了。随即他对着侧面台阶下招招手。

    马苏捧着一张纸上来了。

    这等归于哲学范畴、含有一些佛理的理论对于这些学生们太过晦涩,连解缙都有些懵,所以方醒懒得把那四句话放出来,干脆直接搞启蒙班的训导好了。

    马苏捧着纸大声的念道:“弟子规……”

    解缙看到方醒退过来,就低声道:“德华,你刚才的话中似有未尽之意,给老夫说说。”

    方醒低声回答道:“不说了,不然我担心您会钻牛角尖。”

    这玩意儿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方醒担心解缙真要是钻进去了,弄不好会更加的肆无忌惮。

    我本善良,你奈何?

    解缙在这里牙痒痒,而马苏的声音在持续着……

    “衣贵洁,不贵华……”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小人进,百事坏!”

    马苏把纸卷好,转过来恭恭敬敬的递还给了方醒。

 第466章 且等风云骤起

    当马苏读完之后,方醒微微颔首,说道:“下面各自回到课堂里,稍后开课!”

    其实方醒本不想把弟子规拿出来的,不是说孝悌不好,可他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小小年纪就变成个小大人。

    不过这也是一种‘学术正确’,如果没有这个弟子规,学生的家长大概只是信服于朱瞻基的存在。

    第一课,方醒给学生们讲解了学科的设立理由。

    “你们的运气不错,儒学的总教授是前大学士,解先生。”

    果然,听说儒学总教授就是解缙后,下面知道这位前大佬的学生们都两眼放光,盯着站在边上的解缙不放。

    方醒干咳一声道:“儒学基础教授是田先生。”

    田秀才还在纠结着方醒对儒家的态度,闻言只是干巴巴的笑了笑。

    “而后就是数学,大家应该都对此有些了解了。”

    在决定要来知行书院就读之前,这些学生大多都买了数学第一册。

    方醒指指边上的徐方达道:“这就是我的弟子,徐方达,此后他将担任你们的数学教授。”

    徐方达笑得比田秀才还不自然,方醒对此也是无奈至极。

    “最后就是物理和化学。”

    方醒指着马苏道:“这两门功课将由我的弟子马苏授课。”

    马苏是方醒的大弟子,而且还是少年举人,这些学生们都没有不服气的。

    方醒最后说道:“至于我,将会见缝插针给大家讲讲地理,外洋的风土人情,以及……思想品德。”

    说到思想品德,朱瞻基就想笑,他猜都猜得出,方醒必然会以给这些学生教授思想品德为名,实则行灌输霸权思想之实。

    方醒缓缓转动目光,一一看过这些学生,然后叫马苏开始点名。

    “冯翔。”

    “见过诸位先生。”

    一个有些羞涩的大男孩起立,躬身对教授们行礼。

    方醒看了一下手中的资料,对朱瞻基说道:“这孩子才十三岁,家里是做小生意的。”

    “高景琰。”

    这个学生看着比冯翔大些,有些木讷。

    “这是农家子弟。”

    “……”

    “方晓。”

    方晓小大人般的行礼。

    “方政家的儿子。”

    方醒和朱瞻基在熟悉着这些学生们。

    “袁冲。”

    虎头虎脑的袁冲让方醒和朱瞻基都笑了笑。

    “这是鸡鸣山下的猎户子弟,父母被我安排在书院里帮忙。”

    说到袁冲,方醒明显的高兴了不少。

    “那年北征,我带着兄弟们在鸡鸣山下扎营,最后和这孩子结缘,送了他一本数学,没想到这孩子还挺有天赋的……意外之喜啊!”

    解缙看着露出纯净笑容的方醒,不禁沉沉一叹。

    “上课吧。”

    第一节课当然是方醒的,不过他并未灌输什么思想,只是把数学等科目做了一个总纲似的介绍。

    接下来就该解缙上场了。

    方醒轻松的回到家中,正好碰到几个男子正在门房处拉扯。

    “我家的孩儿可是天资聪颖,就算是晚了半日,难道就不能补个名?”

    “你家的算个屁!我儿子那是三岁熟读唐诗,五岁自己就会作诗了……”

    “……”

    方醒冷眼看着这几个男子,等辛老七过来后问道:“咋回事?”

    辛老七冷笑道:“这几人大概是知道了殿下来书院的消息,这不就赶紧来了,想进书院呢!”

    方醒摇摇头道:“告诉他们,过了就是过了,纠缠也无用。”

    “方伯爷来了……”

    这时那几人看到了方醒,加上辛老七的态度,顿时就猜出了他的身份,纷纷扑了过来。

    方醒拱手道:“抱歉了,书院今年满额,不再收人。”

    “别啊方伯爷,咱们可是诚心的,刚才咱们都看过了,您那个书院这般大,多收几个学生不算什么呀!”

    “对对对!伯爷,您看要不小的回头把家里的小子带过来?”

    方醒摆摆手,在辛老七的护卫下进了家门。

    “伯爷,其实收下也没什么,反而能起到些作用。”

    黄钟知道书院还有空余的地方,所以对方醒这种处理方式感到有些不解。

    方醒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这些都是投机者,书院未来会承受不少外界的压力,投机者不牢靠,所以第一趟车他们注定赶不上了。”

    黄钟回头看了一眼那些被拦在门外的家长,不禁为他们遗憾的叹了一下。

    在方醒的布局中,第一波的学生将来的机会和成就肯定是最大的,而这些冲着朱瞻基来的投机者们,注定无法参与其中。

    第一天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新鲜,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由于书院就建在聚宝山下,距离城里很近,所以在书院里住宿的学生很少。

    “解先生今日感觉如何?”

    由于是第一天,所以方醒就请了解缙等人吃饭。

    解缙夹了一块蘑菇炖鸡,满足的道:“虽然灵性不足,可劲头不错,未来可期。”

    方醒莞尔道:“有此评价,那些学生应该会更加的奋进吧!”

    “田先生呢,在书院里可习惯?”

    田秀才举家搬到了书院里,所以他把那些小纠结都埋在心中,急忙说道:“书院不错,在下觉得那些学生们比以前教的懂事多了。”

    在正式开学后,田秀才终于是抛弃了自己老黄瓜刷绿漆的自称,改称在下。

    这人以前是教私塾的,所以他的话应该比较可信。

    等问过马苏和徐方达后,方醒这颗心终于是放下来了。

    “老爷。”

    小刀在门外找方醒。

    “你们先吃着,我马上来。”

    方醒笑吟吟的起身出来,等到了门外后,他低声道:“可有人去了?”

    小刀点头道:“有,他们去了三个学生家。”

    方醒的眼中闪过讥诮:“我特地没有嘱咐学生,就是不想掩饰,现在就看他们知道了会怎么着吧!”

    于是今日书院里的情况马上就传到了某些人的耳中。

    有人欢喜,自以为拿到了证据;有人讥笑,认为这是大言不惭;有人担心,担心会卷起风暴。

    “方学?至为可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